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董建嶽加盟萬達金融:發力“萬達未來價值最大的一塊”

告別廣發銀行一個半月之後,原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嶽10月13日正式加盟萬達金融集團,掛帥董事長兼總裁。

萬達金融集團成立於2015年7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在2015年上半年工作會議上表態萬達金融集團將會是“萬達未來價值最大的一塊”,如今,這塊業務將由一位銀行家來主導。

事實上,據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無論是對於董建嶽還是王健林來說,彼此間並不陌生。

帶領廣發重回股份行第一梯隊

2009年,董建嶽自廣發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虹手中接過百廢待興的廣發銀行。

彼時廣發銀行剛剛扭虧為盈、內部體制臃腫效率低下、6年未開分支機構、股東關系錯綜複雜、上市壓力山大、若幹高管人員涉嫌在資產重組中牟取私利而接受調查……

內憂外患之下,董建嶽上任之後快刀斬亂麻,首先整肅的就是人事,一方面加大內部選聘,同時外部招兵買馬,將當時總行各個部門的老總基本調整一遍,撤立並轉,重構整個廣發銀行的內部框架,轉變老國企作風,輔以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人事理順之後,就要發展業績,首先,IPO上市是核心,2011年,董建嶽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他把上市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專門成立了上市辦公室,研究上市方案。

廣發銀行成立於1988年,是中國第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然而沈重的歷史包袱壓得這家銀行離股份制商業銀行越來越遠,它也是傳統意義上的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啟動上市最晚的銀行。

當時,董建嶽的願景是:希望用3~4年時間做22年的事,再建一個廣發行,再用3~4年的時間,爭取重新回到股份制銀行第一梯隊。

如今,這個願望早已實現,截至2015年末,廣發銀行總資產、總負債、所有者權益分別是2009年年中的2.9倍、2.9倍和4.8倍;營業收入和撥備前利潤是2009年的3.64倍和6.5倍。2010-2015年累計實現凈利潤596億元,超過之前所有年度的總和。

然而,唯有上市迄今為止未成行。事實上,廣發銀行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上市窗口,董建嶽接手廣發銀行時,全球正處於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蔓延、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全球股市劇烈震蕩,廣發銀行原定的“融資350億元,在A、H股兩地上市的計劃”一再延後。

盡管上市受阻,但在董建嶽時代,廣發銀行著實走出了一條區別於其他銀行的差異化道路,尤以信用卡業務、零售業務,中小企業業務、網絡金融業務見長。

在經濟新常態下,董建嶽曾為廣發銀行定下“三個銀行”的發展路徑。一是“交易銀行”,從以信貸業務為主向以客戶交易活動為中心的綜合化服務轉型;二是“財富管理銀行”;,既為高凈值私人銀行客戶、中高端貴賓客戶提供專屬服務,更成為普羅大眾進入多層次金融市場獲得財富增值的橋梁;三是“網絡銀行”,進一步發力“互聯網+銀行”,打破傳統業務邊界,深度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場景。

主導萬科金融

事實上,一財獨家獲悉,董建嶽在多年前就與王健林有過交集。其任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行長期間,在當時地產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各銀行惜貸如金,而董建嶽經過全方位風險評估,認為優質地產項目風險可控,慷慨給予授信。

事實證明董建嶽的決定是正確的,2006年一篇題為《大任於斯-記遼中行書記、行長董建嶽》的報道中也寫到:“2005年以來,遼寧中行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授信額度23億元。”

與銀行相似,近年,萬達集團也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場景金融。但與其他地產公司拓展金融板塊的邏輯不同的是,萬達金融源於電商興起對於商業地產的沖擊。

萬達以商業地產為主導,然而在電商的沖擊下,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削弱其零售業態,增加餐飲、娛樂、互動等環節,於是,這就衍生出文化集團。而隨著旅遊、酒店等更多場景的加入,如何服務場景中的人,增加其粘性至關重要。顯然,金融是一個很好的粘合劑,通過對場景中行為數據的分析,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也就變得順水推舟。

去年,萬達成立金融集團,在金融集團內部,既有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等傳統金融業務,也有以飛凡信息公司為主的創新業務。

10月13日上午,萬達集團正式宣布成立“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將原萬達金融集團旗下金融屬性並不十分明顯的創新業務剝離出來,裝入網絡科技集團,包括飛凡信息公司、快錢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網絡數據中心、海鼎公司、網絡信貸公司等。

對此,王健林表示,此次內部結構調整是萬達深化第四次轉型、加速轉型現代服務業的重大舉措,符合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業務分拆的同時,萬達也正式任命董建嶽擔任萬達金融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原萬達金融集團總裁曲德君擔任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