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2016年的IPO新規改革了以往先繳款後申購的打新舊制,大大減弱了新股發行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但在A股弱市的大環境面前,它也未能打造出一場新股牛市。
據德勤中國統計,截至2016年6月17日,今年以來55家新股IPO募集資金267億元人民幣。無論是新股數量還是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較大的降幅,其中融資額同比降幅超過80%。
A股IPO上半年驟降八成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浩浩蕩蕩的勁牛行情演繹得淋漓盡致,逐漸達到高潮,並推動一級市場向好。整個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共有187只新股上市,累計融資金額達到1461億元人民幣。
然而,繁榮易逝。德勤中國合夥人鮮燚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按照各家公司遞交的材料和監管審核的進度,預計到今年6月底,滬深兩市還將有8~9只新股上市,上半年累計的募集金額將在300億以內,預計約為288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短短一年時間,募集資金下降了約八成左右的規模。
今年上半年,未有達到百億門檻的IPO登陸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5只新股第一創業、中國核建、堅朗五金、南方傳媒、通宇通訊融資額分別為23.3億元、18.2億元、11.6億元、10.4億元、8.6億元,五只新股合計融資額為72.1億元,較百億尚有將近30億的差距。而去年同期,國泰君安、中國核電、東方證券融資額度均超百億大關,分別為300.6億元、131.9億元、100.3億元。
在鮮燚看來,造成新股市況低迷的主要因素為A股市場的疲弱。截至6月22日收盤,A股三大股指今年以來均出現了大幅調整。上證綜指今年以來跌幅達到17.9%,股指從3500多點一度下探至2600點;深證成指同期跌幅18.69%;創業板指數調整幅度領先於前兩者,截至22日收盤,今年以來跌幅20.97%。大盤、股指深度調整,個股弱勢癥狀更為明顯。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中,28個板塊盡墨綠,5個板塊跌幅超過20%,其中傳媒板塊以28.62%的調整幅度領跌。
外圍市場表現趨同
當A股IPO市場收縮時,港股市場表現大體相同。據德勤中國統計,截至目前,38家企業在港上市,融資金額為435億港元。與去年相比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額均出現了大幅下滑。去年上半年,港股市場共有46家企業上市,累計募資1294億港元。
港股市場今年前5大IPO融資金額大幅下降至352億港元,與去年同期1018億港元相比,降幅達到65%。今年最大的IPO浙商銀行融資額150億港元,不足去年最大IPO華泰證券388億的40%規模。
當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景氣度下滑的時候,海外市場也有趨同表現。德勤中國預計,全球市場因為多國經濟前景不明朗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各主要交易所的新股活動變得淡靜,以融資額計劃,香港交易所的IPO規模仍將稱雄全球,倫敦、紐約緊隨其後。由於大盤股發行顯著放緩,深圳證券交易所將超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者上半年的全球排名約為第六、第七。
德勤中國合夥人紀文和稱,香港市場對中資企業來說仍然擁有強勁的優勢。他預計需要資金發展和走出去計劃的中資企業將會繼續到香港進行融資活動。
德勤中國的另一位合夥人牟正非指出,從巿場流動性、估值和上巿前後融資的角度分析,香港巿場能力仍然是相對地平均。內地中小企業仍然積極希望在香港上巿,並可見於更多相關的上巿申請。香港也繼續是東南亞中小企業的其中一個上巿目的地,尤其是由華人營運,或有中國內地業務策略的企業。
下半年IPO有望提速
據德勤中國統計,截至目前,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788家,較2015年底等候上市的726家增加62家,另有26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將在遞交年報後恢複審核,緩解IPO堰塞湖問題仍需要一定時間。
紀文和稱,由於目前有接近800家企業等候中國上巿審批,同時監管機構集中穩定A股巿場,收緊新股審批和借殼上巿,這代表新股發行註冊制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將會大為降低。巿場早前期望隨著新股發行註冊制實施,內地新股審批程序將變得更有效率。
盡管上半年,A股市場IPO表現低迷,但在德勤中國看來,下半年中國IPO形勢有望回暖。
“下半年A股還是有機會的,不可能永遠這麽低迷,沒有大的機會,結構性的‘吃飯’行情還是有的。”鮮燚稱,預計下半年IPO發行將提速,1個月平均20家企業上市。在大型的IPO中,城商行將成為IPO中的亮點。但超級大盤的IPO可能不會在下半年出現。
而對於潛在的超級大盤IPO——中國郵儲銀行的上市前景,鮮燚稱,到底是A股還是H股,或者是A+H上市,中國郵儲上市地點都沒定,也沒向證監會遞送上市材料,預計今年這只潛在的超級大盤股不會登陸A股。它在今年也不會對A股市場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