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押註英國李嘉誠損失多少

在熱鬧的英國倫敦主要商業街攝政街東側,有著400 年歷史的倫敦聖·詹姆斯市場(St James Market),被修葺一新,重新將人們帶回到過往的繁華。

在開出的多家奢侈廚具、遊艇之類的店家邊,有一家叫作Aquavit 的丹麥餐館靜悄悄地坐落於一角,等待開張。碰巧和第一財經倫敦記者站在同一座辦公樓辦公的餐館負責人,見到1℃記者這張中國臉,就興奮地脫口而出:“李嘉誠你知道嗎?就是亞洲首富李嘉誠,他也投資了我們這個餐館,不過只有一點點。”那位負責人用拇指和食指作出了一個“一點點”意思的比劃。記者詫異,李嘉誠竟然也會投這種“小錢”?這家丹麥餐館分別在紐約和東京已有分店。

在倫敦貝特西區貝特西公園旁,與泰晤士河近在咫尺,有一棟5 層高的“和記小樓”(Hutchison House)。超過50家在此地址辦公的公司中,至少有15家是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長和實業”)或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基建”)名下的英國有限公司,集中了電信通訊、地產開發、金融服務等李嘉誠在英國主營產業的操作團隊。這些公司行事低調,一般在英華人企業公司參與的活動上極少見到它們的身影。

有關信息顯示,李嘉誠過去幾年在英國以及其他英聯邦國家的投資在不斷加碼。即使是在英國公投決定退歐的幾天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01038. HK)、長和實業(00001.HK)和電能實業(00006.HK)股價暴跌,輿論大呼小叫”李嘉誠虧大了”,“一夜縮水人民幣73 億元”的情景之下,他的英倫投資仍繼續在擴大。

由於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兩大上市公司的盈利來源很大一部分是英國業務,那麽在英投資的產業是否會因為英國退歐遭到負面影響,從而拖累李嘉誠產業整體盈利下降,成為人們普遍關註的焦點。

在英投資究竟有多少?

李嘉誠在英投資究竟有多少?很難完全統計。有媒體報道稱,他在英投資金額估算超過520 億英鎊,是在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商。

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在英國電力方面的投資包括英國最大配電商之一的英國電網(UK Power Networks Holdings Limited)。這是李嘉誠英國投資布局的始發——業務包括三個地區網絡、配電服務範圍覆蓋倫敦、英格蘭南部及東部。此外,它們在當地還以商業合約形式,從事為私人設施提供配電服務的非受管制業務。這些業務覆蓋倫敦、英格蘭南部及東部,用戶超過820 萬人,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分別占40%權益。從可以查閱到的最新公開信息,英國電網公司2014 年底至2016 年3 月的財報顯示,營收高達19 億英鎊和稅前折減利潤13億英鎊,同比增長顯著。

海岸電力公司(Seabank Power Limited),是長江基建於2010 年6 月完成收購的又一電力項目。據長江基建官網介紹,“海岸電力擁有並營運位於布里斯托市附近的海岸發電站,所產生的電力按長期供電合同授予英國最大的能源公司SSE 蘇格蘭和南部能源公司,總裝機容量約1140 兆瓦。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分別占據25%的權益,另外50%由SSE 所有。”

1℃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海岸電力公司共有兩臺聯合循環燃氣發電機組。之前有意興建第三臺的提案,不知因何在2014 年被擱置至今沒有啟動跡象。在SSE 網站上公布的至2016 年9月30 日的中期財報內容顯示,SSE 稅前調整後利潤達4.758 億英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3%。SSE 批發零售利潤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於氣候因素以及用戶數量減少,還有就是技術設備更新提高了成本。公司期待2016/2017 年度利潤會恢複增長。與此同時,SSE 還宣布在英國和愛爾蘭追加投資18.5 億英鎊,進一步發展保障未來擁有安全、持續和低碳能源的基礎設施。另外SSE還確認將出售所持有的SGN 天然氣公司股份的獲利部分回報給股權人,並進一步投資一個新的風力發電項目。

再來看看水力方面,長江基建投資的英國水力資源項目有兩個,一個是諾森伯蘭水力集團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 Limited),一個是南方水力服務公司(Southern Water Services Limited)。前者是英格蘭及威爾士十家受規管飲用水及汙水處理公司之一,為英格蘭東北部提供飲用水和汙水處理服務,服務地區內460 萬人口,長江基建所占公司權益高達40%;後者則為英格蘭東南部240 萬人提供自來水及汙水處理服務。但是長江基建占南方水力服務公司權益只有4.75%。

諾森伯蘭水力集團公司2016 年3 月財報顯示,之前15 個月的營收為8.138 億英鎊,比2015 年同期下降了1.8 億英鎊。主要原因是2014 年執行水力監管部門參照零售價格指數定價原則,對清潔水和汙水收費價格進行了下調。同樣根據財報,南方水力服務公司2015/2016 年度營業額為8.037 億英鎊,營運利潤為2.845 億英鎊,同比都有所下降,但財政年總利潤為1.199 億英鎊,比上年度同期的9360 萬英鎊有所上升。

在長江基建投資組合中,天然氣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北方氣網公司(Northern Gas Net-Works Limited)是英國八大主要配氣網絡之一,為英國670 萬人提供服務。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分別持有47.1%和41.3% 權益。公司財報顯示:2015 年4 月至2016 年3 月營運利潤(Operation Profit)為2 億英鎊;2014 年1 月至2015 年3月,營業利潤為2.65 億英鎊。2015/2016 年度營收(Revenue)較去年同期呈現上漲主要是基於英國電力與天然氣監管辦公室(OFGEM)的補貼;成本上漲則因折舊所致。威爾士和西部氣網公司[Wales & West Gas Networks (Holdings) Limited]為威爾士和英格蘭西南部750 萬人提供配氣服務。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分別持有30%股權。遺憾的是,該公司的財報並未在其官網公布,只針對註冊過的投資者公開。

最後再來看一下長江基建最新投資項目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 Rail。這是2015 年3月由長江基建牽頭長江實業合營公司(權益對半)以25 億英鎊完成收購,該項收購被李澤鉅稱為“業務新領域”。Eversholt Rail 是英國三大鐵路車輛租賃公司之一,主要業務是出租短途和高速載客列車,以及貨運機車和載貨車,列車都以長期合約出租。目前,該公司仍在收購後追加投資階段。

2016 年初,長江基建又投入4.9 億英鎊,與英國Arriva 和西班牙CAF 公司簽約,以經營租賃方式建造、購買並租賃281 列列車車廂。所有列車都配備空調、影音等最現代化設備。這些最新列車將於2019 年投入服務,全部出租給德國國有鐵路控股的英國Arriva 公共交通公司。這是繼2015 年3 月、7 月以3.6 億英鎊以經營租賃方式購買及租賃173 輛新列車後,又一次大規模投資。李澤鉅等長江基建高層多次表態,對EversholtRail 的成長性非常看好,相信會給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按照Eversholt 公布的2016 年上半年財報,公司總收入凈利潤為1260.4 萬英鎊,比2015年同期的597.9 萬英鎊高出一倍。

1℃記者曾向Eversholt 鐵路公司提出向公司首席營運官安迪·考斯(Andy Course)了解更多最新公司情況的請求,被其新聞官文迪·費歐樂(Wendy Filer)以公司從未有過類似采訪經驗為由婉拒。

在英投資到底虧了沒有?

長江基建在英國公投決定退歐結果公布之後,即在其官網“投資風險提醒”中加入了“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之潛在風險”的內容:“於2016 年6 月23 日,英國就脫離歐洲聯盟進行之公投結果為脫離歐盟。金融市場及英鎊匯率隨即出現重大反應。本集團英國業務受相關監管制度或長期付款合約所保障,且屬生活基本所需服務(包括電力、飲用水與汙水處理、天然氣及交通運輸),英國脫歐帶來的持續不明朗因素可能對當地經濟及英鎊造成不利影響,唯脫歐所引發之長遠影響仍有待觀察。英鎊顯著及持續貶值或會影響本集團之溢利,以及為股東維持股息持續增長之能力。”

長江基建2016 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英國業務的利潤按當地貨幣英鎊計價上升6.6%,其中四大受規管業務包括英國電網、諾森布蘭水力、北方氣網和威爾士及西部氣網均於最近完成“規管修訂”。各業務業績理想。財報明確表示,在財報所含期內,英鎊匯率顯著下跌,集團以港幣計算的利潤業績表現受到影響,“此外,近日英鎊匯率持續下挫可能導致未來出現高通脹,因此集團的這些受規管業務日後或將受惠於通脹掛鉤收費條例而產生更高的收益”。

1℃記者從多位投行行業投資分析研究員那里了解到,英國公投退歐對李嘉誠在英投資的影響已經有所顯現,近期來看應該主要集中在英鎊對美元大幅下跌上。瑞銀公用事業研究部主任西蒙·保爾在采訪回複中明確指出,按照他的研究報告,“英鎊每一個百分點的下跌,意味著長江實業0.65%盈利的下降,意味著電能實業0.5%盈利的下降。”

匯豐銀行亞太公用事業部主管李伊萬(EvanLi)寫給投資人的報告中提到,如果英鎊持續下跌,從英國回中國香港的分紅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他還預測,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在英鎊對美元貶值15%的情況下,營收會下降6%~8%。在他7 月29 日的報告中還提到:長江基建2016 年上半年核心利潤下降,調整後利潤同比下降了13%,主要是受到各國貨幣貶值影響。以英國來看,占長江基建利潤48%的英國業務利潤同比上漲0.2%(不包含電能實業利潤貢獻部分),這一方面是因為2015 年4 月最新收購的英國鐵路公司尚在投入擴張階段;電力和天然氣公司從2015 年第二季度開始更新合約;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英鎊對美元貶值,如以英鎊計算的話,英國業務利潤同比上漲的幅度應該是7%,而不是上面提到的0.2%。而在電能實業方面,占整個電能實業利潤64%的英國業務的盈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匯率因素成為最大禍害。報告發布前,英鎊已經下跌6%,如果以英鎊計算,利潤同比不僅沒有下降而是上升了2%。

截至本稿刊發,英鎊對美元已經累計下跌了16%,公投後曾經還達到過31 年來最低的1.18 。因此,李嘉誠在英投資的收益受匯率負面影響已經形成。

然而,正如長江基建財報中提到的,西蒙·保爾也認為,英國脫歐也可能從另一方面彌補匯率兌換造成的收益損失。西蒙·保爾解釋說:“長江實業在英國有多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有水、電、氣、鐵路等等;電能實業有電力和天然氣。總的來說,都是屬於公用事業。在我看來,公用事業是風險比較低的投資,有比較穩定的資金流和投資回報。在英國投資的這些公司,攪動價格的因素一般來說主要是通脹,因為按照公用事業價格管理原則,是允許價格隨著零售價格指數浮動,也就是說,如果通脹上升,那麽這些公用事業的盈利就會上升。我不同意人們說的這些公司在虧損,這些公司事實上都是一些收益頗豐的業務。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應該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從這些公司被收購之後,公司的價值是上升了,理由是,當利率很低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發現那些基建項目的投資人,比如一些大的國資投資基金是非常願意,哪怕是出很高的價格來收購這些業務。因此,如果長江實業和電能實業想要處理掉那些在英國的投資項目(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也絕對能賣出一個比當年收購價高很多的好價錢。”

當1℃記者問到,“在脫歐背景下,李嘉誠英國投資戰略會不會改變?”保爾表示,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脫歐絕對造成了不確定性,但這還要看英鎊下跌的程度究竟會如何。目前來看,長江實業和電能實業正在英國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

倫敦的基金經理羅浩也比較認同保爾的觀點,“我覺得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不存在虧損或投資策略錯誤的問題,他投資的都是基建和公用事業。這還不是一般的發電,而是一些電網、氣網等受規管資產。因此,這些都是被高度監管控制的,而且是與通脹率相關聯的,如果英鎊很低的話,會有貨幣兌換損失,這是難以避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收益率下降,也並不意味著以英鎊計價的收益率會下降。因為如果通脹上升的話,就要提高銷售價格,這是一種對企業的保護。”

羅浩認為,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如果不用當地貨幣結算,遭遇貨幣貶值所承擔的匯率兌換損失,並非現金損失,換句話就是“紙面”上的損失,財報上會難看。而財報對投資人來說,即使是持港幣投資的投資人,也肯定要看盈利狀況。當然,貨幣貶值情況,也可能通過央行政策幹預得到緩和。這些公用事業產品都是生活必需品,不會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而減少需求。因此長期來看,長江基建等在英國的投資不存在太大問題。而且,英國通脹率到明年可能會從目前的0.9%上升到2%或者3%,之前我們看到全球資產價格上漲,接下來我們就會看到商品價格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公共事業的投資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繼續挺進英國市場

在英國公投結果出來後不久,就在人們紛紛懷疑李嘉誠在英投資失誤的當口,李嘉誠卻似乎非常不以為然地將視線繼續盯在英國的投資項目。

10 月4 日,彭博社有報道稱,盡管今年初歐盟否決了長和實業百億英鎊收購英國電訊商o2,但是長和實業對英國無線通訊業務的興趣依然不減,會繼續尋求擴大此方面的業務。

10 月21 日,英國《標準晚報》有報道稱,李嘉誠又加入了10 億英鎊收購英國智能計量器公司凱爾文資本(Calvin Capital)的競購行列。

角逐收購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天然氣業務的行動在英國公投決定退歐後不久就已經啟動。但1℃記者從西蒙·保爾處獲知,長和實業此次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保爾說:“我不認為他們能夠取得競購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他們已經在英國擁有兩個天然氣公司,監管部門很有可能從安全等角度考慮,不太可能讓他們再收購四個天然氣業務,否則,那就會使得他們在英國總共8個天然氣企業中擁有其中的6 個。當然,這只是猜測。而且我認為此次競拍會非常激烈。無論怎樣,這些都表明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繼續看好英國的資產。我認為,至今為止,他們的戰略還是非常成功,主要把投資焦點集中在英聯邦國家,這些國家的法律都非常嚴格,而且是投資在那些風險、低高監管的行業。”

但是,正如李嘉誠全力投資英國時他不能預判英國脫歐的局面一樣,他也無法判斷,在英國脫歐的深遠影響還未完全顯現的當下,其在英聯邦國家的商業布局未來,還有多少不確定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