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社會上關於去產能導致煤炭供應不足的擔憂,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今日表示,煤炭領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穩定供應。
趙辰昕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從供需形勢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目前沒有根本改變。當前出現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煤炭供應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從政策措施角度看,目前通過全國的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產能,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煤礦,對這些煤礦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全國運力比較寬松,煤炭運輸調配有較強保障。
此外,針對記者提出的煤炭價格上漲過快是否是去產能的政策帶來的結果,趙辰昕回答道,去產能政策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發改委會同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相繼提出了減量化生產、增減掛鉤、發揮先進產能作用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煤炭行業生產、安全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整體好轉。
9月初,發改委制定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案,並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9月下旬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50萬噸。此外,預案要求適當增加安全高效礦井的產能釋放,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煤礦,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在276至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產能。
趙辰昕認為,從實施效果看,目前電廠和港口存煤已出現回升。10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5988萬噸,比8月末增加918萬噸,增長18.1%,可用19天;秦皇島港存煤360萬噸,比8月末增加98萬噸,增長37.4%。
據發改委公開的數據顯示,1-8月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約10%,在需求回落的情況下供需關系發生明顯改善,各地煤炭價格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
本月12日公布的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570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9月28日至10月11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9元/噸。分析認為,國慶節後,主要產地資源偏緊局面暫未因為產能釋放力度加大而得到緩解。
除了去產能以外,趙辰昕認為,煤炭供需關系的變化還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是火電消耗大幅增加。自7月份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水電出力大幅減少,由前6個月的增長4%變成9月的下降12.8%;另一方面,氣溫偏高增加了居民生活用電量。這兩個因素導致7月、8月、9月前20天火電同比分別增長4.8%、7.3%和12.9%。
其次是違法違規生產、超能力生產、劣質煤生產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個別地區雨天鐵路斷道影響了部分煤炭運輸,嚴格治理公路超載也控制了部分煤炭的公路運輸。
趙辰昕總結,當前煤炭供需關系改善,個別地區煤炭供應偏緊,既是去產能效果的直接體現,也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