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機器人產業重心大遷移

樂聚機器人的三位創始人最終還是把公司從哈爾濱遷到了“創業之都”深圳。

這是一家以90後為主要團隊的創業公司,專註研發類人型機器人,成立至今還不滿一年。

樂聚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安子威原本是一家大型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他接觸過許多機器人創業項目,但是都沒能讓他興奮。當他結識了冷曉琨和常琳之後,感覺有一些與眾不同了。他驚訝地發現這兩個在校生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在靈活度上遠遠強於當時比較成熟的公司。三人同是哈工大校友,對人形機器人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拍即合成立了哈爾濱樂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並入駐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

半年過去了,哈爾濱的創業環境讓他們頭疼。今年3月他們決定將公司遷到深圳,成立了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並成功拿到了一千萬元天使輪投資。

樂聚機器人是東北機器人產業的一個微觀縮影。東北地區曾是中國本土機器人產業的發源地,至今仍是研發重鎮,不過這一產業的重心已經發生遷移。

機器人之鄉

東北三省乃至整個中國的機器人研究發端於沈陽自動化所和蔣新松。

1956年蔣新松從交通大學(現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電機系畢業,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北京)工作。反“右”運動中他受到波及,被下放農村勞動。此後,他輾轉於天津東亞毛紡廠、石景山鋼鐵廠、蘭州煉油廠等多項工業自動化工程中,並開始嶄露頭角。在被打成“右派”的日子里,蔣新松有十年時間駐守在鞍鋼生產現場,承擔了三個自動化系統的總體設計任務。

1980年蔣新松擔任沈陽自動化所所長,開啟了機器人學研究。當時國內還沒有所謂的機器人學,更談不上授課教材,蔣新松就自己編譯國外的學術期刊、會議講稿供學生們學習。在國民對機器人聞所未聞的年代,他敏銳地察覺到機器人產業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並領導我國自動化領域的工作,逐步成為我國著名的自動控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專家,實現了我國機器人從0到1的突破。

曾在沈陽自動化所工作,後創立沈陽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李洪誼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盛贊蔣新松富有“遠見”地開啟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

沈陽自動化所在中國機器人事業史上創造了二十多個第一,引領中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發展,東北也就此成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源地和重鎮。2000年沈陽成立的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為了紀念蔣新松院士而命名的,並發展成為國內唯一的機器人上市企業。

至今,東北在中國機器人產業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2013年起,我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內的機器人企業也出現井噴式發展。2015年沈陽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超過了5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繼續呈現爆發式增長,產品占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超過20%。

在東北工業舉步維艱之際,當地的機器人產業被寄予厚望。

根據各省份公布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遼寧、山西、黑龍江GDP增速墊底,遼寧增長率為-1%,成為唯一負增長的省份。總體來看,東北三省排名均靠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老工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並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有基礎、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予以支持。

雖然擁有優厚的工業基礎,又率先搶占了機器人發展的高地,但是從現狀來看,東北要想抓住機器人產業這個轉型的契機依然任重道遠。

尋找創新土壤

機器人產業是典型的三高產業:投資密度高、技術水平高、人才要求高。

作為創新性產業,東北的投資環境令眾多創業者憂心忡忡。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市場2015全年回顧與展望》顯示,在天使投資市場已披露的投資案例中,東北地區共獲得4起投資,投資金額約為700萬元人民幣。

“哈爾濱缺少優秀的投資機構,尤其是創業投資機構實在太少,幾乎沒有。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各方面都很不完善。當時洽談的投資機構更關註回報,更看重資金的安全性,而不是考慮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它們更像是把創業投資做成了債務,希望有較快的回報。深圳這邊投資機構就很專業,現在是純粹的股權投資,看重公司未來的發展”,安子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也是樂聚遷到深圳的一個重要因素。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的創始人李洪誼,他用“異常保守”來形容東北的投資機構。“他們總是在問什麽時候能夠盈利,關註的是穩定的回報。更多選擇規避投資風險,有確定的回報率他們才願意投。”李洪誼半開玩笑地說,“包子鋪才最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

東北機器人產業缺乏完備的產學研一體化系統——即使東北擁有不少實力較強的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優秀企業,但是整個行業還沒有形成合力。

針對機器人行業的產學研一體化現狀,東北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成東坦率地指出:“現在企業和科研院所聯系並沒有那麽緊密,只要是企業能過日子,就過自己的日子,等到不能維持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它們不會花大筆錢來儲備技術,高校對企業技術轉化也不是特別熱衷,整個體制和歷史都沒有形成較好的約定,大家都各幹各的。這也是形成不了氣候的一個原因,整體來說還是缺人。”

樂聚機器人作為創業公司目前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人才。公司雖然從東北搬遷到深圳,但在哈爾濱仍然設有分部,和哈工大保持聯系,意在儲備研發人才。這支只有31人的創業團隊,其中有25個研發人員,核心成員均來自哈工大,有的還是在讀學生。聯合創始人冷曉琨目前就在哈工大計算機學院碩博連讀。作為核心研發人員,他已經開啟了哈爾濱—深圳的“空中飛人”模式。

在沒有創業沖動,又缺乏創業土壤的東北發展高科技產業困難重重。長期以來,東北的央企和國企占據絕對優勢,優惠政策也更傾向於這些企業。人們習慣了在國企中找一份“鐵飯碗”的穩定工作。

“沈陽新松算是做得比較大的機器人企業,他們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設計和生產能力比較強。其他企業都不太大,很多在做仿造。這些低端的企業自己沒有設計能力,就是簡單地組裝生產,所以沒有上升空間,低端的企業如果沒有科技人員支持,早晚會被市場淘汰。”吳成東表示。

重心轉移

產業跟隨市場走。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率先在佛山等東南沿海地區形成產業集群,正是得益於這些地區的基礎產業應用更多,市場更廣闊。

東北地區的機器人科研工作走在了前端,又有新松這樣的行業排頭兵,但是機器人應用市場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一帶。新松公司稱,東北僅占其百分之十幾的市場份額,東北的一些重工產業並不適合使用機器人。這一點得到吳成東的呼應:“東北雖然工業基礎較好,但是和機器人相關的非常少。”

東北地區機器人配套產業的不完善,令初創企業頭疼。

“原來公司在哈爾濱,我們采購的核心零部件需要從東莞郵寄到哈爾濱,一個來回要花上一周的時間,時間成本太高了,而現在我們從深圳開車過去僅幾個小時,非常方便。”安子威說。

李洪誼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東北的機械加工水平是可以的,但是配套零部件生產方面不行,比如說軸承、電路板、傳感器這些配套零件。”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重心已經發生遷移。很多東北的機器人企業在北上廣一線城市設有分公司,以求更接近市場和相應配套設施。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如在響應速度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降低運營成本。新松公司就著力構建“2+N+M”的模式,在沈陽設立國內總部、在上海設立國際總部兩大總部,在全國設立N個區域性公司,下面再建立不同的子公司,完善網絡化市場服務格局。沈陽總部作為戰略決策中心、管理中心、研發中心的地位不會變。

在接近市場的區域設立分公司、辦事處,或者像樂聚機器人那樣幹脆搬遷至東南沿海,也許這些方式將成為東北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過程困難重重,並非一蹴而就。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為機器人產業提供政策便利,以留住創業創新的火種。

冷曉琨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在哈爾濱的這幾個月成長還是很快的。哈爾濱市政府部門給了我們很多支持,註冊公司也是走的創業綠色通道,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很多。哈工大創新創業園還給我們免費使用三年100平方米的辦公室。”

吳成東認為東北要想抓住機器人產業這一機遇,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部門多方共同發力,整個行業形成真正的合力,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研發和生產水平。

這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少喊口號,多幹實事。由政府出面協調聯合攻關,從政策、技術和空間方面組建起來,把企業聯系到一起,機器人零部件和主要核心部件的生產能力也會逐漸提高。這需要做連續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方案,兩三年的規劃是沒有成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