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鼎暉投資焦震:投資沒有秘訣 就是工作勤快多幹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6/167249.shtml

鼎暉投資焦震:投資沒有秘訣 就是工作勤快多幹活
捕手誌 捕手誌

鼎暉投資焦震:投資沒有秘訣 就是工作勤快多幹活

今天各行各業壟斷者已經長得很大,大家只能到新模式、新行業里找機會,這個變化會讓我們做投資的更加艱難。

來源 | 捕手誌(ID:ibushouzhi)

作者 | 焦震

在投資行業從業二十余年,焦震對其的發展和本質有著深刻的認知。焦震認為,投資是痛苦的行業,伴隨著投資行業的變化,今天的投資人面臨著資本供給和資產管理的矛盾、資源壟斷、資產價格過高等諸多挑戰,他建議投資人可以通過國際化、兩頭化、長期化和主動化等措施來應對挑戰。這一期,捕手誌從焦震的公開分享中,將他的這些思考成果整理和呈現出來,希望讀完能對你有所啟發。

做投資是痛苦的

投資是痛苦的航船,幸福只是其中一站。我從事投資這個行業,每天非常痛苦。我們投資人管人家的錢,但是自己卻沒錢,管人家的錢,其實就是乙方。

有人說中國有錢人很多,但是人家幹嘛給你錢?找錢是很難的,找夥伴也很難;好不容易拿到錢了,找項目也難;好不容易有好項目,來了十幾家,互相之間沒什麽區別,選擇起來還是難。

好不容易投進去了,又要天天擔心,企業好也擔心,企業不好也擔心,能不能上市要擔心,很多企業家在上市的時候被折騰,最後折騰成精神病。好不容易上市了,還被鎖死,不能隨便賣。

那什麽時候幸福呢?只有在賣的那一刻幸福,就這一會兒,晚上喝酒,喝完酒高高興興,第二天想下一輪怎麽辦,這就是投資。

今天的投資行業本質上是進步了,但很多方面是落後了,大家現在都比較虛了,比較浮躁,比較膽大。以前在大街上走路,沒人做投資,到一個地方談半年,也等不到競爭對手來,也就不怕別人搶項目。現在了不得,來了以後半個月做不完,就不讓投了,非常大的投資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最早投資都是一站地,投了以後就上市。賣給別人也沒有人買,只有上市這一條路。資本市場路很窄,法人股不能流通,A股上市很難。報告里寫這種可能、那種可能性,其實最後就一種可能性,以前投資都是一輪,沒有A、B、C、+輪,現在我是看不明白了。

投資人都是演員,A輪是我唱戲你買票,B輪咱們倆唱戲他買票,都是唱戲的,互相買,看戲的觀眾不來,未來怎麽樣也不知道,也可能忽然一陣風,看戲的觀眾都來了。所以我感覺是不是我們落後了、笨了,也有可能。但是投資行業要賺錢,企業遲早也得賺錢,這個本質我相信不會變。一千年以後,大家投資搞企業也不是為了虧錢

以前從事投資的人少,大家都很耐心,那個時候談PE都是認真做調查。今年去談,用去年的報告,他不會作假,因為他去年和你可能還不認識,怎麽作假?但是現在做投資,比如2017年做投資,但2016年公司的業績不能說,只能說2018年預測怎麽樣,很多事情都在變化。

投資經常被高雅化,其實投資就是買賣行為,沒有什麽高雅,無外乎你買的是茄子黃瓜,我買的是股權。買賣最核心的問題是「買得便宜賣得貴,中間環節不浪費」,核心問題就是各行各業都符合的東西,投資行業也沒有什麽差別

投資行業面臨的挑戰

如今中國的個人和機構這些年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財富多了,就產生大量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催生了我們今天說的資產管理行業。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進步,都改變不了我們資產管理者拿著錢想生錢的本質。但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和趨勢是什麽呢?

第一個挑戰,是投資行業面臨的幾個矛盾。從歷史上來看,做資產管理最大的痛苦是兩個矛盾:一個是宏觀和微觀的矛盾,一個是長期和短期的矛盾。宏觀和微觀的矛盾是什麽?專家說德國的投資好,但是我怎麽投呢?長期和短期的矛盾也是這樣,我看好一個東西,但是敢不敢投?我們都會做馬後炮總結歷史,但是預測未來卻非常難。這就是資產管理人長期都要面對的兩個矛盾。

現在來說,還有兩個矛盾,一個是資本的供給和真正能給錢產生錢的資產管理者嚴重不匹配,這市場上有太多的錢;另一個是大量資本和好的投資標的能帶來價值的巨大矛盾

第二個挑戰,以前中國各行各業都沒有到現在這樣壟斷的地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一共占不到60%的份額,整個市場增長空間很大。今天各行各業壟斷者已經長得很大,大家只能到新模式、新行業里找機會,這個變化會讓我們做投資的更加艱難

第三個挑戰,資產價格全球性普遍過貴,這是由於量化寬松造成的。但是今天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楚量化寬松未來到底會帶來什麽後果。我至今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宏觀的研究數字,告訴我們量化寬松會不會產生巨大的通貨膨脹。錢到底去哪兒了,沒人知道,很多專家在討論,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可以想一想,炒股票歷史上虧錢的都成專家了,但是大家對未來的預測幾乎沒有準的。也就是說,經濟的問題最大的特點不是確定性,而是不確定性。其實宏觀和微觀的經濟根本上就沒有規律,我們以前講很多事情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現在可以說是3年河東、3年河西,在有些行業幾乎是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這就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挑戰。

同時,現在對未來的買賣,大家都抱團,一個事十個人都去投資,出了事以後大家都無所謂,反正他都投了我怕什麽。這個時候大家在一起,對風險的理解降低了,大家都想抱團做事

比如1997年,香港有一個著名的投資案例,由三個著名大機構投資,最後項目非常悲慘。因為三家綁著去做,每家回去都說另兩家做所以也要做。當時報紙寫的特別清楚,每一家都認為別人做了調查,其實大家都沒做。

應對挑戰的方法

面對這麽複雜的情況和這麽多的挑戰,今天的資產管理者該怎麽辦?如何給真正給你錢的人產生價值?我的看法是,沒有所謂的秘訣,就是工作勤快多幹活。具體來講:

第一,工程量擴大。國際化,資產流動,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比如我們就在越南、澳大利亞、日本、美國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大家知道由於資本的主動推動,中國肉食行業就產生了五百強——雙匯,這就是典型的國際化。不僅僅是資本帶來了價值,而且對整個行業都帶來非常好的影響。

第二,兩頭化。為什麽大家說資產貴了?其實是中間的資產貴了,但兩頭沒有貴。如果一個機構能洞察行業的變化,早早地在一個行業里面投資,就避免了中間的價格戰。不過有一個難的地方是兩頭的擴大,一旦一個企業、一個行業有大的成果,它的問題不是一般人能解決得了的。這個時候,你作為一個管理機構,你要是有足夠的能力,就要在這個領域對行業進行整合和變化,運用資本的力量影響行業的格局。

第三,長期化。長期化以後,就必須要有短期和長期的資本結合。我們既要有短期的投資,也要有長期的投資,由於社會資本的積累,今天很多人能夠承受長期帶來的壓力。

第四,主動化。所謂的主動化,就是有錢的經常被動地拿著錢投,今天我們要主動對行業進行研究,主動地去影響行業的格局,這樣會帶來很多的價值。

最後,我們要認識到,我們身處投資行業的好處是什麽?好處是中國的體量大,我們全球化的機會很多。中國的市場變化也大,新事物層出不窮,全球化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也相應增多。真正想做投資這個事,只能比以前做得更好,比以前更加勤快,更加認真,更加思考地透徹,這樣的話,機會自然就來了。

鼎暉投資 焦震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36

鼎暉焦震: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

中美貿易戰以保護美國技術核心資產的方式開打,在高墻壘起的情勢下,國內頂尖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鼎暉投資的CEO焦震又逆勢喊出驚人口號: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收購兼並的路。

焦震是4月24日在投中集團的年會上提出這一口號的。他提出的理由是“足球場上的進攻理論”——老在家門口防守,即便勢均力敵最終也只是平局,只有打到對方前場,才有贏的機會。

“全球並購,不是美國一個地方,還有歐洲,日本和全球各地”,焦震認為,放眼全球大視野,如果談價值與價格的對比,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在境外,“價值的窪地在境外”。

鼎暉投資可稱中國本土第一本牌的PE,目前管理著等值於1200億人民幣的基金,在跨境並購一直走在PE行業前列,包括幫助雙匯集團、百麗鞋業等企業完成數起跨境並購案例。較早前鼎暉聯合九陽收購了美國蒸汽清潔類家電第一品牌——Shark Ninja。

投資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然而跨境並購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跨境並購總是卡殼在監管和審批程序上。中和資本合夥人張敬庭認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往往在時間和效率上先輸一城。他舉例說,中和資本2014年幫助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20億定增計劃擬收購境外資產,最後因審批程序達到3-6個月,標的方無法接受,最後只能放棄。他表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只能與全球資本聯合”。

其實,不僅收購方會遇到收購國政府審批的問題,被收購方也同樣面臨當地政府的管制。這在高科技和前沿技術領域表現尤其明顯。百度風投CEO劉維指出,即便在“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之前,中國資本在美國的早期投資也不是“一帆風順”:“美國政府會階段性地,而且不可避免地,給中資或者其他非美國的資本對美國的前沿技術領域的投資過程設置非常嚴厲,甚至矯枉過正的政策。對於我們,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包括汽車和科技領域,美國更加關註的是下一個階段技術標準的制訂,而這些恰恰不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領域。”。

即便跨境並購困難重重,焦震還是認為,全球化和跨境並購,“不是說你需不需要的問題,是你必須走,只是什麽時間走,怎麽走的問題。”焦震的發言與鼎暉投資長期一直的價值觀是一致的,鼎暉投資一直以來的口號就是:“企業不是做大的,而是並購大的。”

盡管障礙重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人才流動的全球化背景下,投資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清科集團2017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度,國內和跨境並購合計完成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並購起數超過3000起。其中,完成跨境並購205起,涉及交易金額6400多億元主要分布在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制造、互聯網、汽車、連鎖及零售五大行業。同時,清科年報也提到,美國對中國跨境並購行為的監管有所加強。

就A股市場而言,2013至2015年,眼花繚亂的上市公司並購,造就了一波中小市值公司的牛市。2015年市場巨震之後,監管層陸續出臺重大資產重組及再融資新規,2016年新規,各種“忽悠式”重組、跨界重組並購等被叫停。但政策在2017年又有調整和松動,據投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並購退出的數量和規模,都比2016年有強勁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3.3% 和59.4%。

PE在跨界並購中作用何在?

也有一些走出去的私募股權機構在向外搜索之外發現,原來所投行業市場、應用、以及技術創新,領先的是中國。光速中國關註在美國、中國、印度和以色列信息技術領域的天使及早期投資。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韓彥發現,在汽車和激光雷達領域,全球前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國或者華人團隊。“比如激光雷達領域,我們將全世界的公司都看了一遍,全球固態激光雷達做得最好的是中國,中國制造和研發未來機會很大。”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在互聯網創業者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他發現在美國、東南亞和印度應用很廣的互聯網產品,很多來自中國的創業團隊,這其中有很多BAT、TMT、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投資摩拜單車C輪和D輪的啟明創投還表示,摩拜單車在過去幾十個月時間里,已經悄悄進入了海外的十幾個城市,包括新加坡及歐洲的很多城市。“你會發現美國矽谷的很多創業團隊開抄襲中國,以前是Copy to China,現在是Copy form China。”

甘劍平認為,包括微信、支付界、互聯網企業為主的“企業出海新力量”,可能改變中國出口主要依賴於制造業的格局。

產業資本向外擴張的協同邏輯清晰可見。基於生態環境的強大,騰訊、阿里的海外並購,屢屢成功。BAT之外,私募股權機構在跨境並購中,能起到什麽樣的作用呢?

盈港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子迪認為,很多PE機構的合夥人有海外工作、學習和參與並購的經驗,可以幫助並購企業與被並購企業之間協同整合。另外,單純的競價,中國買家並沒有優勢,PE機構幫助設計整個交易結構,包括提高控制權再做私有化的建議和方案,可以降低買家的並購成本。

機構是逐利的,只要有利可圖,價值觀、制度並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無論中國市場、美國市場都只是資本市場工具,資產交易需多元化和多層次應用資本市場的機會。用IDG一位合夥的來說——世界平得一覽無余,割裂得望塵莫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