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財長“通牒”:希臘想不想要救助自己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35

希臘,德國,歐洲債務危機

前日希臘與歐元區財長會談破裂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上圖左)昨日表示,現在到了希臘自己決定的時刻,必須決定到底想不想要救助方案。

據彭博報道,朔伊布勒昨日在布魯塞爾表示,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需要申請延長救助方案以獲得歐元區繼續幫助,除非他提出請求,否則歐元區財長不會開會協商給予幫助。朔伊布勒說:

“緊要的問題依然是,希臘必須確定:是不是真想要這個(救助)方案?迄今為止,我的同事都不理解希臘最終想要什麽。希臘自己是否知道(想要什麽)也是個問題。”

希臘的救助協議本月28日到期。歐元區財長最快本周五可以重啟與希臘的談判,前提是希臘必須提出正式的延期申請。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在本周一與希臘的談判破裂後,歐元集團主席迪塞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如果本月不能敲定協議,希臘將喪失援助計劃的保護。希臘本周五改變想法還來得及。

上述彭博報道援引朔伊布勒講話稱,德國的議會必須在本月27日以前對希臘救助方案延續投票。如希臘未能與債權人就救助協議達成一致,希臘政府可能下月底以前耗盡維持償債和正常運轉的資金,更有可能退出歐元區。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希臘財長Varoufakis(頂圖右)在昨日債務談判破裂後表示,歐盟委員會本來提出了一個“極好”的方案,他本人已準備簽署這個方案,而此時歐元集團主席迪塞爾布洛姆又將該方案進行了修改。正是那份修改後的方案導致希臘憤怒拒絕延長救助協議。

據昨日德國雜誌Stern刊發的齊普拉斯訪談,齊普拉斯稱現有的救助方案已“死”,他拒絕接受歐元區設定的截止期。BBC報道提到,齊普拉斯昨日在議會呼籲本周五投票否決要求財政緊縮的現有方案,而本周五正是歐元區設定的截止期。他在議會表示:

“我們不會向心理勒索屈服。”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等外媒消息稱,希臘政府打算本周三提出將本月底到期的貸款延長最多六個月,正與債權人商議具體條件。希臘官員稱,不接受歐元區財長以本周五為最後期限施壓,延續貸款與救助要區分開,不會請求延長要實行嚴格財政緊縮的現有救助協議。

上述彭博報道則是提到,歐元區機構仍有讓希臘留住成員國身份的強烈意願。歐盟委員會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就說,希臘目前的救助方案有回旋余地,可以解除希臘政府的部分擔憂,歐元區有強烈的意願讓各方達成解決方案,這是歐盟委員會的共識。歐盟委員會的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莫斯科維奇也說:

“我們都認為解決方案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沒有B計劃,只有一個計劃,那就是希臘在歐元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38

任正非:想不死就得新生

華為心聲社區官方微信9月27日發布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8月15日在華為公司內部做的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講話內容中提到,華為公司需要組織、結構、人才等所有一切都變化,通過變化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由任正非親自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做委員,李傑也是委員。他強調研發部門需要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稱:“度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大限快到了。任正非說:“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麽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企業永遠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沖,而不能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們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能保持持續學習能力和意願的各級高級主管與專家。

戰略預備隊整個體系不只是市場,也包括研發、財經、管理、供應等所有體系。任正非稱,華為要轉換,把優秀的幹部組織輸送出來,進行面向未來的訓戰結合,建立適應作戰方法的能力,把他們再送到一線。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戰略預備隊人員有幾個來源:第一,選拔每年排在前25%優秀的人員進戰略預備隊;第二,出現風險的國家裁員,可以全部轉到戰略預備隊里。第三,結構性改革中,要關閉一些產品開發組織,這些人也是人才,就進入戰略預備隊重新找機會和找方向。

據了解,戰略預備隊沒有職位分配的權力,只是人力資源系統的重要人才供給培訓的基地。

戰略預備隊的機制要覆蓋到研發、流程管理、財經等各個體系,通用的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公共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有公共的訓練平臺,都得遵守,跑步落後了分就低,專業訓練模式可以不一樣。

在崗位上要以結果為導向,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學習理解為導向。華為大學就是一個教學、考試的交付平臺。

戰略預備隊講求訓戰結合,教學要結合現實。“預備隊要引導明天,但是不能跳躍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氣了,樹不能長在天上。”任正非說道,未來都還沒有戰場,培訓未來沒必要,但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是有好處的。

任正非表示,我們越來越需要更有綜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擔,但是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有過程,每個人在學習中都要跨過這個邊界。我們也要改革,也要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至少可以用論壇的形式,吸引大家來打擂臺,要活躍這個氣氛。

對於研發部門,任正非強調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認為:“研發要盡快把優秀的幹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個月他們還不會幹活,獎金也不會高。所以先給他們漲一下職級,升一下薪,再上戰場,大家就有積極性。這些優秀人員經過兩三年的戰火熏陶和考驗,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來做產品線領導就接地氣了。”

大量幹部不斷輸出到前方,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前方的幹部有危機感,隨時有人替代他,他就會努力幹。第二個,給噴湧的新鮮血液一個提升的機會,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加速選拔有一線成功實踐經驗的人,有綜合能力的人。

任正非表示,公司這個集體是沒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組成的,華為的血液不斷在更新,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戰略預備隊就是加速血液循環流動的組織。

最後,任正非表示:“結構改革是緩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後反而會失敗。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60

任正非:華為三十年大限快到了,想不死就得新生

華為心聲社區官方微信今日發布了任正非8月15日在華為公司內部做的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講話內容中提到,華為公司需要組織、結構、人才等所有一切都變化,通過變化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他親自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做委員,李傑也是委員。他強調研發部門需要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稱:“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任正非講話原文:

一、華為公司想不死,就要新生,要增強組織的血液循環,給優秀幹部專家賦予新能量,然後走上戰場、承前啟後,英勇奮鬥。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如果不變化,肯定不行。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麽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第一,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我們要高度重視戰略預備隊的建設,我建議成立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我可以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作委員,李傑也是委員,和華大一樣的作法。工作直接向我匯報。華大是教學交付平臺;戰略預備隊是能力交付平臺;HR是任職交付平臺,是互相協同的。

戰略預備隊整個體系不只是市場,也包括研發、財經、管理、供應……等所有體系。要有效運作,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我們要轉換,把優秀的幹部組織輸送出來,進行面向未來的訓戰結合,建立適應作戰方法的能力,把他們再送到一線,要重新參加作戰。

第二,未來我們能否通過人工智能來解決大量網絡服務問題,這是不是改朝換代?即使改朝換代也不能隨便拋棄老員工,他們有資歷、有資格。如果光有知識,沒資歷、沒經驗,能領導得了這個組織嗎?領導不了。所以戰略預備隊就是要在業務轉折過程中,“轉人磨芯”,磨礪人、轉換人、篩選人,經過訓戰仍跟不上公司發展的人就揚棄了,跟得上的人就升官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每個人成功,不是對每個人負無限責任,給每個人公平的機會進步。要實現未來新的一代改朝換代,要看到預備隊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

你們上網去看一看華北大學,因為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了,為了接管全中國,毛澤東集中了兩萬營團幹部在石家莊建立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是辛亥革命元老,副校長是成仿吾、林伯渠,他們都是後來的國家領導人,很厲害的。這些營團幹部完成訓練就分配工作,接管全中國。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大的組織結構改革,我們也需要兩萬營團幹部啊,當然希望一萬是將軍。

二、戰略預備隊要讓組織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

我們的隊伍永遠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沖,而不能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們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能保持持續學習能力和意願的各級高級主官與專家。戰略預備隊人員有幾個來源:第一,我們選拔每年排在前25%優秀的人員進戰略預備隊,就告訴他們這是升官發財的機會,你們就寫“升官發財請來戰略預備隊”,這樣我們就會吸引一批優秀的種子進來;第二,現在國際風波如此激烈,一旦出現風險國家,我們收縮要有預案。出現風險的國家裁員,不要讓地區部再塞到哪個地方分配,可以全部轉到戰略預備隊里。如果還留在那個地方,就是打消耗戰,與其這樣不如充點電更好。第三,結構性改革中,我們要關閉一些產品開發組織,這些人也是人才,就進入戰略預備隊重新找機會和找方向。

我們要在預備隊中,通過一輪輪的篩選,選拔出其中最好的人。少將、中校、二等兵,選拔時都作為優秀人員過濾進來,這幾個人空投到一線作戰,二等兵和上將一起作戰,二等兵可能作上將的助手,打完仗後能力就提升了,這就是傳幫帶,這就是下連當兵,重新認識實踐。我們需要很多這樣的二等兵,也需要更多的與時俱進的將軍,到最艱苦的地方作戰。沒有實踐,沒有真正的體驗,就沒有實際的東西。

那些經過歷史考驗的人,希望他們轉型,能像李雲龍、丁偉這些人轉型成功。這批人政治思想好,不能只做“螺絲釘”,我更希望他們能做“發動機”,那就要看他們的能耐了。歷史就是無情的。誰也不能確保我們的勝利,就不能確保每個人的幸運。希望經過思想、意識考驗的人,真正在技能上能提升起來。

在變化過程中,可能有批“老紅軍”接受不了,新軍就要進去,“老紅軍”可以保留奮鬥的利益。我們尊重歷史上作出貢獻的人,但不要忽略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的平衡”。勝利的基礎,就是誰能打下“上甘嶺”,就優先選擇誰。

我們大量幹部不斷輸出到前方,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前方的幹部有危機感,隨時有人替代他,他就會努力幹。第二個,給噴湧的新鮮血液一個提升的機會,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加速選拔有一線成功實踐經驗的人,有綜合能力的人。

公司這個集體是沒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組成的,華為的血液不斷在更新,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戰略預備隊就是加速血液循環流動的組織。

三、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機構,不是幹部任用的權力機構,但要對人員鑒定推薦。我們不能確保升官發財,但提供升官發財的機會。

戰略預備隊沒有職位分配的權力,只是人力資源系統的重要人才供給培訓的基地。

第一,戰略預備隊隊員就是新軍。在其中選拔培養未來的優秀種子,培養後怎麽辦?培養以後沒有辦法確保升官發財,但我給你升官發財的機會。上戰場,立功去。我們要有很好的組織部門,這個組織部門要給人寫檔案。要寫得具體點、準確點,準確評價他,在分配工作時,推薦到困難項目中去、大項目中去。我們鑒定、推薦是很重要的。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不是權力機構。

學員錄取要考試。我們不能強調把紅軍戰士一定要培養上”航母”,但是要給紅軍戰士被挑選上航母的機會。這樣,進預備系統和不進預備系統的所有人在轉型過程中都受到了洗禮。我們抓住典型學員,跟蹤這個學員情況,看到機會就空投。歷史賦予努力的人機會,有了這種機會,人們都爭著進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釣魚要有個鉤,鉤上放個餌,餌就是升官發財。

第二,戰略預備隊要有一些靈活預算,一部分的預算是在直接組織參戰,勝利後分攤到國家,也分一點利潤。戰略預備隊就有一點錢,掙的錢幹啥呢,補到做失敗的項目里去。出現危機的國家人員切入預備隊,就把薪酬包和差旅費預算資源帶回來,原地區部的成本就降下來了。所以戰略預備隊不用增加龐大的預算。

第三,在隊、不在隊的都是公司未來的接班人,不要總強調是否在隊,邊緣要模糊化。自學就不能成才?不是集中起來賦能才叫戰略預備隊,如果員工自學,我們也承認,給他支持和幫助。

美國是最自由化的國家,美國的思想和商業文明燦爛輝煌、五彩繽紛,像焰火一樣,其實燦爛的另一個名詞,就是混亂。一定要有一個主心骨、主航道,鐵一樣的隊伍,才能使燦爛變成輝煌。但美國也有鐵一樣的軍隊,保障國家堅定的發展方向。美國名牌大學,凝聚了世界精英、燦爛的思想,若無集中度,也會耗散掉。美國軍隊是最遵守紀律、最自強不息的組織,大量的優秀軍人,後來成為美國總統、企業家,凝聚了這些創新力量。華為公司要持續開放,也要有鐵一樣的力量,在崗在職的人要英勇奮鬥,這就是我要建設戰略預備隊的核心。我們也需要一支有鐵的紀律、鐵的意誌的隊伍。

四、戰略預備隊的機制要覆蓋到各個體系,通用的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要天天考試,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

第一,戰略預備隊要從市場擴大到研發、流程管理、財經……各個體系,都是一個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公共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有公共的訓練平臺,都得遵守,跑步落後了分就低,專業訓練模式可以不一樣。經過公共的熔爐冶煉後就是合金鋼了。純鋼純鐵沒有這麽強的力量,加一點微量元素,力量就很強,讓大家感受一下熔爐的氛圍。

第二,在作戰的崗位上要以結果為導向,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學習理解為導向。華為大學就是一個教學、考試的交付平臺。我們在前方作戰是結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培訓過程中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輕飄飄怎麽能培養戰略預備隊?

第三,訓戰結合,教學要結合現實。預備隊要引導明天,但是不能跳躍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氣了,樹不能長在天上。否則一大堆都是懷抱未來理想,餓著肚子能到共產主義嗎?未來都還沒有戰場,培訓未來沒必要,但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是有好處的。

我們越來越需要更有綜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擔,但是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有過程,每個人在學習中都要跨過這個邊界。我們也要改革,也要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至少可以用論壇的形式,吸引大家來打擂臺,要活躍這個氣氛。

五、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然後再派到前線作戰去

研發每年輸送2000人,不是直接到一線去,因為直接去,他還搞不明白。到戰略預備隊參加訓練、項目作戰,感受前方和後方之間的差別,然後再派遣,不能說槍都不會打就上戰場嘛。先學會打槍,再上戰場。上了戰場幾年以後,他們可能回來,也可能不回來;可能走向產品解決方案,也可能走向GTS,這都是重要崗位,說不定將來就當將軍了。研發要盡快把優秀的幹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個月他們還不會幹活,獎金也不會高。所以先給他們漲一下職級,升一下薪,再上戰場,大家就有積極性。這些優秀人員經過二、三年的戰火熏陶和考驗,客戶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來做產品線領導,接地氣了。研發要大膽地換血,不然新生力量提不起來,老人也沒有感受戰爭的硝煙,感受不到客戶需求,感受不到客戶體驗。研發部分新員工也要先去GTS,理解什麽是客戶需求再回來工作。

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但是結構改革是緩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後反而是失敗。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62

想不起的舊朋友 鄭梓靈

1 : GS(14)@2013-05-31 12:40:4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C%8B%E5%8F%8B/96557
失去情人是痛,那痛楚來得激烈,但也去得決絕。不再愛之後,或者以恨代替,又或者感情麻木了,對那個人已沒有感覺,曾經愛過的那段日子只變成了一片空白。
但是失去一個朋友,即使只是短暫友好過的對象,那種淡淡然的失落卻是一輩子的。每次在社交網絡仍看到他的近況,心裏未免感到一陣戚戚然,沒交過惡,也沒有確實由誰傷了誰,但實在提不勁起去找對方了。
想想看,到了我們都七八十歲時,在面書上追蹤對方半個世紀,卻不再直接聊天的朋友,在世上將會有多少?有些人只看人家的近況,自己絕少更新狀態的,這些人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但被觀察的對象也許已有50年沒再想起這個舊朋友了,那是多奇怪的感覺!
這位舊朋友遇上了人生低潮,你應該開口安慰嗎?對不起,忘了你是誰,我們認識嗎?
某年某月某日我們在校園玩得好瘋癲,那一夜派對後我們醉酒談笑着人生的期待,我一直記住,只是你已不記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79

自成一格:iPhone 7出了,但想不出換機的理由

1 : GS(14)@2016-09-09 05:33:19

唔知有幾多人周三晚捱眼瞓等睇Apple公佈新iPhone呢?說真的,今次發佈會的網上討論比過去幾回發佈會來得冷淡,除咗研究下仲有冇得炒、鬧下冇咗3.5mm耳機插口,同埋新出的airpods好肉酸之外,身邊唔見得有好多朋友雀躍表示要換電話。到底係咪無教主的蘋果光芒日漸減退呢?我們這一代人,見證着由黑白屏幕的Nokia,到彩色屏幕3G的Sony Erisson,再去到又簿又型的Motorola,然後曇花一現的黑莓手機;去到智能手機年代,HTC、Samsung、iPhone,每一年各大廠商推出的新機都有獨家新功能,每一次換電話總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影相200萬像素升級到500萬像素,再換部1,200萬像素;然後由2gb內存到4gb再到16gb、32gb……仲有屏幕質素由LCD到LED再到高清4K、處理器由單核到雙核、四核、八核等等。但是近一、兩年推出的新機,慢慢開始睇唔出個分別,廠商當然話新機「好呀,靚呀,正呀」,但大家望一望手上的電話,同新款相差無幾的時候,就會諗點解要畀多幾千蚊去追嗰少少差別呢?結果都係等到用壞咗先換,所以iPhone7的買家好大可能就係現時iPhone5的用家,一部電話閒閒地用兩至三年,產品周期延長了,市場對於新機需求逐漸減少,當年的PC效應正式出現在手機市場上。
iPhone自2007年推出後,銷售一直有增無減;今年第二季神話都破滅,期內iPhone銷售量減少超過16%;第三季iPhone銷售亦按年下跌15%。你估淨係iPhone銷售差?根據調查機構IDC在7月底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為3.43億部,與去年幾乎持平;而第一季銷售增長亦只有0.2%,市場似乎如PC般接近飽和;加上華為、OPPO等國產品牌出貨量大增,市場競爭者越來越多,亦都更加白熱化了。越野兔
https://www.facebook.com/Sailorrabbit/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9/197646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