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加坡龍籌造假-中華環保科技、峻煌生化科技(補充韓風先生的文章)


昨天,匿名人告訴韓風先生的文章的公司並不是指這家金迪科技,經多方查證後,海峽時報的文章,實是指以下的文章。


韓風先生文章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030


海峽時報原文如下:


http://www.asiaone.com/print/Business/News/My%2BMoney/Story/A1Story20090505-139444.html



The case of the DWINDLING STAKE

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Group founder Sun Jiangrong has put the entire company in jeopardy as a result of excessive borrowing.

The waste recycler shocked investors with a belated disclosure last week that Mr Sun, also its chairman, had pledged his entire 56.3 per cent stake in the firm as collateral for a loan in August 2007.

That was 10 months before the company launched a $149 million bond issue in June last year. Back then, it gave bond-holders the option to get their money back should Mr Sun fail to keep control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mpany's outstanding shares. This option now threatens to undermine the firm financially, as Mr Sun has lost control of the company. Bond-holders can now ask for their money back.

His stake had been whittled down from 56.3 per cent to 6.23 per cent as the lender - Stark Investments - took possession of the shares and force-sold them on the open market. This was after Mr Sun defaulted on an outstanding $65 million he still owed Stark which was to be repaid in February.

Traders were unnerved by the company's belated disclosure of the situation, following a query from the Singapore Exchange. The company explained that it had not been informed of the share pledge - when Mr Sun first pledged them to Stark and again when the bonds were issued.

Surely, if the board had been aware of Mr Sun's loan arrangement, it would have scrutinised the term-sheet of the bond issue more carefully before allowing the company to proceed, traders noted.

Its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cluded former MP Goh Chee Wee, Dr Wong Chiang Yin and Mr Pan Jinquan. Former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Tan Tar Wuei, who had just quit, has been appointed as a non-executive director.

Mr David Gerald, the presid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ors Association (Singapore), said it was puzzling that the board did not ask its chairman about his financing arrangements before it went ahead with the bond issue.

'The board owes shareholders an explanation,' he said.

But investors got few answers from Sino-Environment. In a reply last week to queries raised by bond-holders, it said Stark had 'insisted on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nd objected to disclosure to the bond-holders'.

It also said that as of March 6, its cash balance stood at 300 million yuan (S$65 million), all earmarked for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working capital. But this fell far short of the $149 million needed to repay the bond-holders.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FUND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t China Sun Bio-chem Technology have raised serious concerns ov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n-starch producer.

They complained, in a nine-page announcement yesterday, of the obstacles faced by KPMG Advisory i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first highlighted by auditors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

They alleged that China Sun's executive chairman Sun Guiji even objected to the release of yesterday's announcement and had 'threatened to hol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lly responsible for any costs or expenses suffered and incurred' for releasing it without management consent.

China Sun has been suspended from trading since March 23, after PwC said that it could not complete its annual audit and was unable to establish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bank confirmations received on bank balances of 592 million yuan (S$127 million).

PwC added that it did not have sufficient audit evidence to confirm Mr Sun's explanation that the money had been used to buy 'corn raw materials'. It also had difficulties establish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debtors which owed the company about 337 million yuan.

Yesterday, the announcement noted that independent director Lai Seng Kwoon had written to Mr Sun on May 1 asking for 'a full explanation on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urchased corn or the cash of 592 million yuan'.

It also gave accounts of the problems allegedly encountered by KPMG at China Sun's Suzhou and Tongliao offices. It said KPMG could not access accounting records in the Suzhou office.

The auditors were told by staff that the records had been moved to the company's Shenyang office for auditing purposes.

There was also a mysterious power failure when the auditors tried to access four computers at the Suzhou finance office. Mr Sam Yeh, an 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of China Sun, attributed the electricity supply cut to ongoing refurbishment.

However, KPMG observed that one other computer in the room remained in working condition, and noted that this was 'an unusual phenomenon'.

In Tongliao, KPMG could not assess the records 'as the truck that was transporting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records back to Tongliao from the Shenyang office was stolen on April 1 when the driver was having his dinner'.

China Sun'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lso disclosed in the announcement the steps which they had taken to safeguard the company's finances.

這篇文第一家是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中文名稱是「中華環保科技」,其資料如下:


http://sgpfinance.blogspot.com/2009/03/sino-environment-tech.html


  中华环保科技(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Group)昨天宣布公司主席兼总裁孙江榕面对无法支付债款的困境。这也是继妍华控股之后,近两天来又一家本地上市的中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孙江榕是通过Thumb(中国)控股集团(TCH)持有中华环保科技56.29%的控股权。TCH是他个人的独资公司。

   据公司昨晚发布的文告说,孙江榕在2008年4月以总值约100亿人民币的房地产以及公司股票作为抵押,向两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购买1亿2000万新元 的票据。他在票据到期之前,偿还了5500万新元,其余的6500万新元在2月16日到期,不过,因为目前金融危机的问题,他无法筹足足够的资金来偿还这 笔债款。

  同时,他与对冲基金公司之间就增加抵押品的磋商也宣告失败。有关的对冲基金公司已经通知孙江榕,它们将会强制抛售他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中华环保科技股票,这可能导致公司股票下跌,同时也会出现不寻常的交易量。

  此外,中华环保科技也表示,因此孙江榕有可能不再成为公司的主席和总裁,而且,目前公司所签定的一些合约也有可能被客户取消。更糟糕的是,这起事件也有可能引发公司多达1亿4900万新元债券的赎回潮,并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中华环保科技股票交易昨日暂停,公司昨晚已向新交所申请于今日恢复交易。


greatsoup:


個網站已經去唔到,看來已經走了。


http://www.sino-env.com/


      現時他的持股量已被Stark Investments 減持至約12%。從上文可見搞房地產搞得太大,資金壓力大,公司現金應被它挪用到所餘無幾,才出此下策。


第二家公司是指China-Sun's Biochem,中文名稱為峻煌生化科技。



據聞這家公司的背景如下:




http://www.zaobao.com/stock/pages11/local091104a.html



  昨天在本地主板市场挂牌交易的峻煌生化科技集团,其英文名字是China Sun。公司创办人孙贵吉说,他这个Sun不是夕阳,而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朝阳。

   峻煌生化的核心业务是从事农产品加工,把玉米处理、加工、生产成玉米淀粉(corn starch)、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和与玉米有关的产品。淀粉被广泛运用到食品配方、饮料稳定剂、糖果生产、化工、胶粘剂、造纸 以及纺织、药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峻煌生化是第一家到本地挂牌的中国辽宁企业,也是本地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淀粉生产厂家。据孙贵吉讲,变性淀粉是公司的强项,产品占中国变性淀粉市场的10%以上,玉米淀粉则占3-5%。

  公司目前在辽宁的沈阳、内蒙古的通辽、江苏的苏州和广东的顺德有五家生产基地,年产近34万吨的淀粉。其中,70%的产品供应给工业用户,30%供应给食品生产商。

  目前全世界生产3000多种变性淀粉,中国只生产300多种,而峻煌生化生产了200多种。孙贵吉说,同世界相比,中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差距就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公司已经成功地将淀粉转换成酒精,用于许多领域来部分替代石油,并同汽油混合产生“清洁汽油”,能将汽车的废气排放量降低30%。这既解决了能源的再生问题,又保护了自然环境。

  谈到公司上市后的业务发展计划,孙贵吉首先提出要在通辽市建设一家年产10万吨的酒精厂。他表示,根据目前中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公司有可能在今后把酒精生产发展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公司也计划进一步扩大淀粉产能,并扩大目前在苏州的公司研发中心。

  中国市场对变性淀粉的需求量去年达到了100万吨,国内生产只能提供50万吨,另外一半需要向欧美商家进口,后者的成本要比国产品高出30%至40%。

  孙贵吉说:“在中国搞我们这个行业,市场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去扩展我们的生产规模。”

  淡马锡控股不久前专门派员去中国考察峻煌生化,并在这次公司首次公开售股中购买了3000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已扩大资本的5%,是这次售股的最大买家,表明淡马锡控股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孙贵吉曾经是沈阳一家煤矿工作人员,1992年承包煤矿下属的淀粉厂,1995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到去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人民币5亿1170万(1亿零234万新元),税前盈利1亿4900万元。

  峻煌生化昨天在本地首日上市交易,股价一度攀升至46.5分,最后以39.5分收报,比它的发售价高出4%,交易量达到1亿8990万股,是全场最活跃的股票。

網站:


http://www.chinasungroup.cn/


核數師文件摘要: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AEF927EF2C7B6886482575AC002ABE49/$file/Update.pdf?openelement


E-mail 來住及中文版: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AEF927EF2C7B6886482575AC002ABE49/$file/APPENDICES.pdf?openelement


看來這位老闆又是博命搞大之輩,亦有可能挪用公司的錢。


http://www.dqjw.gov.cn/html/zwgk/zt/545731336563411.html


  峻煌生化科技20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由北京峻煌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厂址位于肇源县新肇粮食产业园区,规划建 设用地1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6亿元,年深加工玉米200万吨,全部项目达产后,年产值82.7亿元,利润8.38亿元,税金3.4亿元。项目分三 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计划投资4.9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年加工玉米60万吨,主要生产淀粉和淀粉糖,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 值16.9亿元,利润1.71亿元,税金7100万元。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立项工作已完成,省里的项目环评报告已做完,厂区内现有各种机械40台已进行回填土20万立方米左右。沈阳铁路局已同意在厂区内铺设铁路专用线,已经着手进行具体线路设计,企业注册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http://www.zgzy.gov.cn/zf11_news.asp?id=275

  6月14号,峻煌生化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贵吉带领基建、规划等专家团来我县研究、规划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以及厂区建设规划、设备安装、生产能力等具体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常务副主任李同友接待了孙贵吉一行。  在李同友的陪同下孙贵吉一行深入到200万吨玉米生化园厂区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查,对厂区的设计和建设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划。  在宾馆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李同友与峻煌生化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贵吉以及技术专家一道就企业厂区建设、设备安装、技术流程等9项内容进行研究、论证。
  峻煌生化科技集团在新肇粮食园区拟建的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年加工处理玉米200万吨,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主要产品有玉米淀粉、冰醋酸等产品。目前,厂区建设正在紧张建设施工中,预计年底可投入试生产。

http://finance.nen.com.cn/74310493363240960/20051114/1792082.shtml


 

  据了解,今年4月,峻煌生化科技控投子公司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12亿元,在沈阳农业高新区兴建了一个年加工玉米120万吨的酒精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0万吨食用酒精,并在酒精的基础上进而生产醋酸酯、醋酐、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化工原料。

這家公司真實成份高些,看來只是擴張太快,資金不足而已。


筆者者以下列此文總結,下文三間公司我都找過一些資料的。


http://www.cnwnews.com/html/biz/cn_ckxx/20090321/87428.html

在新加坡,中资上市公司通常被称为“龙筹股”(S-chips),多少有点被投资者宠幸的意思。然而最近,这种“宠幸”却有转淡迹象。

“实际上,富时海峡中国指数从2008年1月就开始呈下跌趋势,尽管在去年11月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炉后有所反弹;但1月开始又急剧下跌。”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四大证券行之一Lim&Tan的首席分析师Buck Koon Tan 告诉本报记者。

数据显示,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在过去一年里下跌62.5%,跌势较同期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44%跌幅和上证综指39%的跌幅大得多。3月20日,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再度下跌3.57%。

大华银行资产管理亚太区总监Mark Tan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股最近下跌得厉害,而且,相比于在中国内地以及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资股来说,新加坡龙筹股的股价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回转。他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二线公司。当经济下行时,小公司受到的冲击往往会比大公司要大,因为它们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此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小公司失去市场份额的压力也更大。

其次,环境不佳的时候,基金经理也会选择投资 在流动性更强的大公司,而那些小公司却可能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境地,而基金经理出于应对赎回压力的原因,也会尽量避开流动性不佳的中小股;此外,Mark 称,最近龙筹股爆出多宗财务问题,而在经济不佳的环境下,这种问题的放大效应就更强,这也让投资者对该板块避之不及。

Mark称,去年10月,中国金属尽管业绩不 错但最后还是破产了,问题是该公司没有足够现金去应对短期债务;化纤科技的CEO被指挪用公款并虚报公司现金状况,东方纪元也差不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向董事会承认做假账并夸大公司现金量,令投资者对新加坡中资股多少有些顾忌。

1/3中资股发盈警

“目前,一些中资公司账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谁也不能保证两三天后不会突然爆出问题来。只要几家公司出事情,市场就会担心其它龙筹股是不是也会爆出同样问题。”Mark对记者表示,东方纪元这个新“烫手山芋”的出现,成为压低龙筹股的又一记重拳。

“市场稳定的时候,这些龙筹股价相对比较便 宜,或许还能吸引一些小股民;但是现在是经济危机的非常时期,如果公司管理不善导致公司陷入财务问题,那么投资者肯定会避而远之。”Mark 强调,这些龙筹股之所以容易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大都是成立时间很短的公司,运营时间不长。

“很多投资者最近都极力避开龙筹股,而相对便 宜的估值也不足以把他们吸引回来。”Mark解释说,一般而言,在经济复苏的后期,小公司以及龙筹股会开始跑赢大盘,因为那时候流动性充足,投资者也会愿 意青睐知名度不高的中小盘股。“这也就是为什么2006年以及2007年上半年上一轮牛市后期,会成为小盘股、龙筹股的天下,而反过来,2008和 2009年,这些龙筹股就开始剧烈下跌,远远跑输大盘。”

星展报告指出,目前部分中资股的已经低于2倍PB,该报告称,很多龙筹股需要重树投资者的信心,其中包括恢复分红、成功融资、回购股份以支持股价等。

据称,截至2月底,在新交所挂牌的150家龙筹股中,已有45家发出盈利预警,占总数的30%。

不过,“普遍来看,中资股的资产负债表还算强劲,到去年底我们研究的18只中资股中,11只处于净现金状态,3家负债率超过50%。”星展表示。

其實還有其他案例,起碼仲有多幾件。看來新加坡造假的程度仲勁過香港,可能香港因為近中國,找人都唔太遠,加上捉人都可以找中國公安。但是新加坡就距離遠,且沒引渡法例,所以一上市拿到錢就萬事大吉,搞壞了,走番中國做其土富豪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2

“两步走”私有化新加坡石油 中石油“向下向外”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6/HTML_9D0R8JLUI4UC.html


通过迈出了私有化新加坡石油的第一步,中石油将在亚洲最大的成品油交易中心新加坡获得属于自己的炼化基地。

5月24日,中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和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以14.7亿新加坡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全部45.51%股份。

此次收购若能成功完成,新加坡石油其余54.49%将成为中石油第二步的目标。

5月25日下午,此次并购的财务顾问方德意志银行一位董事总经理向记者指出,“根据新加坡方面的要求,中石油所收购的新加坡石油股份一旦超过30%,就触发了强制性收购要约。未来如果一切顺利,新加坡石油将在被中石油全面收购后退市。”

“这是一起聪明的交易。”这位董事总经理认为,“新加坡是世界三大成品油贸易中心之一。获得新加坡石油这个海外业务平台后,中石油的海外业务将因此更加灵活。”

首次下游收购

这起收购的主角之一中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系中石油股份(601857.SH)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收购协议的另一方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则是吉宝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现时持有新加坡石油766.6万股。

资 料显示,新加坡石油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新加坡三大炼油公司之一,其主要资产包括300万桶/年的油气产量,以及拥有日处理量为28.5万桶的 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Limited炼厂50%股权,总资产约为33.8 亿新加坡元,净资产约为17 亿新加坡元。

2008 年财年,新加坡石油收入约为111 亿新加坡元,净利润约为2.3 亿新加坡元。上游利润占比年为40%。从PB角度估算,本次收购PB为1.9倍左右。

“能收购这个企业非常好。”中石油勘探开发总院一位专家说,“中石油此前的收购都集中在上游领域,但其实在下游领域比较薄弱,收购下游公司能够完善产业链。”

在这位专家看来,“在雪佛龙上一轮收购的时候(1992-1996)也是这么做的——收购资产补充薄弱环节,让上下游产业链更加流畅。”

但究竟是何种原因让双方最终走到了一起?新加坡炼厂的技术并非中石油所看重的方面。

“ 我们希望通过收购下游资源来获得技术、管理经验甚至管理人员。中石油的下游收购目标地主要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中石油一位总工程师说,“新加坡炼油 技术不见得比中国的更好,要看建设的年代,如果是10年以前的炼厂,那么技术不高过我们,不过新加坡的管理还是比中国有优势。”

接近交易的人士称,“新加坡石油公司是一块相对清晰的资产,目前看不存在太大的运营风险和政治风险,所以此次(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选择直接出手(收购)。”

“按照之前的惯例,考虑到目标资产可能存在较大的勘探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股份公司是不会直接出手进行海外并购的。过去几年,收购行动都是由中石油集团公司执行,待条件成熟后,再注入上市公司。此次行动,应该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上述人士称。

从估值角度看,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为每股6.25新元,共计约14.7亿新元(折合约10.2亿美元)。每股6.25元的售价,比新加坡石油上周五5.04元的闭市价,高出1.21元,溢价比为约24%。

对于收购的价格,上述中石油国际事业部高层表示,“新加坡是一个石油、成品油交易中心,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炼厂,是中石油海外战略的重要一步。从整个业务板块的角度来考虑,一定溢价也是合理的。”

上述中石油专家也特别指出,“现在的上市油气公司普遍损耗了5折的市值,有一些溢价也是很值的。”

国际业务平台

但即使存在溢价,相对于中石油庞大的净资产,这起并购所需资金也并不惊人。

按照招商证券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员裘孝峰的计算,“即使考虑未来中石油将最终收购新加坡石油的全部股权,所花资金也就在152个亿左右,而公司的净资产在8100 亿元,占比不到2个点。”

“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股份公司的第一次收购。如果中石油要加快收购进程,股份公司去收购可能是一个趋势。”裘孝峰说。

上述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认为,这是中石油首次在海外收购下游资产。虽然被收购标的并不算太大,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将有利于中石油下游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中石油勘探开发总院一位专家也表示,“此桩收购重要的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技术反而没那么重要。”

“ 新加坡所在的地方是马六甲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2.4公里。在这样一个地方布棋,不仅是说有利于国际贸易,而且新加坡是亚太油品市场的核心城市,能够增强 中石油的反应能力。”上述中石油专家解释说,“曾有外方建议中石油要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以及休斯敦等对国际油品交易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布棋,新加坡也是其中 之一。”

对于中石油在新加坡的现有业务而言,这起收购将成为整合的导火索。

据中石油国际事业部一位高层介绍,该公司主要是以油品贸易业务为主,目前的年贸易量“至少也有几千万吨”。

这位中石油国际事业部高层指出,“收购完成后,炼厂资产和中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现有的油品贸易业务肯定会进行整合,来产生协同效用。”

而 除了所持有的炼厂权益外,新加坡石油在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澳大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资产中拥有10个区块的权益,2008年油气产量 为3.11百万桶油,上游收入为3.3 亿新加坡元。同时,该公司在新加坡有38 个加油站和22万立方米的库存设施,并拥有原油和成品油贸易资质。

同时,中石油还因此获得了盘活海外资源的平台。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认为,这桩收购非常有利于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有了新加坡这个平台,中石油能够更好地在国门之外优化配置资源,“比如把海外的原油在新加坡炼制然后就地销售,新加坡是一活棋,发挥的余地很大。”

但中石油的业绩而言,这起收购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收购对今年中国石油的业绩估计不会有增厚影响。但是从发展方向来看,应该具有重大意义,股份公司直接通过收购走向国际业务,应该是个里程碑事件,预计中国石化随后也可能有类似动作。”裘孝锋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国石油的公告,负责此次收购的这个公司将作为国际业务的平台。

裘孝峰认为,这意味着“之后如果有类似新加坡石油这样的资产,相信,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是会考虑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86

林氏家族相关公司脱售持股 云顶(Genting)新加坡股价暴跌18%


From


http://sgpfinance.blogspot.com/2009/05/genting18.html


  由于马国母公司云顶集团(Genting Bhd)控制股东林氏家族谣传正筹集资金,投资于米高梅集团(MGM Mirage)在澳门的赌场项目,云顶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昨日在两家林氏家族相关公司脱售其持有的9%股权冲击下暴跌18%。

   马国云顶集团目前依然持有云顶新加坡的54%股权。与林氏家族相关的马国公司金希望(Golden Hope)和Lakewood在昨日的文告中透露,它们已经以每股72分脱售持有的云顶新加坡股票,总共筹集到大约6亿1500万元。截至2006年,林 氏家族在这两家公司拥有股权。

  辉立证券一名分析师认为,由于云顶集团已经在新加坡投资了综合娱乐城,新加坡政府恐怕不会同意它或其马国子公司名胜世界(Resorts World)参与米高梅集团在澳门的赌场项目,林氏家族因此必须本身去筹资参与有关澳门项目。

  云顶集团和名胜世界本月21日披露它们买入面值1亿美元(1亿4400万新元)的米高梅集团担保票据(secured notes),引起马国市场猜测云顶可能有意入股对方在澳门的赌场项目。

  云顶新加坡全日交易非常活跃,共有高达12亿4859万股转手。它开市后不久一度重挫在68.5分的最低水平,过后略微回升到74分,但到了午盘又再回软,闭市时报71分,大跌15.5分。

  金英证券一名股票纪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大股东即使折价公开脱售股权时,有关公司的股价不会重挫,但云顶新加坡这次的走势就例外,竟然重挫将近20%。短期而言,股价恐怕继续遭受卖压,但这样的价格颓势相信不会持久。

  高盛昨日也发表报告维持给予云顶新加坡的"中性"评级,但却根据公司所有部分加起来计算,把它的目标价从37分提高到44分,指出在检视其09财年首季度业绩后,估计它今年将在损益表中对开业前支出减少拨款,因此把对它作出的今年盈利预测调高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

新加坡专访金沙掌门人艾德森:或分拆澳门资产香港上市 最高集资35亿美元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3/HTML_LQ5STSTA2CRX.html


“中国旅客带来的收入只占金沙澳门总收入的27%,澳门项目仍有70%以上的收入 来自其它地区的旅客。尽管这两年澳门赌场旅客和营业额整体都在减少,但是金沙澳门的旅客并没有减少,今年的业务反而增长了。”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主席兼 CEO萧登·艾德森(Sheldon Adelson) 在新加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沙将于年底重启在澳门的部分项目,并将在月内确定是否将澳门资产分拆上市。

“只要做对的事,财富就会像影子一样紧紧跟着你,你赶也赶不走。”艾德森说,很多人创业的策略总是受制于预算,但“这对我来说是一场豪赌,但我不做毫无把握的赌。”

滨海湾金沙延迟开业

7月8日,金沙集团掌门人萧登·艾德森在新加坡透露,原本计划在今年底开业的滨海湾金沙,将延后至明年初、接近农历新年时才开张。

艾 德森表示,滨海湾金沙开张延误的原因主要是工程开展期间的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不能控制用来制成水泥的沙石数量,以及钢铁和人力的供应。”他预计,滨海湾 金沙明年1-2月期间将有至少50%的总建筑楼面完成,希望工程能赶在中国春节前竣工。他透露,最先开业的有赌场和部分酒店,也会开放会议、展览与奖励旅 游业(MICE)设施,估计娱乐城有一半的零售店面也将在那时开始营业,而其他设施将在第一阶段启用之后的两三个月内,逐步开放。

2006年,金沙集团拿下新加坡滨海湾综合度假胜地(IR)经营权之后,艾德森曾表示整个IR工程将在2009年完工。

然而现在来看,开业延迟似乎已经定局。碰巧的是,马来西亚云顶集团旗下的圣淘沙名胜世界预计的开业时间,与滨海湾金沙差不多。有分析指出,滨海湾金沙可能会因此失去率先开业的市场优势。

再战澳门

全球性金融危 机对澳门博彩业的冲击非常明显。和美国拉斯维加斯面对的困难一样,澳门一方面要面对市场信心低下、消费者减少花销的现实;另一方面,内地限制居民前来澳门 旅游的政策,也让主要依靠内地客源的澳门博彩业受到影响。澳门持牌博彩运营商也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节省成本,包括裁员。然而,对于艾德森来说,他的金沙帝国 去年遭遇的惨烈程度更甚。艾德森不得不在澳门启动一系列资产出售,并暂停澳门金光大道的部分项目建设。

然而,在此次与记者的面谈中,艾德森表示,尽管还没人知道金融危机何时结束,但如果资本和金融市场能够明显改善,金沙有望在年底重启澳门的停工项目。

今 年以来,澳门博彩业收入逐步回升。由1月的下跌17%缩小到5月的下跌11%;据有关部门统计,5月澳门博彩业收入88亿澳门元,环比增长6%,同比下跌 10.2%。在6月份,澳门博彩毛收入已处复苏轨道。尽管6月整体赌业收入仍按年下跌,但中场收入仍增2.6%,转码额按年跌势继续收窄。

市 场预估金沙需要大约20亿美元才能完成澳门五个酒店项目的建设。艾德森表示,金沙正在考虑通过IPO方式或出售澳门资产,来筹集大约35亿美元资金。 “IPO是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考虑的筹资方案之一,IPO地点将是香港,希望筹资将在9月份完成,而被搁置的项目预计将在年底前重新动工。”艾德森透露。

不过艾德森说,上市只是其中一个方案,还会考虑出售部分澳门资产,以增加集团资金流。“我的整体商业模式是建立整个综合度假,然后把一些‘非核心’资产出售以筹集资金。"

集团营运总裁Michael Leven也在记者招待会中重申,公司计划集资约30亿至40亿美元,目前已经有5至6个集资方案,包括分拆澳门业务上市、向私募基金出售股份、为项目引 入建筑合作伙伴及发行债券等。Leven表示,考虑分拆上市的项目只有在澳门的资产,集团将于这个月内决定会否分拆澳门业务上市,并计划重新启动120亿 美元的澳门赌场度假村项目。

继续亚洲双翼战略

尽管金沙计划重启澳门项目,但是在中国政府限制内地居民到澳门旅游的政策之下,扩建中的澳门金沙的未来还会像2004-2006年这么旺吗?当艾德森向大家宣布澳门金沙将在年底继续扩建的消息后,本报记者向艾德森泼了一盆冷水。

艾 德森耸耸肩,笑着答道:“当你做IPO的时候,你需要展示(利润)增长。如果你只有一个营业点,还有什么增长可言?”他指出,中国旅客只占金沙澳门总收入 的27%,澳门项目仍有70%以上的收入来自其它地区的旅客。尽管这两年澳门赌场旅客和营业额整体都在减少,但是金沙澳门赌场的旅客并没有减少,今年的业 务反而增长了。

据澳门媒体报道称,受中国中央政府收紧内地人士游澳门的政策影响,澳门去年9月开始,旅客人数和酒店住宿率就持续下跌,随旅游团访澳门的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其中內地及香港旅客分別下跌6.4%及1.7%,但东南亚旅客却大幅上升了八成。

“金沙在澳门不仅仅只有赌场,我们还有许多娱乐项目,比如话剧、会展等等。扩建的澳门项目将会往多元化的综合娱乐市场开拓。”艾德森表示,澳门威尼斯和新加坡滨海湾两个综合娱乐项目将相辅相成,共同牢固金沙在亚太发展的根基。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际旅客的集散地。金沙集团想在东南亚站稳脚步,位于新加坡精华地段的滨海湾就是金沙集团的战场。金沙和新加坡政府曾共同定下目标,到2015年新加坡要吸引1700万名观光客。双方也预计在2009年落成的滨海湾金沙,第一年将吸引60万名游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79

新加坡開賭 左丁山

2010-02-12  AD





 

有 事去澳門一行,素來好食嘅秘書V叫左丁山去××樓買半打乳鴿打包回港,話「好美味,好好食o架」。左丁山極少去澳門,從未去過××樓,位於何方都唔知,點 去買呀,況且已約好晒,去到澳門碼頭就有司機接去開會,開完會就坐原車返回碼頭上船回港,邊度有時間去搵××樓啫。秘書V大嘆可惜,指左丁山唔識美食。

佢 講乜都好啦,我哋一行人到咗澳門,見到好多「娛樂場招牌」,英文就寫係Casino,點解中文唔寫賭場呢?司機話:「中文唔准寫賭場o架,英文就可以,我 哋澳門有娛樂場,冇賭場,但有Casino!」認真虛偽,乜中國人咁弱不禁風,見到「賭場」呢兩個字就會嚇到昏倒?同行嘅教授T話新加坡開賭場,但對本地 人要收一百坡紙入場費,一般平民負擔唔起,即係只准富人入內,此外,家庭成員如認為家內有人嗜賭,可申請禁制令,禁止好賭家人進入賭場。新加坡政府開賭, 純為刺激旅遊,但又怕國人因而輸錢,故此訂下奇怪規條,盡力阻止新加坡人入賭場,此乃「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是否有效呢?教授T話:「未必得嘅,會製造家庭糾紛o忝。以前新加坡為鼓勵三代同堂,強化家庭關係,提供特別大嘅公屋,近二千 呎,畀一家三代人一齊申請,但反應不佳,現已停止。政府嘅願望,未必一定受人民歡迎嘅!」

 

新加坡開賭,會否搶走澳門生 意?JP摩根發表報告,估計新加坡金沙賭場可以到咗2011年每年產生二十六億美元收入,比金沙嘅拉斯維加斯賭場足足多兩倍。係唔係咁好景呀?眾所周知, 大陸人係澳門常客,澳門娛樂場先至咁好景啫喎,新加坡周邊嘅印尼人,馬來西亞人,以至泰國人,冇咁多錢去賭吖嗎?澳門仲有一個特點,黃賭並存,與拉斯維加 斯不遑多讓,而賭仔係鍾意靚女雲集嘅地方嘅。新加坡咁鬼乾淨,唔通去新加坡嘅賭徒特別純情?教授T講:「你有所不知,新加坡嘅黃色事業係合法嘅,由政府嚴 密管制,專為低收入外勞而設,十二坡元有交易,新加坡政府照顧居民生活,係無微不至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99

新世纪造船新加坡IPO正反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1/5MMDAwMDE3MzY5MA.html


 

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即将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新世纪造 船计划通过IPO筹集7亿—11亿美元资金,最早将于5月中旬开始挂牌交易。这是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最大规模的IPO。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 协会的统计,新世纪造船2009年的造船完工量名列全国第3,全世界第11,居中国民营造船企业首位。

但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中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新世纪造船也难以幸免,“去年新接订单几乎为零”,江苏船舶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将给新世纪造船的首次公开募股蒙 上阴影。

本报记者就此致电新世纪造船位于江苏靖江的总部,对方拒绝置评。

漫漫上市路

新 世纪造船为了上市已苦等多年,原本2008年在新加坡的上市计划受金融危机影响被推迟到现在。

新世纪造船的前身——靖江造船厂本是长江边上 一家国有企业,2004年,这家船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袁凯飞完成了对新世纪造船的私有化。

今年58岁的袁凯飞,位居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 榜第58位,身家75.1亿人民币。而其掌控的新世纪造船集团去年销售额达到170多亿元。

2006年,新世纪造船出资12亿元,和新加坡 恒舟船舶合资成立了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造船”),为日后的新加坡上市迈出了第一步。

此后,袁凯飞又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新世 纪船业控股公司,作为未来的上市主体,并将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和靖江新世纪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等资产注入。

袁凯飞在2008年接受媒体 采访时解释说,之所以选择在新加坡上市,是因为新加坡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也是全世界主要船东的集中地,资本市场对于船舶制造比较了解。

同 样位于江苏的造船企业——东方重工有限公司、扬子江船业均已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后者的市值达到33亿美元,受到各路投资者追捧。

看到 身边同行陆续在新加坡上市,袁凯飞心急如焚。2008年几乎就要上市的新世纪造船,遭遇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航运船舶市场一蹶不振,新世纪造船不得不搁置 上市计划。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新世纪造船2008年的上市计划中,拟募集资金约50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海洋工程技术改造和钢结构技 术生产改造,扩大生产能力。

时至今日,航运市场略有复苏,中国造船业显出回暖迹象,而资本市场对中国造船业的估值也不断回升,新世纪造船由 此重提上市计划。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新世纪造船已经选定瑞士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作为主承销商,计划在4月底进行路演,最早将于5月中旬挂牌 交易。“袁凯飞和分管上市的副总,最近一直在新加坡做前期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位于江苏南通的民营船企熔盛重工,也筹备年内在香港上市。 如果这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江苏境内的民营上市船企将达到4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第一大省。

延伸产业链

对于即将上市的新世纪造船而言,目前的船舶市场并不容乐观。

大 部分船厂的手持订单是2008年以前收获的。新世纪造船的手持订单在80艘以上,生产任务已排至2012年。

但整个2009年,新世纪造船 的“新接订单几乎为零”,上述江苏船舶业人士表示,2012年吃完老本以后,没有新订单怎么办?

虽然航运业略有回暖,但船市低迷并没有改 变,中国船舶行业秘书长王锦连对本报表示,“今年1-3月份的月均订单成交量只有200多万载重吨,新单难求局面仍在延续。”

造船企业的衣 食父母——船东们陷入资金链困境,对造船企业提出撤单、改单甚至弃船的要求。新世纪造船拒绝向记者透露具体撤单情况。

雪上加霜的是,受到铁 矿石价格上涨的推动,船用钢材价格一路飙升。

中国船舶行业协会针对一季度的行业运行情况分析认为,“按目前新船价格测算,钢材成本约占全部 造船成本的35%,钢材价格每上涨10%,将增加造船成本3.5%,本次钢材价格上涨发生在船舶市场萧条期,船企将面对船价下跌与钢材价格上涨相叠加的双 重压力。”

面临压力的新世纪造船,希望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以化解风险。

据了解,该公司正在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已投入3艘 油轮在塞浦路斯注册成立了航运公司。“不排除这个航运公司向新世纪造船下单的可能性。”上述船舶业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8

航空股 – 新加坡航空(SIA.SG) 和國泰航空(293.HK)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534


新加坡航空(SIA.SG)(下稱:新航)726日公佈第一季度業績,比彭博所顯示的四位大行分析員預期中好,溢利2.5億新加坡幣,股價亦有所上漲。而國泰航空(293.HK)(下稱:國泰)將於84日公佈中期業績。因此,引起我對這兩只股票的研究。

它的綜合損益表所示(因太懶的關係沒有翻譯成中文)


CONSOLIDATED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FOR THE FIRST QUARTER ENDED 30 JUNE 2010 (in S$ mil)

2010-11 Q1

2009-10 Q1


REVENUE

3465.8

2871.4


EXPENDITURE

 

 


Staff costs

527.1

618.3


Fuel costs

1131

1026.8


Depreciation

407.2

422.2


Impairment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10.8

1


Amortis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6.1

14.9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costs

92.5

87.1


Commission and incentives

96.5

73.2


Landing, parking and overflying charges

147.4

146.4


Handling charges

229.5

137.8


Rentals on leased aircraft

138.4

147.7


Material costs

65.6

144.9


Inflight meals

101.8

48.5


Advertising and sales costs

47.9

64.9


Insurance expenses

15.8

15.2


Company accommodation and utilities

26.8

46.5


Other passenger costs

38.7

32.8


Crew expenses

33.7

40.7


Other operating expenses

98.5

121.8


 

3215.3

3190.7


Operating Profit

250.5

-319.3

下圖為成本佔收入百分比:

 



將兩季平均起來看,燃油(Fuel costs)為最大成本,佔總收入(REVENUE)34%,員工成本(staff costs)佔總收入(REVENUE)18%,再排下去是折舊(Depreciation),佔13%。那和國泰的怎比?下篇再續。(待續)

後記:
Esprit(330.HK)這幾天漲了不少,其實我於未漲之前已準備再購入減低平均買入成本,當時僅$42.x,我亦僅差一﹑兩個價位就買得進了,這不禁令我想起Philip Fisher在其著作《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裡提到的”5 Don'ts for Investors”裡第5項“Don't quibble over eighths and quarters”。意思大概為:『不要為一﹑兩個價位討價還價。』經過是次教訓之後,我對這句話體會更深。


另外,剛剛看完一本叫“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的書,十分好看,值得推薦 (它不是投資書。)
 




航空股 – 新加坡航空(SIA.SG) 和國泰航空(293.HK) (二)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549


國泰的綜合損益表

 

2009

2008


營業額

(百萬港元)

(百萬港元)


客運服務

45,920

57,964


貨運服務

17,255

24,623


航空飲食、收回款項及其他服務

3,803

3,976


營業總額

66,978

86,563


開支

 

 


員工

-12,618

-12,428


機上服務及乘客開支

-2,915

-3,336


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

-10,458

-10,823


燃油

-17,349

-47,317


飛機維修

-6,567

-7,643


飛機折舊及營業租賃

-7,978

-7,211


其他折舊及營業租賃

-1,103

-1,060


佣金

-571

-851


其他

-2,940

-3,455


營業開支

-62,499

-94,124


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前的營業溢利/(虧損)

4,479

-7,561


將兩年平均起來看,燃油為最大成本,佔總收入的42%,員工佔總收入的16%,再排下去是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佔14%

 





將新航的開支以國泰的分類排列出來,這樣會較為容易作比較:

 

 

國泰

新航


員工

16%

17%


機上服務及乘客開支

4%

8%


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

14%

12%


燃油

42%

33%


飛機維修

9%

3%


飛機折舊及營業租賃

10%

11%


其他折舊及營業租賃

1%

0%


佣金

1%

2%


其他

4%

10%


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前的營業溢利/(虧損)

-2%

4%

  • 上表僅以愚之理解將其分類,可能有錯,大家務必自行審閱!
  • 另外,國泰的項目是0809年的總和,即由200811日至20091231日;而新航是由08年第4季至09年第3季,其實也是由200811日至20091231日,與國泰相同。
  • 上表所顯示的只有2年的數字,加上正值金融海嘯,代表性可能不足。

 





天知觀點:

由新航的首兩季業績看來,國泰的業績會有很大增長,美銀美林兩日前發表報告指預測上半年賺43億,以我自己粗略的猜測,可能更高。再者,國泰的估值比新航低,相對地比較吸引,可能也因如此,這幾天股價拋離大市。

但其實我認為預測盈利對投資沒有什麼用處,因此很少會以預測盈利作為買入股票的原因。重要的反而是預測未來盈利能力及持續力,因為這樣的股票才有投資價值。Graham說買入一只股票前應考慮兩個條件:一是相對(另一只)價值較便宜,二是獨立來看它要有投資價值。我認為國泰滿足了第一項,卻不能滿足第二項。(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7

航空股 – 新加坡航空(SIA.SG) 和國泰航空(293.HK) (三)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556

國泰

每股盈利

每股自由現金流

股本數目

盈利

 

新航

每股盈利

每股自由現金流

股本數目

盈利

 

$

$

mil

$mil

 

 

S$

S$

mil

S$mil

2009

1.19

-1.21

3,934

4,694

 

2010

0.18

0.48

1,192

216

2008

-2.21

-1.88

3,933

-8,696

 

2009

0.90

-0.34

1,183

1,062

2007

1.78

0.86

3,940

7,023

 

2008

1.69

1.95

1,184

2,049

2006

1.16

0.91

3,936

4,088

 

2007

1.85

0.27

1,164

2,129

2005

0.98

0.90

3,381

3,298

 

2006

1.09

0.32

1,143

1,241

2004

1.31

1.53

3,370

4,417

 

2005

1.19

0.65

1,137

1,352

2003

0.39

-0.09

3,344

2,225

 

2004

0.75

-0.41

1,137

849

2002

1.20

1.60

3,336

4,750

 

2003

0.94

-1.05

1,137

717

2001

0.20

-1.22

3,330

832

 

2002

0.56

-1.82

1,137

925

2000

1.48

0.78

3,351

5,289

 

2001

1.42

-0.07

1,139

1,347

1999

0.64

0.75

3,384

2,811

 

2000

0.98

0.34

1,167

1,169

1998

-0.16

-0.60

3,384

-472

 

1999

0.86

-0.19

1,197

854

1997

0.50

-0.62

3,388

2,054

 

1998

0.86

-0.03

1,197

999

1996

1.20

-0.23

3,437

4,331

 

1997

0.86

-0.33

1,197

896

1995

1.04

1.06

2,865

3,769

 

1996

0.86

0.33

1,197

1,045

1994

0.83

0.43

2,865

3,157

 

1995

0.77

0.05

1,197

931

1993

0.80

0.82

2,865

2,577

 

1994

0.67

-0.12

1,197

819

1992

1.05

1.22

2,865

3,621

 

1993

0.71

-0.22

1,197

899

1991

1.03

0.90

2,865

3,653

 

1992

0.78

-0.08

1,197

976

1990

1.05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560


公式:自由現金流 = 盈利 + 折舊資本開支

FCF = NI + Dep – Capex

我們且用以上公式去審視一下國泰和新航。

 

國泰

新航


每股

$

S$


20年總盈利

15.46

18.67


20年總自由現金流

4.24

-0.12


20年總資本開支減去折舊

11.21

18.79


15年前5年總盈利

4.76

3.69


最近5年總盈利

2.90

5.70


盈利上升/(下降)

-1.86

2.01


盈利上升/(下降)百分比

-39%

55%


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

-17%

11%


年化ROIC

-1.2%

0.7%


我所計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是以[盈利上升/(下降)]除以[資本開支減去折舊],這只我自己的定義,如果硬要說明確一點可以當成邊際投資資本回報率(Margin ROIC),但無論如何,兩間公司的數字都未能令人滿意。

國泰20年來總共額外投資了每股$11.21,盈利反而下降了$1.86,得到了負17%ROIC,年化ROIC-1.2%。星航差不多將所有盈餘都作額外投資,投資了S$18.79,換來盈利上升S$2.01ROIC11%,年化ROIC0.7%

其實不只這兩間公司才是這樣,整個航空業都“旗鼓相當”﹑“不遑多讓”。且看它們的同業經營情況。



 

 

Market Cap

Sales

Operating Income

Net Income


 

Domestic Dollar (mil)

Domestic Dollar (mil)

Domestic Dollar (mil)

Domestic Dollar (mil)


SINGAPORE AIRLINES LTD

18,569

12,707

690

216


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H

85,624

38,990

-1,940

169


DELTA AIR LINES INC

9,205

28,063

83

-1,237


SOUTHWEST AIRLINES CO

8,941

10,350

262

99


CATHAY PACIFIC AIRWAYS

67,977

66,978

820

4,694


ALL NIPPON AIRWAYS CO LTD

739,813

1,228,353

-54,247

-57,387


LAN AIRLINES SA

4,045,841

3,519

454

231


DEUTSCHE LUFTHANSA-REG

5,644

22,283

-12

-112


RYANAIR HOLDINGS PLC

5,579

2,988

402

305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H

55,234

54,802

29

330


QANTAS AIRWAYS LTD

5,550

13,017

-334

117


KOREAN AIR LINES CO LTD

5,232,338

9,393,703

133,376

-98,896


AIR FRANCE-KLM

3,302

20,994

-1,285

-1,559


UAL CORP

4,004

16,335

213

-651


BRITISH AIRWAYS PLC

2,492

7,994

-148

-425


GOL LINHAS AEREAS - PREF

6,453

5,993

381

858


HAINAN AIRLINES CO-B

3,607

15,053

653

335


CONTINENTAL AIRLINES-CLASS B

3,536

12,586

-1

-282


IBERIA LINEAS AER DE ESPANA

2,431

4,231

-472

-273


TURK HAVA YOLLARI AO

4,440

7,036

832

559


EASYJET PLC

1,700

2,667

49

71


Source: Bloomberg

 

 

 

 


 

 

D/E Ratio

P/E

P/E (5-year average)

Operating ROE

ROE (5-year average)

ROA

ROA (5-year average)

ROIC

Profit Margin


 

%

X

X

%

%

%

%

%

%


SINGAPORE AIRLINES LTD

10.9

23.8

25.5

4.9

9.4

0.9

5.4

3.7

1.7


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H

2674.4

38.9

 

 

 

0.2

-5.5

-2.7

0.4


DELTA AIR LINES INC

7019.6

77.9

 

-165.6

 

-2.8

 

 

-4.4


SOUTHWEST AIRLINES CO

64.3

26.7

30.9

2.7

6.0

0.7

2.7

1.5

1.0


CATHAY PACIFIC AIRWAYS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