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並購重組才是實質性去產能

在經過前三個季度連續保持GDP6.7%的增長後,很多人關註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如果中國經濟要可持續發展,核心就是去產能的問題。”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第三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發表上述觀點。

曹遠征表示,在宏觀上,因為經濟基本企穩,所以不需要大規模地刺激,但是必須要在平穩中創造一個環境,宏觀上杠桿要穩住,貨幣政策不應該寬松也不能收緊。與此同時在微觀上加快,通過去產能來去杠桿。只有企業的盈利和還款能力提高,才能為今後的全面去杠桿創造條件。

去產能怎麽去

“所謂的產能過剩的部門都是高杠桿的部門,這時候產能過剩嚴重都是高杠桿、高負債。”曹遠征表示。

去產能的核心含義是通過去掉一些富余的產能,使剩下的產能能夠持續經營、持續穩定,使杠桿穩步,才能夠為去杠桿創造一個條件。

曹遠征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去產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在去產能之後,鋼鐵的價格穩住了,於是鋼鐵產業出現了一些盈利,但是這些產能是關停了沒有退出市場。當鋼鐵的價格一上升,企業一盈利,產業重新投入,鋼價又下調,產業又困難,這是今年反複的情況。

所以,曹遠征認為,去產能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物理層面的產能的消失,二是在資產負債表上產能的消失。這兩者之間一個結合點就是戰略重組。從市場上來看,最方便的辦法就是通過並購來去產能。 寶鋼收購武鋼,武鋼的產能退出市場,這就是實質性的去產能。

中國鋼鐵產能8億噸可盈利

曹遠征說,中國的鋼鐵產業是有競爭力的,所以,去產能並不是說一定要把鋼鐵產業毀掉。因為測算中國鋼鐵產業的成本,除了生鐵成本高於全球外,其他的成本都在全球的平均線,包括長材、線材、板材等。

同時,考慮到中國仍在城市化進程中,鋼鐵的需要還在增長。曹遠征表示,中國目前人均的鋼鐵6噸多,日本41噸,美國、英國都是20多噸。中國現在城鎮化率只有57%,今後要達到一個城鎮化的水平大概要75%以上,每年去掉1%的城鎮化率,也就是說鋼鐵的需要還是在增長。如果說人均鋼鐵達到美國和英美的一半左右,我們測算大概需要上百億的鋼鐵產能,所以中國鋼鐵產業在這一基礎上是可持續的,只要去掉部分富余的產能,比如說1—2億噸,然後產能保持在10億噸左右,開工率在80%,8億噸產量上中國鋼鐵是可以盈利的。

曹遠征舉了日本的例子。日本現在還是第二大的產鋼國,年產1億噸左右,這個產量是在1973年開始出現,至今四十年未見衰竭。換言之,如果中國的鋼鐵產能維持在8億噸,再維持10—20年應該是有希望的。

“接下來,可能要實質性地推進改革,然後通過改革來去產能,然後為今後的去杠桿創造條件。”曹遠征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