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像廢紙,中國淡定應對

7月12日17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所謂最終裁決。

中國外交部鄭重聲明,“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中國外長王毅當天就所謂南海仲裁庭裁決結果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中方的態度。 王毅指出,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這一本質必須予以徹底的揭露。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是在依法維護國際法治和地區規則。“一個臨時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賓前任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所謂裁決,企圖損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南海問題、國際法及國際關系問題專家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政治鬧劇、法律陷阱,中國將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已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同時專家指出,接下來需要關註的重點將從仲裁案本身轉為各方在仲裁案結果公布後的應對與反應。

說理講理:兩個聲明和一份白皮書

中國外交部12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兩份文件。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中國外交部在上述聲明中強調,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7月1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王毅昨天還表示,仲裁庭的成立缺乏合法性,對本案不具管轄權,其裁決明顯擴權、越權,不可能產生任何法律效力。

王毅表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擁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根基,不受所謂仲裁庭裁決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7月12日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裁決書及新聞稿都僅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當事方、觀察員國和常設仲裁法院會員國,以及在仲裁法院註冊的公眾和媒體,並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

著名南海問題專家、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5月底就曾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純粹是一個政治挑釁,一出政治鬧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仲裁庭的結果是一個政治性的意見,而這種政治性又操縱在美國人手里。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表示,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案是一個法律陷阱。無論裁決結果如何,中國政府都不會將仲裁決定適用於中國的南海權益主張,也不會因此改變中國的南海主權聲索立場。

7月12日晚,新華社發表《所謂南海仲裁裁決純屬廢紙》一文,稱這一裁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註定無效,無法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和海洋權益構成任何影響。

吳士存此前表示:“無論仲裁庭的最終裁決是否對中國有利,因為從一開始中國決定了不參與仲裁庭,從那一刻開始,仲裁庭任何的決定、命令或裁決對中國就沒有法律效力。”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會接受一個沒有經過本國政府(中國政府)同意而且帶有明確政治目的的不公正裁決,從而放棄千百年來中國人民通過先占、管轄和開發經營南海過程中獲得的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歷史性權利。”吳士存強調。

在12日外交部發表的聲明中,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

吳士存表示:“裁決公布後,中國相應的反制措施是首先會對裁決結果進行評估。這一裁決雖然對中國沒有約束力,中國也不會執行,但要評估這一結果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

吳士存說:“在評估的基礎之上,中國會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這反制措施也可能是針對特定國家的。”

同時,吳士存認為,中國還會關註觀察是否有其他國家效仿菲律賓走出這一步。他同時強調:“未來的談判或其他爭端雙方認可的方式都應該是為了解決問題、緩解南沙爭議,而不是制造新的爭端和麻煩。”

吳士存指出,如果有其他爭端國效仿菲律賓提起訴訟或仲裁,他們一定會評估其效仿菲律賓做法的代價與收益。而結論是這些國家會“一無所獲”。

中國外交部聲明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朱鋒認為,中國應對南海仲裁案,必須從法理鬥爭、外交鬥爭和國際輿論鬥爭這三個方面來入手。應對南海仲裁案,就是要打好“外交戰”、“法理戰”和“輿論戰”。

中國軍隊堅定捍衛海洋權益

菲律賓南海仲裁結果的公布,意味著南海博弈升級到了更加緊張、更為複雜的新階段。

金燦榮指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在域外大國政治操作下的以法律為外衣的一個戰略行動,與之相配合的,域外大國一定會有後續的措施,包括輿論、外交、經濟手段和軍事威懾。

今年三四月份以來,美國航母打擊編隊長時間在南海滯留。上一次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同時出現在南海,還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

就在南海仲裁案公布的當下,美國“里根”號航母等七艘美軍艦船目前正集結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驅逐艦在過去兩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國南海島礁。

7月12日仲裁結果公布當天,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表示,不論仲裁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論仲裁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解放軍報》報道,7月8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習,實兵實彈。演習參演兵力以南海艦隊兵力為主,包括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部分兵力,涵蓋航空兵、潛艇、水面艦艇和岸防部隊各類作戰平臺。

12日,在被問及中方此次演訓是否與菲律賓仲裁案結果有關時,楊宇軍表示,演訓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

“此次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楊宇軍說。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中國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朱成虎認為,中國認為各聲索國應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爭端,其他任何形式中國都不可能接受,特別是域外國家的介入。靠其他國家來幫助聲索國解決南海問題,沒有可能。

談到美國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幹涉,朱成虎表示,“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