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保費規模和人力增長上看,保險業近兩年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走出了“獨立行情”,但一些行業“大佬”卻看到了快速發展背後的隱憂。
“明年的世界經濟局勢相當複雜,保險業的資產端將會受到極大挑戰。是‘好公司’還是‘壞公司’可能將在未來的兩至三年見分曉。不過,現在也是立誌於長期穩健發展的保險公司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好機會。”近日,友邦保險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蔡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
資產端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月初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自2014年10月份以來首次回升到51%以上。
蔡強認為,盡管中國目前PMI指數有所回升,但整個國際上的“黑天鵝”事件眾多,包括美國加息、英國脫歐、多國大選等,充滿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也需要時間。“明年的環境將是非常複雜的一年。”
具體到保險業,蔡強認為明年保險業在負債端和資產端將會出現不同的趨勢。負債端而言,不管是保費規模還是營銷員人數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但資產端將面臨較大挑戰。
“從國外的多次經驗來看,通常在利率下行時保險公司的投資會趨於激進和非理性,包括資產負債的不匹配以及盲目追求不透明的資產來增加回報。”蔡強表示,“未來兩至三年,可能好的保險公司和不好的保險公司就會見分曉,那些高風險經營、不註重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保險公司在利率下行情況下,會加速‘引爆’。”
事實上,處在風口浪尖上的理財型萬能險背後所隱藏的風險早已是“老生常談”,但外界討論甚少的是,一些保險公司這兩年銷售了大量預定利率達到保監會規定上限(4.025%)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利率下行空間中也同樣將面對不小的挑戰。
“理財型萬能險面對的風險主要來自流動性,因為這種險種投資較多出現‘短錢長投’的現象,如果碰到集中退保將會面臨很大挑戰,但其結算利率是可以調整的。而高預定利率的產品在利率繼續下行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負利差的情況,這對償付能力等都是極大考驗。”
在利率下行的情況下,友邦保險又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蔡強回應稱,友邦90%的產品為保障型產品,產品利潤主要來源於“利差、死差、費差”中的“死差”,而資產驅動型的保險公司基本是在靠“利差”維持,因此利率下行對於利潤波動影響較小。
招募高素質營銷員
除了保費收入的高歌猛進之外,近兩年另一個突出的現象是保險業營銷員數量的突飛猛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保險營銷員數量達到710萬人,與2014年底相比增長118.27%。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營銷員數量開始高速增長,今年一季度營銷員隊伍凈增長更是超過200萬人。
雖然營銷員制度是友邦保險引入中國的,但蔡強清醒地認識到人員數量的提升並不一定意味著整體質量的上升。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保險行業人力資源白皮書》顯示,截至2014年5月3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統計,保險營銷員中高中及以下學歷人數占比為66.34%,大專及同等學歷占比為26.23%,本科及以上占比僅為7.43%,相比保險公司的職工有較大差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保險營銷員行業隊伍不穩、大進大出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2011至2013年,全國有508萬人次加入保險營銷員行列,同時段有502萬人次流失。保險營銷員的離職率仍然偏高。
“從行業目前的狀況來講,營銷員這麽高的增長率其實是有點不正常的。”蔡強表示,營銷員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從90年代到2000年初,中國營銷員也出現了一波大增長,但一些並不適合保險業的低素質人員的進入,在短期雖然對行業規模增長貢獻很大,但同時也使得整個行業的投訴率增加,客戶滿意度下降,保險行業的聲譽自那時起經歷了一波明顯下滑。
他直言,目前700萬人左右的營銷員數量實際已經接近飽和。“按照經驗,平均一個代理人可以同時服務200-300人左右。而700萬乘以200就是14億人。可能十多年之後營銷員數量還是700萬人左右,但會經歷一個淘汰和再造的‘大換血’過程。”
2010年,友邦保險推出“卓越營銷員”策略,截至今年年中,友邦中國營銷員渠道活動人力增長40%; 中國區MDRT(壽險營銷員百萬圓桌會議)達標人數較2015年同期增64%。
“一般來講,大量的人進來之後,活動力會下降。但這幾年我們的人力和活動力同時增長,說明我們是在優質招募。”
蔡強認為,在許多行業增長放緩而保險業走出“獨立行情”的大環境下,現在是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最好時機。“現在我們招募的營銷員中有原來的銀行支行行長,也有原來的企業主。這些人本身就有許多客戶資源。而也有醫生、工程師加入我們營銷員的團隊,使我們的專業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不走“重資產”模式
下一步,友邦將進行針對服務的戰略轉型。
“保險業屬於金融服務業。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基本上是做成了‘金融銷售業’,重銷售而輕服務。我們之前的轉型是從傳統的‘重儲蓄輕保障’轉變成回歸保障,‘保險姓保’。未來幾年我們的戰略轉型重點則是回歸到服務,不再是重銷售輕服務,而是銷售、服務並重,甚至將來可能用服務來代替銷售。當我們把服務創新,讓客戶真正覺得物有所值,業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蔡強表示。
據他透露,戰略轉型的第一步將專註在健康服務領域的服務創新。
“不管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推動,還是行業回歸保障的市場環境,抑或是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提升以及營銷員素質提升,都讓我們意識到目前發展健康領域對我們來說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蔡強表示,明年將會創建友邦健康平臺。未來,友邦中國也不會走自建醫院、養老地產的“重資產”模式,而是采取和頂級醫院等“強強聯手”的專業化經營模式,讓客戶享受更為專業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