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互聯網企業搶灘印度

從場景應用、技術風控到行業監管,Paytm 在印度的發展,與中國夥伴螞蟻金服的合作點滴,證明了中國實踐與印度需求的匹配,呈現出中國智慧和印度文化的化學反應,同時展現出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印度的新姿勢。

和傳統的基建、信息通信以及制造業企業相比,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借助資本和技術的力量,進入印度市場的速度更快,規模更大,本土化程度更深,同時布局更加多元,產業鏈條更加完整。

無處不在的Paytm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20公里外的新歐克拉工業發展區(又稱諾伊達)的一棟寫字樓里,一個會議室很快被布置成了一個臨時攝影棚。印度最大電子支付平臺Paytm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維賈伊·夏爾馬(Vijay Shekhar Sharma)難得穿上了筆挺的西裝,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擺出不同的姿勢,充當時尚雜誌GQ印度版的封面人物。後者將夏爾馬稱為“正在開創支付革命的行動者和創新者”。

生於1978年的夏爾馬被印度最大的財經媒體《經濟時報》評選為“印度40歲以下最炙手可熱的商業領袖”,他正帶領已經躍居世界第四大移動支付平臺的Paytm朝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市場邁近。

“中文是未來新科技的語言,中國是全球移動科技應用的中心”,夏爾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Paytm 的團隊從新德里到杭州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的總部,就好像去上了堂 EMBA 課程。”

出生在印度北方邦小城一個普通家庭的夏爾馬是資深創業者。1997年還是大學生的他就成立了網站 indiasite.net,運營兩年後以100萬美元出售,獲得人生第一桶金。2005年,夏爾馬創辦了One97 Communications,也就是目前 Paytm 的母公司,在印度市場進行內容經營、市場推廣、電子商務和支付業務。

Paytm飛躍式發展僅僅發生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標誌性的節點是中國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投資對 Paytm 從技術能力到業務經驗的全面輸出。

2015年,螞蟻金服先後兩次投資 Paytm,在此後與螞蟻金服合作的一年內, Paytm新增超過1億的用戶,從而成為服務1.35億用戶的全球第四大電子錢包。根據印度央行公布的數據,Paytm市場份額達到74%,幾乎是同類企業市場份額總和的3倍。

突突車摩的是新德里乃至印度全國特色的公共交通工具,本報記者在新德里街頭發現,很多黃綠相間的小面包摩的上都貼著Paytm 的支付碼以及支付推廣宣傳畫,由此可見 Paytm 在印度的潛力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相比突突車摩的,印度出租車對 Paytm 的接受範圍更廣。目前,Paytm 也是打車軟件優步(Uber)在印度內嵌的支付方式。

在新德里街頭的一個油氣站,司機巴拉特(Bharat)的出租車就醒目地貼著“此處接受 Paytm”的標識。他告訴記者,年輕人、白領比較喜歡用Paytm支付車費,目前一天就會有1/10人會用Paytm支付。他之所以喜歡Paytm是因為乘客用Paytm支付,作為司機的他不會損失車費的零頭。如果現金支付,有的乘客會以沒有零錢為由不支付全部車費,之前這樣的損失也不少。

在印度沙達爾大學的雜貨店,Paytm醒目的藍白標誌貼在放滿薯片、果汁的櫃臺前。Paytm已經成為風靡校園生活的支付工具,在學校的咖啡館、複印店、學生餐廳、書店等需要支付的地方都能用Paytm。學校甚至接受家長通過Paytm為學生繳納的學費,家長還能收到一定的返現獎勵。

夏爾馬介紹,今年1~7月,Paytm的交易量增加了53倍。到2017年3月,Paytm在印度覆蓋的商戶將是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 Card)卡覆蓋商戶的兩倍。

解決普惠金融難題

目前,Paytm向用戶提供轉賬、收款、手機充值、支付水電煤、交學費等多種服務。Paytm希望向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Paytm支付和O2O服務總監、高級副總裁瓦薩里迪(Kiran Vasireddy)表示,到2017年底,Paytm要實現下班回家路上所有的東西都不用現金支付、使用 Paytm錢包即可的目標。

當前印度手機正在加快普及,從2005年幾千萬用戶快速發展到當前的近10億用戶,巨大的市場潛力讓印度在未來幾年將成為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國家。目前,包括美國、中國的外國企業都在搶占印度互聯網行業的高地。

每天在推特和微信上密切關註並活躍分享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動態的夏爾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處於移動科技應用的中心,同時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看到了印度的發展潛力。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文化契合度和相同的企業願景讓Paytm與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走到了一起,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服務。夏爾馬對於Paytm的願景是,2020年讓5億人進入到主流的經濟中,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務。

擁有12多億人口且農村人口占七成的印度嚴重缺乏全國性的金融服務與金融基礎設施。全國金融服務覆蓋率不到一半,近一半的印度民眾沒有銀行賬戶。目前,印度銀行儲蓄卡發行量3億張,信用卡發卡量2000萬張,但全國的讀卡終端設備只有約120萬臺。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盡管有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印度農村每2.7 萬人僅有1家銀行,在偏遠地區,很多人甚至沒見過銀行。有超過1億印度家庭沒有銀行賬戶,因此也無法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務,印度農村的高利貸、買金銀保值、儲存現金的情況非常普遍。因此,Paytm錢包很可能會成為這一龐大且沒有被金融服務覆蓋的印度底層民眾的第一個金融賬戶選擇。

目前Paytm正在籌建支付銀行,預計很快進行試營業,並計劃於明年3月前上線。去年8月,Paytm已經從印度央行拿到了支付銀行的牌照。目前,Paytm也在其平臺上為個人和商戶提供小微貸款。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後就提出“大眾金融計劃”,但至今實行情況並不理想,同時限於傳統銀行為農村用戶辦卡性價比低、傳統銀行意願和資源不足,目前印度農村家庭仍有大部分沒有銀行卡賬戶或持有但從未激活。

“Paytm的發展代表的是印度小微金融服務領域的機會,而不僅僅是一種支付方式。”夏爾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聚焦小微金融服務是當今印度的機會,Paytm的發展契合印度普惠金融的需求,因此,他對Paytm的融資能力非常有信心。

學習中國支付寶的經驗

在Paytm向印度引入二維碼之前,印度沒有二維碼的概念,直接被稱為Paytm碼(Paytm Code)。Paytm支付產品總監、副總裁米斯拉(Nitin Misra)告訴本報記者,“沒有支付寶在中國的經驗,Paytm不會有基於二維碼的O2O服務”。

米斯拉在2015年6月加入 Paytm,7月就被夏爾馬派去中國杭州學習。學習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支付寶的線下服務,以及如何建設穩定、安全且規模化的支付體系。

和米斯拉一樣,很多Paytm的高管都非常期待前往杭州學習,在參觀支付寶總部之余,通過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體驗觀察支付寶無處不在的應用。這樣的實地觀察大大拓展Paytm團隊對於電子支付的認識,也更便於團隊理解中方對Paytm提出的業務建議。

經常被稱為印度“支付寶”的Paytm,並不是支付寶在印度的簡單複制。

中國印度TMT行業新媒體與跨境投融資平臺竺道的創始人兼CEO王超還看到了中國企業投資印度更深刻的意義。他認為,印度市場可以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跳板,由印度輻射到東南亞、中東以及非洲市場。

這一點,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已經在實踐。Paytm是螞蟻金服首個在海外進行股權投資的企業,目前,螞蟻金服也在韓國等其他亞洲市場布局金融業務。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G20杭州峰會期間與世貿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螞蟻金服是個很年輕的企業,從2004年創立至今,服務著接近5億用戶,正在很積極拓展業務至世界的另一端。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想拓展這一業務,更多是因為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應該是21世紀的一個重要主題。”

馬雲特意談到了Paytm,“我們在印度為1.35億的用戶服務,我們也在歐洲、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地服務越來越多的商家。”

螞蟻金服的全球化戰略正在嘗試把過去十幾年的發展經驗帶給更多地區,支持海外合作夥伴在當地開展普惠金融服務,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幫助更多小微商戶和普通人。

印度之外,螞蟻金服還在與韓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本土合作夥伴進行合作。2015年底,螞蟻金服和韓國電信(KT)共同獲得了在韓國當地籌建互聯網銀行的牌照。

這波中企“不低調”

王超在印度待了7年,見證了來自中國的鐵建、電建這些基建國家隊,到三大電氣企業在印度掀起電力裝備的熱潮,再到華為、中興以及更多的民營企業逐漸占領印度市場的全過程。

他發現,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經歷了反複適應新興市場與調整企業策略的階段,唯獨這一波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模式。

談到這一新模式,王超最直觀的感受是,如果說上一波信息產業革命讓世界變成平的,那麽移動互聯網產業讓世界變得更平。“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印度,面臨的障礙確實比傳統企業更少,擴張效率更高。”他說道,“首先是速度更快、規模更大,借助資本和技術的力量,迅速走完了此前傳統企業幾十年都沒有走完的路。”

王超認為,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對PayTM的投資,以及騰訊對移動通訊應用Hike的投資,完全是資本力量的體現,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切入印度市場,進而改變市場的競爭格局。

其次是更加適應本土化的競爭環境。王超認為,在市場營銷層面,這波互聯網企業顯得似乎更加“不低調”,更擅長利用各種傳播手段,面向終端消費者,從市場競爭中要錢。在產品層面,這波企業更加擅長從本土用戶的需求出發,重構自己的產品,站在和本土企業一個水平線上進行競爭。

比如,中國智能手機VIVO冠名印度板球超級聯賽,OPPO簽約寶萊塢明星拍攝視頻,UC依靠一款瀏覽器完成布局,來自中國的移動廣告聯盟成為印度互聯網大平臺的首選流量推廣渠道。

王超認為,第三個特點,是更加多元且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傳統的孤軍奮戰不同,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應更強,更多地是抱團出海。

中國互聯網企業更懂印度

在日常操作中,王超甚至可以把印度的每一個互聯網項目都和中國的初創企業進行對標,如此可以讓中國投資人瞬間讀懂這個項目。王超認為,這體現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相比歐美更懂印度市場。

在王超看來,中印都是發展中人口大國,經濟起飛的節奏和路徑接近。同時,大量的農村入口湧入城市、18-35歲的年輕人成為勞動和消費的主力、對價格的極度敏感,兩個的消費者也呈現出相近的特性。“這些都讓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在進入印度時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王超說。

亞信國際亞太區新業務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陳友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印度也能找到中國20年前到現在的發展縮影。作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通信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亞信在2015年10月與印度最大的商業公司之一信實集團(Reliance Group)共同出資,在孟買設立了提供創新服務的合資公司。

亞信從2014年就把印度市場確定為龍頭市場。在成立合資公司前,亞信就突破了“世界軟件工廠”印度,並先於信實成立了聯合研發中心,幫助信實建設電信系統並對信實在其他行業的轉型和建設提供創新支持。

亞信與信實在印度的合資公司其實是看到了中印互聯網合作的大勢。合資企業模式將為企業在更大規模市場上提供數據化服務的能力,助力印度企業IT基礎設施的升級轉型,向全球舞臺的擴張。

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印度發展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在過去幾十年的積累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王超認為,從照搬美國模式開始,中國的創業者結合中國的市場特征和經濟發展軌跡,進行了大量的本土創新,不但有BAT這樣千億美元以上市值的巨無霸,在具體的各個細分領域,也都有大量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在阿里、攜程和騰訊一系列大的戰略投資事件之後,中國互聯網的成功經驗不但成為印度創業者的談資,甚至直接寫進商業計劃書進行類比,拷貝“中國模式”、尋求中國投資成為最新熱潮。

當然,也不能忽視歐美產品和資本在印度的先發優勢,谷歌、臉譜網、推特等美國科技企業依舊占據印度市場的主流,老虎、紅杉等美國資本更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布局印度市場。

王超認為,歐美企業在印度的確構築了一道門檻,但並不是絕對的障礙,在新的技術浪潮面前,機會是平等的,中國有機會彎道超車。

呼喚中國投資

如今,印度業界已認識到了中國互聯網行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的地位。

王超告訴本報記者,由於2015年的急劇膨脹,2016年印度風投行業整體遇冷,市場上都在呼籲需要更多中國的資本參與。一些印度科技媒體在發表的文章里甚至學會了“阿里爸爸”、“馬雲幹爹”這樣的表述。

王超說,這些接地氣的表述背後其實是印度業界意識到,中國互聯網企業可以和歐美企業一樣成為印度市場強有力的投資者。

目前,很多印度年輕人手機上必裝的兩個應用軟件是UC瀏覽器和用於電子文件傳輸的茄子快傳。竺道發現,大量的印度年輕創業者使用一加、小米等中國手機,並不是因為中國貨價格便宜,而是他們認為使用這樣的品牌讓他們和其他人不一樣。

中國駐印度公使劉勁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印度開拓新市場,為印度帶來新業態,並為中印關系註入新能量。互聯網產業正在成為中印兩國發展經濟,增進經貿往來,改善雙邊關系的助推器。

目前,到底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更需要印度市場,還是印度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經驗?王超認為,當下其實是很好的互補共贏的局面。

在王超看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對內挖掘市場空間的同時,需要以印度為首的眾多海外市場完成對外擴張。而印度這樣崛起中的市場,也需要中國資本和經驗來加速發展。

以電商行業為例,印度互聯網企業吸納了大量中國資本的投資,並且依靠中國模式和經驗輸出,迅速建立了規模。

王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印度的機會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直接運營,也就是像獵豹、茄子、小米這樣親自殺入印度市場來競爭;二是像阿里、攜程、騰訊、複星這樣的投資市場領頭羊,通過資本運作切入印度市場;三是中早期投資和小型孵化,立足“中國經驗+印度創新”的模式,以“資金、技術、資源”相結合的方式,投資加速印度中早期互聯網項目。

(實習記者薛雨彥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