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股重返吸引水平 東尼
2008-09-11 NExtMagazine恒生指數跌穿二萬點大關,實在令人難以言笑。但無論九月份的景況如何,今年十月也肯定不會像八七年、九七年及去年十月般發生股災,上述三年恒指皆嚴重超買,直到十月大市便從高位開始暴跌。
有人認為九月份大市依然陰雲密布,投資者要療傷,對大市心灰意冷,但真的會這樣?
去年十月,恒指及杜瓊斯指數雙雙轉勢下跌,恒指瀉近三分之一,杜指則下挫兩成七。兩者的跌幅無疑駭人,尤其是你置身其中,感受到財富大縮水;惟對比上海股市同期,香港和美國的跌幅只是上海一半。而中美俱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港股極容易受這兩地左右。
國內股市泡沫已破
上海股市早前確實有巨大泡沬,很多股票推升至不合理的水平;幸好香港投資者一直對國內股市戰戰兢兢,因此香港股市跌勢才遠低於中國。刻下的中資股股價,已回復至合理水平,部分更相當吸引,包括了我納入其中的內銀股及重磅股中移動在內。
中國金融業現時很不景氣,還蔓延至樓市,買家變得憂心忡忡,愈來愈多人關注樓價起跌,亦為資源充沛的企業家造就不少良機。
毫無疑問,中國仍是全世界令人興奮的投資市場,但撈底從來十分困難。不過,股價已跌至十分低殘,只要市況再度逆轉回升,現價入市會有豐厚斬獲。
股票有其內在價值,因此中資股的股價不可能長久下跌。只是牛市景氣時,股價升至過高,一跌便會跌過龍,就似刻下情況一樣。投資者只要選擇正確時間入市,即使並非買了優質股,股價亦會隨着大市復甦而水漲船高;很多時候,更是由股價反覆無常的股票率先起動。
樓價下跌,以及銀行虧損,令美國經濟兩面受敵,但相信再下跌的機會正逐步減少。樓市令不少銀行陷於危機,何時能收復失地,要視乎樓價去向,而樓價亦似乎已趨向穩定下來。
港股走勢視乎中美
雖然美國政府早前展開救市活動,惟消費者仍缺乏信心,加上油價高企,導致製造業如汽車工業受損,如情況未能受控,甚至會波及零售行業。
要斷定大市底部何在,實在談何容易,只要是在低位入市,自能心安理得。即使大市再下跌,亦只屬皮外傷,接着便會雨過天青。
香港經濟走勢,很大程度要看上海及紐約的去向,現時港股下跌近三分之一,並非由於本港經濟內部出現問題,而是海外形勢有變。只要捱過這源自外地的病疫,香港勢必變成更強大的金融中心。
請緊合雙手,祈求這次沽售浪潮接近尾聲。風暴一旦完結,港股便會迅速收復失地。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