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太空迎來了中國常客。再看太空科幻題材影片,已處處離不開中國。從充滿中國元素的《地心引力》,刻意規避中國制造的《星際穿越》,到中國出手相助的《火星救援》……好萊塢在糾結中對中國市場、投資,以及故事,越來越著迷。
最新的好萊塢大片《太空旅客》(Passengers)即將在聖誕季上映,當紅影星克里斯·帕拉特(《銀河護衛隊》與《侏羅紀世界》男主角)與“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在片中上演一幕太空絕戀,堪比太空版《泰坦尼克號》。而該片制片人史蒂芬·哈梅爾(Stephen Hamel)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時表示,他現在越來越多地呆在中國,因為這里充滿了新鮮元素。“愛做夢”、“愛講故事”正是中國吸引他的地方。
電影融資公司ILP Entertainment(洛誠娛樂)的CEO高遠(Arthur Gao)從洛杉磯搬到北京,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影消費市場、雄厚的資本,是吸引好萊塢日益對中國感興趣的關鍵因素。”
中國市場正加緊滲透參與好萊塢的制作全過程。據高遠透露,當地時間10月17日,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洛杉磯訪問好萊塢時提出:“如果好萊塢項目在青島的東方影都影視基地拍攝,可獲得40%的退稅優惠。”這筆費用由萬達和青島地方政府共同承擔。
(資料圖)
王健林在上述活動中還表示,“未來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更多與中國合作的好萊塢電影項目來華”。
“現在的美國文化太閉塞”
作為好萊塢資深制片人,哈梅爾為人低調,語氣謙和。在完成《太空旅客》制作前,他所參與的影片個個如雷貫耳——《獨立日》、《地心引力》、《變形金剛》、《她》等等。這些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科幻。
不過在哈梅爾看來,科幻只是孕育了一個場景,科幻片並不是在講述遙不可及的未來,相反是對現實生活的映射。科幻只是源於生活的想象,科幻也是充滿情感的——就像《太空旅客》中阿瓦隆號飛船的展現是視覺奇觀,最終仍以浪漫愛情故事撼動心魄。
“我想這代表未來電影的發展趨勢——原創的情節。不像近十年來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好萊塢大片,改編自科幻小說的劇本,千篇一律,這令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哈梅爾說。
與《太空之旅》同步制作的還有哈梅爾的另一部電影《複制品》,片中基努·里維斯飾演的一位大膽的神經科學家,試圖複活因車禍喪生的家人。為達目的,他不惜對峙政府控制的實驗室,甚至不惜挑戰一切科學規則。
基努·里維斯也是哈梅爾的搭檔,他們在洛杉磯共同創立並擁有一家電影公司Company Film。該公司現有的電影拍攝計劃中大部分IP構思都是由哈梅爾完成的。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走在創作最前沿的制片人”。而中國,是他靈感與想象力的來源之一。
“每一次坐在來中國的飛機上,我都很興奮,期待一段能夠給我帶來驚喜的旅程。”哈梅爾對記者說,自己近兩年來在中國待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將來會更是如此。哈梅爾通常在中國一待就是一兩個月,“我很喜歡和這里的人聊天,我也在努力學習中文”。
“這里的人們還愛做夢,愛講故事,有很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一點在好萊塢已經漸漸地缺失了。人們只是不斷地去重複,大家都變得厭倦。”
他覺得,中國的文化創作環境和好萊塢不同,人們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金錢或是為了達成某個合作,而是為了好的內容和故事情節。這恰恰是哈梅爾最想表達的。“只有故事能夠把人連接起來,過去幾千年都是這樣,而不是金錢或者合約。”哈梅爾不斷地強調著“故事”二字。
“上海是最接近未來的城市,也是一個最能講好故事的地方。”哈梅爾以他參與制作的斯派克·瓊斯的影片《她》為例,“影片背景被設置在洛杉磯,但主要在上海取景。導演希望影片中的洛杉磯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讓人向往的’大都市,因此他借用了上海的高樓叢林和天際線。”
哈梅爾已經在和一些中國的獨立電影制作人合作,比如《泰囧》的制作團隊。他同時也在與華誼兄弟(300027.SZ)的美國制片方“STX娛樂”團隊,以及IMAX中國(01970.HK)進行合作,目前有包括《新上海》(New Shanghai,暫定名)在內的五部中文劇本正在拍攝中。
哈梅爾表示,以中國為背景的內容,與好萊塢專業度相結合,所產生的價值將會是無窮的。“中國娛樂剛剛起步,還很新鮮。現在是最好的進入階段,包容性很強,潛力很大。我喜歡做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和中國的電影制作人合作,能夠結合我的價值創造出獨特的作品。”
哈梅爾再次把中國與好萊塢比較,“現在的美國文化非常閉塞,不夠新鮮和開放,但是我更希望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問題,做出一些更加國際化的、美國以外的東西。所以我會去了解中國文化。我想在電影中使用更多情感的元素,在中國我可以使用到這些新的元素,而且會有所觸動。”
改變中國與好萊塢的“被動關系”
事實上,萬達收購傳奇影業、華誼兄弟與美國“STX娛樂”的片單投資、環球影業與完美世界(002624.SZ)設立投資基金、獅門與湖南電廣的片單投資,近年這一系列的合作,都表明好萊塢對與中國的合作日益看重。
10月9日,Participant Media為股東、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Amblin Partners與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此前,環球影業前聯合主席、Participant Media 首席執行官林德(David Linde)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表示:“中國是電影的未來,作為一個制片人有必要了解到當前的變化。”
不過,哈梅爾也認為,中國投資人和好萊塢的關系目前仍然處於一種被動的關系。“如果僅僅是用錢來投資好萊塢,沒有內容的聯系,並不能產生化學作用。”
“當我看到他們和好萊塢的這種物質的關系後,極力想改變這種狀況,建立一座真正的中國和西方文化之間的橋梁。所以我希望以積極的態度來和中國電影人合作,一起創作,而不僅僅是金錢關系。”哈梅爾說。
他還表示,中國資本進軍好萊塢是一種進步,盡管很難預測結果,但他仍然對此持積極態度。“你知道好萊塢有很多出色的電影人。”哈梅爾笑著說,“但是要知道,在好萊塢的融資要比中國困難。”
不過他想極力辯解的是,融資並不是他來中國最主要的目的。他說:“我不差錢,況且在中國錢不是問題。融資一直是談判的內容,但不是首要內容,主要還是為了故事。”
哈梅爾確實不差錢。要知道,《太空旅客》的制作規模達到了1.5億美元。哈梅爾還對記者透露,他未來在中國制作電影的預算將會介於800萬到7000萬美元之間,同時也會投資拍攝電視劇。
“我們對中國的電視劇領域也非常感興趣。比如《新上海》將會在一個知名的中國網絡平臺上免費首播。這是一部科幻電視劇,我們還與中國本土的VR公司合作,提升觀眾的感官觀影體驗。我們希望去做一些前沿的嘗試。最重要的是找到對的合作夥伴,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哈梅爾努力展示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總結道:“在中國,人們非常看重關系”。
理解並融入中國市場是一個趨勢,如華納兄弟,也加強了其中國市場的本地化戰略。今年8月,華納兄弟在華首次任命中國區總經理,由於萬達影視前總經理趙方出任。而中國的暑期檔電影《絕地逃亡》,也由來自好萊塢的導演雷尼·哈林執導。
美國制片人工會中國區負責人伊麗莎白女士上周在北京出席活動時也表示:“當前好萊塢的電影人希望能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心情是積極期待的。”
“眾多好萊塢項目會跨洋過海來與中國資方洽談,好萊塢的電影人也會來中國尋求發展機會。”高遠對本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