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破美國壟斷 牛津首次問鼎最新大學排行榜

在公共資金減少,以及英國“脫歐”公投帶來不確定性的困境中,英國牛津大學還是在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中登上首位。這是英國大學首次在該排名中位列第一,牛津人在高興之余卻擔心英國“脫歐”後續會影響其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此外,亞洲高校在該榜單的上升速度不容小覷。中國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進入世界前50,分列第29和35位,前者創中國大陸高校排名新高。

擔心經費來源切斷

THE排名顯示,科研投入和學術影響力的增加,以及在吸引海外教職員工上的成功,使得牛津一舉將上一年榜單的第一位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擠到第二。

對於該消息,牛津大學副校長理查森(Louise Richardson)說,她對學校的成功感到非常“激動”,但同時警告稱,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後,來自歐洲的科研經費渠道受阻,牛津的全球地位會有危險。

在THE排名前10位的學校中美國占了7個席位,英國3個,瑞士1個,依次為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芝加哥大學。

THE排名已創立13年,根據教學、科研、學術引文以及國際影響力等多項指標進行綜合排名。

英國媒體引述理查森的話稱,牛津大學去年的科研經費中有12%來自歐洲研究委員會(ERC),達6700萬英鎊,這筆資金占科研經費中很大的一部分,推動牛津大學沖上了世界排名的首位。

今年才擔任牛津大學副校長的理查森尤其擔心人才的問題。她說:“我們擔心,一些由ERC資助的學者會覺得他們的研究有風險,進而選擇到那些讓他們在科研經費上更有安全感的歐盟大學任職。”

理查森補充稱,牛津大學教職員工中有1/5是歐盟國家的人。在英國“公投”後,學校已經和很多在考慮個人立場的員工進行了談話。她說,確實發現有人在重新找工作,而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英國“脫歐”。

英國是歐盟科研基金最大的獲益者,每年得到的科研經費總額達12億英鎊。如果這筆經費被切斷,英國高校和研究機構不僅僅是失去了重要的經費來源,也將面臨歐洲其他高校更加激烈的競爭,因為其他高校將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

亞洲高校實力上升

此次排名的另一個突出趨勢是亞洲大學影響力的上升,尤其是中國的大學。中國大陸共有52所高校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名單,北京大學排名從42位上升到29位,清華大學從47位上升到35位。另外有兩所亞洲大學首次進入排行榜的前100位:香港中文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學院。

“現在有件事真的不一樣了,或許以前中國(高校)有量,質有些缺乏。”THE排名編輯巴蒂(Phil Baty)說,“但現在,我們看到了質量上的真正前進。中國領先的高校更多地面向世界。清華和北大同其他大學有各種合作。他們引進美式教育,努力讓學生更具批判性思維方式。”

在亞洲高校排名上升的同時,一些英國大學位次卻下降了。今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均跌出了前100位。不過,英國高校仍然是在全球前800的大學中數量僅次於美國的。

英國名校聯盟“羅素集團”理事長皮亞特(Wendy Piatt)說,盡管英國領先的高校仍然表現很好,對手卻緊追不舍。“在前200位中出現的中國大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她說,“我們在德國和日本的競爭對手則持續獲得大量的投資。”

她稱,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令英國科研和創新投資更加重要,“如果我們想要繼續保持成功,抵擋日益激烈的競爭,必須展現出英國的大門向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學者和學生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