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4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開幕前,熱點問題此起彼伏——英國脫歐催生全球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美國大選前景引人擔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人民幣波動仍在持續。
在此關鍵節點,本次成都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始終聚焦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消除潛在的不確定性。
“本次會議與2月上海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例如人民幣再度承壓,美元走強,全球匯市波動劇烈,因此全球政策的協調,尤其是貨幣政策方面,可能會受到本次會議的關註。”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IMF副總裁利普頓則對記者說:“必須結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增長目標。”
此外,例如全球金融安全網絡的搭建、主權債務風險的化解以及推動特別提款權(SDR)的廣泛使用也將受到關註。
聚焦全球政策協調
在今年2月的G20會議前後,美元強勢升值,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一時間,市場開始熱議達成“新廣場協議”(即共同來加強外匯市場幹預,促使人民幣再度升值、防止美元過度升值)的可能性。然而,當時IMF總裁拉加德否定了這一可能性。
邵宇對記者稱:“當前,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因此類似政策協調的條件還是成立。此前,英國脫歐導致新一輪全球動蕩,匯率波動尤為強烈,可見有風險才會坐下來談。”
但他表示,這可能並非是形成正式約定,而更是一種默契,即在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下行風險的情況下,貨幣政策需要維持寬松。“當然長期而言,貨幣政策分化肯定是大趨勢。”主流觀點認為,美聯儲將在今年9月或12月加息一次。
盡管近期人民幣承壓,人民幣對美元一度跌破6.7,但IMF官員也對記者表示,人民幣過去幾年強勢升值,當前的回調是合理有序的。中國央行已經明確表示,轉為參考一籃子貨幣,並且加強了與市場的溝通。
不過相較於貨幣政策協調,此次會議仍然強調了采取“三元政策”(three-pronged approach)的重要性,因為貨幣政策早已過度承壓。“必須結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增長目標。”IMF副總裁利普頓對記者表示。
IMF表示,不論是在長期還是短期,結構性改革能夠提供強大的增長動力。然而,經OECD和IMF的評估,至今只有一半的結構性改革承諾得到落實,這直至2018年預計將給總體G20國家帶來0.8%的負面影響。
“直升機撒錢”暫不在考量之中
本次G20會議上,包括IMF等機構官員紛紛表示,須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然而,此前各界開始討論起了“直升機撒錢”的可能性,這一討論近期先後在歐元區和日本盛行。
在此次G20會議期間的一次閉門討論會上,某國際組織權威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QE和“直升機撒錢”之間的差別十分微妙,其的確可能在短期內可以有效刺激經濟增長,但眼下絕不在各國考量之中。他表示,近期在訪問日本期間,日本政府稱並未考慮使用該措施。
“直升機撒錢”與普通意義上的QE不同,它實際上是把寬貨幣與寬財政兩種政策結合。具體來說,財政首先通過增加公共支出或者減稅實現擴張,刺激經濟,然後央行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為這次擴張政策進行融資。簡言之,即財政部新發行的國債,由央行直接買走。
相比之下,QE則主要是指,央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註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一種刺激經濟的政策。因此QE的區別在於,其並非是央行點對點為政府融資。
在全球範圍內,“直升機撒錢”不具備合法性,因為央行會變成財政的附庸,喪失獨立性。在QE的模式下,央行持有的國債,到期時政府需要還本付息的,而傳聞中的日本“直升機撒錢”,則是由政府發行零息債券,且可能並不設定還款期限。
警惕全球化趨勢逆轉
在本次會議開始的前一天,特朗普正式接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外加此前英國脫歐的影響,各界愈發擔憂全球民粹主義的興起以及不斷擡頭的貿易保護主義。
此次成都G20會議期間,第一財經記者也從不少參會嘉賓和外媒之中聽到了類似擔憂,即特朗普在經貿上偏狹立場則讓美國可能變成內貿國家,特朗普要把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跨國美企都拉到美國市場,給美國人提供更多的飯碗。
此外,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此前也對記者表示,英國脫歐對於全球化趨勢是一個絕對的打擊,各國對於政府等中心化機制的抵觸情緒正在上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也曾表示:“英國脫歐是否標誌著全球化的趨勢放緩甚至逆轉,這值得密切關註。”他指出,畢竟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主要是因為極好的外部環境,出口才能實現每年20%的增長。
“各國似乎已經把所有問題歸結在全球化上,例如失業問題。”上述國際組織官員對記者表示,但造成失業也可能是“工業4.0”等技術革新的結果。“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凈影響仍是正面的,現在的重點在於要幫助那些受到負面影響的人,比如說為失業人員、低技能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
他也指出,中國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是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未來的引擎則將來自新興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各國應該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和全球金融市場,各國也需要致力於管理在這種互聯互通進程中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