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型航企突圍系列報道之一】天津航空發力國際:國內最大支線航空如何二次轉型

今年5月份,一架空客A330飛機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這是天津航空的首架寬體客機。之後的一個月里,天津航空用這架飛機,開始陸續執飛天津-莫斯科及天津-重慶-倫敦的直飛航線,這也是天津航空開通的首批洲際遠程航線。

作為海航集團與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開創者,天津航空在成立7年之後,開始啟動二次轉型——從中國最大的支線航空企業,轉向幹支結合的區域型航企,再到面向國內外市場的中遠程國際化航空公司轉身。

“支線起家,幹線成長,國際騰飛,天津航空要完成航空市場的三級跳,這樣的升級道路在國內航空公司還比較少見,但是中小型航企可以嘗試的一種發展路徑。”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從支線專營到幹支結合

2009年成立的天津航空,采取了差異化的市場戰略,將自己定位於專營支線的航空公司,運營的都是100座級以下的支線客機。中國內地首架E190飛機就是交付給了天津航空的前身大新華快運,2014年在中巴兩國元首的見證下,天津航空還簽署了40架E190系列飛機。

這樣的市場定位,也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當時,中國民航運輸業同質化嚴重,東部發達地區運力過剩,中西部中小機場利用率不足,支線運力短缺。因此,天津航空希望通過集中優勢資源開拓西北、西南等潛力地區,將市場定位於經濟發展迅速而航空運輸發展相對滯後的二三線城市。

這樣的拓展策略,與天津航空的“兄弟公司”海南航空初期的發展有些類似。早在2000年之前,海南航空就曾提出過“毛細血管“戰略,利用支線飛機運營支線航線,為幹線輸送客源,在大新華快運成立後,其支線飛機也主要來自海南航空。之後,天津航空主要引進的也是100座級的E190和50座級的E145支線客機,並逐漸在天津、內蒙古、新疆等地區市場獲得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不過,由於座位數少,飛行距離短,而支線飛機的飛行員、機務、航油成本、起降費等在國內都與幹線飛機無異,很多支線航線只有在政府的補貼支持下才能保證盈虧平衡。如果沒有幹線網絡的銜接支撐,支線航線很難取得更好的運營效果。

2011年起,天津航空逐步引進A320客機,開始了由支線專營向幹支結合的第一次轉型。

目前,天津航空運營的機隊近90架,包括100座以上的空客A320,以及E190和E195支線飛機,並在國內建立了包括天津、西安、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八大運營基地。

“我們當時的策略是,用100座級以下的E190、E145支線飛機將旅客從二、三線城市運輸到一、二線樞紐城市,再通過150座級的A320實現旅客在一、二線省會級樞紐城市之間的運輸。”天津航空市場總監李文斌回憶道。

比如在西安,天津航空就先後開通了西安至延安、榆林、安康、漢中等支線航線,還布局了西安至烏魯木齊、西安至哈密、西安至張掖、西安至金昌、西安至敦煌等到省外的航線;在新疆,天津航空以前也主要是用小飛機運營疆內航線,現在在新疆的A320飛機比190飛機還要多,通過190飛機輸送客源到烏魯木齊,再通過A320飛機輸送到新疆外。

“幹支結合”的市場戰略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天津航空的航線網絡已經從國內逐漸擴大到東南亞、日韓等周邊國家地區,2015年的旅客運輸量突破1000萬人次,成為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還陸續將其320和190機隊的頭等艙拆除,並成立了信息創新部研究創新業務和輔助收入,希望打造高性價比的航空公司。

發力國際分流首都客源

從去年開始,天津航空又將目標瞄準了更遠的中遠程洲際航線市場,今年5月以來就連續開通了天津-重慶-普吉、天津-莫斯科、天津-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天津-重慶-倫敦四條國際航線。

“前幾年國內幹線比較賺錢,近三年國際航線的運力、運量增長都高於國內線,加上油價比較低,出境遊需求不斷增加,現在布局國際航線市場是比較好的時機。”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

而對天津航空來說,下決心發力國際中遠程,也是看中了天津承接首都機場溢出旅客需求的潛力。

天津航空執行董事長兼總裁劉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首都機場的時刻資源逐漸飽和,不斷增長的旅客需求的釋放,對距離北京車程不到一小時的天津來說是一個市場機會,“天津航空的二次轉型,就是希望抓住這一機會,將天津打造為進出北京的第二通道。”

值得註意的是,海航集團旗下的海南航空和首都航空,已經開始以北京為樞紐,布局國際遠程航線,不過很難拿到從北京出發到國際一線城市的航權,而天津航空希望爭取開通的國際中遠程航線,正是從天津始發到國際一線城市,並采取低價策略,平均票價比北京始發國際航線便宜600~1000元,以分流北京首都機場的客源為策略,來吸引京津冀三地的出行人群。

比如剛剛開通的天津-重慶-倫敦航線,就是天津首次連通英國,也是重慶首條直飛倫敦的航線,開航初期的單程機票只有660元,往返機票990元(不含稅)。由於天津和重慶都處於“一帶一路”的交匯點,這條航線也打通了京津冀、中國西南區域連接歐亞大陸的空中通道。

“隨著國家‘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等戰略規劃的相繼出臺,以及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都將激發潛在的市場需求,因此我們會加大適合執飛國際中遠程航線的寬體機型的引進速度,”劉璐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年內還將再引進2架A330寬體客機,5年內使A330寬體客機的數量達到10架,並陸續開辟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墨爾本、奧克蘭等至歐洲、北美的洲際航線。

機隊結構優化與航線網絡協同

而在加速引進寬體機的同時,天津航空原有的支線飛機,也在逐步通過海航集團內部的資源協調進行著劃轉剝離,最終形成以A350、A330、A320等空客機型為主的單一機隊。

比如由天津航空與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合資成立的北部灣航空,就已經承接了天津航空10架E190飛機,而海航集團在加納投資的AWA航空則吸收了一部分天津航空的E145機型。

顯然,天津航空的轉型,是在海航集團航空板塊的整體規劃中進行。除了機隊結構的協調,天津航空也在與海航系的其他航企,通過代碼共享等方式銜接國內網絡,以為其國際中遠程航線輸送客源。比如西部航空就與天津航空合作,銷售國內旅客經重慶前往倫敦的機票。

 

“對天津航空來說,從支線航空到發力國際,對其運營管理會提出不少新的要求,比如從支線飛機到幹線飛機再到寬體客機,對機務維修能力的建設和布局要求就不同;再比如開拓國際航線,對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國際運行規則、市場營銷尤其是境外的銷售網絡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別是做幹支結合和國際樞紐網絡時的中轉聯程能力,對航空公司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流程要求更高。

為了打造天津樞紐,天津航空早在2011年5月就整合高鐵與民航運輸資源,推出了“經津進京”的空鐵聯運服務,2014年又打通京津兩地雙向空鐵服務,將其升級為“京津空鐵聯運”產品。從去年十月開始,北京、河北地區的旅客購買天津航空天津進出港的航班,還可以直補50元民航發展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