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百億級的大市場剛剛興起時,VR看房的淘金者們如何角逐?這個市場,未來又將去向何方?
沒錯,VR看房火了,百億級的蛋糕早已端上了桌。
沒錯,VR看房最早實現了營收,而訂單還在源源不斷飛來。
沒錯,VR看房,恰逢瘋狂圈地、滿地掘金的好時候,好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讓無數人垂涎三尺。
然後,剝去它光鮮亮麗的外衣,當它從閃耀著鎂光燈的舞臺走到幕後,你才發現,原來,它的身後拖著那麽重的一條鐵鏈……
拖著鐵鏈快跑,這才是它真實的現狀。
精彩內容
《房地產VR為何突然火了》,VR圈細數了房地產火起來的真正原因。
《跑馬圈地,那些活躍在百億級VR樣板間的玩家們》,VR圈拋出了在百億級市場想要殺出來,房地產VR提供商到底需要比拼什麽?
今天, VR圈重磅推出《摸底泛房地產VR》之三《你所不知道的房地產VR的痛》,殺個回馬槍,將它的光鮮放到一邊,瞅瞅藏在它身後的無助與無奈,還有它不得不往自己肚子里咽的苦……
沒辦法!
打一出生,VR看房就脫不開這條鐵鏈。
誰讓它生就長在房地產市場!
它要面對的,是這個鏈條極長、流程極冗繁的傳統行業,還有,開發商強勢的話語權。
“開發商老是晃點我”
三個月前,林南加入一家VR看房技術提供商,擔任大區銷售總監。
聽說他幹的是時下最潮的“VR”,周圍的朋友紛紛趕著新鮮要來體驗,張羅著給他介紹活兒。
說來就來,眼下就有一單。朋友體驗完,有點直接簽單的意思。
“科技果然是第一生產力!”林南慶幸自己選對了風口,費不了吹灰之力,拿單分分鐘的事兒。
幾天後,朋友告訴林南,“你得拿著設備來項目組,領導得考察考察。”
“行。”林南爽快地應到。
幾天過去,朋友說他們組做不了決策,得讓上面的項目部也體驗體驗。
“來,沒事。”林南神采奕奕,又接待了一波項目人員。
這之後,項目部又告訴林南,得讓集團領導看看。
“來。”林南覺得這事有戲,打著雞血給集團領導做演示。
而這之後的許多天,體驗仍沒完沒了,一輪一輪進行著。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所有集團領導基本看了一遍,該討論的也討論好了,集團的部分素材也給到了林南,房型面積也差不多測算好了。
“這單總算快拿下了。”心理想著,林南開始等著好消息。
消息遲遲不來,他的心慌起來。
消息總算下來了,不過只有一句話:這東西技術還有待改進。然後,這單不了了之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林南在之後的工作中,遇到不少。
“開發商經常晃點我。”他說。
“晃點”是北方話,給人希望又放人鴿子的意思。
相比剛進入行業時滿滿的自信與興奮勁兒,在被“晃點”了好幾次後,他開始意識到,看似風光無限的VR,每一單來得都不容易。
“很多一線的營銷總監看懂了VR的優勢,報給集團,可集團流程多啊,一步步走,時間久了,變故可不就多了。”林南抱怨到,“再一個,集團領導往往年紀大,戴上VR容易暈,最後整個事也就黃了。”
林南並非個例。
這樣的現象,在當前的VR看房銷售中普遍存在。
“浪費了好幾周的時間,結果二十萬的單都簽不下來。”李峰在一個二線城市做著類似的BD(銷售)。
他每天從早忙到晚,不是在給人做體驗,就是在去給人做體驗的路上。
“VR這個東西,太新了,好多沒體驗過的開發商自以為是,認為這不就是3D模型嘛。我就汗了……真的得一個個體驗了,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VR。沒辦法,早期,可不就得教育市場嘛!”李峰告訴VR圈。
當一個全新的事物出現時,先驅者往往要承擔起教育市場的任務。而對於VR看房來說,就是背著設備,一次次現場安裝,一次次演示,一次次讓人體驗,讓人感知VR到底能幹啥。
除了上門“服務”,BD們往往會在各類展會設點體驗,業內俗稱“擺攤兒”,讓盡可能多的人前來體驗,以此圈住客戶。
這是個苦力活,費半天勁,往往“無功而返”。
新事物與市場認知間的落差,是VR看房面對的第一個挑戰。
除此,在與開發商打交道的全過程中,VR看房幾乎得一路趟著坑過來。這著實是條磨人的鐵鏈子。
評標,一頓瞎折騰
在李峰一次次上門展示後,開發商總算有意向了。高興之余,這也是他最煩的一個環節。
李峰告訴VR圈,單子金額若超過十萬,就得評標,由幾家VR看房提供商同時競標。
“投標一個月,各種讓你填表單,各種奇奇怪怪的要求,恨不得把你銀行流水都拿走。人都被搞瘋了。”李峰抱怨到,“開發商是最典型的甲方思維,永遠覺得自己是老大。”
他說,有一次,某知名開發商預算不高,卻硬要李峰提供保證金。
李峰團隊決定不投標了,可這家開發商卻發了狠話,
“你不投我,以後我們集團所有的招標,你都別想進!”
迫於開發商的市場體諒,李峰團隊最後也只得忍氣吞聲,硬著頭皮繼續投標。
活先幹,錢欠著
總算投完標,合同也簽了,對不起,付款可是有賬期的,先幹活。
李峰告訴VR圈,給預付款的開發商僅占50%。很多大牌的開發商都不給預付款,要等所有的東西做完了,才給付款。極個別開發商一分不給,只給票據,承兌匯票,六個月以後才能兌換。甚至還有開發商,什麽都不給,一直把壓款。
壓款是讓小初團隊最為痛苦的一件事。
張天是一家VR看房公司的創始人,在聊到其與開發商打交道的情形時,他無奈地搖搖頭,“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現金流,開發商一拖款,小公司現金流就會很難,很可能把公司給拖死了。”
張天本是技術出生,如今涉足VR看房,他才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霸王條款”,什麽叫“有苦說不出”。
“錢給得慢,活兒還很急,這是典型狀況。”他說,接觸過的不少開發商,臨開發布會了,才突然找到他做VR樣板間,團隊就得幾天幾夜熬著作戰。
催資料,一次性給齊是不可能的
沒有預付款,產品該做還得照做。
接下來,BD們就需要向開發商收集設計圖紙,而這一步也讓BD們“備受摧殘”。
一來,開發商給到的資料總是不全,還粗糙,甚至是錯誤的,BD們只能靠自己來核查。
核查好了,對於所缺資料,BD又得自己輾轉於開發商的各種部門,一個個去要。
“這事真夠折騰的。你看,跟我打交道的是營銷口,可營銷口又沒資料,讓我去找設計。我去找設計吧,設計又說還差那個什麽圖,你得找設計院去。設計院又扯到產品部門,真的很崩潰。”李峰說到。
交付,通宵的節奏
每次折騰完資料,李峰能稍微歇口氣,等著產品出來。到產品交付時,他又該睡不好覺了。
在采訪李峰之前,約了好幾次,每次都趕上他通宵交付。終於等他忙完,完成了采訪。
他告訴VR圈,交互是問題的多發區。
“很多時候,照著設計的圖紙做出來,設計師不認,覺得這不行那不行的。那我們做服務的,就得改啊。”李峰說到。
其實,他也不煩退回來修改,他煩的是開發商在產品交付後遲遲沒有回應,突然某天晚上發來消息,說要改哪哪哪,第二天一早要。
“那只能通宵啊,聯系產品部門加班加點改。”采訪時,李峰眼圈明顯浮腫,發青。
林南也有同樣的抱怨。
“我們將內容做好後,發給開發商,但開發商流程極慢,效率極低,又老是反反複複提一堆要求,嚴重耽誤了VR的制作工期。”林南說到。
不過,對此,他有自己的殺手鐧,“醜話說在前面”,這是他的慣用技巧,以此回應開發商無休止的無理要求。
催款,開發商是大爺
作品交付了,接下來,最難最難的一件事開始了——催款。
“催款,開發商就是大爺,你得搞好關系,還得會來事,要不他老是扣著尾款不給。這是行業潛規則。”李峰半年前的項目,現在還有沒回款的。
聊到催款,張天牢騷滿腹。面對強勢的開發商,他的小公司也只得啞巴吃黃連。
“不給了就是不給了,你去打官司嗎?有人理你?”張天頗多無奈,“開發商強勢的甲方思維,這是行業現今的一大痛。”
情況在好轉
當一個行業剛剛誕生時,總是伴隨著痛,VR看房也不例外。正如一個嬰兒,脫胎於母體,呱呱墜地,哇哇哭泣,但同時,它也開啟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時日越長,它就變得越強大,越有力量與身後的鐵鏈相抗衡。
而這條鐵鏈本身,也在慢慢消融。
在與新科技打交道的過程中,開發商也越來越多表現出理解和支持。
而在VR提供商如火如荼的體驗教育中,市場也開始慢慢進入自發酵的階段。
林南最近的一單,來得容易多了。
他沒有三番五次地提著設備上門安裝,帶人體驗;也沒有耗費精力去教育開發商VR的優勢。這是他原來服務過的開發商自主引薦的單子。
他說,以後這樣的單子會越來越多。
如今,他在這行已經做了三個月了,從最初的盲目興奮,到遇挫後的適應性調整,再到現在,慢慢走上正軌,他更能從容應對,心態好多了。
他告訴VR圈,每周都能拿下一單。
他把這幾個月與開發商打交道的體會,比喻成戀愛。
“前期嘛,追女孩子,我拋出我的意願,想跟她談戀愛,她不了解你,可能也不願了解你,也就不搭理你了。當然,遇到看對眼的,就搭上線了。追到了,開始談了,女朋友公主病,不好伺候啊,這不行那不行,那就一邊改,一邊也慢慢去影響她唄。”林南緊接著又補充到,“當然,有時候還得又當爸爸,又當媽媽,所有事情都要幫她去考慮到。這是新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
林南計劃下一步向更多三線城市進發。
他說,現在每天都能接到各種電話,寧夏的,西安的,蘭州的,烏魯木齊的,這些地方的代理非常迫切尋求合作。
當問到未來最期待的工作狀態時,他描繪了這麽一幅場景:
開發商對VR的概念清晰,也深知VR能解決的痛點;
在資料對接時,順暢而準確;
在探討需求時,及時又有效;
沒有來來回回的時間耗費,如期交付,按時安裝;
正如工廠的生產流程,簡單、直接,沒有繁瑣而巨大的溝通成本,也不用在反複無效的流程中惘然疲憊……
“等過了這場戀愛的磨合期,一切就更好了。”林南說到。
註:應被采訪者要求,文中林南、李峰、張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