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聚焦整體上市國企 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

在上海市國資改革加快推進之時,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也在逐步完善。上海市管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已獲上海市委深改組審議通過。

11月15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舉行第十五次會議,上海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韓正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市管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此前有報道稱,目前上海國企已有10余家二、三級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而在11月1日,上海市政協開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年末專題考察時,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王亞元就表示,2013年“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以來,上海就在探索以“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為核心的市管企業經營者管理模式,構建與領導人員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薪酬體系。

而接下來,王亞元表示,上海要聚焦整體上市公司,以及符合條件的核心資產上市公司,開展“市場化選聘和管理企業經營管理者”試點。

隧道股份城建投資總經濟師井陸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往往會布局一些新的業務,以形成新的增長點,而這部分業務,會非常需要職業經理人。

隧道股份(600820.SH)於1994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中國首家建築行業上市公司。核心產業覆蓋至超大型隧道、軌道交通、路橋、地下空間、建築與房地產、能源、水務、重型工程裝備與綠色建材等9大領域。

截至 2015 年末,隧道股份總資產達到約 628.87 億元,凈資產約 166.49 億元。年報顯示,2015年隧道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268.03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4.8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13.18億元,2015年每股收益0.47元。

11月17日,由隧道股份、上海國際集團以及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聯合打造的中國國內第一支專註於城市建設的產業基金——建元基金揭幕。該基金一期規模10億元,主要在城市基礎設施相關領域尋找與上市公司產業鏈相關性較強的項目進行股權投資,開展包含天使、VC、PE、Pre-IPO、並購、定增等在內的各項業務。“好的項目也可以裝入上市公司,強化、延長上市公司的產業鏈。同時成為企業轉型契機,形成隧道股份的新業務增長點。”井陸峰說。

而基金的管理團隊,井陸峰說,已經實現了市場化選聘,並采取市場化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以來,上海就在持續完善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建設,推進市場化導向的選人用人和管理機制。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積極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

上海國企分為競爭類企業、功能類企業、公共服務類企業三大類型。其中,競爭類企業是上海地方國有企業的主體,企業戶數占72%、資產總額占89%、從業人員占86%、利潤總額和營業收入均達到96%。此類企業在改革中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也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

2013年以來,上海國企中已經先後完成綠地集團、現代設計集團、上海城建整體上市,華誼集團、臨港集團等實現競爭類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也因此,上海國企的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的企業,已經分別達到競爭類產業集團總數的1/3。

而上海的目標是,到“十三五”末,整體上市國有企業能占競爭類國有企業總量的50%以上。

今年1月,韓正先後前往上汽集團、上港集團、儀電集團調研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進展情況。這三家企業都屬於市場競爭類企業,其中上汽和上港為整體上市公司,儀電為非整體上市公司。

韓正強調,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今年要實現關鍵突破。特別是市場競爭類企業中的整體上市公司,要在“20條”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結合不同企業的不同特點,一司一策,在職業經理人選拔、管理和技術團隊股權激勵以及深化全員持股等問題上進行探索。探索實現政府只管資本、徹底搞活企業。

日前,上海儀電召開2016年人才工作會議,發布了“人才政策22條”和四個制度文件。其中就包括《儀電集團關於整體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理人的試點意見》。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總體經營平穩健康、穩中有進,好於預期。其中,非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027.05億元,同比增長6.6%;實現利潤總額1007.50億元,同比增長13.0%。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616.28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利潤總額1018.61億元,同比下降12.9%,降幅較上季度末收窄5.9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