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相信我,沒有什麽“渾然天成”的商業模式。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指數:☆☆☆☆
閱讀時長:全文2131字,閱讀需要5分鐘。
推薦理由:最近,業內知名的產品高手,蟬小隊創始人純銀V,從《氫氣球落下》開始,連續發布了多篇關於蟬小隊解散和融資失敗的文章,並對之前的創業過程做了反思。這似乎在提醒我們,還有很多我們眼中曾經看到的“最美”產品,在現象級之後持續低迷,甚至靜悄悄地死亡。
扼腕嘆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背後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本篇文章出自INTERCOM聯合創始人,他反思了產品戰略中常見的“商業模式四大坑”,值得獨立規劃產品的負責人好好讀一讀。
本文由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三節課編譯。
*本文部分內容根據國情,重新匯總改寫
產品體驗好,還解決了問題,有錢賺。人們通常就會認為,這個軟件的商業模式是渾然天成、祖師爺賞飯、實現了“商業和設計的完美結合”的。但請相信我,沒有什麽“天成”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行業經歷了多年的驗證,已經證明,產品導向只能造就短期的成功,影響成功更重要的,是長期持續的商業模式。看過多年的案例之後,筆者總結了一個三分法,請看下圖:
性價比、可行性、需求度,是我總結的商業模式三分鑒定法。先別被這些名詞套住,我們來具體說說產品戰略時常見的一些坑。看看這些坑究竟忽略了什麽。
1號坑:不重要而低頻的問題
(三節課註:經常看三節課文章的同學應該很熟悉這張圖)
我們可以把產品放進這張四象限圖,無論你把產品放在哪個領域,你都有機會打造出體驗非凡的產品。以下的這三個象限,是比較好的:
高頻且重要:例如協作編輯文檔、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等。
高頻不重要:例如分享圖片、觀看視頻、遊戲等。
低頻但重要:例如安排年度旅行、購買生日禮物、線上看病等。
那麽第四個象限呢?不重要而低頻的問題可能是有需求、解決方案也可行的,但性價比就不好說了。人們不會在這些需求上花什麽錢,而且由於使用頻率低,你也很難通過廣告或贊助資源的置換實現變現。
總而言之,如果你選錯了所在的象限,你可能生於產品,敗於商業模式。一些問題之所以反複出現,難以解決,原因往往只是因為它們不值得被解決。
2號坑:太便宜又太複雜的產品
如果要在成本很低的情況下,做好成交向的運營,你需要遵循以下的方法,確保你的單位經濟效益健康可控。
你要有以下的心理準備:
你根本沒有真金白銀來獲取用戶(正面的口碑宣傳很重要)
你根本無法花錢購買支持服務(所以你的產品必須近乎零缺陷,並且易於學習/使用)
用戶註冊成本也是你無能為力之處(所以一定要把成交轉化過程做得足夠順暢)
用戶導向的企業可能會比較糾結了。人人都想先保證用戶體驗,並優先幫用戶用好自己的產品。但是單位經濟效益不相信眼淚,這些冷冰冰的數據並不想和你說話可能會向你直接扔一張破產的賬單。
轉化一個新用戶需要幾天?讓一個新用戶花錢需要幾天?平均每個消費用戶能幫你賺多少錢?這還沒計算你的用戶獲取成本(渠道、廣告、市場等)。你要下決心算清楚這個模式是否收支平衡,因為就算你現在有錢可燒,只要模式不平衡,就遲早是死。
優化收支的重點不在於“提高轉化率”:因為調整不見得管用。對於一些新模式,你要做的主要是先對模式試錯。結果不好控制,但價格還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就可以從這里著手。如果你的結論是沒人會為此付費(廣告費和用戶付費都不行),那你的產品需求本身可能就是無解的問題。
3號坑:強行解決用戶不知道或者不在乎的問題
每當我無數次重複地看到鼓吹“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XX超流暢體驗、XX界面清爽”類型的產品時,我都無法自制地感覺心塞。把自己的優勢總結起來,集中突破用戶需求,總體上當然是好事,但是跟用戶無關的信息不但無用,還會給用戶的體驗雪上加霜。
用戶如果“想不到”,有時候代表的是——完全不知道、不在乎對這個問題的存在,那麽你根本無法讓他對解決方案買賬。絕大多數“解決問題”的用戶行為,都是在解決不好用、不能用,導致了自己痛苦、困惑的問題。你的界面清爽不清爽、你的解碼器用了什麽NB的代碼庫,這種情況,對用戶來說基本不屬於問題。
很多產品的問題不是出在品質上,問題的優先級首先是由活生生的用戶行為決定的。如果你的潛在用戶並不關心某些問題,你也不應該太關心。
4號坑:在本該由時間解決的問題上浪費太多時間
最好的軟件產品都是一邊創造一邊消費的。產品創造者本身也是用戶,用戶本身也是創造者。也就是說,一些特定的問題在早期註定是無法解決的——因為時機不對、經驗不對、這屆用戶不對。
處理這類問題,我有兩種萬能的建議:
公司體制下獨立出來的,方向清晰,但為效率而糾結的小團隊,需要下決心把拖延效率的工具換掉。
在方向上舉棋不定,為產品而糾結的大團隊,內部孵化一些最小化產品,可能會發現比原有產品更有價值的點子。
產品和對應問題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如果你對問題的理解還比較模糊,那麽你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會模糊,模糊導致糾結,糾結導致停滯,停滯導致死亡。反之,如果你的理解已經足夠清晰,那麽解決方案也就清晰,清晰形成方案,方案形成方向,有方向的情況下比拼執行力,才可以稱得上戰鬥。
所以,花時間把方向搞清楚,或者把效率提高吧。
產品品質並不是全部
以上的這些問題,絕大部分現象級的產品成長中幾乎都經歷過。一切產品問題最後都要回歸到商業模式問題。合理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其中的重點。缺失了好的商業模式,在激烈的競爭和價值導向下,產品的品質便無從體現。而許多堪稱偉大的產品忘記了這樣的道理:生存,是最重要的產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