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工作”會議。
第一財經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本次參會人員包括中國煤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和神華、中煤、華潤、華電、華能、國投、山東能源、山西晉城、潞安、同煤、陽泉、山煤進出口、山西懷仁聯順璽達煤業有限公司、河南能化、內蒙古伊泰、內蒙古伊東集團、開灤、淮南、皖北、陜煤集團、陜西能源、遼寧鐵法煤業等企業分管煤炭生產的負責同誌。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加強落實,年初以來已有16個省份發布了去產能方案,推動煤炭價格近幾個月漲幅明顯。秦皇島煤價8月中旬一度觸及17個月高點,自6月份以來漲約20%至每噸470~480元。
進入9月,各地高溫天氣陸續結束,季節性因素對煤市的拉升逐步轉弱。但由於各地限產政策執行仍較嚴格,各地煤價繼續上漲。9月7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15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8月31日至9月6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21元/噸。
一位參會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此次會議主要焦點為應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中國煤炭協會召集十幾家煤炭企業、七十余個煤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簽訂協議,調節產能。發改委牽頭將出臺一個預案,當環渤海指數漲到一定程度(共分三個層級),這些協議企業在核定產能範圍之內要增加產量;如果煤炭價格回落,企業要停止增產,重新執行“276天”。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Bohai-Rim Steam-Coal Price Index)是反映環渤海港口動力煤的離岸平倉價格水平以及波動情況的指數體系的總稱,素有“煤炭價格風向標”之稱。這一指數由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中國價格協會於每周三15點在海運煤炭網、秦皇島煤炭網和中國價格協會網發布。
2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到,煤礦要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
隨後,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煤礦自2016年起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將煤礦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系數後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16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針對煤炭價格暴漲等行業問題給出回應稱,煤價不應過多上漲,更不宜過快上漲。煤價上漲過多,將不利於去產能、調結構、兼並重組、優化布局,也不可持續。當前煤價回升,缺乏需求支撐。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減少9750萬噸,降幅為5.1%。價格之所以回升,是由於煤炭產量同比減少1.7億噸,降幅9.7%,產量降幅明顯高於需求降幅。
參會的煤炭企業代表表示,企業將相應國家號召,積極簽訂調節產能協議,“國家讓加速就加速,讓減速就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