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碼350家創業公司的成敗:失敗創業者大都有性格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8/159501.shtml

解碼350家創業公司的成敗:失敗創業者大都有性格問題
石慧 石慧

解碼350家創業公司的成敗:失敗創業者大都有性格問題

企業家,要像唐僧,也要像劉邦。

整理丨石慧

i黑馬 10月28日消息 今日,達晨2016經濟論壇在深圳召開。達晨創投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劉晝曬出了達晨成績單:16年投資了351家企業,投資總金額126億,上市企業53家,新三板掛牌60家,另有26家企業已經申報IPO材料。

達晨的亮眼成績得益於對項目的嚴格篩選。達晨創投執行合夥人、總裁肖冰公布了一組殘酷的數據:通過達晨初步篩選的項目,只有2%進入立項、深入調研,1%進行風控、第三方盡調,0.4%進入決策投資階段,0.1%成功上市。

肖冰當天也分享了成功企業家的共同特質。他認為,“這個人一定是像唐僧的,他義無反顧,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前途的時候,他意誌堅定,目標遠大,心無旁鶩,勇往直前。

還要像劉邦,企業現在競爭非常激烈,靠一個人單打獨鬥沒辦法成功。那你怎麽組建合夥人團隊,你有沒有能力培養這些合夥人,不能財聚人散,你要願意分享利益,組織大家一起往前走,建立優秀互補的合夥人團隊,這是成功的關鍵。”

以下為肖冰演講實錄,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成功的企業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

現在有一個最著名的說法:“我們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每一個企業都是大數據公司,企業最值錢的是大數據資產。就像達晨經過16年的發展,我們現在最值錢的是什麽?可能你們會說是品牌,或者是渠道、團隊,我認為可能是我們的大數據,圍繞16年的投資,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

特別可貴的是數據樣本足夠,同時又非常準確。我們知道了解這些企業的真實數據,能從中挖掘出什麽,總結出什麽規律,能為被投企業或者是準備看的企業提供哪些幫助,這才是有價值的。

下面我就做一個針對大數據的主題分享。

我們投了16年,看的企業超過百萬家,投的金額可能差不多有130億,真正做深入盡調的企業超過1萬家,我們真金白銀投了350個企業、13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規模在國內同行里肯定是名列前茅的,樣本是足夠大的。

640

在我們投資的企業中,行業分布非常廣泛,TMT、智能制造、消費服務做了很多布局,在其他領域,醫療健康、軍工、現代農業、清潔技術也有廣泛布局。

從區域分布來看,也非常廣,北、上、廣、深投得最多,在其他主要省份也都有投資,這可以反映出很多,比如有的省投資質量特別高,某個地區投資全是成功的,某個地區投資全是失敗的。

從質量來看,達晨對投資企業有一個星級評定,每個季度都會對投資企業的運行狀況、運營數據做一個跟蹤、分析,複盤,按照五星級技術評定。

五星是超預期的,或者說特別符合預期的;四星的基本符合預期;三星的是一些平庸的,甚至可以說不死不活的;二星的可能存在比較大的風險,很可能失敗;一星的基本上都是要死的。

多年實踐來看,我們投資企業的75%是四星和五星,15%是三星,10%是一星和二星,也就是說我們的優秀企業和明星企業大概占了75%,平庸企業占了15%,失敗公司占了10%。因為樣本足夠大,基本上每年都符合這個比例。

所以哪怕一星、二星的比例非常低,也有接近50個,也夠我們分析的,這和成功公司都是我們最寶貴的數據。

從中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每個企業都經過了達晨體系嚴格的盡調,沒有一個項目是隨意投資的,是這麽多聰明的大腦分析決定的。達晨希望每個企業成功,而且中國企業家都特別勤奮,絕大部分都很聰明,沒有一個企業家想把公司做垮。為什麽最後結果差距這麽大? 

很多人說是宏觀環境或者整個行業不好。但即使在同樣的宏觀環境和行業背景下,企業的差異仍然很大,這里面有什麽規律嗎?為什麽我們投資的企業一直保持這個比例,永遠有失敗的,有平庸的,有優秀的,有明星的。我告訴大家,結果就是這樣,已經註定了,有的就是會失敗,有的就是會成功,原因是什麽? 

我有一個原創的公式,成功的企業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同。成功的企業有一些共同因素,全部具備了才能成功。失敗的企業,只要占了其中一個因素,你就失敗了。所以創業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企業家要像唐僧和劉邦

成功的企業要同時具備哪些因素呢?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把所有的達晨系成功企業家做一個圖譜,反複看,天天看,我覺得他們都是一樣的,我已經有了一個算法。我現在看一個企業,談一個小時,就大概知道能不能成功。“相由心生”,成功企業家有共同的氣質,我一看,這個人很像啊,那我肯定要投。

具體來說,這個企業家一定是像唐僧的,他義無反顧,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前途的時候,他意誌堅定,目標遠大,心無旁鶩,勇往直前。還要像劉邦,企業現在競爭非常激烈,靠一個人單打獨鬥沒辦法成功,那你怎麽組建合夥人團隊,你有沒有能力培養這些合夥人,不能財聚人散,你要願意分享利益,組織大家一起往前走,建立優秀互補的合夥人團隊,這是成功的關鍵。

長期成功看人品,毫無疑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人品不錯的。我們也碰到過一些人渣,他可能占到一點小便宜,偶爾有一些投機性的成功,但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成為一個被社會尊重的企業家,肯定不是這樣。

真正好的企業家內心非常強大,但外在表現特別低調,樸素,謙遜,做的比說的好。

還有,我們觀察到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特質:情緒比較穩定。你很難看到他情緒大起大落,每次跟他接觸都覺得氣定神閑。企業家每天要面對很多的委屈、壓力,亂七八糟的事情,如果不具備這種素質,肯定就沒辦法面對這些事情,早就失敗了。

所以創業是特別反人性的,我們人性的本質是什麽?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是很懶惰的,很敏感的,難受的時候想哭,開心的時候想笑,但企業家不行。所以說創業是把女人變成男人,把男人變成真正的男人。

從業務上,我發了一個調查問卷給所有達晨的業務合夥人,成功的企業家在業務上的共同點是什麽?排在第一條的是專註。中國社會現在有太多商業機會和誘惑,有時候,選擇不做什麽比選擇做什麽更重要,更難。專註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在上市前,我主張我們的企業沿著一個主業一路狂奔往前走。

我把達晨系最成功的三個項目,現在市值最高的三個企業拿出來看,一個是分眾傳媒,一個是網宿科技,一個是愛爾眼科。愛爾眼科市值360億,開了差不多200多家醫院,是唯一一個IPO上市的民營醫院,多少資源向它提供,理論上它可以做很多別的專科,可以做牙科、心臟科等,很多人找他做,也有地方政府要把國營醫院低價送給他。

我們反複討論,最後還是決定不做,上市這麽多年一直只做眼科。因為愛爾眼科雖然做得這麽大了,但它占中國眼科市場的比重還不到10%,中國市場太大了,還有巨大空間,把這件事做好就不錯了。因為專註,這個公司股票就沒跌過。

分眾在美國上市的時候,當時收購了幾十個公司,進入了無數行業,最後呢?主業都跑了,市值也一塌糊塗,後來他把幾十個收購的公司全砍掉了,回歸核心的樓宇廣告,現在看起來非常正確,目前利潤30億,還在增長,市值已經一千多億。

商業模式要簡單清晰,不複雜,基本上一句話可以說清楚,這個公司是幹嘛的,如果半天都說不清,這個企業肯定不會成功。

這些企業家堅定不移地抓住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機會,這一點也很重要。很多機構說投了多少獨角獸公司,達晨從來沒提過這件事,其實達晨有34個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我們的估值是可流動、可變現的,而不是虛的估值,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我認為中國現在的證券市場、資本市場是中小企業最好的上市市場。

我們的中小企業的估值是全世界最高的,上市以後的市場流動性是全世界最好的,每年上市的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所謂的獨角獸公司很多在海外沒辦法上市,甚至上市後估值可能是現在的十分之一,但我們的企業抓住了有利的一面,通過資本市場迅速做大。

成功企業家的共同特質,首先是有創新能力。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一定要和別人有差異。有的企業家說,人家是新興行業要不斷創新,我們傳統行業怎麽創新?我說一個案例,我們投了一個養雞場就上市了,這個老板養雞,每天在琢磨怎麽從雞身上多賺一分錢,有段時間,他說一定要把雞骨頭賣出高價來,但沒人要怎麽辦?

他就組織研發了一個叫骨肉相連的產品,把雞骨頭變成一個產品,然後推薦給肯德基、麥當勞,告訴他們可以這麽賣雞骨頭,後來他的雞骨頭價格比雞肉還貴,他把一只雞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所以說創新是無所不在的,不一定是很高大上的,公司里的一點一滴都可以找到創新點,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創業成功要掌握好各種節奏

再說失敗的、平庸的企業。這些企業是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

達晨的樣本是足夠的,一星級企業,就是完全失敗的企業有11個,二星級企業,就是接近失敗的企業有18個。這些樣本給我們一些什麽啟發?它們有哪些問題? 

首先,節奏很重要。有的企業做起來行雲流水,節奏特別順暢,每一步都踩準了,有的企業很努力,也很聰明,但好象老是踩不到點,跑得很累。做企業有點象跳舞,要跟上節奏,那不然就會踩別人的腳或者摔倒。

節奏有輕重緩急加減。

所謂輕重,什麽時候該輕資產發展,什麽時候該重資產發展,要把握好,搞錯了可能就死了。

我們有一個企業,本來輕資產發展非常順利,現金流和盈利也很好,是當地一個小明星公司。這時候被當地的市委領導看上了,說這是個好企業,政府要支持你,給你一塊地,地很便宜,市場價100萬,我50萬給你。

這個企業說機會太好了,就花幾千萬把這塊地買下來,以為占了很大便宜。買完地以後,要限期開發,於是又投資,蓋廠房,買設備,一不小心一個輕資產公司變成了一個重資產公司。

這樣的話,資金就很緊張了,一旦行業變化,銀行收縮,它就沒有一點還手的余地,最後這個企業很危險,有段時間差點死了。所以節奏錯了,企業就完了。

所謂緩急問題,什麽時候該快,什麽時候該慢,不該快的時候堅決退一步,該快的時候堅決往前沖。做企業像跑馬拉松,你在一個陣營里,有一些人可能是短跑選手,開始跑得很快,你可能被他的節奏幹擾,你亂了,你就完了。所以把握節奏要有定力,什麽時候做加法,什麽時候做減法,不要搞反了。

還有融資節奏。有些企業的融資結構搞反了,在市場特別好、帳上錢也夠、很多投資人搶的時候,他就吊起來賣,結果沒融到錢。過段時間市場寒冬來了,他拼命降價,錢也燒完了,這時候再跟別人談根本談不成。所以要在天晴的時候修屋頂,不要在不好的時候融資,那樣你會手忙腳亂。

研發也是一樣。研發很重要,但你猛投研發,在某一個階段可能就死了,因為研發的風險也很大,什麽時候該重度研發,什麽時候該慢慢往前走,這個節奏也很重要。

還有申報上市的節奏,很多企業也搞錯了。很多企業家一定要等企業特別好的時候申報材料,總覺得業績不滿意。但中國報材料上市,要排隊兩三年,中間一暫停就不知道到哪一年了。有的企業在業績不太行的時候就報進去,等到上市的時候正好是頂峰,就上市了,之後有一點小調整也沒關系,這個節奏就踩對了。

有的企業看排隊的人特別多,七八百家,審批速度也比較慢,說是不是等一個牛市,沒有那麽多人排隊的時候去報?結果沒想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永遠是轉換的,甚至是牛短熊長,好不容易等到牛市吧材料報過去,股災了,封盤了,又暫停了,結果時間就很長。而有的企業在熊市報進去,排到的時候趕上牛市,結果大比例超募。

所以說節奏是企業領導人要首先考慮的,一定要冷靜思考這個問題。

目標打敗BAT的基本完蛋了

我在機場書店看到,很多寫大公司的暢銷書都被創業企業家買走了,就學它們,華為、Google、聯想、京東,亞馬遜等等公司都挺好的,它們怎麽幹的咱們就怎麽幹。但是學習不能盲目,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特別是要學習這些大企業在小的時候是怎麽做的,做大以後都是很光鮮的一面。

有的企業家特別崇拜華為,說要變成一個小華為。他覺得華為最厲害的一點是敢於投入研發,華為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那咱們也這麽幹,招來上百個研發人員,同時幾十個項目研發、立項,覺得很自豪。

公司規模可能就是一兩億,利潤兩三千萬,就靠一兩款產品盈利,結果這麽多無原則立項的研發,把利潤全部吞噬掉了,基本上沒利潤了,公司現金流很緊張,公司很累。做企業不是非要學做華為,那是手段,不是目的。

達晨投了這麽多企業,有業務特別多元化的,到現在沒有一個成功。特別有沖動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家很可愛,也很聰明,因為老有創意,又是最勤奮的,因為老是閑不住,身體又是最好的,恨不得24小時工作,隔兩天就上一個新項目,五六個項目同時展開,不甘心於只做一個業務。

他說每個項目都融資,將來每個項目都上市,這個中小板上市,那個上主板,還有一個去美國上,這是很多企業家的夢想。

碰到企業這麽多元化,我就問他三個問題:

第一,你現有的業務是不是足夠安全?很多企業第一個業務還在半坡爬,還有很多競爭對手,還有死亡危險的時候,就開始搞新的業務,這肯定是不對的。

第二個,你現在的業務是不是行業第一了?很多企業還沒有到行業第一,就開始去上新項目了。

第三個,你這個行業還有沒有上升空間?是不是已經到天花板了?其實行業很大,中國市場很大,全球市場很大,為什麽要上這麽多新項目?

Less is more,特別是那些特別聰明、勤奮的企業家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盲目冒進,想法不要太多,想法多的,沒有什麽成功的。

最近我在看一本講特斯拉老板埃隆·馬斯克創業的書,我個人觀點,如果他專註特斯拉可能會更好。他創業火箭發射、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是三條戰線同時開戰,資金鏈緊張,東挪西借,每天都很焦慮,三個企業永遠都處在最邊緣。如果他能把時間、經濟資源都投到特斯拉上,特斯拉脫離危險期就好了。

他可能會成功,但這是特別小概率的事件,大家不要盲目。不要老是把自己定位成喬布斯接班人那樣的,你就是一個正常人,追求一個正常的大概率成功就可以了。

撐死的比餓死的多。有的公司融資之前日子過得好好的,賺錢,現金流也不錯,老板過得優哉遊哉的。融資之後,帳上多了那麽多錢,特別沖動,趕緊擴張,原來是一個省,現在幾十個省,原來一兩百人現在一兩千人,收不住了,管理也失控了,各種失控,結果巨額虧損,資金鏈斷裂。

最近一個公司,今年1月份融資,6月份錢就燒完了,因為融完資以後,燒了幾十個硬件的工程師,一個年薪幾十萬,6個月錢就沒了。當時資本市場特別熱,他以為下一輪資金很快會來,結果後來寒冬來了,這個行業一下子沒人投了,只好大規模裁員。所以融資以後要控制自己的節奏,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去做事,要特別關註現金流、資金鏈。

我們還看到一個規律。有的企業開始說要做成一個什麽公司,目標是打敗BAT,這些公司基本上完蛋了。還有的說我們一定要做成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然而他本身是很小的公司,這種最後也不行了。

為什麽?

這些企業家想的都是宏偉的事情,所以那些可以商業化變現的,賺小錢的機會,他都不幹,他看不上,說我賺那個小錢幹嘛,我們要做偉大公司。你不看這些小錢,那你永遠要靠融資。他認為投資人永遠會支持他偉大的夢想,但資本市場一變化,它就死了。

經過這一輪的資本泡沫,包括O2O等等泡沫,現在回歸到商業本質,企業首先要活下去,如果都活不下去,就別談偉大的公司了。

有些商業模式特別複雜的公司,我們也投過幾個。企業說得玄乎,我們看不懂,有時候在想是不是自己智商不夠了,一看別人也投了,那我們是不是也參與一點,但到底怎麽賺錢不清楚。這些公司最後基本上也死了。

我們交了那麽多學費之後,現在就堅持了,過去兩年,我們一個O2O、P2P沒投,我們還是投看得明白的,相信自己。看不懂的算了,賺大錢的機會讓別人去吧。

“女人”氣質和文人氣質的創業者容易失敗

還有一個規律,失敗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有性格問題,性格即命運。有女人氣質和文人氣質的企業家肯定要失敗。

有些企業家一看就特別強勢,在企業里一言九鼎,誰都不能反對,他像皇帝一樣,說什麽就是聖旨。這種企業肯定不行。相對的,也有特別軟弱的企業家,什麽主意都沒有,大事小事都找投資人商量,這肯定也是有問題的。

有的男性企業家,身上有女性氣質,特別感性,特別情緒化,我親眼見過有個企業家可能是壓力比較大,當著投資人的面哭了。我們還反過來哄著他繼續往前走,給他信心,這完全搞反了,應該是他給投資人信心啊。

還有文人氣質的,情懷特別多,理想特別大,每次都談情懷,談理想。後來我們說打住,這次就不談情懷了,這次談數字,談財務報表,談項目進度。但他覺得這些太俗了。企業家就是很俗的事兒,就得一塊錢一塊錢地賺回來,每天都得關註現金流、報表、庫存,如果不看這些,企業就死了。也挺可惜的,企業家不適合做企業。

有一類企業家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資本市場的事都學會了,他不跟我們商量,很多方向自己定了。

VC是好事傳千里,壞事不出門

有一個很傳統的企業,規模也不大,覺得在國內排隊上市太複雜,太慢,他研究之後覺得去美國借殼上市很容易,非要跑到美國去借殼上市,一意孤行,我們小股東怎麽都說不行。結果他是在美國上市了,股票現在市盈率3倍,基本上沒有流通性。

還有的企業家選擇中介機構都憑感覺,聽身邊朋友的意見,也不聽我們的意見,不和專業機構商量,選擇完全不靠譜,最後交了很多學費。

資本市場的事情太複雜,太多了。達晨作為一個專業機構,交了太多學費,看了太多案例,我們是最專業的。最好的企業,會相信專業投資機構的意見,一步步把自己的業務做好。相反,自認為有超強學習能力的人,想很快成為一個專家的,都要交學費,最後還要回來找我,這就是規律。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

今天的主題是產業大變局,我認為在過去三五年里,中國傳統產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甚至是顛覆性的打擊。傳統行業比如消費行業,原來那些很風光的消費品一夜之間發現自己不行了,為什麽?因為消費的主力人群變了,變成80、90後了,他們消費的是新東西,我們跟不上他們的消費節奏。

達晨三五年前投的公司壓力是巨大的,當時投的狀態很好,後面要轉型談何容易?成功的是少數。最近三年投的企業都非常好,因為企業就是新公司,不存在轉型問題。

原來不適應的那些人要重新改變很難很累,當然也有不少成功轉型突圍的,讓我們感到比較振奮。也有的盲目跟風轉型,一下子互聯網+,一下子O2O,把自己傳統的那塊優質的東西全部放棄了,推倒重來,也死了。

說了這麽多問題,我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的企業家為什麽總是有一個盲區?不管是特別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企業家,每個人在創業過程中都要交學費,我們看到企業家義無反顧、熱血沸騰沿著一條死路往前沖,怎麽拽都拽不住,最後撞得頭破血流,交完了學費回來了。

見多了就明白了,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盲區,沒有一個是神仙,能不交一點學費。只是學費交多交少,錯誤是否致命,有沒有及時調整的又活過來的問題。所以企業家一定要靈活面對這些事情,突破自己,不要固守,你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麽都正確的。

要學什麽?不要學成功,更多的要學失敗,這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我們這個社會的問題是成功學太多,大量介紹企業是怎麽成功的,企業家被迷惑了。中小企業是怎麽失敗的,為什麽沒有人講?

其實我們這個行業是最有條件來講的,但VC行業的規律是,好事傳千里,壞事不出門,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藏著,每個人傳出來的都是那幾個成功的案例,講得天花亂墜。失敗的東西沒有人總結,大家也不願意碰,不斷的交學費,重複的失敗,同樣的失敗重複出現。

所以我希望達晨系的企業家,因為我們有大數據的基礎,我們會總結出很多案例,很多活生生的東西,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把達晨系的投資成功率提高,失敗率降低。

這就夠了,管不了別人,只把我們能夠影響的企業家,因為創業非常不容易,大家願意創業,這個事情就特別值得敬佩,失敗是特別可惜的,失敗也是特別難受的,我們也難受,我們的真金白銀投出去了,希望大家都成功,絕大部分都能成功。

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謝謝大家!

達晨創投 肖冰 創業 投資
贊(...)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