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2日明顯放量上漲後,煤炭股卻連續四個交易日陷入了一蹶不振的行情,而整個有供給側改革預期的板塊,包括鋼鐵、有色等都有所回調,並且拖累了大盤行情,市場整體成交也在縮量,這是暫時的修整後可以繼續上攻,還是相關炒作已經完畢?
盡管存在一定的爭議,不少市場人士還是對供給側改革板塊未來維持樂觀態度,理由主要包括商品價格上升和國企改革的推進。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相關板塊前期漲幅比較大,最近調整一下是好事,跌下來對投資者來說也是機會。
一位深圳私募人士則認為,6月24日黃金股大幅上漲啟動後,也經歷了4天的調整行情,然後展開持續一周多的暴漲行情,供給側板塊有可能複制類似的走勢,近日回調後投資者不必過於悲觀。
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認為,基本面邏輯並未破壞,依舊看好板塊7月表現:動力煤基本面依舊向好,後續日耗提升將進一步加劇供需緊張。目前限產執行效果較好,未看到大規模複產的情況,且本輪限產切在淡旺季中間,在需求旺季複產對於供需邊際影響會低於預期。目前煤炭板塊無法通過估值來預測上漲空間,根據需求來判斷時點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在看到耗煤高點之前板塊向上邏輯並未破壞,持續看好7月表現。下半年板塊平臺也將隨煤價中樞上移提升。
海通證券分析師吳傑認為,煤炭行業下半年最大機會來自發改委要求全國退出煤炭產能2.8億噸。這將帶來煤炭行業新一波漲價預期,屆時煤炭行業可能有一波更大行情,建議投資者密切關註。另外,未來政策層面仍將有大量去杠桿,去成本,減社會負擔等配套政策出臺,退出產能所需的資金也已經大部分撥付到位,國家已經明確了各省市7月底前全部編制完成產能退出進度表,年底沒有完成退出目標的將被追責。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則稱,在供給側改革方面,能讓市場興奮的是看到“壯士斷腕”般的去產能,但目前的措施主要還是限產,而沒有讓大家看到過剩產能在徹底的退出(企業還在、工人還在,只是生產效率降低)。又如在國企改革層面,能讓市場興奮的是看到在國企所有權和激勵機制方面有積極變化。但目前只是把中糧系、國投系的試點全面鋪開,而從此前的試點工作來看,並沒有觸及這些敏感領域。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師周金濤等稱,7月份之所以觀察全球央行是因為6月底7月初全球預期全球央行超預期寬松,而如果存在預期差則可能有一定的反複。歐洲風險的不確定性和美聯儲對於自身通脹問題的平衡將在7月下旬進一步明朗,不過大宗商品仍然隨著中美數據的好轉在趨勢上遵循震蕩向上,底部擡升的走勢,風險和流動性的幹擾是整固和反複的機制。
隨著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於7月14日正式落地,當前市場的關註點聚焦於國企改革板塊,標桿企業確認政策的出臺能夠提振市場對於國企改革板塊的信心,其次為央企兼並重組試點繼續擴大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試點的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