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碼存儲系統 紫光趙偉國稱要打造中國“太平洋艦隊”

“紫光要成就中國信息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太平洋艦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憑借一系列大手筆收購,紫光集團在IT產業鏈和A股市場動作頻頻,當問及長遠而言,究竟想要帶領紫光成為一個什麽樣的公司時,趙偉國如此回應第一財經記者。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截至目前,趙偉國一手主導的股權投資交易超過13起,涉及資金約700億元。紫光的瘋狂擴張讓業內人看不懂,資本炒作的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

“紫光這幾年的發展確實用了一些資本的手段,但資本並購是手段,資本並購為用,科技事業為本。”對於資本在公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趙偉國認為紫光並非像並購基金那樣主要為了轉數據倒賣,“我們所投資並購的企業,目前來看是長期持有。”

補缺存儲系統

以17.8億美元、9.07億美元收購芯片公司展訊、銳迪科;在雲端,紫光和世紀互聯集團成立紫光互聯,部署雲計算;25億美元從惠普手中買入華三51%的股權,這些強化了紫光在服務器和網絡系統解決方案方面的力量。在“芯”到“雲”產業鏈的拓展中,存儲成為繞不開的一環。

新近於南京落地的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正是為了補足這一環,該公司由紫光股份持股51%,西部數據持股49%共同成立。“拿農業來比喻,從種地、收獲,到把它做成面粉、面包,打造一種新的科技產業生態。”趙偉國表示。

出手存儲系統一直在趙偉國的計劃之中,一度計劃以240億元高價收購美國西部數據,但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審查,該計劃流產。如今成立合資公司,也多少有些曲線強化紫光存儲業務之意。

“紫光擁有除存儲系統以外的全產業鏈布局,我們希望對任何一個大型的IT客戶而言,我們可以提供全部的硬件、平臺軟件、咨詢設計、實施工程服務、售後培訓,紫光西部數據最大的支持體現在協同效應上。”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齊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存儲本地化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硬件等產業的興起,讓存儲系統市場迎來新的機遇,面對中國這塊大市場,全球最大的硬盤供應商西部數據自然不會錯過。“軟件還是需要搭載硬件才能跑起來,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這意味著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60%-80%都是要取決於存儲的。”西部數據公司首席執行長Steve Milligan表示。

根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324億美元,全球大數據技術及服務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7%,其中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數據存儲領域,約占53.4%。

在年先後收購環球存儲(HGST)和閃迪(SanDisk)之後,西部數據擁有了存儲系統和閃存技術支撐,全球存儲產業已經高度集中,新力量進入並不容易。這也是紫光出手的重要原因:借助“自主創新+國際合作”兩條腿,加速存儲的本土化。

在紫光西部數據首席執行官繆剛看來,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在存儲核心技術上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術,無法為政府、電信等敏感行業提供本土化解決方案。“中國大數據需要的儲存芯片缺乏關鍵技術,幾乎90%以上的芯片都要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中國發展存儲器領域已是不言而喻。”

這也是紫光收購投資背後的邏輯之一,踏準產業政策。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經頒布了面相未來十年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打造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帶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是重要內容。

變局期

伴隨數據規模的擴大和數據屬性的變化,對於數據存儲的處理能力、交付能力和交付速度都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在繆剛看來,存儲產業正處於技術架構的變局期,“存儲系統的體系架構也會隨之發生變革,傳統的數據中心需要向雲規模數據中心遷移。”

美國西部數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系統事業部總經理Dave Tang判斷,未來的雲規模數據中心存儲則有三種構建模式——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整合成套提供,而第三種將成為主流。

原因在於第一種可按需定制但成本高,第二種集成複雜度高於想象。而整合成套交付系統無開發成本可方便調用,不過更為考驗廠商垂直整合優化的能力、生態能力以及與應用場景的對接能力。

可以預見,目前國內外巨頭包括微軟、亞馬遜、Dropbox、IBM、阿里也都在角逐雲存儲服務,每一家的生態能力和垂直整合優化能力都不在話下。在今年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趙偉國曾表示,紫光希望在運營商領域成為華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存儲芯片領域成為三星的平衡者。

能否在軟件和工程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國際合作的平臺下強化自主創新,這是紫光在變局期勝出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