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走小金雞 段行建迎戰兩大難題

2011-2-14  TCW




今年的新年假期,對於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來說,格外有壓力。

奇美電一月二十九日旺年會前夕,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抽空三小時和段行建等人,南下拜訪奇美電創辦人許文龍,溝通切割中小尺寸的想法。在這個會談裡,許文龍先跟段行建說辛苦了,看待奇美電像是嫁出去女兒的許文龍,話鋒一轉關心的問:「我們是不是和友達差距越來越遠?」

這不只是許文龍的疑問,恐怕也是所有奇美電股東的疑問。

面對這個金額新台幣三百四十七億元,去年科技業最大合併案,如果以一百分算整合完成,奇美電的整合現在是幾分?

在旺年會南北趕場之間,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他認為整合進度只有「三十分」。顯示群創、奇美電及統寶三合一,的確比想像中複雜。這 正是過去一年來,面板業界對段行建與郭台銘之間關係,眾多揣測的真正原因。 為了破除外界的傳言,郭台銘還是忍著十度低溫,現身寒風刺骨的竹北體育館,在奇美電的旺年會上出面力挺。

現在奇美電的南部廠區,每到下午五點,如同過去的幸福企業一般的響起下班音樂,提醒員工下班時間到了。但是現在,這個音樂雖如常響起,但只是當作參考。一位幕僚認為,「如果沒有獲利,哪裡有幸福?」

自評三十分營收第一,毛利率輸友達

段行建以身作則,帶入鴻海的鐵血文化,從接手奇美電以來,常常早上八點多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旺年會當週,週三才從中國回來,週四先去拜訪許文龍,旺年會前 一晚拉著二十幾個幹部在新竹開會開到晚上八點半,隔天記者會還「失聲」。 如此拚命,讓奇美電去年營收達四千八百億元,衝上台灣第一大面板廠。

但是讓段行建不滿意的是,奇美電空有全球第三大產能,獲利率比不上友達。他在年終向內部同仁喊話時也承認,「產量我們是全球第三名,但是體質方面沒這麼好。」

難題一 降低成本,拉高毛利率

他口中所謂的體質,就是獲利率。以去年第三季財報來看,奇美電毛利率八‧六%,低於友達一一‧二%。關鍵就在於,奇美電採購成本過高。

一位奇美電老員工轉述,「段總常說,奇美電滿地是黃金,他現在到處在撿錢,他還樂觀的說,以前沒有做(降低成本),都賺錢,現在只要backlight(背光模組)省一塊美元,就等於幫奇美電多增加一千萬美元獲利。」

段行建所謂的撿錢,指的就是奇美電的採購策略。過去奇美電的採購分散給太多零組件廠商,某些零組件又太集中,現在整合供應商,原本太過分散的,由六家整合成三家,過於集中的,則至少引進另一家供應商。

奇美電財務長陳彥松指出,去年第四季開始,段總召集二十多位一級主管,每年至少開三次工作會議,除了溝通策略,他親自審視業務、採購、材料成本細節。「有盯有管,必定有用。」是段行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現在奇美電內部,每個人琅琅上口。

然而,每年成本下降三到四個百分點固然重要,但是當對手友達已經朝提升附加價值的方向走,如跨入觸控、投資太陽能等。 如何在成本下降之時,還能夠增加售價,這是奇美電整合現階段最大的挑戰。

難題二 中小面板獨立,找新動能

摩根士丹利科技產業分析師王安亞指出,中國加入面板產能大戰後,產能擴充意義已經降低,「產能可以無限擴充,但是在downturn(景氣衰退)時虧更大。」台灣面板廠,都在找景氣差時還能獲利的策略。

這正是外界擔心奇美電切出中小尺寸面板及觸控部門的原因。王安亞認為,中小尺寸是獲利部門,又有當紅觸控技術,面板越來越重視附加價值,從獲利和資本市場的題材來看都是正面。

中小尺寸占奇美電營收約五%,但搭上觸控模組後,毛利率有五成,是個既有題材又有獲利的部門。據拓墣產研預估,今年觸控面板年成長率近三成,對比電視面板僅一三%,是高成長、高利潤產品。

一位本土券商研究員分析,三十二吋電視面板,現在報價一百五十美元貼近成本價,每片只賺一、兩塊美元。也就是說,奇美電失去中小尺寸面板部門後,今年本業等於只靠電視面板、監視器面板撐場面。

本業還有什麼能夠吸引投資人青睞的成長題材?

面對切割的質疑,段行建在受訪時,不以為然的認為,「切割出去,管理比較不那麼複雜,」他啞著嗓子澄清,如果獨立上市,奇美電依舊會持股新公司,享受獲利貢獻,外界太過多慮。

今年對奇美電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降低採購成本、拉高毛利率,又同時面對成長最快速的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部門業務,即將獨立出去,奇美電本業缺少成長動能的事實。

段行建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才有可能帶領奇美電趕上友達,這也將是明年春節前,段行建面對許文龍問題背後,最大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