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神秘面紗

近期,外匯局公布的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三季度儲備資產減少了1363億美元。對比此前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63.82億美元,比二季度末下降387.79億美元。相比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降幅,外匯儲備規模少降了975億美元,差異較為明顯。為此,筆者查閱了外匯局網站,就導致兩者差異背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首先,兩者可能存在統計口徑方面的差異。外匯局在2009年的國際收支報告中收錄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記錄方法的調整》專欄顯示,按照《國際收支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定義,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資產記錄的應是交易變動,而國際投資頭寸表中記錄外匯儲備存量,既包含交易變動,也包含非交易變動。外匯局從2009開始,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按照國際慣例對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資產記錄方法進行調整,即從以往記錄外匯儲備年度余額變動數據,調整為僅記錄外匯儲備資產交易變動數據,剔除非交易變動的影響。因此,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外匯儲備資產的存量變動包括兩部分,一是由於國際收支交易引起的外匯儲備的變動(交易變動),二是由於價格、匯率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價值變動(非交易變動)。

其次,按此推算,兩者差異可能主要來源於資產、匯率變動帶來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動。從已公布數據看,交易因素是-1363億美元,排除誤差與遺漏等其他原因,非交易因素大約為975億美元。這與傳統上認為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背後單純反映的是資本外流壓力的邏輯並不相符。

第三,從三季度市場數據看,也佐證了資產、匯率是外儲變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觀點。一方面,全球債券和股票價格出現明顯上漲,其中以美元標價的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 Total Return Index)上漲了0.82%,標普500指數上漲了3.85%,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上漲了5.16%,日經225指數上漲了6.43%。這有利於外匯儲備投資的資產估值上漲。另一方面,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整體上漲,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了0.71%,歐元上漲了1.23%,日元上漲了1.85%。外匯局相關人士曾多次表態,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於美元、歐元、日元等多種貨幣,非美元貨幣的上漲折算為美元後,對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有推升作用。

就在撰寫此篇文章之際,新一月的月度外匯儲備規模數據發布,截至2016年10月31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06.55億美元,較9月底下降457.27億美元。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10月份的情況看,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資產價格也出現回調,增大了規模下降的幅度。這無疑進一步印證了筆者關於“資產、匯率是外儲變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觀點。只不過對於普通民眾,特別是個人投資者來說,其真正關註的重點可能仍是“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反映資本外流加劇”之類的以偏概全卻吸引眼球的新聞標題。

近日美國大選結果剛剛出爐,“黑天鵝”事件日益增多,可能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在看待外匯儲備規模時,更要全面考量。(作者系行業研究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