📖 ZKIZ Archives


成都民間投資持續逆勢回升 前10月完成投資3909.2億元 增長15.3%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6/1056297.html

1—10月,成都市完成民間投資3909.2億元,增長15.3%,增速比全國、四川省分別高12.4、9.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6.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於前列。昨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今年以來,該市積極落實有關政策措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強化社會資本投資服務保障、切實降低民間投資門檻等舉措,成效較為明顯,民間投資持續逆勢回升。

健全機制 強化政策支持為企業減負

成都市今年民間投資持續逆勢回升得益於我市不斷健全優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2013年,成都市就成立了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副組長,強化全市民營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各區(市)縣相應成立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工作部門,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機制。同時,我市還將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區(市)縣、市級相關部門的目標考核體系,並建立市縣兩級常態督查制度,定期對民營經濟政策落實情況及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督查。

“在強化組織領導的基礎上,成都市還全面落實和強化了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營造發展環境。”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認真落實了國務院就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要求,市級部門、區(市)縣制定出臺了28個市級配套政策和163個縣級配套政策措施,從放寬市場準入、拓寬投資領域、加大財稅扶持、支持創新創業、幫助拓展市場等多個方面,為民營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成都市委、市政府緊抓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成為常態,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搭建了良好的政策框架。在日益優化的發展環境下,加大財稅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更是讓企業輕裝上陣。記者了解到,2013年起,市本級每年用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總額不少於10億元,各區(市)縣每年安排縣級財政專項資金約26億元。同時,落實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著力降低企業負擔。據統計,2011年-2015年間,成都市為2704戶(次)企業提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177.86億元。2016年前三季度,為1.59萬戶小微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8174萬元,為37戶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1705萬元。

今年以來,成都市更是從多方面展開為企業降成本行動:2月1日,成都市停收價格調節基金,有力地提升了企業效益,增強了民間投資信心;階段性降低社保費,5月1日後執行的“五險”費率降低政策,為企業節約人力成本;前8月我市通過下調一般工商業、大工業電價,為企業節約能源成本……

降低門檻 PPP入庫項目達173個

去年,成都市政府1號文件直指投融資體制改革,明確了五年規劃。其中,積極引導社會投資成為一大亮點。隨著《關於規範有序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意見》出臺,成都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不斷健全,降低了民間資本準入門檻,並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公益性事業項目建設,PPP模式成為了當下的一個熱詞。

為強化成都市PPP項目的推廣工作,成都市還組建了成都市PPP服務中心,負責PPP政策研究、PPP項目儲備、物有所值評估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績效評價、咨詢機構與專家庫以及信息平臺建設等工作,為成都市PPP項目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成都市還構建了PPP項目庫。據了解,2015年,成都市已推出PPP項目76個,總投資1513.0億元。2016年,我市繼續加大PPP項目儲備工作,目前,現有入庫項目173個,總投資2232.3億元。

在降低準入門檻的同時,成都市還不斷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視野。記者了解到,僅今年以來,成都市委、市政府領導就共率隊赴北京、上海、深圳、珠海等地開展投資促進活動87批次,各區(市)縣領導率隊赴外開展投資促進活動2803批次。2014年以來,全市新簽約民營企業投資重大項目約1007個,投資總額6934.61億元。

強化服務 多措並舉助企業融資

“近年來,我市從政務服務、金融服務、創新企業服務等方面不斷優化健全,這也激發了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規範行政權力,優化政務服務方面,成都市不斷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共清理減少236項行政審批前置條件、184項中介服務項目,並通過流程再造,創新推出並聯審批,審批事項時限平均壓縮63.4%。同時,率先運行網上政務大廳,初步形成網上政務大廳與實體政務中心和政府部門相互支撐、虛擬與實體相結合的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了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商事制度改革也不斷深化,啟動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完成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系統開發並上線試用。此外,我市還認定77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50個小企業創業基地、177家社會服務機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中小微企業服務網絡。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都市多措並舉,不斷強化金融服務。記者了解到,通過鼓勵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6家上市公司,其中63家為民營企業,占全市上市公司的95%。同時,推動多形式直接債務融資,截至目前,全市各類企業在資本市場累計融資391.39億元,同比增長25.7%,位居中西部第一。支持民營資本設立金融機構,成都市首家民營銀行四川希望銀行獲批。目前,全市已設立村鎮銀行12家,均有民營資本參股營運;成都市民營資本參股、控股小額貸款公司的有102家,占比達84%;民營控股融資性擔保公司86家,占比達68%。

同時,成都市還不斷創新企業服務,解決企業訴求。據了解,成都市建立B2G服務工作機制,通過依托互聯網搭建的覆蓋全市大、中、小、微型企業以及創業者的B2G企業服務平臺,共幫助523戶企業協調解決923項問題,企業滿意率達95%以上。同時,積極維護成都市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咨詢200余次、辦理投訴案件186件,挽回經濟損失約8500萬元。

(圖片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