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金燦榮:美國為何在南海鬧事,會鬧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922.html

南海問題仍是各方關註焦點,一些國家不斷借機鬧事,挑撥是非。

5月27日,七國集團(G7)峰會發表宣言,提及南海有關問題。這次峰會是日本牽頭G7對抗中國的一場鬧劇,但各方意見並不一致,結果失敗了。

中國外交部在當天新聞發布會上表態,稱此次日本主辦G7峰會,炒作南海問題,渲染緊張局勢,不利於南海局勢的穩定,也不符合G7作為發達國家經濟治理平臺的身份。中方對日本和G7作法表示強烈不滿。

此前,菲律賓單方向海牙國際仲裁庭提起南海仲裁案,可能在近期做出最後裁決。各方都非常關註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中國的應對,各方的反應,以及仲裁結果對未來南海問題走向的影響。

南海問題已經成為國際輿論和地區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美國為何要花這麽大精力在南海鬧事?會鬧多久?中國會如何應對?

圍繞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教授。

金燦榮指出,南海仲裁案是一個政治操作下的以法律為外衣的戰略行動,與之相配合的一定會有後續的措施,包括輿論、外交、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

他認為中國的應對方式,是以軟性的說理方式為主,拉朋友圈、闡述立場都是軟性的。“這些應對說明中國還是尊重國際法的。”

金燦榮認為,最後的贏家是中國,中國要有這樣的自信。從綜合國力發展趨勢來講,時間對中國有利。南海對中國也有利,南海是中國近海,從技術上、地理上中國控制南海更方便一點。

 

南海國際仲裁有水分

第一財經:接下來海牙國際仲裁庭宣布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這對下一步南海問題的解決會有哪些影響?

金燦榮:首先,海牙國際仲裁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最好不要翻譯為國際仲裁法庭,它是國際法院的附屬機構,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際司法機構。它有點像勞動仲裁委員會,不是法院本身,有準司法權,但不具有完全司法權。

因此國際仲裁庭最後得出的結論不能叫做司法裁決,而應該叫做仲裁意見。我們要清楚其法律效力中有一定水分。

雖然海牙國際仲裁庭不是嚴格意義的國際法庭,其效力有問題,但因為這個事(“南海仲裁案”)本質上不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這是美國人幫菲律賓策劃的,幫忙準備了3000多頁的起訴書等材料。

所以,既然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就要看美國如何解讀仲裁結果。美國一定會解讀為一個國際司法裁決,不管其原來性質如何,效果上會給中國有相當大的壓力。

仲裁的內容,一塊對中國非常不利,一塊對中國可能不利、可能有利。一是“九段線”的法律地位,一般預計其裁決結果會對中方非常不利,因為中國很多南海的權利申訴是跟“九段線”的主張有關系,但如果這一基礎被撤掉了,形勢對我們會不利。

另一個是對南海島礁的定位。比如太平島是否是島,中業島是否是島。這方面的裁決結論現在不好判斷,中方是否一定輸。如果裁決說太平島都不是島,那就太過分了,對海牙國際仲裁庭未來的信譽會形成問題。在這方面有可能裁決還是會承認南沙的島礁還是島。

當然,這個裁決本身就違反了國際法,無論仲裁庭作出什麽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會接受,也不會承認。

 

中方可能面臨四大壓力

第一財經:中國應該如何在雙多邊外交及國際輿論上應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金燦榮:從中國角度要做好準備,裁決庭的結果是一個政治性的意見,而這種政治性又操縱在美國人手里,所以說結果很可能對中國不利。

我估計隨之而來的是一輪輿論壓力,要求中國接受仲裁結果,否則就宣稱中國不尊重國際法。

接下來還會有一輪外交壓力。讓美國的好多“小朋友”去表態。

如果上述壓力不見效,美國會將中國的行為與某些經濟活動聯系起來。可能會有個別傻一點的國家搞經濟制裁。

另外有可能有一點軍事壓力。如果裁決結果對中國很不利,中國又不服,美國等國可能以此為借口,加大軍事幹預,這樣就可能有軍事壓力。

總之,我們心里要知道,這是一個政治操作下的以法律為外衣的一個戰略行動,與之相配合的一定會有後續的措施,包括輿論、外交、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

 

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行為

第一財經:中國當時出於什麽考慮沒有參與南海仲裁案?

金燦榮:我認為有這麽幾個理由。

一,中國對國際法的理解。中國認為國際法是很大的複雜的體系,海洋法是國際法體系中的一個新成員。現代國際法可以追溯到17世紀格勞秀斯先生,到現在21世紀,已經400多年了。而海洋法是1982年生效的。海洋法還具有其邊界,不涉及到主權爭端。海洋法明確了主權確定的前提下具有怎樣的海洋權利。海洋法並無權力解釋主權歸誰。

此次仲裁涉及到主權歸屬,從中國角度講,此次仲裁是越權的。既然仲裁越權,其本身違反了國際法,我們就根據我們對國際法的理解來表達我們對國際法的尊重。法官也會違法,也應該受到法律的制約。

第二,中國理解南海仲裁行為不是一個法律行為,而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行為,所以中國認為沒有必要參與這個遊戲。

第三,從功利的角度講,如果中國參與,就是給其捧場,意味著接受其規則。而提起仲裁本身就是違法的,而且中國必輸無疑。中國沒必要浪費這個功夫。

 

中國尊重國際法

第一財經:中國應該如何在雙多邊外交及國際輿論上應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金燦榮:中國與一般國家不同,是很友好的國家。我推測中國有如下應對:

首先是講理。盡管我們認為整個操作是不合理的,但我們還是說理。政府會發布白皮書,系統闡釋中國立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外事委員會等立法機構代表民意,以其立法機關的形式闡釋。學者從民間角度,以學者的方式說理。相信會有很多學者參加國際會議,表達中國立場。

第二,應對外交壓力,是拉朋友圈。外交部正在這樣做,到目前已經40多個國家對南海問題表態。

第三,如果西方國家以南海仲裁結果為借口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軍事威懾,中國相應的政策措施也會等待著。

我認為中國是以軟性的說理的方式為主,拉朋友圈、闡述立場都是軟性的。這些應對說明中國還是尊重國際法的。

 

南海問題會緊張很長一段時間

第一財經: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如何看待南海問題給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帶來的變化?

金燦榮:南海問題會緊張很長一段時間。南海問題緊張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已經存在了四五十年了。上世紀60年代後期,東南亞國家開始主張他們的權利,也有搶島等一些行動。從二戰結束到60年代有20年他們是不管這個事的,中國當時劃了南海斷續線,做權利主張,他們也不挑戰。60年代開始相關國家對南海島礁有爭議,到現在是50年左右。但這50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比較平靜,現在熱起來主要是因為美國介入。

第一財經:你長期做美國研究和中美關系研究,美國為什麽這麽重視南海問題?

金燦榮:我理解,美國好像把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擡得很高。美國認為中國是否尊重國際法,中國是否接受美國制定的國際體系,就看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美國將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看作指標一樣的東西。

而中國不這樣看。中國的國際行為很多、很豐富。涉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當然堅決維護。當前中國將南海看作核心利益,堅決維護。其他利益,比如氣候變化、核安保、國際反恐、防範埃博拉和寨卡病毒擴散、網絡合作等,中美能進行很好的合作。

中國利益也是分層的,有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很多利益是可以合作的。在南海的利益不能動,是與其他利益分開的。美國不認為這樣,它們把這個當成中國行為的全部,而我們看仲裁是不合理的。

第一財經:美國現在怎麽看南海問題?

金燦榮:第一,美國將中國的南海行為賦予很高的戰略意義。美國認為,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是未來中國所有國際行為的走向,這從方法論上看有問題,但美國就這樣看了。

美國認為中國在的南海行為,對未來的戰略意義很大。如果中國的南海行為成功了,建了很多島,並牢牢控制,南海成了中國的內海,中國的戰略地位將大大改善,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會受損。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貿易90%經過南海,只有10%繞路經澳大利亞的南部航線。美國認為中國反過來可以鉗制他們。

其實中國完全沒有這樣的意圖。中國主張南海島嶼歸屬中國,航行自由沒有問題。但美國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尚未控制,控制了可能就這樣做。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是非常務實的民族,很現實主義,他們不看你今天說什麽,而看你能力的增長。現在你沒有能力,你允許大家走;以後有能力了就可能不許大家走了,我就不能依賴你的意願。

第二,美國將南海本身的戰略價值看得很重。南海如果被中國控制,成為中國內海,中國就不僅能控制兩洋水道(印度洋太平洋),而且南海成為中國內海後,軍事上,中國的殺手鐧——戰略核潛艇就有了安全堡壘。實際上,真正的軍事大國就是中美俄三家。美俄都有戰略軍事堡壘,美國很強,大西洋太平洋都是他們的堡壘,俄羅斯有北冰洋,中國原來沒有,如果有了南海就有了。中美俄三大國,戰略核武器的威懾力就均等了,他們很害怕。

第三點,小一點,美國認為,南海被中國控制,美國西太平洋軍事據點關島,和美國印度洋軍事據點迪戈加西亞島之間的聯系就被中斷了,迪戈加西亞就孤懸海外。這弄不好,美國就得撤退,放棄印度洋。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就破了。

因為美國對南海賦予這麽多的戰略考慮,所以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一定會加以抵制,現在借仲裁意見施加壓力,以後還會用別的招數施加壓力。這種博弈我認為會進行很長一段時間。

第一財經:您認為中美就南海問題的博弈會持續多長時間?

金燦榮:多長時間不好說,會進行很長時間。

我個人推算,可能最後的結果是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在南海穩定推進我們的建設。十年以後,中國名義 GDP 和美國差不多,其他實質力量,技術產業軍事和影響力都再上一個臺階,綜合實力匹配美國,包括在南海的軍事力量比較堅強了,估計十年以後美國就撤退了,就不鬧了,找別的地方去鬧了。

第一財經:中美就南海問題的博弈,最終誰會是贏家?

金燦榮:最後的贏家是中國,中國要有這樣的自信。大態勢還是對中國有利,中美綜合國力增長還是中國更快,雖然中國現在經濟增長慢了,從原來10%的兩位數增長到現在百分之六點幾,但是一般權威經濟機構還是認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潛力在8%左右。美國增長潛力是2.5%。美國用足了也就是2.5%。

從綜合國力發展趨勢來講,時間對中國有利。南海對中國也有利,南海是中國近海,從技術上、地理上中國控制南海更方便一點。

我的直覺是,中國在南海博弈上有天然優勢,美國戰略家沒有選好地方。因為長期博弈下去,美國是可能輸掉的,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

美國計劃接下來就南海問題與中國要緊張幾年,博弈辦法是這樣的,一是自己加強軍事存在,保持軍事上某種優勢。軍事力量回到菲律賓的五個基地,開始用新加坡樟宜基地,越南基地。

二是充分利用中國與東盟聲索國的矛盾,並且拉一些域外國家來幫忙,如歐盟、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等。

三是法律上會有新的伎倆,並且配合輿論壓力,這一輪過去還會有。中方要做好心理準備,美國對於南海問題高度關註,中國因為涉及到核心利益也無法退讓。今年內會有緊張,大家會在緊張中努力控制危機,避免導致沖突。到年底控制一下可能會好一點。但長期的對抗會延續,我大概估計是10年左右。要博弈到中國的綜合力量趕上來了,在南海的優勢十分明顯了,才可能改換別的領域博弈。

 

要避免南海問題的外溢

第一財經:中國具體要做哪些工作來應對?

金燦榮:一是要加強研究,在法理上做好工作。因為估計除了菲律賓仲裁案,美國還會鼓勵其他仲裁案,一個接一個。菲律賓仲裁案可能會挑戰中國“九段線”,之後其他國家可能會跟進,伸張他們的權利,中國要制止“多米諾骨牌效應”。

中國還是以講理為主。盡量控制南海問題對中國與東盟關系的幹擾。域外國家,中國與其發展雙邊關系,控制其介入南海的沖動。中美關系本身,也要控制南海問題對整個中美關系的沖擊。

中美會因為南海問題有一些緊張,但中國還是不要放棄習近平主席講的“與美國共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目標。中美有一種歷史責任,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老大老二必有一戰的歷史悲劇。中美兩家太強大了,如果中美沖突,將是人類的災難。

現在的麻煩的是主觀上我們想跳出,但客觀上問題在突出。所以,南海問題在堅持立場的同時,不要讓南海問題外溢到其他問題上。別的方面,還是尋求與美國合作。與美國共同推進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對其他國家,也要這樣,不因為別的國家介入南海問題而放棄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美國對華戰略猜疑加強

第一財經:是中國去年開始的島礁建設刺激了各方對南海問題的反應嗎?南海問題的本質是什麽?

金燦榮:關於島礁建設,從中國角度看,美國是在實行雙重標準。南海不是中國最早進行陸域吹填的,最早進行土木工程的是其他國家。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顯示,45年前馬來西亞、越南就開始這麽做。美國一直沒有發聲。一旦中國開始弄,美國就開始幹預。

中國認為美國立場是不客觀的,雙重標準的。美國認為,其他國家是小打小鬧,中國規模太大。美國認為其他國家就是拿個玩具槍在那比劃,中國一來就是 AK47真槍。但美國這個理由從法律上講有問題,標準不統一。

美國現在感覺到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從長期來看會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那些國家小打小鬧不會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

第二,中國的行為導致周邊國家有點緊張,周邊國家邀請美國來參與南海問題。

第三,美國現在整體上對中國的戰略猜疑是加強的。原來美國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好學生,在美國體系內崛起。美國有一段時間認為中國崛起是他的功勞,把中國當學生,有點高徒出自名師的期待。中國幹得好,美國有面子。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對中國的崛起很容忍。

最近兩年,感覺不對勁,這個“學生”要另立門戶了,在江湖上就是欺師滅祖。中國開始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自己搞自己的貿易圈。

美國好像覺得,中國總的外交戰略不是繼續在美國體系內崛起,而是要另立中央,另辟門戶。美國的警惕就上來了。戰略猜疑上來以後,必然賦予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更大的戰略價值。

中國的工程能力的確太強了。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有一個統計,過去45年,馬來西亞、越南、文萊、菲律賓加上中國臺灣,一共填了100英畝。中國大陸一年半的時間填了3000多英畝,效率相差1000倍。確實把他們嚇著了。中國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

與其他方面聯系起來看,美國認為中國不再是他的學生,而是其競爭對手了。

再加上,最近菲律賓、越南哭哭啼啼拉美國進來,所以才有了從去年年中開始,美國突然轉變對南海問題的態度。然後就開始中美直接博弈。

美國是一個很有行動能力的國家,一旦重視這個問題,辦法還是很多的,會讓對方非常難受。

現在感受下來,美國對南海問題打得很有章法,沒理找出理來,美國的話語能力很強。因為原來說,美國不是南海區域內的國家,有什麽理由參與呢?美國提出了“航行自由”,“合法”介入。

關於“航行自由”,盡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講過好幾次,能否舉出一例,影響航行自由的例子,但美國舉不出來。政治問題法律化,借對中國不利的法律結論,進行輿論炒作。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其他國家的關系。

某種意義上講,這種事情發生也是必然的。中國力量強大,美國一定會感到緊張。中國這個國家坦率講,我們自己都低估了,中國這個國家非常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