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收租佬的安樂死(2016/9/29)

2016-09-29

凱恩斯在經典著作《通論》的最後一章,曾經預言,當經濟步入長期結構性的衰退,市場經濟失效,利息長期低迷,後果可能意味着資本主義的縮滅;在大師淒美的修辭下,結局就是「收租佬的安樂死」(The Euthanasia of the Rentier)。

馬克思《資本論》將「收租佬」(Rentier)和「資本家」(Capitalist)幾乎互通使用。從前的世界,資本家中有地主也有工業家;但不事生產的地主收租階層,更是去封建社會過程中,必須要批鬥的對象。如是者,地主總是站在廣大人民對立面的階級敵人,比工業家要再低一級。

當○八金融海嘯還未正式打到埋身,已經聽過不少預言,說次按風暴打得好,資本主義時辰到。但自○八年起往後的四、五年,卻似乎是國家福利社會的存在危機,多於是資本主義社會末日。

很少人意識到,貨幣是其中一個政權和人民的信任基礎。貨幣制度崩潰,政權也會動搖。貨幣的信心危機,就是政權的存在危機。手上有點資本的人,在過去幾年就像在大海漂流的浮木,總想找個沙灘停下來。雖然說貨幣信心危機已經導致到國家主權的不穩,國債在這幾年仍然是價格高企。

與此同時,也有資金選擇了地產。總之,非貨幣資產,表面上價格,全面有進賬。話說回頭,就算如地產般的非貨幣的資產,也必須要政府捍衞私有產權,才能有確定的價值。假如政府帶頭破壞私產價值,甚至侵吞私產,人民和政權互信的另一個基礎也崩潰,政權也只剩下威脅利誘;正如深圳河以北的社會一樣。

凱恩斯眼中,市場經濟未能促成全就業(Full Employment),政府就應該出手。可是當政府也自身難保,又應當如何是好?一般的經濟學者,將就業(Employment)理解成工人每個月有糧出。但作為一個古典派,我認為就業率應廣義地被理解成「所有可生產的因素」(All factors of production)的使用率。投閒置散的工人,停機空轉的器材和荒廢了廠房商店等,都只不過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不同的經濟和生產模式,對不同的生產因素的使用有不同的組合。

普遍而言,愈是進步的經濟模式,生產因素的組合也愈複雜,也愈難一眼看得明白。原則上,政府的管制和干預與進步新興經濟模式,往往有不兼容之處,例如過去幾年開始大行其道的共享經濟,就處處跟政府過時的規管有衝突。可惜在香港地,官僚和政客的眼界,看得不夠遠,也看得不夠仔細。錯過了的機會,也永遠沒有人會記得。退一萬步說,就連我們以為最簡單的收租物業管理,其實也大有學問。民間組織107動力最近對食環營運的街市進行調查,發覺管理不善,租金收得太低,竟然會令街市變成了儲物貨倉,浪費珍貴資源。諷刺是,在另一邊廂,被外判管理的街市,卻明顯做得更好,但外判卻是政治不正確的概念。在商言商的領展,被原始的鬥地主文化不斷衝擊,更不在話下。事實上,今時今日零售業對地產的依賴愈來愈低,網購也漸漸成為市民生活一部分,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紀末的抗爭思維,是否有點不長進?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