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見證】史上最強奧運電影清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03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

雖然這一屆奧運舉辦城市巴西里約表現得不太靠譜,引來全世界網友的普遍吐槽,不過也證明了奧運的舉世關註程度,它不啻一次全民的歡慶的節日。人們愛奧運會,一來是體育運動的力與美,二來是競爭中展現出的拼搏、堅持、不服輸等人性與品質,再則是奧運代表國家出征所包含的集體、國家榮譽感。

不過,奧運會不只在競技賽場上呈現美麗,不少優秀的電影作品也曾聚焦於奧運這一題材。借著這個時機,“知道”(nz_zhidao)向你們推薦幾部主題、類型不同的奧運電影,我們一邊看奧運,一邊看電影。

《永恒之火: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電影海報/圖)

1、《永恒之火: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

一句話點評:北京奧運會的珍貴影像

不少人並不太熟悉“奧運官方電影”這一概念。奧 運 官 方 電 影(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ee Official Film)是由國際奧委會制定的電影攝制機構拍攝的記錄奧運會的電影,它的使命是對每屆奧運會進行全面而準確地記錄,呈現最激動人心的體育賽事和賽事背後的感人故事。世界上第一部奧運會官方電影誕生於 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之後成為一種慣例被延續下來。

2008年中國北京舉辦的奧運會,被贊譽為所有奧運會中最好的一屆奧運會,是與無論比的奧運會。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電影,《永恒之火》為後來者記錄了關於這一屆奧運會所有令人難忘的故事,比如劉翔退賽到底經歷了些什麽?伊朗首位奧運會跆拳道女運動員薩拉,也只能把自己包裹在厚重嚴實的黑頭巾里,她將如何創造歷史?德國一個曾被母親遺棄的窮困的波蘭少年,如何在皮劃艇運動中走出童年的陰影,消除身份的迷茫,被主流社會接納?……《永恒之火》里有人物有故事有情懷有永恒的榮耀,值得國人永久收藏。

《奧林匹克》(電影海報/圖)

2、《奧林匹克》(1938)

一句話點評:人體美、運動美的巔峰呈現

萊妮·里芬施塔爾執導的《奧林匹克》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官方電影,包括《奧林匹亞1:民族的節日》與《奧林匹亞2:美的祭典》。也是《奧林匹克》的出現,完成了奧運官方電影在品質上的飛躍,奧運官方電影的制作才真正進入規範化時代。

這部電影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人體線條的美,運動的美,激情的美,萊妮·里芬施塔爾傑出的拍攝手法,讓種種美達到了一種氣勢恢宏、攝人心魄的巔峰境界。就像影片中全身赤裸的男女絲毫不給人猥褻的感覺,相反,健美之軀配以投擲、奔跑、跨越、遊泳等原始的運動姿態,反倒有一種古希臘雕像的肅穆感與崇高感。總之,“這部影片是攝影機的勝利,是銀幕的史詩”,它的美,是體育本身的,它的成就,屬於攝影機。

《火的戰車》(電影海報/圖)

3、《火的戰車》(1981)

一句話點評:為信念與信仰而戰

《火的戰車》是一部充滿英國古典氣質的電影,曾獲得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電影也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英國兩個年輕人最終分別奪取1924年巴黎奧運會100米、400米冠軍的故事。

哈羅德•亞伯拉罕是個猶太人。在1920年代的英國,敏感的他深深感受到來自周圍對猶太人的歧視與不公,他立誌用他如風的雙腳征服一個又一個充滿偏見的冷漠心靈。他為信念而戰,他要用自己的勝利向既定世界的規則發起挑戰。

而埃里克出身於傳教士家庭,他所有的行動根據都來自於上帝,上帝是他的唯一信仰。他跑步,是因為他從內心里感到上帝給了他善跑的雙腿,他比賽,是因為他想為上帝贏得榮耀。因此他跑步時完全憑著本能、信念和意誌力,他高昂頭顱、滿臉歡欣,“我跑步的時候感覺到主的高興”,“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主會領著我雙腳跑向終點。

哈羅德•亞伯拉罕與埃里克形成了某種鮮明對比,但最後他們都贏得了比賽。電影為我們呈現了來自信念與信仰純粹而強大的力量,導演沒有厚此薄彼,無論是信念還是信仰、世俗還是神性都值得被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克與中國有著非常深沈的緣分。他的父親是一名來華傳教士,他出生於中國,在贏得奧運會金牌後,他又毅然回到中國傳教。珍珠港事件後,他被關進了設在山東濰坊的日本集中營,並在集中營里受盡折磨死去。他對信仰的忠誠、他對生命的熱愛、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感情,將被人們銘記。

《冰上奇跡》(電影海報/圖)

4、《冰上奇跡》(2004)

一句話點評:國家主義話語的呈現

因為比賽輸贏關乎國家恥辱,因此,奧運會也含有國家主義話語的邏輯。但隨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理念的普及,現在人們普遍認可的觀念是:比賽可以是為了給國家爭光,但輸了並不意味著給國家抹黑。

《冰上奇跡》的特殊之處在於,這部電影的邏輯是建立在國家主義話語之上的,贏了就是國家的勝利,輸了就是國家的失敗。這與電影的歷史背景有關,它是根據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的真實故事改編。屆時美國與蘇聯正處於冷戰期,但越戰的失敗、能源危機、蘇聯入侵阿富汗和慘淡的國內經濟形勢,讓全美滑向了信心危機的困局,“美國精神”發生了動搖。在美國最艱苦的年代,美國承辦了冬奧會,而冰球比賽的競爭對手是當時水平最強大的蘇聯隊。這場比賽便超脫出自身,成為了美國與蘇聯對抗的象征,美國只能贏不能輸。結果,奧運會開賽前三天敗給過蘇聯、守門員還受了傷的美國隊,在強大信念的支撐下,戰勝了蘇聯。

《冰上奇跡》的政治味可能令觀眾有些不舒服,但電影關於冰球比賽長達半小時的精彩呈現,還是不容錯過的。

《國家代表》(電影海報/圖)

5、《國家代表》(2009)

一句話點評:大奧運,小人物

韓國人在拍攝主旋律方面的確很有一套,導演們不會直接訴諸於宏大的、空洞的理念的宣傳,而往往是將目光聚焦於小人物身上,經由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命運變遷反映時代的變化,寄寓國民精神。《國家代表》就是典型。

《國家代表》乍一看是反主旋律的,一個完全為申請冬奧會而存在的冷門比賽項目跳臺滑雪,將一群心中各有小算盤的小人物集合在一起了。他們壓根沒有什麽為國家爭榮譽的想法,每個人都非常務實和功利,一個為了給曾經拋棄自己的母親買套公寓,一個為了家中耳聾的奶奶和傻弟弟不想服兵役,一個希望得到父輩的認可,一個想退去痞氣的外衣去獲得愛情。但是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克服困難、努力前進、不斷挑戰的過程中,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他們體會到了奮鬥的喜悅,他們憑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此時輸贏已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不正是偉大體育精神的內涵嗎?

《國家代表》非常好看,它關註小人物,集幽默、熱血、勵誌、煽情為一體,笑點淚點並存。這其實也是韓國體育電影這一類型的一貫套路,與此片相似的還有《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舉起金剛》等,由此可以窺見韓國電影產業的高度成熟。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