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接管人類嗎?我們可能想多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385.html

人工智能未來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嗎?事實可能遠遠沒有這麽嚴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AI”)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智能手機中,大部分都搭載有某種形式的人工智能,比如語音識別。而韓國棋手李世石和谷歌AlphaGo的人機大戰在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熱議話題之余,也令我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看待人工智能這一技術: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人類了嗎?隨著人工智能的繼續發展,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電腦程序對人類而言到底是禍是福?它最終會像科幻小說和電影里所描寫的那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嗎?

日前,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發布了一份長達50頁的報告,解答了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種種疑問。在這份名為《人工智能將殺死我們!——有關人工智能未來的五大誤解》(It’s going to kill us! and other myths about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報告中,作者羅伯特·阿特金森對當下關於人工智能的5大誤解進行了梳理和批駁,並對決策者提出了建議:不僅不能阻礙AI創新,更要積極支持對它的進一步研發和使用。

誤解1:AI會使大量工作崗位消失。

事實:和過去湧現的技術一樣,AI將會溫和地推動生產效率的提升,不會對整體就業崗位數量或失業率產生影響。

許多人認為,AI將會推動生產率爆發式增長,從而以令經濟難以承受的速度“消滅”就業崗位,催生一個沒有工作的下層階級,這個階級將被一個所謂“機器擁有者”的精英階級所統治。這些並不是什麽新鮮的預言——而且和過去一樣,仍然是錯誤的預言。

事實上,AI會讓就業崗位消失的觀點有兩大謬誤。首先,這一觀點大大高估了AI替代人類的能力。技術或AI取代人類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美國近年來生產率增速處於歷史低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用AI來取代大量工作崗位尤為困難,因為從根本上來說,AI只是“狹義AI”,其設計初衷只是為將特定的某一件事做好而已。所以,AI並不會導致就業崗位消失,反而能增加產出、提高質量、推動創新。

其次,即便AI能力出眾,還是會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因為如果一家公司的工作崗位數量因效率提升而減少了,那麽其實工資的成本也下降了。省下來的這筆錢將轉變成更低的價格或更高的工資。將有更多資金流入經濟,這些錢可以用來創造就業崗位。

誤解2:AI會讓人類變得愚蠢。

事實:AI將幫助人類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有些人擔心,AI將使人類過分依賴機器,並失去我們原本擁有的一些技能——這種情況下,如果機器偶爾出了錯,人類奪回控制權的希望也會很渺茫。的確,如果AI能夠處理人類慣常處理的日常任務,那麽一些技能確實會變得不那麽必要,比如說,汽車的出現讓大多數人都不再需要學會如何騎馬——但事實上,AI也能為我們打開一個技能的新時代。

誤解3:AI會令我們毫無隱私可言。

事實:AI不會對隱私有影響,因為大部分信息行為都是受到法律法規約束的。

AI系統有能力、也有需要去收集並分析更多信息,但其對隱私的侵害不會比非AI系統更多,因為後者已經在收集和分析著大量信息。此外,今時今日那些針對數據使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也將對AI進行約束。

簡言之,這本質上只是一個政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如果不想讓AI收集特定數據,我們應該敦促決策者制定相應法規。

誤解4:AI將催生偏見和濫用。

事實:大部分情況下,AI比人類更少偏見。

機器學習系統比傳統軟件系統更為複雜,它們會基於經驗持續進行調整和改進。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這種複雜性將導致“算法偏見”,從而催生政府和企業有意或無意的濫用行為,因為這些組織會拿算法的複雜性當擋箭牌,為種種剝削、歧視或其他不道德和破壞性行為做借口。

不道德或不負責任地使用AI的情況確實可能存在,但因為這一點而抵制AI的人忽視了關鍵的一點:機器學習系統和它的開發者或使用它的組織機構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某個組織想要系統性地歧視某個特定團體,無需AI也能做到。此外,如果一種算法系統產生了意料之外的歧視,這並不是因為技術本身是帶有惡意的,技術僅僅只是遵循了人類的指示,或是收集了可能會反應偏見的真實世界的數據而已。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相比人類的決策過程——下意識的或是蓄意的偏見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AI的偏見更少。

誤解5:智能機器將接管並最終消滅人類。

事實:如果AI能發展到為我們做三明治的程度,我們就太幸運了!

有些人認為,機器將變得超級智能,並最終將勝過人類。這種智能機器將消滅人類的觀點誇大了技術進步的速度,特別是在計算機芯片處理能力提升正在趨於放緩,深度學習領域以外AI進展相對較慢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再者,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是完全不同的系統,而即便是計算領域果真取得了重大進展,也不太可能制造出擁有人類智力、想象力和適應力水平的機器。退一萬步來說,假使真的造出了堪比人類智能水平的機器,這些機器還是受控於人類——因為如果不能保證機器大體上是安全的、它們所帶來的好處是大於投入成本的,否則人類是不可能去制造AI機器的。

報告在最後呼籲決策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迎接AI,而不是害怕它;要認識到,盡管會有一些風險,但“AI本質上是好的”——其實每一種新技術都是如此。如果風險出現,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去阻礙它的發展。政府應該以理性和冷靜的態度看待AI,並就AI的挑戰和好處開展坦誠的對話。最後,決策者應當大力支持AI的研發,讓AI變得更強大、更高效、更安全、更透明。

簡言之,技術進步過去一直都是、將來也還會是人類進步的關鍵,而AI必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