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地家變續集兄弟分家

2010-6-3  NM





「被勸退」逾兩年的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雖然再沒有沾手新地的日常事務,但他的去向依然成為新地三萬員工的話題;近日新地建築 部老臣子李國華辭職,郭炳聯兒子亦將入主建築部「學習」,人事變動勢將一觸即發,隨即引起公司上 下議論紛紛,揣測郭炳湘正在公司招兵買馬,北上搞地產去。而三弟郭炳聯在公司角色愈見高調,員工推測年屆八十二歲的母親鄺肖卿即將交棒予他;而縱觀持有四成新地股份、市值千 二億的郭氏家族信託,自「家變」後亦出現股份異動,成為兄弟分家的先兆。

位於灣仔海傍的新鴻基中心樓高五十三層,郭氏三兄弟和郭老太的辦 公室同設於四十六樓,四人的辦公室都偌大寬敞,內置私人洗手間,守衞森嚴,以一道保安閘和兩個健碩保安重重戒備,閒人免進。雖身坐四十六樓,但三兄弟的勢 力卻分布各個樓層。而建築部一向是新地的命脈,基地設在四十三樓和四十四樓,由二弟副主席郭 炳江和妻子郭梁潔芹主理。近日新地內部員工對一名老臣子離任均議論紛紛,遠至元朗YOHO Town的新輝旗下建築工人也加入討論,恐怕建築部陸續有變動。

即將離任的經理李 國華是建築部老臣子,他由低做起,八四年起升任施工襄理,在新地耕耘逾廿五載,以往負責的地盤有禮頓山、YOHO一期、二期及上海國金等;直至上年再晉升 為經理級人馬,雖然銜頭並不是最高,仍在郭梁潔芹和巫幹輝之下,但公司上下皆知,他一直是郭老太的心腹,多年來盡得其信任,經常替郭老太辦理私人事務。八七年至九一年 間,李國華赴加拿大「坐移民監」時,身在海外都繼續替郭老太打理美、加的私人物業。平時,李國華一星期中只有大概一日在香港辦公室,其餘時間都在中國管理 地盤施工。上週六,記者到訪李國華位於大潭道的住所求證,其菲傭說他仍身在上海,埋首管理新地位於陸家嘴的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未能作出任何回應。被譽為新 地家臣的他,連坐駕亦是公司車,其子也在新地四十二樓打工,入職前於國際學校的讀書費 用,都由新地付賬。

父子先後離職

但一個月前,李國華的兒子已先行辭職,他亦將於六月底正式離任。新地同事猜測:「佢喺新地高 薪厚職都走,咁一定係有更筍嘅嘢先吸引到佢走!」「佢應該係想為個仔日後鋪條好路,一出去就做阿頭點都好過由低捱起嘛。」另有新地中人續說。兩父子前後腳 離開,有傳是跟郭炳湘另起爐灶北上「搵食」,而被迫退下新地主席一職後的郭炳湘,在國內 政、商界相當活躍,六月初,他又獲國內大學頒授院士及名譽校董,仍是政協常委的他不時帶着港商到國內考察覓商機,去年六月就到過上海、重慶,今年四月亦到 過四川,似乎有一鴻圖大計;正在海外度假的他,結束旅程後亦匆匆飛往大陸,而以往被指幕後指點郭炳湘處理新地業務的紅顏知己唐錦馨,她的公司銀彪,自去年起亦加入了郭炳湘成為董事, 二人沒有避忌成為同一公司董事, 估計二人在生意上有所合作。

安插兒子進駐建築部

李國華離開的消息傳出後,接着又有更多變動消息傳來。新地總部四十四樓建築部 的一角,有一個小小的房間,已在連日執拾當中,正準備預留給郭炳聯其中一個兒子進來坐鎮。事關四十四樓屬建築部,歷來是郭炳江的地盤,其妻梁潔芹也在這層 坐鎮。副主席之子將出入於建築部當中,雖未至於人心惶惶,但已有員工竊竊私語。「突然有 人進駐,梗有少少麻煩啦,要注意吓避呢樣避嗰樣嘛!」熟悉建築部的新地員工說。據說是次郭炳聯之子將入主建築部學習電腦,為期一個月。一向負責財務的郭炳 聯安插兒子在建築部,令建築部員工擔心他的影響將愈來愈大。亦揣測一向是郭炳江左右手的蔡少浩,其權力會否被削弱等等。

但見郭炳聯的作風, 近日亦有所改變,轉向親民。畢業於哈佛大學的他,原來興之所至,閒來喜作英文詩,就像去年底便向新地上下員工以電郵送上詩作,內容圍繞生活的哲理,主旨大 概就是叫員工抱着看開一點、開心一點的生活態度。又好像今年三月,郭炳聯向全體員工傳出一封轉寄電郵,摘自英文雜誌,文章題材有關健康,教人減肥的關鍵在 於飲水,雖是老生常談,卻形同溫馨小提示,「佢嘅英文真係好『得』,雖然好多地盤佬唔會睇得明,不過睇得明嘅都會覺得佢寫文章有啲料到,而佢轉寄嘅文都睇 得出好有心思,佢真係睇完覺得有意思先寄出。」新地員工欣賞說。

二弟贏盡民心

郭炳聯這招親民牌似乎未及二哥郭炳江,建築部話 事人郭炳江行事一向富人情味,於建築部廣納人心,從不「炒人」。他在新地員工心目中,是「最謙卑和最有良心」的,而且他也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今年三月中, 他便於辦公時間親自主持一個分享會,題目是「在風浪中的平安」,當時與數百員工真心地分享了他對○九年九月ICC發生意外的極度震驚和悲痛,感激弟弟郭炳 聯致電安慰他,並為他祈禱,可見他對弟弟的感情十分珍惜和重視。

他亦在會中透露了他對挪亞方舟的宗教熱情,不過原來當中卻受到政府諸多掣 肘,過程中發生很多令他不愉快的經歷,語氣帶點心灰意冷、無可奈何,並顯得不願再爭鬥。於此,郭炳江平和忠厚的一面表露無遺,他這種與世無爭的性格,造就 野心弟弟上位的風聲更呼之欲出。

兄弟作風迥異

而兩兄弟在建築部的作風,原來亦截然不同。建築部是新地最大的部門,擁有獨立的 會計部、人事部、電腦部,有權選擇不假外求於集團的中央會計部、中央人事部和中央電腦部。同在建築部工作的員工,可以由建築部獨立聘請,也可以是由集團聘 請,其分別在於建築部的人事升降只需要郭炳江一人簽署,而隸屬集團的人事升降則需要郭炳江和郭炳聯二人同時簽署作實。由於郭炳聯管開公司大數,非常手緊,而郭炳江則較重僱主情誼,比較手鬆,新地中人說:「一般建築部請嘅人一年有兩次 bonus(花紅),集團請嘅人就一年得一次。而且,加人工方面,如果建築部嘅人有得加三千的話,集團嘅人只加得二千。」難怪建築部員工,對郭炳聯插手其 部門憂心忡忡。對於外界猜測郭老太將退休,並由他擔任主席,郭炳聯本週一只回應:「唔退 休,唔退休。」至於兄弟分家一事,他亦連聲否認。

大哥棄權另作補償

自二○○八年二月,前新地主席郭炳湘「被勸退」後,就一直心有不甘,多次在公開場合質疑新地有管治問題,家變的高潮在○八年五 月,郭炳湘入稟法院控告兩弟誹謗,後來遭董事局罷免主席職務,但上年十月起氣焰明顯有所收斂,原來郭氏家族在新地的股權早已悄悄地有所改變。早在新地創 辦人郭得勝在世時,在胡關李羅律師樓的協助下成立一個屬於酌情信託基金(Discretionary Trust),即是受益人在信託基金內每人揸一部分股權,這個家族信託控有新地四成股 權,郭老太及三兄弟都是信託基金的受益人,他們不可賣出股份,基金亦不能解散,郭得勝用信託基金這 個「緊箍咒」來捆綁三兄弟,希望三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郭得勝死後,推斷基金以 郭老太作監護人,即是手持「尚方寶劍」,有權撤換信託人(即銀行),郭老太亦守住先夫的遺願,當天把郭炳湘拉下主席位後,亦沒有把他踢出受益人名單。

時至二○○九年九月廿三日,郭炳湘在信託基金內的權益出現變化,他持有的股權減少一千一百七十萬股(當時市值十億元),引來市場揣測郭炳湘 沽貨。事實上,郭炳湘只屬該信託的受益人,並不能沽貨。而據港交所資料顯示,該次減持並不涉及金錢,因此估計是次應是郭炳湘主動放棄該股份的受益人權益。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范博宏指出「最有可能是郭炳湘放棄股權以換取其他利益。例如,受託人可能批准郭炳湘以低價『買入』某資產,或者,家族會 以信託基金以外的資產去作補償。」

放生長子鬆綁資產

原來, 郭氏家族早於二○○八年六月三日已成立了一個新的家族信託基金,當時新地家變正鬧得熱烘 烘,其時母親及三兄弟皆為這新家族信託受益人,基金在成立後半年內活躍於增持新地股份, 至二○○九年九月廿三日共持有一千一百七十萬股。郭炳湘就是主動放棄這個新的家族信託,但仍透過舊的家族信託基金,和郭老太及其餘兩兄弟一同持有十點六六億股份,而新的家族信託基金(持有一千一百七十萬股)則只由郭老太和郭炳聯及郭炳江持有。今年四月廿六日,由郭老太和郭炳聯 及郭炳江持有的家族信託基金再有變動,在場外以現金五億買入四百萬股。估計這個新的家族基金吸納新地股份愈多,對於放棄權益的郭炳湘可能給予相關的補償就愈多。除此之外,三兄弟皆分別以 個人信託名義持有二千多萬股新地股份(市值廿多億),但郭炳江及郭炳聯的信託,他們皆只是受益人,唯獨郭炳湘的信託則屬信託成立人,在買賣行為上擁有較大 自主權。郭家這樣安排,猶如「放生」郭炳湘,讓他可靈活調動資產,亦對兄弟間分道揚鑣有所部署。

雖然家族信託基金早已將三兄弟綁得死死,使其不能沽售股票另起爐灶,但自九○年郭得勝去世後,家族信託基金已在廿年間獲得三百七十三億元股息,分開四份每人亦有九十三億元,足夠郭炳湘在美加、中國投資 物業。郭炳湘雖然只是新地的非執行董事,但仍是郭家「大少爺」,堅持每天返到新地總部四 十六樓自己的寫字樓,處理自己的私人投資,或是帶港商北上覓商機;對於去年招股,他私人斥資一億五千多萬元作為基礎投資者的永利,至今升了近三成,甚為滿 意。但相對於他屬受益人的家族信託基金,市值逾一千二百億元,就相差甚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27

Big Picture之 下一屆中國 續集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a78.html
上季說到公平

主要涉及的會是保障房和醫改

具體到是否在進行和程度有很多觀察視角,


廣東嚴打醫療商業賄賂 醫藥代表揭洗白手段

「剛剛得到重要消息:濟南週二有幾個在醫院被抓,上海賽諾菲29人被抓,1人已被拘留,要叛刑!因被查到有商業賄賂行為,西南合成(7.48,0.27,3.74%)藥業被取消上海銷售資格!德國拜爾因拜復樂北京光盤事件主任醫生已判刑,各地正遭調查,以嶺藥業也正等待處理結果!因近期個別廠商涉及商業賄賂,導致行業緊張。」6月27日早晨,北京一家跨國外企醫藥巨頭的醫藥代表杜鵬(化名)收到來自直管領導的短信提醒。

這些都是才開始。不是本文想探討的問題。這個只是信號。和當時安徽模式推廣一樣會對商業產生足夠的影響。

我想說的是公平從來都是一個花錢的東西。特別是保障房和醫改。

錢從哪裡來?

一般而言無非是流水中和庫存中搞錢。

流水是掐自己脖子,庫存嗎。。。大家懂的最大的庫存無非就是那一大堆國企。
早前我寫過文章探討過最近的風向是壟斷行業利益朝地方利益傾斜。
按照公平的玩法,我看這堆國企早晚玩完。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改變方向和趨勢。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早點賣光清空是大好事。哪怕醫改搞不定。

So結論是未來若干年應該會看到那些國企滅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7

碼頭風雲續集再揭嚴磊輝講大話

2013-04-11  NM
 
 

 

本刊上星期揭發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身兼碼頭承辦公司「香港成功碼頭有限公司」(Sakoma)董事,該公司更染指外判工作。報導刊出後,嚴磊輝高調召開記者會,聲言並無假外判,更指Sakoma只是集團用來跟外判商簽約的公司,「唔係用嚟運作」;不過,其實他又再講大話!Sakoma原來擁有車隊,而且更有多次被入稟索償記錄。

上週三,嚴磊輝召開記者會,聲稱要「嚴正澄清」,指今次碼頭罷工事件中,「永豐」員工的工作證上,承辦公司名稱寫明是「Sakoma」,其實只是「行政失誤」、「寫錯咗」,聲言「永豐」員工是外判工人,與「Sakoma」無關。他又指Sakoma雖然曾代表集團與外判商簽約,但有關工作,目前已經交由另一間名為「Hutchison Logistics」的公司負責。不過,被問到Sakoma目前在集團的角色,甚至本刊記者表明身份要求逐點對質時,他卻拒絕回應。嚴多番強調Sakoma「過去只係用嚟同外判商簽合約嘅公司」,但其實又係講大話!本刊翻查法庭記錄,這間被嚴磊輝指為「唔係用嚟運作」的公司,實際上擁有車隊,更曾多次被入稟索償。法庭文件顯示,在○九年一月,一名黃姓司機駕駛Sakoma名下貨車,在青衣楓樹窩路與青衣西路交界,撞傷途人遭入稟地區域法院索償,當時,司機與Sakoma同列為被告。另外,在○八年,一名潘姓司機,駕駛Sakoma名下貨車與另一汽車相撞,司機與Sakoma同被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二萬多元汽車維修費。兩宗事故的肇事車輛,都屬貨櫃拖頭,許可總重達十六公噸,而根據運輸署記錄,涉及○八年撞車意外的拖頭,至今仍屬Sakoma名下,換言之,Sakoma擁有車隊,並非單純一間負責簽約的公司。本刊曾向該兩名涉事司機查詢,希望了解司機當時是否受聘於Sakoma,抑或是其他外判公司,惟兩名司機都拒絕回應。

大話冚大話

嚴磊輝在週三高調召開記者會後,便一直龜縮,未有再現身解畫,本刊除了發現Sakoma擁有車隊外,亦發現HIT集團在○四年的季刊《HIT News》,其中一篇文章寫着︰「Sakoma及富大(Floata)是行內具領導地位的服務供應商(leading service providers),為航運公司提供多種貨櫃服務。」由此可見,Sakoma並非只用以統籌服務合約的公司,HIT的季刊,亦踢爆了嚴磊輝的謊言。嚴磊輝早於三月底接受電台訪問時,曾斬釘截鐵聲言碼頭「只聘同一個分判商、沒有判上判」,不過根據查冊,Sakoma由亞洲港口聯運(APS)及和黃高層持有的Colonial Nominees共同持有,而APS則由和記港口信託持有,換言之,集團最低限度已經將碼頭的有關工作判上判。事實上,在季刊《HIT News》亦曾指出,APS負責分判工作,例如外判船上抓結服務等。碼頭先將工作「內判」予Sakoma,然後再外判。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直指嚴磊輝玩弄語言偽術:「左手判落右手、右手先判出去永豐,擺明隔多一層、搾乾工人,仲唔係判上判?唔好再玩呢啲語言偽術喇佢!」

一直以來,不少碼頭工人只知自己「幫碼頭打工」,但卻不知誰是其真正老闆。本刊在葵涌貨櫃碼頭外,訪問了不少外判員工,他們至今仍堅稱「永豐」即是「成功」(Sakoma)。「我做咗咁耐,都無人叫我哋做永豐工人,控制室都係叫我哋做『成功姑爺』、『成功科文』!」其中一名在碼頭工作超過了十八年的吳先生說。就連HIT發給碼頭前線員工的內部文件,亦同樣沒有提及過「永豐」這名稱,一直只以「成功伙記」稱呼永豐轄下工人。本刊得到三份分別於二○一一及二○一二年發出的工作指引,文件將「成功」的名字清楚地與其他兩間外判商「現創」及「高寶」並列;更甚者,本刊取得一份用作正式報稅的糧單,白紙黑字列明「永豐」工人支取的是「HIT Salary」。

「永豐」幕後老細

「永豐」跟Sakoma及HIT的關係撲朔迷離,根據查冊,「永豐」的股東是海外註冊公司,真正幕後老闆身份無法查知,不過,一名現職「永豐」員工向本刊出示過去多年的報稅表,發現原來他曾多次「被」轉工,但卻懵然不知。「公司每隔幾年就會叫我哋去寫字樓簽一次名,話係新合約,人工同福利乜都無變。」他說。根據有關報稅表,該名「永豐」員工早在九十年代,先是受僱於「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其後到二○○三年改為受僱於「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而直到二○○五年再變為受僱於「永豐港口服務有限公司」。這名員工一直理解「權記國榮」是「永豐」前身,而幕後老闆為林氏三父子。人稱「差哥」的林樹根是第一代「權記國榮」話事人,公司全名是「權記國榮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在九六年成立,專做碼頭起卸服務。林有兩名兒子,長子林展賢曾擁有四間公司,全部已解散,現僅為一間名為「時達集團」的公司股東;幼子林家駿是「永豐」的行政經理,同時亦為「華比工程」公司的董事。「時達集團」與「華比工程」申報地址與「永豐」的地址相同,同樣位於佐敦南京街。據了解,自從「永豐」成立後,林樹根逐漸淡出,業務主要交由幼子林家駿打理,「我哋叫佢太子爺,因為佢好有錢唔使點做,每隔兩三個月就換架新車,成日揸車落碼頭巡場。」一名永豐員工說。至於長子林展賢,根據法庭記錄,其名下公司有多次被入稟追討僱員補償、服務費記錄,而同名同姓的林展賢則有多次被入稟記錄,包括管有危險藥物、醉駕、藥駕及不小心駕駛等。

呃工人強積金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本港曾先後出現多間以「權記國榮」為名稱的公司,全部都涉及碼頭業務,其中包括在九九年成立的「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及在○二年成立的「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股東同屬海外註冊公司,但最終兩者均被強制清盤。兩間公司共有多次被入稟記錄,例如人身傷亡賠償、因司機駕駛時撞毀政府車輛被索償、有關強積金等賠償。更離譜是,「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更曾涉嫌欺騙工人強積金。「我哋呢啲碼頭工,竟然都有房屋津貼,你話幾離譜!」根據工人的報稅表,原來早在○四年,「權記國榮」為工人報稅時,竟將工人薪酬分拆成薪金及房屋津貼兩部分,由於當年法例容許房屋津貼不用供強積金,在這安排下,僱主亦變相慳了一筆強積金供款。不過,這個做法其後被工會揭發,工人亦追回款項。對於Sakoma為何擁有車隊,以及為何HIT的內部通告,仍然將「成功」與其他外判公司齊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回覆指,早前已在聲明中提供了有關「成功」的資料,如有需要才會作進一步聲明。

年薪千萬大話精

經濟及會計師出身的嚴磊輝,現年五十三歲,曾跟隨前怡富集團董事劉志敏工作多年,後過檔到由劉成立的百德能證劵任董事,九九年七月加入星島集團任財務總監,再被委任為公司董事及聯席行政總裁,其後曾於投資銀行凱利融資任高層,○三年轉到和記港口信託任職財務部總經理,後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美洲、中東及非洲業務。○九年,他加入希慎興業擔任執行董事,其後更扶搖直上,成為希慎興業首個利氏家族以外的行政總裁,離職前年薪超過一千一百六十萬元。直至去年五月,嚴磊輝「以尋求個人發展」為由離開希慎,轉到HIT擔任董事總經理,現時居於山頂僑福道環翠園一單位,連車位市值約六千八百萬元。

踢爆嚴磊輝

工聯會潛水梁振英無能

「你見我揸住個袋、著到咁樣係咪高層吖?」早前被《南華早報》揭發,工聯會旗下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理事,同時身兼HIT其中一間外判商高寶管理人員的邱美光,上週五晚上駕駛其平治房車返回上水寓所附近時,本刊記者上前詢問其「雙重身份」是否工聯會替工人爭取加薪放軟手腳的原因,他一臉無奈地拒絕受訪,僅說:「我依家都周身蟻,真係好淒涼,一言難盡!」

邱美光涉利益衝突

邱美光被指利益衝突事件,迫使工聯會六名立法會議員一直潛水。直至上星期四,副理事長黃國健才現身接受無綫《東張西望》訪問,指上月廿日跟HIT召開第一次會議,其後準備諮詢工友對資方提出加薪5%方案的意見前,職工盟便發動罷工,使工聯會前功盡廢。除了把責任往職工盟身上推,黃國健上週五接受本刊查詢時再提出新建議,減輕政治壓力:「由政府出面安排一個會議,包括埋碼頭入面所有嘅工會、HIT、外判商同政府,傾一傾有無辦法解決呢一次工潮。」工聯會認為,HIT絕不接受跟職工盟談判,該會可以充當和事老,替HIT鋪設下台階解決工潮,收復失地。然而,由於《東張西望》內容偏頗惹公憤,市民更將對無綫的不滿遷怒於工聯會,工聯會評估後自知解決工潮的空間大大收窄,如意算盤打不響。

李嘉誠不信任梁振英

跟工聯會一樣,工潮初期勞福局長張建宗保持低調,面對工會發出「尋人啟事」才被迫現身「關注」事件,但他其實沒有擺平工潮的把握。由於李嘉誠跟梁振英沒有互信基礎,前者對張建宗毫不賣賬,梁振英手上也沒有足夠政治籌碼,誘使HIT坐上談判桌。此時,有人向政府獻計,研究對佔用馬路的工人展開清場行動,以圖打散整場工潮。不過,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認為,工人意志堅定,加上輿論強烈支持,他有信心罷工可以長期堅持下去。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週日把矛頭指向政府,顯然已把梁振英逼入牆角。張建宗本週二使陰招,安排職工盟與工聯會及勞聯分開與資方談判,企圖分化工人,引起罷工工人強烈不滿。HIT亦改變策略,把惹火的嚴磊輝「收埋」,改派外判商面對傳媒,試圖扭轉輿論。不過,政界人士估計,短期內工潮仍然會陷入僵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99

天喔國際(1219)和南浦是不是有古怪?(1,有續集)

上一集講天喔(1219),講到它和銀基和同類公司,它不是賣品牌,是賣酒的,其實這還沒有完,最重要就是要談他持有51%的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關係,其實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地位是非常奇怪的,我們先談第一點,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為何不併表。

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其實早在1992年10月6日成立,由主席林建華及其兄弟成立的莆田市華南副食品有限公司控制的公司,主要從事食品貿易,後來以此為平台再成立天喔國際之前身天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2002年,又把莆田市華南副食品有限公司及天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分拆為兩間公司,由林建華及其親友持有兩家公司全部股權。為打進重要的上海市場,最後在2007年更把持有的49%股權出售給上海國資委持有的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至於林氏家族則持有剩餘51%股權。現時亦由其分銷天喔的產品,至於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亦有出售大量產品給公司。至於林建華仍為公司的董事及總經理,主導南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運作。

根據招股書數字,南浦近年的盈利不斷增加,2010年盈利為3,600萬人民幣、2011年盈利為4,100萬人民幣、2012年為4,700萬人民幣,為提升估值,故希望注入上市公司。但因為由上市公司持有51%股權,所以併入盈利也要併表,因為貿易業務利潤率低,且佔有大量營業額,使它變成一家貿易為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估值就會下降,所以為著這真正理由,所以才會造成他有併入盈利,但不併表的原因。

至於在招股書的原因,他就指因為是國企,所以無法通開公開投標收購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之權益,且對方也無意出售,加上因為他們在南浦董事局中,原本在2008年修改中,可以在7名董事委任4名,但應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之需求,2010年修改中,可以在6名董事中委任3名,之後2012年章程修改中,原本可以自願由可以在7名董事委任4名,變成委任3名董事,對方由3名則變成4名。上市公司方更指出,原本董事會需要3分2董事投票才可通過議案,故無論是控制4席和3席也無法控制董事會,所以其實也沒有分別,這就構成他們可以透過這種罕見的安排,成功把原本需要併表的東西不用併表,變相提高了盈利率,也提高了估值,這算不算是提高財技的一種呢?

下星期再談這家公司另外的奇怪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67

續集太好賣 兩年內23部排隊上院線

2014-07-14  TCW
 
 

 

《變形金剛4》在台上映兩週,票房再創新高,為好萊塢續集不敗紀錄,再添一筆。

翻開近五年北美票房前五名電影排行,二十五部片子中,高達二十一部為本身是續集或確定會拍續集的電影,只有四部屬於非續集電影。而未來兩年內,約將還有二十三部續集電影等著排隊上院線。

「續集是一種票房保證!」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儒修表示,隨著製片成本越來越高,為避免不賣座的機率,製片必須不斷複製自己的劇本,再加上「好萊塢正面臨創意枯竭問題,」才會把既有的劇本延伸續集。

福斯電影娛樂執行長吉姆.吉納布利斯(Jim Gianopulos)曾說:「續集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行銷方式。」它有時保證八○%海外票房,英國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研究證實他的立論,研究團隊算出一個計算電影票房的公式,結果發現,拍續集比重新發展一個新原創電影的風險投資係數還低,且多二七%票房的收入。

漫畫撐腰,英雄片拍不膩

每部片依據規模有不同預算考量,續集片的製作成本不一定比較少,「但第一集已和觀眾有過一次溝通,第二集宣傳比較簡單,」台灣製片李耀華分析。以《變形金剛》為例,《變1》製作成本一億五千萬美元(以下皆以美元計)、票房七億;《變2》製作成本兩億、票房八億三千萬;《變3》製作成本一億九千萬、票房十一億,成本沒有依集數增加而降低,但票房越來越好,投資報酬率一集比一集高。

不過,陳儒修也表示,好萊塢拍續集行之有年,恐怖片是續集始祖,再來是災難片,近年科幻英雄片崛起,是因為背後有龐大漫畫文本撐腰。

把時間拉回關鍵的四年前,當時《鋼鐵人2》正熱映,「小勞勃.道尼把鋼鐵人演得很好,大家開始注意到(英雄)這件事情,」狂熱球電影影評孫碩表示,「假設你是一個片商,拍續集可以賺大錢,你不會冒險製作原創劇本。」

續集已成為好萊塢電影獲利公式,製片公司漫威影業(Marvel)的英雄電影計畫已排到二○二八年。孫碩評論:「以後原創劇本恐怕消失!」

【延伸閱讀】近5年北美票房TOP 25,原創電影才4部——北美年度電影排行榜

●2009年第一名:阿凡達(原創)第二名:變形金剛2第三名:哈利波特6第四名:暮光之城1第五名:天外奇蹟(原創)

●2010年第一名:玩具總動員3第二名:愛麗絲夢遊仙境(原創)第三名:鋼鐵人2第四名:暮光之城2第五名:哈利波特7

●2011年第一名:哈利波特8第二名:變形金剛3第三名:暮光之城3第四名:醉後大丈夫2第五名:加勒比海盜4

●2012年第一名:復仇者聯盟1第二名:蝙蝠俠3第三名:飢餓遊戲1第四名:007第七集第五名:哈比人1

●2013年第一名:鋼鐵人3第二名:飢餓遊戲2第三名:神偷奶爸2第四名:超人:鋼鐵英雄第五名:冰雪奇緣(原創)

註:續集電影指本身已是續集或確定會拍續集者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6

續集未必能成,探索電影續集的成功密碼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6/146120.html

i黑馬註:電影續集,是一個電影品牌的敘事性延伸。尤其是在制作和宣發費用飆升的今天,續集可以幫助電影公司更多地利用第一部電影的成功。

在本期【一圖】中我們會看到,每年最賣座的電影中,續集占據越來越多的席位。但是,續集不一定是提款機,也可能成為災難,那麽,什麽是可以幫助續集多一層保險的措施呢?本期【一文】中的研究,便使用了體驗式產品的延伸策略做模型,發現最終的結果對實踐非常有幫助。在【一影】中,我們翻譯了AMC旗下的一個網絡節目,他們在其中討論了《冰雪奇緣》制作續集的可能。

 

\正文:

(凡影周刊友情提醒:若覺得研究方法論述的部分過於枯燥,可以直接跳轉到總結部分看結論,認真學習的孩子除外)

續集電影,就是電影公司試圖將影片的利益最大化,從而制作的具有相同角色的新故事。好萊塢在電影上的品牌策略很像大眾消費產品的品牌包裝,電影續集是品牌的延伸,並且是在體驗式消費的語境里完成。在制作和宣發成本飆升的當下,制作續集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新產品引入策略,下面的圖表中便展示了續集電影的發展變化。

\不過,拍攝續集不等於上了保險,本期文章便利用了屬性歸類模型,總結出一些幫助公司制定續集策略的結論。

建模過程中包括如下幾個概念和變量:

\在調研進行前,我們對命名策略的結果做了預測:

\整體的研究包括三個調研:

用傳統的實驗室研究方法,判斷通過物料所感知到的相似性和命名策略之間的聯系;

利用了電腦實驗研究方法,加入了觀眾反饋時的潛在影響因素,進一步檢測續集相似性的影響;

用電影資料庫的分析對上述兩個學習做進一步的驗證。

第一個調研:續集和感知相似度

參與者和調研設計:

參與調查者來自西海岸的一所大學,共238名學生。他們被隨機分到四組,分別代表四種不同情況。

過程和調研物料:

電影續集的名字出現在最前面,兩種命名方式隨機出現。然後是劇情簡介,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了原作中的主要演員也會出現在續集里;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些劇情介紹,表達方式高度吻合第一部作品的類型結構,比如《超膽俠》續集的劇情介紹會著重描繪電影中的打鬥;如果一部電影有與原作“不相似”的情況下,第三個部分被加入,主要描述了不同於原作的類型元素。

在閱讀完以上信息之後,參與者需要在六個維度上對續集做選擇:好/壞、不看/必看、無趣/有趣、等待DVD/去看首映、會是一部爛片/會是一匹黑馬、聽起來比大部分電影難看/好看。每個問題均有七個評分等級,評分越高表示越喜歡。

同樣,另外一部電影續集以相似的方式被調研。

結果:

六個選項綜合統計之後,我們有了如下結論。

分析結果顯示與預測1一致,命名策略和相似度之間確有關系:

用數字命名續集時(如鋼鐵俠4),增加了不同類型元素的續集更受歡迎,當用文字命名續集時(如星際迷航之暗黑無界),無論有無新增元素,觀眾對續集的評價差別不大。這個發現很有意思,它說明了觀眾對續集的喜愛會受類型元素改變的影響,也受到了僅僅是命名上改變的影響。

\第二個調研:相似度和信息展示順序

參與者和調研設計:

173名來自東海岸大學的學生完成了這次調研,並被隨機分配給不同的情況。

過程和調研物料:

參與者用電腦完成。一種情況是片名率先出現(數字命名與文字命名方式隨機),接著按鍵顯示出劇情,另一種情況是相反的,片名在劇情介紹後出現。然後,參與者按照上面第一個調研中的問題維度答題。最後,參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告知要盡可能多的回憶起續集的細節。

結果:

與預測2一樣,命名策略和信息呈現順序之間有著強聯系:

當片名出現在前面的時候,數字命名的評價遠低於文字命名。這是因為先入為主只看名字時,數字命名暗示了太多的對於原作的依賴,導致相似度的感知上升,產生飽和感。當片名出現在後面,觀眾已經看過劇情,命名方式不再產生影響。

\與預測3一樣,當片名先出現的時候,觀眾先看到數字命名時,對續集的評價反應時間大大快於先看到文字命名的情況。

因為數字命名一下就帶出了系列和首部作品的信息,因此觀眾很快便會聯想到前作。而名字在劇情介紹後出現時,由於已經了解了劇情,所以差別不大。整體看,數字命名普遍上更能很快地激發觀眾對影片品牌的反應,但也更容易形成固定印象。

\與預測4一樣,當電影片名先於劇情出現時,文字命名更有利於觀眾記住劇情。

由於文字命名直接帶出了劇情信息,而數字命名只是說出了整個系列的名字,同時還強調了首部作品的印象,所以文字命名更有利於觀眾記住續集的劇情。

\第三個調研

我們用一個外部數據庫來再次驗證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從IMDb上找到了1957至2005這48年間的所有系列電影,包括它們的上映日期、類型以及觀眾評價。在去除一些系統錯誤之後,最終用於分析的共有317部續集。

雖然能夠影響一部續集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是有一種情況是大部分續集之所以存在的前提,那就是只有前部作品成功,片方才有可能繼續制作續集。因此,我們預測用文字命名的系列比數字命名的系列擁有更多的續集數量。

另外,我們還通過比對續集和前部作品的類型標簽來判斷,在續集中是否有新增的類型元素。最後,我們用觀眾打分做因變量。

最終的結論與預測基本相同,在所分析的317部電影中,擁有不同類型元素的續集獲得的打分更高,用文字命名的續集獲得的打分更高。

當使用文字命名的續集,又擁有不同類型元素時,對於續集的打分可以和原作一樣高。並且,由於追蹤了長期的數據,我們發現文字命名的系列比數字命名更容易擁有更多的續集數量。當然,這個前提也可以反過來敘述,當預計開發的續集達到一定數量之後,發行商必須要通過文字命名來做更明顯的區分。

\總結

上面的敘述可能會過於枯燥,我們在這里做一個相對通俗的總結。

在消費品行業或者其他服務性行業,當品牌進行多元化的拓展時,產品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而電影觀眾則更喜歡帶來不同體驗的續集,比如擁有不同的類型元素,以及引入其他人物角色。另人驚訝的是,無論續集電影本身在類型元素上有沒有做出改變,當采用文字命名時,與采用數字命名的方式相比,只依靠片名就可以起到暗示和影響的作用。

那些以改變數字的形式所命名的系列電影,因為會不斷強調首部作品的品牌效應,使觀眾更容易感知到續集與原作的相似之處,會在觀眾的潛意識中降低好感度。並且,采用數字命名的形式,也無法直接傳達某部續集電影的特點。不過它的好處是觀眾的反應速度更快,容易代入對前作的認知,如果本身在內容創新上有著很多不同,那麽反而會使觀眾在觀影後的好感度提升,因為超出了對影片的預期,驚喜感增加。

綜合以上的實驗結果,在操作續集電影時,建議在片名中加入符合新劇情的文字,這樣從一開始就暗示了續集的不同,即便實質上並無太大改變,也幫助增加了好感度。並且,由於在片名中就開始強化,更讓人容易記住新的劇情。在對IMDB的數據進行分析中,也證明了類型元素與原作不同的續集評分更高,以文字命名的續集評分更高。

(凡影周刊註:本文中的觀點暫時不能完全適用於國內,當我們在分析片名、劇情等變量時,同時也是在假設其他重要變量均不發生變化,這在北美這種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區域是可能存在的。但反觀國內,因為人才的稀缺,每一部電影(包括續集)都有著不同的工業標準,因此不穩定因素過多,暫時還不能進行關聯分析。本文主要是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以及讓大家更好的了解調研的基礎方法,請各位業內老師註意)

專題策劃、翻譯:Snow雪子(微信:jidan201212)

本文由凡影周刊提供並同步首發於文化產業新生代,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續集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8.html





昨日介紹了ATR的計法,今天談談其用法,和ATR相對其它止蝕方法的好處。
ATR可以理解為該資產近來通常一日的上落幅度是多少。設定價格止蝕的原則,是容許價格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自由波動,但當走勢大幅不利時離場。ATR最簡單的用法,就是一開盤,便設止蝕位於入市位距離2(或以上)ATR之處。如價格走到該水平,表示已非正常幅度,應先止蝕。若價格向有利方向發展,可順勢推移。

例子:某股於$10買入,14ATR $0.7。隨即設止蝕於$10 ($0.7 x 2) = $8.6
當日升至最高$10.5,收市後計算ATR$0.8。推移止蝕至$10.5 ($0.8 x 2) = $8.9

如此類推。

對於止蝕位的選擇,投資者多選擇用移動平均線、圖表上的支持/阻力位,或固定百分比的金額來決定。為甚麼要大費周章去用ATR

ATR相對其它止蝕方法,有以下好處:
(i)移動平均線、支持/阻力的距離和位置,未必能配合操作策略。例如急升後在新高追買,附近根本沒有支持位,平均線也有一段時間未能跟上,勉強用作止蝕位,一是風險過大,一是只能買得很細。ATR可靈活跟隨價格,無論在何處開盤,都可統一冒險的幅度。

(ii)以圖表上的支持/阻力位作止蝕,位置通常極為明顯,「國際慣例」是時有隨機波動觸及這些水平,以引發止蝕盤,然後走勢才重拾正軌,導致不必要損失。



(iii)ATR值會隨價格波動的幅度增減,相比固定百分比止蝕,更能適應不同資產之間的差異,和不同時間資產波幅的變化。例如採用 William ONeil提出的7%止蝕法,來炒賣如領匯(823)般低波幅的資產,效果尚可;但用在澳門賭場股上,7%就會太近,容易因日中的隨機上落,止蝕位被擊中出場。但若採用ATR,上述無故陣亡的風險,就會相對減低,尤其是把止蝕位訂在3ATR的距離時(即等於過去14日平均波幅的3)

(未完待續)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62

《大聖歸來》要拍續集,光線傳媒成最大贏家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6/930834.html

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

131754zjlq8ja8cetme5eh.thumb_head

“世界變得熱鬧起來。”田曉鵬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具有“深意”的一句話。

“應該會有大的影視公司找你合作了吧。”面對記者的提問,田曉鵬停頓了一下,遲疑地回答到,“也包括。”

果然,一夜之間,世界離市場與夢想更進一步,複牌的光線傳媒(300251)14日公布一攬子對外投資計劃,其中便包括與《大聖歸來》核心團隊的合作。

根據公告,光線傳媒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十月文化,公司持股占比20%,田曉鵬等是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該合資公司將擁有《西遊記3D》等多個原創項目的開發權利。與此同時,光線傳媒還將以自有資金1500萬元與第一波網絡共同設立光威影業,公司持股占比75%;以自有資金3750萬元與上海嘉印文化共同設立光印影業,公司持股占比60%。

這對於光線傳媒來說,可通過三個合作方擁有《西遊記3D》、《莽荒紀》等多個國內頂級IP,通過合資公司方式,光線傳媒將繼續鞏固影視內容龍頭公司地位,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

那麽問題來了,《大聖歸來》續集里,第一部的諸多投資方還會參與嗎?

幕後故事三緘其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大聖歸來》第一部投資方在近十家左右,除了橫店影視在影視界較為知名外,其他投資方顯得很“低調”,本報記者在前期搜索其中一家投資方相關信息時,竟然最先出現的提示是“曾經破產”,而所謂新組建的團隊沒有自己頁面, 114也未有電話信息。

“從投資而言,一年前,找這個項目的開始多了起來,有一部分是朋友幫忙,有一部分是朋友介紹。”田曉鵬表示。

光線影業其實也曾參與其中,但最終退出,至於背後真正原因,各方均三緘其口,記者得到的回複也是“等一切結束後再說”、“沒法說”。

最終,橫店影視負責了電影的申報立項、出品以及宣發事宜,其他的一些投資方恭梓兄弟、世紀長龍等均是基於之前與橫店影視的合作,得已參與到此項目中。

“的確,這次投資方有一部分是名氣很小,但名氣小,未必就做不出好片子、好票房。”橫店影視董事長劉誌江認為。

對於光線影業與田曉鵬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部的相關投資方不予評價。

面對本報記者“為何最初合作時沒有和田曉鵬有長期合作的意向與合約呢?”相關投資方發出了三個“尷尬”的表情。

如此,也就意味著《大聖歸來》系列投資方的名單中,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第一部動漫電影的大部分投資者會消失,二是繼續參與投資,但很難成為主控方。

系列影片的秘密

眾所周知,系列電影一直是好萊塢的最愛,不僅塑造了經典的銀幕形象,更獲得了豐厚的票房回報。《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已在全球創造78億美元票房,《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全球總票房收入約37億美元。此外,《007》、《指環王》、《碟中諜》、《星球大戰》等系列電影,無一不被影迷追捧。

前提是第一部要火。

從邏輯上看,《大聖歸來》基本具備了系列影片的必要條件,截止記者發稿為止,該片的票房已沖擊3億。

田曉鵬最初的設計中,《大聖歸來》就已有系列,續集已有故事大綱。

如果合理規劃的話,《大聖歸來》第二部的收益應該遠大於第一部。

本報記者了解到,第一部總投資6000萬,單海外版權與新媒體版權的銷售已有收益,票房若達到3億,制片方的收益應該在7000萬左右,按照比例分成的話,各家所得應在2500到4000萬之間。

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

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因為按照業內人士的估算,每年的幾百部電影,能夠盈利的影片在5%-8%之間,而誰能參與《大聖歸來》系列的投資中去,至少風險減少一半。

與此同時,40歲的田曉鵬也正值一個導演黃金創作時期之一,其100人的十月動畫管理也相對成熟。之前田曉鵬帶領團隊也為好萊塢做過加工。他們比較出名的案例是為《蜘蛛俠》、《仙劍奇俠傳 5》制作過遊戲宣傳片,為國家科技館和意大利龐貝博物館制作過 4D 電影。雖然這些小項目在田曉鵬眼里不值一提,但在好萊塢工業與國產動漫融合上,該團隊還是累積諸多經驗。優秀的創始人與管理者與優質團隊無疑也是投資者最為看中的資源。如今,加之夢想照進現實,爭奪田曉鵬也是必然。

  • 第一財經日報
  • 盧祥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67

小說《梅岡城故事》 暢銷續集爆黑幕


2015-08-10  TCW

就算它無法穩坐未來十年最暢銷文學作品寶座,肯定是今年最賣小說。」七月中,美國雜誌《彭博商業週刊》在國內版的封面故事中評論。它指的是《設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

根據出版商統計:七月十四日上架,第一週賣出一百一十萬本。《富比世》回顧歷史紀錄:沒有幾位作家的單一作品能在一年內賣出一百萬冊,作者哈波.李(Harper Lee)新書的首週銷量「令人驚歎」。

這 本書聲勢浩大,原因不少,但作者本身就是大賣點:處女作《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熱銷五十五年,至今每年還貢獻作者版稅高達三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元)。但她從此封筆,直到去年八月她的律師卡特 (Tonja Carter)翻出被遺忘的手稿。

黑函直指,作者遭控制

《彭博商業週刊》說,新書的狂熱當然是沾了前作的光,因為少女思葛(Scout)眼中的種族歧視罪行「從一九六○年出版以來就一直影響我們。」不過,它端出封面規格報導,更像是追隨思葛的勇氣:「讓我們對律師比中指吧。」質疑卡特把李當傀儡,引爆糾紛。

事發今年初,州政府接獲爆料「可能有人虐待李」,因而派員調查。四月,州政府主張無須插手,就此結案;不過,《紐約時報》和《彭博商業週刊》的訪查結果卻都顯示,居民對卡特的不滿溢於言表,「她說只是照李的吩咐辦事,但我們都知道她才是幕後黑手。」

探望名單上只有十來個名字,多數人被禁見;卡特為李成立保護註冊商標的基金會,然後控告自稱保護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卻放過禮品店非法販售。居民多向記者指出,卡特找到手稿後,李一步步被隔離。

不過《彭博商業週刊》說,當李被包在層層神秘的迷霧中,任何傳言都只是刺激《設立守望者》熱賣的動力,加上商標法護身、新書發表,甚至影視改編權,「李就在一小方養老病房裡一步一步打造她的《梅岡城故事》商業帝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1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續集





昨日介紹了ATR的計法,今天談談其用法,和ATR相對其它止蝕方法的好處。
ATR可以理解為該資產近來通常一日的上落幅度是多少。設定價格止蝕的原則,是容許價格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自由波動,但當走勢大幅不利時離場。ATR最簡單的用法,就是一開盤,便設止蝕位於入市位距離2(或以上)ATR之處。如價格走到該水平,表示已非正常幅度,應先止蝕。若價格向有利方向發展,可順勢推移。

例子:某股於$10買入,14ATR $0.7。隨即設止蝕於$10 ($0.7 x 2) = $8.6
當日升至最高$10.5,收市後計算ATR$0.8。推移止蝕至$10.5 ($0.8 x 2) = $8.9

如此類推。

對於止蝕位的選擇,投資者多選擇用移動平均線、圖表上的支持/阻力位,或固定百分比的金額來決定。為甚麼要大費周章去用ATR

ATR相對其它止蝕方法,有以下好處:
(i)移動平均線、支持/阻力的距離和位置,未必能配合操作策略。例如急升後在新高追買,附近根本沒有支持位,平均線也有一段時間未能跟上,勉強用作止蝕位,一是風險過大,一是只能買得很細。ATR可靈活跟隨價格,無論在何處開盤,都可統一冒險的幅度。

(ii)以圖表上的支持/阻力位作止蝕,位置通常極為明顯,「國際慣例」是時有隨機波動觸及這些水平,以引發止蝕盤,然後走勢才重拾正軌,導致不必要損失。



(iii)ATR值會隨價格波動的幅度增減,相比固定百分比止蝕,更能適應不同資產之間的差異,和不同時間資產波幅的變化。例如採用 William ONeil提出的7%止蝕法,來炒賣如領匯(823)般低波幅的資產,效果尚可;但用在澳門賭場股上,7%就會太近,容易因日中的隨機上落,止蝕位被擊中出場。但若採用ATR,上述無故陣亡的風險,就會相對減低,尤其是把止蝕位訂在3ATR的距離時(即等於過去14日平均波幅的3)

(未完待續)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