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年4起投資共700萬 東北創業者被”天使”遺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707.html

李洪誼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此前他是這里的博士研究生導師。

沈陽通用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迅速壯大,它的締造者李洪誼需要投註更多的精力於此。在既“沒有創業沖動,也缺乏創業土壤”的東北地區推動一家初創型科技公司跟上科技潮流,甚至試圖超越同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於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東北三省的初創型企業而言,掣肘來自於方方面面。有能力的年輕人更傾向於投身大國企而非冒險進入中小民營企業、配套產業不完備以及近兩年來區域經濟的低迷等因素都會妨礙企業的成長。這其中,一個突出的難題是,作為科技企業催化劑的各類投資資金從未將東北地區視為重點關註區域。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市場2015全年回顧與展望》顯示,在天使投資市場已披露的投資案例中,東北地區共獲得4起投資,投資金額約為700萬元人民幣。

設立之初,通用機器人拿到英諾天使基金625萬元投資。不過英諾天使基金創始人李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該基金在東北地區的投資,在整體投資規模中占比不到5%。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活躍區,才是“天使們”的最愛。

天使不履東三省

“孤獨到寒冷。”談及近一年在沈陽進行互聯網創業的感受,“道道去”上門養車創始人吳斌如此形容。吳斌道出了大多數東北創業者的心酸歷程,也道出了東北創業環境的艱難與複雜。

東北地區獲得的投資資金少之又少。“主要是可以投資的標的很少,GDP的增速慢說明經濟活力比較低,創新創業的資源相比較其他區域來說有些落後。”清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姬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創投界流行“天使看人、A輪看產品、B輪看模式、C輪看數據、D輪看利潤”,吳斌認為這句話在東北並不太適用。與北上廣深創業者往往擁有一個商業計劃書、一個idea(想法)就可以融到錢相比,在東北地區創業早期資金大多都是創業者或者家里人自掏腰包。

“基本已經做到類似北上廣深A輪的程度,項目落完項,數據、團隊、業務影響力都已經做出來,才能尋找到下一步的資金支持。”吳斌表示。而融資的方式大多選擇走出東北,去資本活躍的北上廣深地區進行融資。

“如果說大部分創業是從0到1,那麽我們在東北地區的創業就是從-1到1。”吳斌有些無奈地調侃道。

李洪誼是幸運的,其所創辦的沈陽通用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關節型機器人,2014年底獲得英諾天使基金625萬元天使投資,又於2015年6月,拿到佳訊飛鴻1350萬Pre-A輪投資。

不過在今年的增資過程中,李洪誼坦言,更多的資金來自於產業內的投資,而非風險投資基金。相較於互聯網創業而言,制造業創新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研發和積累,無法確保短期內穩定的回報收益,這成為很多風險投資基金尤其是當地創投機構止步觀望的重要原因。

在東北經濟下行壓力漸增的情況下,東北各省市地區也在出資設立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期望通過財政出資謀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以基金來撬動民營資本,擴大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為東北經濟穩增長保駕護航。

但投中發布的《2015年政府引導基金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從國內成立的引導基金地域分布來看,東北地區引導基金數量23個,披露的基金規模僅有323.9億元。無論從基金數量還是規模占比而言,均處於末端。

“東北地區的政府財政收入都在下滑,這也使得能夠投入到政府引導產業基金的金額有限。”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誌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東北地區財政收入大縮水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各省發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吉林省全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144.0億元,比上年下降2.0%,遼寧省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25.6億元,比上年下降33.4%。

雖然針對創新創業者的幫扶政策不斷出臺,例如通過創業貸款扶持、創業園區軟硬件保障、稅收優惠等一系列細化措施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但之於創業者而言,這些優惠政策卻往往讓他們覺得有心無力。

“從申請、盡調到上會、批複,整個審批周期太長了,一般要花費四到六個月,而且門檻很高。”一位在東北的創業者向記者表示。對於互聯網創業者而言,市場機會往往稍縱即逝,公司需要快速進入市場進行產品叠代和推廣,手續辦理流程的繁瑣程度、時間成本都會耗費創業者的精力,背後考驗的是政府的簡政放權和服務效率。

創新人才緊缺

資金之外,招募人才是創業公司更為頭疼的問題。以吳斌為例,為了尋求具備大數據、互聯網經驗的合夥人,他前往北上廣尋找沈陽老鄉,通過高薪資、股權釋放加老鄉情結才將這些優秀的人才“綁架”回來。

在吳斌看來,以沈陽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缺乏代表性的互聯網上升公司,對於年輕人而言機會少,上升渠道匱乏,加之上一代“進國企考公務員端鐵飯碗”的思維影響著東北年輕人的就業選擇。

“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先在創業公司工作,然後回到國企或者上市公司,追求更加穩定的生活。”人才的“逆向”流動讓李洪誼難以理解,“缺乏創業沖動和創業土壤。”李洪誼表示。

人口流失問題在東北已持續多年,伴隨國企經營困局加劇,這一趨勢越發嚴重。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人口省外凈遷出數量為40萬人,而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達到219萬人,除遼寧以外,黑龍江和吉林人口流出狀況尤甚。

與人口流失相對應的是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生育率為1.18,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只有0.74、0.76、0.75。

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輕人流出,使東北地區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更快的老齡化現象。各省發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吉林省65歲及以上的人口達309.5萬人,占比11.24%,遼寧省達561.9萬人,占12.82%,而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0.47%。

“人口長期凈流出導致東北創新人才不足,就業結構的不完善會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這無疑加劇東北創新創業的難度。”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吉林省智庫秘書長劉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具體到東北三省而言,李洪誼認為各地的人才儲備和產業狀況又各有不同。遼寧省創新創業氛圍優於其他兩省,但由於國企總規模占比龐大,以制造業為主,藍領工人占據大多數,使得人才質量總體不高。

而吉林省產業結構過於單一,農業、汽車產業之外,多元化代表性公司匱乏。黑龍江省聚集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等教育系統的技術性人才,但由於缺乏代表性大公司,使得黑龍江省成為人才流出高地。

鑒於東北地區集群化的機器人產業研發基礎,以機器人研究為核心的人才隊伍也成為東北地區以外機器人公司挖人的重點。例如花費2000萬到3000萬資金,投資整個團隊外出去北上廣深進行創業的情況並不鮮見。

“投資二三線城市創業項目風險會很大,當公司成長起來缺少大的互聯網公司的合作,配套產業和中堅人才跟不上。”李竹表示,其所投資的項目,除通用機器人外,大多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在李竹看來,一個城市的創投生態環境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足夠多的創業人才、好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足夠多的VC以及行業內大公司。“東北缺乏足夠多的人出來進行創業和投資,不能產生群體性的創業氛圍,整個創新創業的生態鏈不夠完善。”

機會何在

投資不足的背後是經濟機構的單一,在劉庶明看來,促進東北創新創業僅僅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不夠的,還需要重大企業和重大項目的創新落地,建立完整的創新體系。

東北產業結構嚴重依賴重化工業和資源型產業,以央企、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受限,市場化元素過低,單一的產業和所有制結構在遭遇經濟周期尾端資產價格大幅下挫時,難以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同時這種產業結構較難培育創新創業型產業,“一方面國有企業對於創新的渴求不足,另一方面東北民營企業‘土豪’居多,對於創新創業的敏感度和積極性不足,這就導致創新主體比較弱。”劉庶明表示。

依托東北地區制造業優勢,沈陽機床、新松機器人等,以及吉林的一些制藥公司也在進行醫藥產業的創新升級,在劉庶明看來,“東北的基礎科研力量比較強,但是應用型研究比較弱,應用型人才也比較少,導致技術落地難。”

“產業跟隨應用走,工業機器人率先在佛山等東南沿海地區形成產業集群,正是得益於這些地區的基礎產業應用更多。”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林菁認為,東北地區的機器人科研工作走在了前端,但東南沿海的應用更為普遍。不難看出通用機器人的客戶也大多集中於浙江、江蘇、廣州等地。

“同時這樣的創新比較難,研發時間長、投入資金大,對於創投而言,投資周期長、成本高,在有限的基金存續期內,創投機構並不太感興趣。”孫誌明表示。

但百步之內有芳草,面臨經濟轉型壓力,政府在積極出臺扶持本地創業的政策,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的“聯姻”,激發市場活力,尋求老工業基地經濟轉型升級新的支撐點。

在哈爾濱市老城區南部的哈南工業新城機器人產業園內,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制造、系統工程等領域項目都已開展。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哈工大簽署了關於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哈工大機器人產業化示範基地,高性能殘疾人假手、特種機器人、精密傳輸機械手、電信抓線機械手等一批產業化項目已入駐基地。

而在遼寧沈陽匯聚了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東北大學等一批重點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有國內頂級的機器人研究機構——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時以新松機器人為龍頭的五十多家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格局逐漸形成。

“東北地區未來也有空間可以挖掘適合本地產業的增長點和產業項目,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農業等當地具備優勢的傳統產業還是有轉型升級以及投資的機會。”姬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創業者吳斌看來,未來互聯網服務一定會在二三線城市深度滲透,作為本地創業者,無論是對市場的熟悉程度抑或資源積累而言都有優勢。加之相對惡劣的創業和成長環境,使得東北創業者更具韌性和挑戰精神。對於想要進入東北市場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通過合作、收購或者置換股權的方式,共同做大市場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今的創新創業早已經不是鏈條中的一個點的問題,而是需要完善的產業鏈支撐,才能吸引VC的加入。”林菁表示。其中政府的角色不容忽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重點項目落地需要強有力的支撐。“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帶動更多基金到東北投資,鼓勵投資機構落地到東北,可能對整個生態環境有更好的帶動作用。”李竹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