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魯政委: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 不代表穩健貨幣政策轉向

10月25日晚,中國央行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測算的消息傳開,引發了市場對理財控規模的猜測,以及債市去杠桿預期。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於10月27日獨家專訪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從網傳的新規來看,其實這並不代表穩健貨幣政策的轉向。MPA對廣義信貸這一項的具體要求是,增速與目標M2增速偏離不超過22%。其實,大銀行的理財增速早已有所下降,與目標M2增速偏離估計超過10%,新規對於作風較為激進的中小銀行可能有一定影響。”魯政委認為,總量上影響不大,更多的影響可能在於結構性層面。

魯政委強調,值得註意的是,網傳新規的本意,其實是關註信用擴張的狀況,“但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根據當時的條件來調節,不應該太高或太低。從目前而言,去杠桿是政策導向,但主要是微觀上去杠桿,宏觀上還是要保持穩定,為去杠桿提供一個良好環境。”他也認為,如果宏觀偏緊,可能會使得緊縮壓力加大,因此這一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測算的新規也需要平穩過渡。

無獨有偶,同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回應稱,三季度起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的消息並不完全準確。目前MPA仍沿用前兩個季度的“廣義信貸”指標口徑,表外理財並未正式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只是做相關數據搜集、模擬測試等工作。央行會保證MPA中廣義信貸口徑之間平穩過渡。

此外,魯政委也認為,網傳的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也“未必意味著表外理財將來會要提取資本金,因為長期而言,這樣可能會誘發中國融資緊縮。”

參照國際經驗,1988年,西方十國集團首次頒布並實施了著名的《巴塞爾協議》,開始了對商業銀行進行資本充足率監管的國際統一協調行動。《巴塞爾協議》的實施,引起美國、日本、英國以及東南亞等很多國家都相繼發生了“信貸緊縮”現象。因此,當前的主流觀點也認為,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進行監管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也需要引起中國的警惕。

就目前來看,MPA的整體考核框架共有七大方面,14個細化指標,是央行給銀行的一套打分體系,每一大方面的總分為100分。廣義信貸這一項屬於資產負債情況的大項下,占60分。

國泰君安分析稱,如果它超過M2目標增速+22個百分點(大銀行則是20個百分點),也就是35%,則這項指標得分為0。“廣義信貸”原來包括“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和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五大類(包括了除存放央行、存放同業之外的所有生息資產)。因為今年很多中小銀行資產增速過快(大銀行基本無此問題),廣義信貸同比增速相關指標(比如計算MPA資本充足率時也用到廣義信貸增速)都得分不佳,導致一季度總成績是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