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手機廠商,你們在印度還好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615.html

午後的齋普爾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悶熱,也許是第一次拜訪這個被譽為“粉色之都”的印度北部古城,淩晨五點就從首都新德里趕來的記者甚至感到興奮,全然忘記了六個小時車程後應有的疲憊。

這已經是記者第二次來到印度,說實話,第一次對於印度的印象並“不太美好”,即便是在班加羅爾這樣的“印度矽谷”城市,也沒有幹凈的街道和靠譜穩定的Wi-Fi。記者到了當地才發現,印度本地的SIM卡需要實名購買,於是很多中國人來到印度,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有沒有Wi-Fi。

在出行方面,可以說在印度幾乎看不到自行車,鈴木、現代汽車倒是很常見,公交車大多破舊,前門常常不關,當然有的甚至沒有門。摩托車隨處可見,路邊還有提醒“佩戴頭盔,安全駕駛”(wearhelmetandbesafe)的告示牌。所到之處如果是“高檔”些的地方,還會設置安檢,包括機檢和手檢。

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手機廠商還能接連為當地市場放出大手筆的“紅包”,只要是說得出名字的中國廠商,似乎都已經在印度設立辦公場所,而即便是在齋普爾這樣偏遠的北部小城,也不難看見“華強北”式的競爭。

但也正是這次的走訪讓記者感受到了印度手機市場的活力。

唐明(化名)是某國產品牌的海外研發人員,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從深圳或者印度總部來到這個地方“考察”市場,從當地代理商到渠道商再到零售門店,什麽軟件好用、用戶有了什麽樣的新習慣、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這些問題都會在第一時間匯總後反饋回總部。在印度,他們往往一個月需要跑好幾個這樣的市場,駐地的市場負責人甚至一年回家的時間加起來不到2個月。

記者跟著唐明走訪了當地最旺的手機市場,還沒有進門就能感受到手機廠商之間競爭的壓力。打著金立和vivo的廣告牌被放置在了商城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當然,擁有最多廣告牌的還有當地品牌Micromax和國際友商三星。

整體來看,印度市場經歷了國際品牌壟斷、本地品牌崛起和中國廠商進入三分天下的三個階段,目前的市場格局大體是4000~8000盧比市場占70%,本地品牌是主力;8000~25000盧比占20%,中國品牌是主力;25000+為10%,國際品牌三星、蘋果是主力。

而印度的本土品牌中,Micromax、Intex、Lava三家較有實力,但多以貼牌的模式,幾乎所有產品都來自於深圳代工廠。目前,Micromax是印度手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超過22%的份額,Intex、Lava分別是9.4%、5.4%。

在記者看來,和國際廠商的競爭中,國產手機廠商采用的“攻打”方式並不一樣。

比如華為和小米采用的是電商模式。華為印度終端業務部銷售總監PSanjeev告訴記者,在印度,97%的市場集中在2000元人民幣以下,其中1000元以下的智能機更是占據了整體市場的80%,從電商渠道入手或許是華為目前采取的最佳進攻模式。Sanjeev向本報記者強調,三星在印度的200個城市擁有7萬家手機店,而過去諾基亞的數字更為誇張,擁有30萬家店,對於華為來說,一開始做如此高的市場投入也許並不現實。

而vivo和金立等則選用的是代理模式。vivo采用的是在國內已經非常成熟的代理制,把印度的每一個邦分到不同的一級代理去管理,而金立則更為大膽地采用了更多的本地代理商團隊,基本以印度本地人為主。前者的優勢在於對品牌的把握和熟悉,後者的優勢則在於對當地市場的人脈和擴張。

雖然價格是在往中高端靠攏,但目前還很難說哪家中國的手機品牌廠商已經在印度打開了局面。從品牌角度來說,三星和蘋果仍然占據了印度市場中高端的絕大部分份額。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部分購物商場中,幾乎都能看到三星的旗艦店以及廣告牌。在市場營銷上,三星絲毫沒有因為業績情況而放松對市場的廣告投放和推廣。

有意思的是,一位印度當地媒體的記者朋友在展示他使用的小米手機時,還展示了背後的“蘋果機殼”,他說從外觀來看,也許不太容易分辨得出,對有誌於高端的國產手機廠商而言,可見蘋果的陰影在印度依然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