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落下帷幕,機構持倉風格的變化牽動著市場的心。尤其公募、私募為代表的買方成為市場最主要投資者之一,他們的動向值得關註。
在眾多的觀測維度中,基金“獨門股”歷來是頗為重要的指標之一。Wind統計顯示,三季度公募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在20%以上的有36家,占比約為1.63%。
與上半年末相比,三季度公募整體持倉變化不大,但結構發生一定變化,尤其是對主板進行了一定的加倉。但這並不代表中小創在四季度不存在機會。一些基金經理開始認為,價值股的價值窪地幾近填平,成長股有望接棒。
公募高度控盤不足1%
作為A股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整體持倉風格的變化代表主流機構對市場的看法。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公募的操作手法也逐漸露出水面。
統計發現,在全市場近3000只A股中有超過7成的個股顯示出基金公司有投資跡象,不過,從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分布看,絕大部分基金持股上市公司的比例小於5%。統計進一步顯示,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超過5%的A股有501只,其中持股比例超過30%的上市公司有8家,呈現基金高度控盤狀態。
呈現出基金高度控盤的8只個股分別是恒華科技、耐威科技、新海股份、東方時尚、康弘藥業、民和股份、凱撒文化及華宇軟件。
凱石金融產品研究中心認為,基金控盤個股呈現出“業績增長+轉型受青睞”的特點。比如恒華科技便屬於“產業+資本”助力的典型。201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70.86%;凈利潤4436.67萬元,同比增長59.69%;扣非凈利潤為4387.38萬元,同比增長128.77%,反應其電網信息化業務持續高增長。
本報也註意到,縱觀公司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以及獨家持股占基金持股比例,並未出現基金控盤股被某一基金公司獨門控盤的情況。
通常的基金控盤股持股情況是,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或多只產品高比例持有某只股票,且該基金公司總共持股高於其他機構。這也意味著,多家基金公司一致看好該股。不過,有基金經理提示到,基金高度控盤的個股存在風險。
上海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持股集中度較高是一個潛在的風險。萬一有利空消息釋放,單個持股較多的股東面臨著減倉壓力。”
“利弊不太好量化,持股集中股有好處也有壞處。持股集中度高,那麽新進來股東可供購買的股票就少,價格容易上漲,因為供給少了;另一方面,老股東的賣出行為可能對市場存在較大沖擊。對散戶來說,機構持股集中度上升過程中有好處可以享受,但是要預防集中度太高的情況下出現黑天鵝情況。”該上海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分析稱。
計算機倉位降至3年半來最低
從基金整體持倉情況看,與半年末相比倉位變化不大,但是結構有一定改變。Wind統計顯示,偏股型基金仍然重倉中小創,不過主板占比較6月末顯著提升,這也顯示了基金在三季度對主板進行了加倉。
與今年6月末相比,公募在銀行、建築、輕工等板塊有較為明顯比例增加的持倉,另外醫藥、電子、家電等行業最受公募基金親睞,超配幅度較為顯著。相對而言,TMT行業整體倉位下降,其中計算機行業倉位降至近3年半來最低水平。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便指出,基金配置的變化顯示了目前主流機構投資者行業配置逐漸均衡,前期主要重倉於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格局有一定程度的改變。
不過,從上述統計也可以看到,8家被基金高度控盤的個股中有7家是屬於中小板,主板有1家。也就是說,基金抱團現象集中在中小創。
具體來看,公募最為偏愛恒華科技。這家計算機創業板公司的流通股被近5成的公募基金所持有;同樣是創業板的耐威科技,基金持股占到流通股的比例也有36.86%。
恒華科技也是公募在三季度重點加倉的一只個股。與半年度相比,基金占到流通股的比例增加了5.33%。增幅最為明顯的是東方時尚。這家主營駕校培訓的主板公司,本期機構持有流通股的占比增加了12.58%。
近來A股市場迎來一波小反彈。截至11月1日,在過去的21個交易日滬指上漲4.76%,最高是3137.03點。隨著1號的上漲,大盤也在向著3200點邁進。
盡管市場分歧依舊,但開始有基金經理認為,成長股將接棒價值股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主基調。
在融通新區域新經理基金經理楊博琳看來,價值股的價值回歸回到了一個合理的區間,其整體盈利增速可能會趨緩。在價值窪地被填平後,後續這類資產或許仍有上漲空間,但很難成為主基調,或許唯有創新能為市場註入新的活力。
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也顯示,三季度末重倉持有中小創的基金很多都是“互聯網+”類,並且一大波這類基金持股占到流通股比例較高。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存在的情況下,房地產政策調控有可能出現,那麽對科技股來說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流動性考驗。
私募謹慎布局積極調研
目前,上市公司三季報已披露完成,各私募大佬的持倉也浮出水面。可以看到,很多主流私募的持倉均出現了一定調整的比例,例如上半年熱衷炒殼的辛宇在三季度選擇大規模從殼股撤軍,1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已不見其身影。羅偉廣管理的基金也從5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包括其二季度大舉加倉的“潮宏基”。
三季度,A股市場整體震蕩低迷,沒有出現較為確定的機會。同時加上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占比較大的股票型基金在規模擴張上較前期有所減速;債券市場方面,信用事件頻發投資難度也在加大。
這也表現在私募重倉持有一只個股的比例甚至要低於公募。在可統計的748只私募產品中,重倉股持倉占到流通股比例在0.6%以下的便有336只,只有56只單只個股持倉比例超過2%。
在知名私募中,民森、鼎薩、尚雅等為數不多的幾家私募機構重倉股的持倉超過3%。
隨著私募證券基金規模增長速度的放緩,與二季度相比,百億級私募證券管理人名單並未出現太大的變化。格上理財統計也顯示,三季度末,規模達到50億以上的陽關私募則有86家,其中15家為新晉,並且有一半在北京。
偏空代表的弘尚投資便認為中國經濟轉型仍在持續推進中,經濟轉型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且產業階級調整的代價並非短時間能很快緩解。
不過,隨著經過2個月的調整,滬指站上3100點,私募調研也比此前更為活躍。統計顯示上周私募調研個股約80家,環比增加近2倍,其中中小創占比超過50%,比此前明顯升高。行業方面,私募對電子和化工行業調研熱度最高,各有10家公司受調研, 計算機行業共調研8家次之。
過去10天,主流私募中淡水泉調研了6家、星石調研了6家,尚雅也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科華生物同時受到淡水泉和翼虎調研,和聚、新價值等39家調研了匯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