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舉債八千億購併,還能「倒賺」近三千億? 微軟借錢買LinkedIn的避稅高招

2016-06-27  TCW

微軟收購領英得借錢?為何放著海外大筆現金,寧願舉債?

《彭博》分析:美國有錢企業動不動就貸款,是吃定稅法瑕疵。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超級業務員,可是薪資條上明載月薪二十二K,銀行戶頭時常只剩三位數,為了娶妻、生子,你還得向銀行或金主借錢應急。每年五月,你不僅不用繳所得稅,搞不好還能收到一筆退稅金。

那麼,你的千萬佣金都藏在哪裡?

原來你都把現金分別匯進國外的戶頭,拿來買股、債、玩外匯。只要國稅局查不到這些「業外收入」,在這個零利率時代,你幾乎可以一邊零成本貸款、一邊賺錢,而且政府看到你背負貸款,不僅不扣你稅,還拿錢補貼你。

這個簡單例子或可說明,六月十三日,微軟(Microsoft)決定舉債,以現金二百六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四百億元)天價收購領英(Linkedin)的主要動機:節稅。

借錢投資,比繳稅更划算英國《金融時報》估計,微軟的債信評等高掛AAA,是本土企業裡為數甚少的模範生,得以四%的利率發行三十年期債券,或以二%至三%的利率發行十年期債券。

表面上,微軟每年都要支付數億美元利息,負擔不小,但《彭博商業週刊》提醒,這家軟體龍頭存放海外市場的現金有一千零八十億美元,套一句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克萊巴( Edward Kleinbard )說法:微軟拿海外資金投資股票,只要報酬能高於貸款利息,遠比上繳財政部大筆稅款便宜、划算。

這道盤算,與其說是微軟狡詐,倒不如說是美國政府自作自受。

《彭博商業週刊》分析,一九八六年,美國制定一條獨步全球的稅法:不追討跨國企業的海外所得,轉回境內時才補繳外國稅與境內企業稅三五%之間的差額。以微軟而言,它得因此奉送政府近三百五十億美元,比收購領英的金額多出八十幾億美元。

反之,如果微軟繼續維持自家財庫外強中乾的形象,《彭博商業週刊》估算,光是今年完成領英的收購交易後,就可以合法節省九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稅款;不僅如此,它更指出,未來還可以透過利息減免抵銷應納稅收益,進一步抵減數百萬美元稅款。

還有,微軟也宣布,今年將完成近三年前啟動的四百億美元股票回購計畫,預計還剩最後一百億美元,但如今它的境內現金只有三十億美元,信評機構穆迪( Moody's )預估,微軟可能還得再多借一筆錢回購股票,以支持現有的資本分配計畫。

「這世界反了,一家現金多到爆的企業,竟還要一再舉債完成交易。」非營利機構稅務正義公民(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執行董事麥因泰爾( Robert Mclntyre)批評,「這起新聞再次說明,美國稅法鼓勵自家企業避稅。」錢留海外,第一大戶是蘋果他還說,二〇〇O九至二〇一五年間,跨國企業持有的現金約莫翻一倍,達二兆四千億美元。錢留海外的第一大戶是蘋果( Apple ),超過兩千億美元,藥廠輝瑞( Pfizer)、設備商奇異(GE)、Google和高盛銀行( Goldman Sachs)都有數百億至千餘億美元之譜。「但去年蘋果卻還支借六十五億美元發放股息給股東。」難道政府只能眼睜睜看著跨國企業一邊避稅、一邊海外吸金嗎?《免費午餐》(Free Lunch )作者強森( David Cay Johnston )回顧,十二年前,跨國企業曾向政府輸誠:只要來一場「特赦」,把回流資金補繳稅率打個一折,馬上就把錢轉回境內,還會創造六十多萬個職缺。

隔年,美國國會火速將稅率下壓至五%左右,卻被擺了一道:避稅額逾一百億美元的輝瑞轉回三百七十億美元,是八百多家企業之最,但沒多久它卻裁員四萬一千名員工。更有研究指出,那批回送資金的企業中,九成把錢用在股票回購和獎勵高階主管,關閉生產線者更所在多有。

歐巴馬也不敢輕易打擊避稅

強森諷刺:「如果你是蘋

果、奇異、Google或微軟,高稅賦完全不是大包袱,反而是促進繁榮的類固醇。」因為政府會幫你想辦法少繳稅,甚至還把納稅人拖下水,平白提供賴帳企業更多福利補貼。

去年初,《華爾街日報》透露,歐巴馬審閱新一輪財政年度計畫時,有意參考當年做法,在修補漏洞後,重啟打擊避稅行動:針對跨國企業滯留海外的利潤,一次性課徵一四%稅率;同時也對這些海外經營所得利潤課徵一九%稅率。不過,總統選戰即將開打,稅法改革並未如計畫推行。

強森感嘆,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說自己繳稅太少,批美國稅務系統不公平,但他仍想出新方法玩弄稅法條文。在收購漢堡王的交易中,節稅近六〇%,速食套餐也沒降價,「最終,無法擺脫稅單的冤大頭只是上門光顧的吃客。」

撰文者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