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直接融資發展迅猛,廣州市今年上半年的融資結構發生了巨變。
今年上半年,廣州市直接融資余額達1.2萬億,占比近3成,同比增速高達52%,占廣東省比重達53.8%。8月25日下午,在廣州市金融工作局組織召開的廣州市融資工作會議上,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歐陽衛民對這一成績表述出滿意和肯定。
據悉,今年上半年,廣州直接融資中,一是股權融資發展快速,上半年股權及其他投資額6891.99億元,同比增長52.43%,高於全省的24.49%。其中,廣州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迅猛增加,從2014年底的280家增加到目前的約13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3000億元。二是債券融資大幅增長,上半年債券投資額5742.53億元,同比增長51.59%,比全省高18.37%。三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PPP項目)有了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廣州市政府以直接投資、資本金註入、投資補貼等方式投資82億元用於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市政路橋等,帶動社會資金投入206.5億元。
據廣州市金融局局長邱億通此前對媒體介紹,廣州市直接融資發展迅猛的原因,一是受益於國家發債制度改革,2015年債券發行制度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發行效率大大提高。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公司債發行1250億元,同比增長17倍,企業債較去年全年增長近10倍,達248億元。二是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基礎設施項目及實體企業迫切需要降低融資成本,獲得長期資金支持,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理財意識增強,為市場需求提供了資金來源。
廣州市對直接融資提供的獎勵支持,也促進了直接融資的發展。今日下午,邱億通介紹,市、區兩級政府獎勵上市企業最高達600萬元/家,新三板掛牌320萬元/家,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股改60萬元/家;債券發行貼息每期最高可達50萬元,股權投資機構最高獎勵1500萬元/家;高層次金融人才最高獎勵100萬元。2015年廣州市獎勵直接融資支出合計超過1.6億元。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歐陽衛民表示,上半年廣州金融業發展呈現“穩”、“好”、“活”的態勢。“穩”體現在全市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既沒有發生較大的金融風險個案,更沒有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截止6月末,廣州市不良貸款率為1.25%,比全國(1.81%)低0.5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