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蠱惑孖寶逆市狂掠水

2002-7-18 NM




近期接二連三,以每股一仙的茅招,收購疊水上市公司的禹銘,最近又再出擊。今次的獵物,是擁有四十多億元龐大資產的中華汽車(中巴)。素有股壇壞孩子之稱的禹銘,今次代表公司主席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輝出手,除承諾日後會將中巴現金盡派、資產拆骨變賣外,還赤裸裸表明收購成功後,兩人會拿一億元作董事袍金,擺明車馬掠水。上市編 號六六六的禹銘,其收購手法一向惹人非議,掌門人馮永祥及馮耀輝,雖非親生兄弟,卻是一對相當合拍的金融蠱惑孖寶,專在股壇狙擊搵食。較馮耀輝年輕五歲, 現年五十一歲的「細孖」馮永祥,其實系出名門,父親馮景禧創辦新鴻基證券,曾是一代股王,馮永祥這個股王之子,今日變身金融蠱惑仔,不免令人唏噓!上星期 三,拖延近三個月的禹銘,終於向中巴正式發出戰書,代表大股東馮永祥及董事總經理馮耀 輝,向中巴所有股東,提出以每股一仙全面收購。一提起馮永祥及馮耀輝策動的一仙收購,中巴大股東顏氏三姊弟中的老二顏傑強,神經線頓然被觸痛。「一仙一 股,即是用五十萬,就可以收購現金有廿二億的中巴啦!那麼我現在都可以作價每股零點零零零一仙,來收購滙豐,都不過數千萬罷了……」六十一歲的顏傑強,說 話忽徐忽疾的,似乎動了真氣。「他們想無本生利,用最平的成本取得中巴,然後將間公司的資產變賣,自己則袋一億,十分可笑。」顏傑強說。

刀 仔鋸大樹顏傑強說得咬牙切齒,皆因是次蠱惑孖寶的招數,以每股一仙,即總數五十萬收購中巴,即使連同請律師及商人銀行(即禹銘本身),印製收購文件等費 用,收購成本只需一百萬元左右,便狙擊中巴這間大財團,擺明刀仔鋸大樹。想出這條橋的馮耀輝,表現非常從容:「我們現在是解放軍,將小股東的錢釋放出來, 有何不可呢?既然中巴已再沒有經營巴士,幹嗎『顏三傑』(指顏潔齡、顏傑強及顏亨利三姊弟)還要攬住錢不放?我們只有一個訊息,就是『回水』。」事實上, 雙馮就是看中中巴「水」多,每股資產淨值九十四元半,然而股價長期只得七十元左右,故乘虛而入,策動收購。雙馮承諾,待成功收購中巴後,會將中巴「拆 骨」。行動分兩步,首先將公司的廿億現金派給股東,每股約四十三元七角。第二步是在兩年內將資產變賣,預計每股可套現四十六元九角。兩步合計每股可獲九十元六角。

坦 認貪婪「一賣股便可拿回四十多元,如果等中巴派息,每年個幾兩蚊,二十年都收唔番。所以你再講我們用一仙收購,那才可笑,是刻意抹黑,計起來我們是以每股 九千零六十一仙收購。」馮耀輝愈說愈得戚,皆因他講到明若然收購成功,要攫取一億元做酬勞,而且坦白得赤裸:「我是貪婪,貪才是社會的動力。全世界做 deal(交易)的商人銀行,都收百分之二點五佣金,難道外資商人銀行就不貪婪,我收錢就貪婪嗎?」滿腹計仔的馮耀輝,今次出手前,已與中巴第二大股東支 盈章取得默契。然而一位商人銀行家卻認為,是次收購,很難獲過半數股東支持,「先不說禹銘提出的建議有太多風險,小股民未必肯信,而顏氏姊弟持有四成二股 權,即使其他大股東,如陳君實、支盈章肯聯手,(收購)亦難以成事。除非禹銘有什麼撒手鐧,否則只是一場鬧劇。」坦認不常與姊弟聯絡的顏傑強,亦表示他們 三姊弟始終血濃於水,必定齊心抗外敵:「我不會做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面對共同敵人,我們會先攘外而後安內。」

三度一仙收購無論這次收購成 功與否,雙馮狙擊的手法已備受同行爭議,「中巴這塊肥豬肉,禹銘恨到流口水,但是要食都應該俾少許誠意,堂堂正正用至少每股五十元收購。袋裡得一毫子,就 想吃魚翅鮑魚,未免貪心了點。」不過,馮耀輝對別人的指責卻不以為然:「我們只是用創新的思維,來啟發收購方式。其實一仙收購,由去年『創辦』至今,已經 發展到『第三代』,而且不斷進步。」原來,雙馮非第一次以一仙手法出擊,但上兩次均未有成功。禹銘第一次出擊在去年八月,禹銘為大股東的科建拓展,覬覦經 營樓宇設施工程及寬頻的順昌,持有二億多現金,而兩大股東郭順安和建聯集團不和,禹銘便乘機「攝位」,以每股一仙「搏大霧」收購,較當時順昌資產淨值五 角,足足有九成八的折讓。由於價錢不吸引,又沒有附帶派錢「着數」給小股東,收購結果失敗。今年三月底,禹銘又找到「獵物二號」,再度出擊。那時,持有兩 億多現金的太平洋興業,大股東蔣麗莉,想以高於市價五倍的價錢,賣股給獨立第三者張明宇。由於蔣先將手上半成股份批出街,再將餘下的兩成九股份賣給張,令 交易成功避過三成全面收購觸發點,令第二大股東挪威基金勃然大怒。禹銘見股東不和,又乘虛而入,提出每股一仙全面收購,攔截蔣麗莉的交易。而今次,禹銘學 精了,講明會將九成現金派給股東。然而最後殺出鼎康御泰的張天佑,應承派錢之外,還以每股六毫七仙收購,結果挪威基金首肯賣股,禹銘又無功而回。雖然屢戰 屢敗,馮耀輝卻依然死撐:「順昌那次(收購),猶如一種滋擾工具,如在門口淋油。至於後來收購太平洋興業,這一招已經是一種實質的武器,有攻擊性。到今天 中巴,已經進步為具威脅性的核彈,不容易抵禦。(中巴獨立股東)陳君實、支盈章想攞錢都要來找我。」

一鋪掠兩億無論如何,馮永祥、馮耀輝的 蠱惑孖寶形象,在股壇於焉確立。榮登金融蠱惑榜的馮永祥,其實出身顯赫,他正是於七、八十年代叱咤股壇的一代股王——新鴻基創辦人馮景禧次子。九七年,馮 永祥將老父創辦的新鴻基證券集團出售予李明治,而只買回集團旗下的新鴻基工業,與他在新證拍檔多年的馮耀輝,亦齊齊過檔新鴻基工業,並改組為禹銘。改組 後,雙馮孖寶亦確立起自己的一套投資風格。如專吼一些錢多兼股東不和的公司出擊,期望可以「刀仔鋸大樹」,可惜成功率不高。反而四年多以來,最賺錢一役,是九九年幫壹傳媒借殼百樂門上市, 負責包銷新股時獲利豐厚。當年壹傳媒發行六億三千萬新股,配售價每股二角,其中一億五千萬股給員工認購,另外的四億八千萬股,其中億四股給禹銘作長期性投 資,尚餘的三億四千萬股,則由禹銘代批出街外的機構性投資者。然而蠱惑孖寶,自己先以每股兩毫,認購其中兩億多股,然後才以每股一元二角批出街,孖寶兄弟 私人落袋兩億幾。當記者詢問可有此事時,馮耀輝也笑着承認:「那次真的貪婪,還有點欺騙。」

借助向氏勢力禹銘在股壇一直好事多為,而且出招狠絕。例如於前年夥同美國通用金融及韓國三星兩大財團,一齊入股科建,一心想食「大茶飯」,誰料卻被只佔有百分之二的執行董事黃鉅輝出賣。黃鉅輝覬覦公司的四億現金,火速為公司買入兩間虧蝕的科技軟件公司,作價三億二。為此馮耀輝大動肝火,入稟法院申請禁制令之餘,更以毒攻毒,將手持的股權悉數賣給向氏家族的向華國及向展偉叔姪。向氏叔姪一來,黃鉅輝及另一董事曾文強,就被嚇得雞飛狗走,辭職離場。但連三星和通用都被玩殘,眼巴巴見着向氏,極速令科建斥資二億五千萬,收購向展偉的科網公司,最後三星唯有無癮退出。

幾 年才發市所謂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自壹傳媒一役後,禹銘在市場上沒有多大「搞作」。綜觀禹銘數年來的表現,其實輸多贏少。例如九七年十月,禹銘把旗下 的香島印染權益,售予添發慶豐,作價高達五億一千萬。但添發慶豐付了一億六千萬以後,其餘的三億九千萬已無力再付,禹銘肯定要撇賬。而九七年樓市高峰期, 禹銘聯同謝瑞麟與鄭家成,以十億七千萬買入旺角中心商場,要大幅減值。九八年金融風暴後,禹銘掃入多隻公司可換股票據,其中不乏賺大錢者,但亦有損手的,如廣南集團、第一太平、深業控股等。馮耀輝亦表示:「其實我們公司能夠尚在人間,尚有生意,尚有盈利,已經很難得。只要能『吼』準一次,出擊成功,已經不得了。」雖然公司盈利倒退,但這對最佳拍檔,不但樂得逍遙,亦相當富貴。馮永祥和馮耀輝,分別擔演公司兩個重要角色,一個是對外的「公關」,一個是諗計的「師爺」,而兩人都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

兩兄弟生活逍遙馮耀輝辯稱:「對勞動嘅人來說,忙是一種美德,例如咕喱、揸巴士的好忙。但對於用腦的人,忙是大忌,應該迴避,所以我好少在寫字樓。對於我來說,最勞動是每晚跑步的時間,就算是我公司的 員工,多數都好得閒,淨係信差最忙。」這樣說來,馮耀輝最忙,可能就是要四出搜刮買少見少的紫檀和黃花梨木明式傢具,目前他珍藏了近二百件,還特別買下荷 里活道一個單位擺放。據馮耀輝所說,最值錢的一對櫃,價值超過千萬美金。而所有收藏的總值,估計以億元計算。至於現時身處澳洲度假的馮永祥,則較為「勞 動」,事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到深水灣與富豪打高爾夫球,進行「高球外交」。連馮耀輝都打趣說:「Tony若果不打golf,即是無開工,那就不用出 糧。」事實上,馮永祥在禹銘的最大價值,在於他與城中富豪的人脈關係。而這種無價的人脈網絡,其實是由他父親馮景禧一手建立的。

一代股王馮 景禧原籍廣州的馮景禧,一九二二年生於一個經營糧食雜貨的小康之家。他不但具精算的天分,亦練出左手打算盤右手寫字的「絕技」。馮景禧三八年來港後,在卑 利船廠做過苦力,後來憑着「珠算絕技」,轉投找換店工作,亦由此啟發了他對匯兌、黃金白銀買賣的興趣。五○年韓戰爆發,馮景禧利用美國禁運物資到大陸的機 會,經澳門轉運西藥和五金到大陸,獲利過百萬。這時他認識了馬萬祺,霍東英、李兆基、李福兆等人,而最談得來的是郭得勝與李兆基。他們三人看準香港地產潛 力,一九五八年成立永業有限公司,六三年改名為新鴻基。

精於數口「三劍俠中,論頭腦馮景禧最叻,而且有點江湖味,很懂交朋友。他計數很快,好似成班人上遊艇玩十三張,一開牌他可以立即算出邊個贏邊個幾多注,很快很準的。「記得七二年新鴻基地產上市之時,第一口價是我幫他們開的,好似上市時 五元,開價八元成交,算是拿個好意頭。但其實馮景禧的專長是股票,所以他便成立新鴻基證券。」認識馮景禧多年,同為遠東交易所經紀的董偉說。最初新鴻基證 券是由三劍俠合資成立,其後三人在不同範疇發展,結果分道揚鑣。郭得勝發展新鴻基地產,李兆基打理永泰建業和恒基兆業,而馮景禧則選擇股票場上發展。新鴻 基證券於一九六九年成立,奠定了馮景禧股王地位。「七、八十年代,很少外資基金投資港股,買賣的都是華資大戶。新鴻基當時做了大市兩成多生意,因為馮景禧 的人際網絡很強,隨口講得出的富豪,都係佢嘅朋友,亦成為新鴻基的客戶。」曾效力新證的金匯主席馮家彬憶述。

強勁人際網絡「當年他嫁女,分 兩晚在美麗華及富麗華擺酒,但也請不齊所有朋友。那時連李嘉誠都為他的『迎賓』招呼客人,幾巴閉呢!」董偉憶述。馮景禧能與多位城中富豪建立友好關係,除 性格使然外,亦因勤力所致。「馮景禧好勤力,每朝八點返工就已打出二、三十個電話,同誠哥又傾吓,彤叔又閒談兩句。日日打個電話,別人就不會有藉口唔俾生 意你做。此外,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要用盡。見香港放農曆年假,他會到英國找蘇澤光開會,至放復活節和聖誕節,又會跑上大陸。」一名新鴻基財務僱員說。 老闆勤力,做伙記亦不敢鬆懈,馮家彬憶述:「那時我們每朝早八點要開晨會,每人要擺一本dairy(日記)喺面前,要講出未來一、兩個禮拜見邊啲客。這樣 有兩個好處:一是客人不會重複;二是形成一種無形壓力,如果你只得一兩個客會好驚,變咗好大壓力。「他不喜歡見到同事一齊食晏,他覺得你五個同事一起食 飯,不如分別每人見一個客,一個晏晝就五個客,加上晚飯就十個客,一星期五日已五十個。」新證不斷擴張,七六年更成立新鴻基財務,將證券和借貸業務雙線發 展。至七九年,新證及新財相繼上市。八一年,馮景禧再涉足地產,於新證旗下成立全資的新景豐。翌年,新財獲發銀行牌照,成為新鴻基銀行。

悉心栽培兒子馮景禧事業如日方中,亦想為兒子鋪路。馮氏育有二子三女。大仔永發,醉心電影,沒興趣繼承家業,現在加拿大投資電視台。二子永祥,則喜歡股票無心向學,七二年還未大學畢業便回新鴻基幫手。然而馮永祥的魄力,卻比不上馮景禧。「Tony經常不在公司,反而玩遊艇打golf就好積極,公司事 務則放手給伙記搞,唔多想理。」一新證老臣子說。因此,馮景禧經常專登於伙記面前「教仔」,好像見他無打呔,便大鬧:「阿祥,你唔打呔去見客點得㗎!」一 來可以示公允,二來又可間接警惕伙記。為培養二子接班,馮景禧一邊嚴厲管教,一邊培養各部門經理,將來可以扶助「幼主」,誰知已來不及。八二、八三年,香 港中英談判,樓市股市齊聲向下,新鴻基銀行擠提、新景豐投資地產失利,以及新證生意受挫。馮景禧力挽狂瀾,心力交瘁。八五年,他與太太、女兒和女婿,登上 皇家王妃號郵輪打算暢遊十天,誰料在航途中,突然腦充血逝世。

股王江山不保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馮永祥手足無措。馮永祥不單要撐住家業,還 要頂住一班作風截然不同的老臣子,顯得無助又無奈。他唯有找來年紀相若的「舊相識」馮耀輝入局,建立太子黨。銀行家出身的馮耀輝,商場經驗豐富;馮永祥則 有錢有人面,二人各有所長,一拍即合。八八年開始發展證券以外業務,先後成立新鴻基工業、新鴻基中國工業及新鴻基可換股票據三間公司。 九六年馮耀輝獻計,建議馮永祥將手上三成三的新鴻基股權,賣給聯合地產李明治家族,自己購回現金高達十三億的新鴻基工業,其後易名禹銘。經此一役,一班新 證老臣子如張天生、葉黎成等都相繼四散。而馮景禧一手創立的新鴻基,亦只剩下股壇壞孩子禹銘這點「血脈」,延續下來。時至今日,新證老臣子見一代股王之子 馮永祥,三番四次以一仙狙擊上市公司,有點不勝唏噓。「佢爸爸係一個好有理想、好有魄力嘅企業家,公司好有規模。今日馮永祥咁樣,錢係搵到,但令人覺得旁門左道,好似由名門正派去到走精面,有點可惜。」

馮永祥簡歷洋名:Tony出生年份:1951年婚姻狀況:94年再婚學歷:於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受教育但未畢業工作經驗:73年加入新鴻基證券80年晉升為執行董事86年任職新鴻基主席兼董事總經理89年成立新鴻基工業,並於翌年上市96年馮出售新鴻基三成三股權予聯合地產97年增持新鴻基工業至約百分之十六而重奪控制權,並任公司主席同年公司易名為禹銘投資至今公職:香港總商會理事會理事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友好協進會董事

馮 耀輝簡歷洋名:Peter出生年份:1946年婚姻狀況:已婚學歷:McGill University理學士 Northern University理科碩士及工商管理碩士工作經驗:73年加入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81年加入東方滙理銀行89年被馮永祥挖角加入新鴻基證券90年協助 新鴻基工業上市,並出任董事總經理一職

禹銘投資過去五年業績

蠱惑孖寶師承美國佬禹銘再三以每股一仙作價進行敵意收購,手法雖惹人非議,但原來美國早有這類股壇壞孩子出現,而且非常成功。當中的鼻祖是一九七六年成立的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簡稱KKR,目前該公司資 產總值超過三百億港元,但僱員卻只有十二人。他們所用的撒手鐧,Leveraged Buy-Out,其實與一仙收購的方式異曲同工,一樣是利用收購對象的資產以達到刀仔鋸大樹之效,被問到是否有意成為香港版的KKR,馮耀祥笑笑口說: 「我不敢高攀,只是參考,引進吓新外國技術啫,他們生意咁大,我們點比呢?」

 

「新證」舊生會人才濟濟馮景禧最為人津津樂道 的,是他能知人善任。當年他憑藉玲瓏的交際手腕和銀彈政策,招攬全城才俊。九七年十二月,即馮永祥將新鴻基售予聯合地產一年後,部分念舊的老臣子如洪克 協、葉黎成等,帶頭籌組「新證舊生會」,並設立會所於皇后大道中153號7樓。該物業由李兆基及馮景禧太太捐出,而裝修費則由一班舊伙記支付,閒時他們會 到上址聚餐,聯誼一番。綜觀會員名單中,不乏現今城中傑出人士,例如:陳祖澤‧九巴董事長蘇澤光‧地鐵主席劉華森‧市區重建局主席李禮文‧迪生創建副主席洪克協‧合興集團主席劉壬泉‧恒基發展執行董事夏佳理‧馬會副主席馮家彬‧金滙投資主席周安橋‧壹傳媒副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