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七個人,都沒人答應……。」行政院長林全說出尋找金管會主委的過程,一語道破政府覓才的困境。 能夠做到部長或次長,為國家制定大政方針、為台灣未來盡力,在過去是多麼榮耀的事;但曾幾何時,做官,竟然成為人才的畏途。這次林全組閣,凸顯了政府長期以來面臨徵才困難的問題,但問題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三年多前,立法委員凍結當時經濟部長、次長的年終獎金;二○一三年底,又刪除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的半數年終,剩餘一半則凍結;本刊曾評論,這種作法唯一的效果是「羞辱官員」,絲毫無助於國家經濟。自此,讓政務官能夠有尊嚴的施政,成為我們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向之一。 約莫是在一年前,我們開始有計畫地廣泛收集政務官心聲;當然,卸任官員往往對於在朝時的甘苦不願多談,我們必須透過非正式的訪談機會收集素材。期間,國科會前主委朱敬一、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以及許多卸任官員,都陸續分享了各自的「為官之痛」。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卸下行政院長重任的張善政、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也願意提出他們對台灣政務官困境的觀察。另外,我們也進行了政務官大調查,了解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人才卻步。 法規僵化妨礙施政、個人與家人隱私遭剝奪、與立委互動困難、卸任後職涯發展受限,甚至財產申報、被司法調查種種問題,都是政務官們最感困擾的事。我們逐一深入探究每個原因,做跨國比較,一次性揭露政府找不到人才的真相。 試想,如果人才都不願意出任政務官,為國家做事,那麼這個國家如果持續弱化,也就不令人意外了。本期封面故事「缺官」,相當程度反映了我們的憂慮,也期待大家一起正視這個問題。 撰文 / 謝春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