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希爾斯(Erik Scheers)是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位於荷蘭的稅務合夥人以及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當這位對跨國公司並購有豐富經驗的老手得知英國公投選擇脫歐時,露出了難得誇張且吃驚的表情。“太震驚了,我周圍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沒有想到。”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盡管在中國天津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但他不斷與歐洲辦公室聯系,回應客戶絡繹不絕的問題:英國接下來會怎麽樣?脫歐效應會持續多久?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投資計劃?已經投資的項目會不會受影響?
這些不確定性正以光速從英國倫敦和歐盟總部所在的布魯塞爾,擴散到全歐洲,乃至萬里之外的中國。
過去的3天,同樣的疑惑也在夏季達沃斯中密集出現。為了回應危機,夏季達沃斯加開了一場專門的論壇與記者發布會。金融市場的風波已經第一時間顯現,然而更偏向實體的國際跨境投資則顯得稍有滯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演講中強調,歐洲是中國重要的合作夥伴,中方將繼續致力於維護好、發展好中歐、中英關系。“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穩定的歐盟,也希望看到一個穩定、繁榮的英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不可能離開世界經濟環境去談本國的發展,所以需要攜手共進。”
中國很淡定
對於英國脫歐的影響,中國官方及學界的正式回應都顯得頗為淡定。
李克強表示,英國公投脫歐,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在此情況下,推動世界經濟複蘇和各國經濟增長,需要共同應對挑戰,提振信心,來營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尋求治本之策。
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則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強調,“雖然公投之前判斷英國脫歐的概率並不是特別高,但現在的局面,嚴格地說是英國內部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歐洲內部的事,所以我們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我們也非常希望有一個繁榮的歐洲。”
但徐紹史表示,英國脫歐進一步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目前這個情況很可能引發資金外流、資產價格下跌、匯率走弱的局面,企業投資就會面臨資產價格下跌,匯兌風險都會出現。
“中國企業去英國去投資、兼並,企業家肯定會再看一看,”他說,“我相信企業家有智慧,能夠妥善地處理這個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曉強則表示,短期的市場反應是一回事,但英國脫歐對於中國,不論是總體發展還是對外投資很難講有什麽重大的實質性影響。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資料,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中國則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第六大出口目的國。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資企業對英國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為128.05億美元,英國已經成為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目前,已有超過500家中企落戶英國。投資領域從貿易、金融、電信等傳統部門向高端制造、基礎設施、品牌網絡、研發中心等領域延伸。
國際市場忐忑
當危機來臨時,第一時間看到的是全球股市、匯市劇烈的振蕩。背後是對實體經濟不確定性的深深惶恐。因此,更貼近市場的國際組織和商界的評論,則顯得更為不安。
希爾斯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對德國法蘭克福、盧森堡,甚至法國巴黎等潛在競爭城市來說是個利好,但倫敦多年集聚的優勢,不可能馬上消失。
“因此,以倫敦為核心帶來的人員流動、跨境資本規劃、並購及反壟斷審查,未來法律修改帶來的商業調整,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將影響接下來的商業布局。”他說。
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英國脫歐在短期和量上的沖擊不大,但影響不可低估,首先直接影響的是中英之間的雙邊投資,其次也可能影響到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投資。
脫歐結果帶來的短期金融沖擊難免對中國的海外商業利益帶來負面影響。“對英國來說,脫歐對其經濟的競爭力、對外資的吸引力、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的穩定性都會帶來巨大的沖擊。由於脫歐的具體過程冗長、複雜,這種沖擊不會一次性釋放,而是持續折騰,因此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困擾將是長期的,這是最可怕的地方。”他說道。
畢馬威全球董事長韋銘賢(John B. Veihmeyer)表示,目前,不知道英國脫歐是不是會對中國公司產生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歐洲一直是中國投資很重要的目的地,在雙方交往中英國未必是最重要的國家,其實中國近兩年與德國有很多交往,雙方已經建立起非常好的雙邊關系。“我們現在誰的手里都沒有水晶球,不知道以後會怎麽樣,英國脫歐的進程還會有進一步相互之間的談判。”韋銘賢說道。
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席、CEO諸立力稱,危中藏機,對中國而言,也許機會大於挑戰。在諸立力看來,英國脫歐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件非常令人失望的事情,因為英國在歐盟的改革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國讓歐盟很多國家成為了外國直接投資的好地方。
他表示,從長期來看,英國的主權債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其中也還是有一些積極的方面,比如說從短期來說,中國和亞洲的投資者有了更多的機會,而且投資成本會減少,英國與歐盟國家會更加歡迎中國的投資,從短期、中期、長期來看,機會仍舊是多於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