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女王”默克爾首次就難民政策認錯

很難想象在過去的幾周,德國總理默克爾連連遭遇不順。

為了推進歐盟領導人就英國“脫歐”後歐洲的前進方向達成一致,為歐盟非正式峰會作準備,默克爾和26個歐盟國家領導人中的24個一一單獨碰面。她飛到華沙、塔林、布拉格、巴黎,以及意大利小島文托泰內。最終,似乎所有的努力都並未奏效。

在國內,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在柏林地方選舉中遭遇歷史性重挫。此前一向在難民政策上冷靜自信的默克爾,罕見地公開對自己最具爭議的難民政策表示悔意。

“如果可以,我將讓時間回到很多很多年前。”默克爾說,“這樣我自己、整個政府以及所有相關負責人員都能更好地準備應對2015年夏末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局面。”

國內困境深化

當地時間16日,內憂外患的歐盟27國領導人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開了8個小時的會,尋找英國“脫歐”後的前進方向。會議結束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斯洛伐克總理菲喬頗給面子地說,峰會達成了“布拉迪斯拉發路線圖”。

但路線圖墨跡未幹,意大利總理倫齊和匈牙利總理維克托就開始了攻勢。“我不知道默克爾說的‘布拉迪斯拉發精神’指的是什麽。”倫齊說,“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將要談論的將會是歐洲幽靈,而非布拉迪斯拉發精神。”

近10年來,默克爾一直在扮演主導歐洲方向的角色:歐盟應對歐元危機的決策在柏林作出,明斯克協議以及去年的歐盟-土耳其難民協議也是在柏林敲定。

有國際問題觀察家稱,布拉迪斯拉發峰會顯示默克爾在德國國內的困境深化,而這也在侵蝕其在歐洲超越國界的影響力。“默克爾發現在難民危機後,她在歐洲沒有太多的朋友了,但她在很多問題上需要朋友和盟友。”曾在歐元危機期間和默克爾一起工作過的一名歐盟官員說,無論是在基民盟內部、還是在德國,甚至在歐洲,他都看不到有人可以替代默克爾。

該官員也相信,在歐盟內部對德國地位的挑戰力量會日益增長。默克爾是德國緊縮政策和開放邊境政策的代表,這兩項政策導致整個歐洲的民粹主義政黨崛起。有傳言稱歐盟一些國家的官員就英國“脫歐”後的方向頗為搖擺。

壓垮默克爾的最後一根稻草

默克爾一直堅持開放、不設上限的難民政策,面對國內盟友、盟國等各方質疑,她多次表示不會因為質疑而改變立場,並呼籲歐盟表現出團結精神,民眾拿出更多耐心。為此,有媒體甚至戲謔地將默克爾稱為“聖母”。

然而,近來基民盟在德國地方選舉中的連續慘敗成了讓默克爾低頭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可以做到的”是默克爾在難民政策上的名言,曾鼓勵德國人相信他們有能力讓新到來的難民融入主流社會。而今,默克爾說,這句話成了“一句簡單的口號,幾乎是一個空洞的公式”,嚴重低估了融合挑戰的難度。

當地時間18日舉行的州議會選舉中,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再次遭遇重挫。17.6%的選票與2011年相比下跌了5.8%,成為了基民盟二戰以來最差的紀錄。

默克爾的此番低頭被視為意在重新奪回倒向右翼民粹政黨的選民,也是回應基民盟及其姐妹黨基社盟內部保守派的批評。後者曾敦促她在近期用一種自我批評的態度采取措施收緊難民政策。

“政府這段時間以來的政策總體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但我們必須更好地溝通。”基民盟的一位議員稱,“總理現在看起來已經接受了(現實)。”

不過,在19日的記者會上,默克爾仍然否認“熱情地歡迎難民”是個錯誤。她說,這個決定“絕對正確”,但在這真正落實之前,歐洲大陸都無法有效應對移民挑戰。她說:“我們學習到了歷史教訓。沒有人,包括我在內,想要這種局面重演。”

盡管默克爾的措辭頗為微妙,但很多媒體的大標題都打出了“默克爾認錯”的字樣。德國《圖片報》網絡版的頭條寫道:“總理承認在難民政策上犯了錯”。

哥廷根大學政治學教授布施說:“她改變了措辭,那非常明智。”

尋求連任?

有政治觀察人士稱,默克爾很可能在2017年的大選中尋求連任,州議會選舉是風向標,因此不難理解她此次為何會改變措辭。

默克爾還有一些喘息的空間,目前距離明年春天的三個地方選舉還有時間。一些懷疑派想另尋他人取代默克爾,但目前為止並沒有非常合適的人選。最常被提到的一個名字是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但這位大名鼎鼎的德國財長今年已經74歲,年齡是其最大的弱點。這位鷹派財長此前在難民問題上支持默克爾,近來也微妙地轉變態度表達支持更嚴厲的政策。他在上周的采訪中稱:“她(默克爾)不能僅僅想人民之所想,還必須尋找到好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