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若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真會利空債市嗎?

今日傍晚市場傳出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監測範圍的消息。據傳言,從今年三季度起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測算;表外理財資金運用的數據從人行調統部門的人民幣表外理財資產負債表中取數,其中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余額=該表中的資產余額-現金余額-存款余額。

對於消息真實性,第一財經記者正在進一步核實中。但假設此傳聞為真,市場是否真有必要恐慌?是否可以就此預期銀行會收縮表外理財,導致購買量弱化,從而引發債市下跌呢?券商分析師的觀點已現分歧。

與控制表外理財無關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的觀點是,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統計監測範圍的目的和控制表外理財無關。

其研究觀點稱,監管當局本身就對於銀行表外理財有日常統計,無必要單純以納入廣義信貸統計口徑的方式來強化監管。之所以將表外理財資產納入廣義信貸口徑,根據央行今年7月30日央行對MPA熱點關註問題的解讀,由於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擴張與否不僅受到表內資產影響,也會受到表外理財資產規模變化的影響,MPA管理制度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廣義貨幣供應量的變化,為宏觀上的去杠桿進行監測準備,因此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並監測無可厚非。這只是一種技術口徑上的修正和完善,和當年將信貸資產統計擴展到社會融資總量統計相類似。

理財規模會否收縮 利空債市?

假設未來將包括表外理財的廣義信貸納入考核,是否會引發理財規模收縮,進而利空債券市場呢?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匡算當前表外理財規模(可納入廣義信貸的規模),以2016年中期數據來看,合計26萬億表外理財規模,其中存款與現金占比4.6萬億,即便可納入廣義信貸計量的表外理財資產規模約20萬億附近,其中債券占比10.5萬億(含信用債7.5萬億),非標類資產4.3萬億,剩余為其他類(貨幣基金、權益等)。

2014年理財余額是15.02萬億,2015年理財余額是23.5萬億,2016年中期余額為26.2萬億,2015年同比增速為56%,即便按照2016年下半年再度新增3萬億的假設,2016年底理財余額同比增速為24%,而進入2017年,余額增速應該進一步跌破20%(假設年增量在6萬億,事實上這個年度增量挺難實現)。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的觀點認為,按照當前M2增速上下20%來考核廣義信貸,上限範圍為33%,首先不會造成突破上限的影響,而按照加權余額來計算,對於總指標的影響更是不大。將表外理財規模和增速和其他廣義信貸類資產放在一起比較,形成如下表格:

可以看到即便將表外理財引入廣義信貸口徑測算,從規模和現實增速來看,其對於廣義信貸增速總考核水平很難形成負面影響,主要原因也在於表外理財的低基數、高增速擴張時期已經過去了。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表示,擔心引入表外理財並惡化廣義信貸增速,導致銀行自發收縮業務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存在這種所謂的由於考核而導致的被動收縮,那麽市場所擔心的那種負面情況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不過,也有媒體援引天風證券銀行團隊觀點稱,表外理財規模或將放緩,委外投資增速將受到較大影響,債市或將由此受到較大影響。

民生證券李奇霖則認為,增長快的主要是非保本理財,表外理財若納入廣義信貸,規模收縮是肯定的。不僅限制規模,還有可能制約加杠桿的能力。一筆表外理財在資產端形成一筆廣義信貸資產,如果放杠桿,則形成(1+杠桿率)*廣義信貸資產。

或重點監管非標類資產

將表外理財納入監測,未來進行監管的重點是什麽?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的觀點認為,其一是完善統計檢測口徑,其二是合理控制某些資產類別的無監管式擴張。回顧年初推出MPA,其主要的目的在於信貸資產已經無法體現全部債務擴張局面,特別對於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需要全口徑檢測,甚至控制,這主要是對應非標類資產的無序、不透明性的擴張。

而表外理財中依然存在占比17-18%的非標資產,因此如果從防止風險角度來看,其必然是一個監測重點,而債券類資產,根本不需要如此監測,因為債券類資產的余額與變化都是非常透明化的。

因此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的觀點認為,從年初MPA推出到目前將統計監測口徑拓展到表外理財,其目的是在於監測或控制那些非常隱秘或不透明的非標類資產,而並不在於控制債券類資產。

從目前市場來看,傳言帶動下,債券市場已現波動,長期利率瞬間調整了三四個基點。情緒沖擊是瞬間的,未來債券市場會受到什麽影響?

國信分析稱,今年我國的金融宏觀格局以4月份為切換點,從1-3月份的“寬貨幣+寬信用”走向4月份以來的“寬貨幣+緊信用”格局,並導致了4月份至今的債券牛市,在這一過程中,MPA管理制度功不可沒,其強化了對於企業杠桿率的監管與控制,當前的去杠桿大思路密切相關。

當表外理財被納入監測後,以不規範非標形式存在的企業杠桿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會促成緊信用格局的深化,這對於債券市場是實實在在的利好的。

而且以理財規模變化來判斷債券市場購買力的模式本質也是錯誤的,因為在原理上,理財規模從屬於負債規模,負債多少是依靠資產規模變化來決定的,未來理財規模(或表外理財+表內負債)的大小變化是以市場中的資產規模變化決定的,不存在所謂的負債規模縮小,影響資產購買能力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