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形復甦後停滯 日立的大危機浮現!「等待上級指示」風氣盛行

2016-05-02  TWM

日立製作所曾創日本製造業虧損最慘紀錄,之後雖翻轉向上,但近兩年來總市值幾乎減半,內部員工彌漫一股「等待上級指示」的風氣,也許是原因之一。

四月,是日本

新年度的開

始,日本機電業

龍頭日立製作所

(Hitachi)也有了新貌。二0一四

年起擔任社長的

東原敏昭,今年

四月起更進一步

兼任執行長,負起經營責任。由於近年來,前社

長、現任董事長

的中西宏明推動

許多改革,被視為日立業績復甦的關鍵人物,中西不再擔任執行長後,外界難免憂心。

執行長換人當

新人事布局外界不看好

回顧日立的業績,近年來有如坐雲霄飛車般。0九年三月底止的0八年會計年度中,日立創下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的最大虧損額:七八七三億日圓(約新台幣二三一二億元)。但在一一年度谷底翻身,創下最高淨利三四七一億日圓,短短三年就上演戲劇化的「V形復甦」。

轉虧為盈的功臣,是以現任顧問川村隆為首的「川村小組」。當時,川村原本是集團董事長,緊急就任為總公司的董事長暨社長,並從集團旗下其他公司召回五人,組成與董事會同時存在的川村小組,將公司權限集中於這六人;後來透過將五家績優上市子公司收為完全子公司等策略,並去除集團內部自相競爭等不利因素後,在一年內就由虧轉盈。

一年後,川村只擔任董事長,原本擔任副社長的中西宏明一0年起晉升為社長。中西接手後,斷然執行多項改革,像是退出電視事業、出售自己打造起來的硬碟事業,及合併日立金屬與日立電線事業等。

一四年起,他交

出社長一職;今

年四月,更卸下執行長身分。

對於日立的

新人事布局,外

界擔心中西過去

的成功經驗,讓

公司習慣聽命行

事,內部有一

股「等待上面指

示」的風氣。

其實中西

兩年前就有意

交出執行長的

職位,因為他

那時就慼覺到

「大家都在等侯

指示」,「不自己先思考,覺

得『乾脆問中

西比較快』,這樣的想法很要不得」。

事實上,日立的狀況,也不如從前。日立和目前依然為經營危機所苦的同業相比,有些評論家認為日立是勝組,但日立在V形復甦後,出現「停滯」的狀態,到現在都還沒有擺脫。

股價低迷

總市值兩年少一半

對此,股市的反應也很敏感。日立的總市值雖從0九年的跌破一兆日圓,回漲至一四年的四兆日圓大關,但近兩年來幾乎一路跌,四月二十五日總市值為二·六四兆日圓,長此以往,可能跌破兩兆日圓。

雖然東芝與夏普等同業的

狀況都不好,但和東京證交所第一類股的所有個股相比,日立的跌幅很大。同為電子股的三菱電機,營收只有日立的一半左右,總市值卻是大型電機企業的領頭羊。由此可見,停滯很難看成是外部因素導致。

有人認為股價的低迷原因

之一,在於旗下事業太複雜。

日立的事業從冰箱到核電都有,財報合併的子公司共九四七家,上市子公司共九家(一五年三月底時),有些事業狀況好,有些狀況不好,容易出現抑制股價上漲的情形。分析師指出,總部很難確切掌握每一個部門發生了什麼事。但這也並非停滯的唯一因素。

日立一三和一四年度營業

利益連續創歷史新高,可惜一五年度預料會下滑。中西一向強調「全球性企業必須有一0%的營業利益率」,但近兩年都在六%上下踏步。漸漸有人認為,以中西的風格,很難把營業利益率拉抬到二位數。

虧損事業已砍光

改革沒新招投資人擔憂

能砍的虧損事業或子公司

幾乎都已砍光,也不太有裁員重整的餘地。一再下滑的總市值,正反映出投資人對於日立遲無新招的擔憂。雖然中西否認日立存在著停滯慼,只表示「能迅速實現的成果都已實現,剩下不易實現的成果,難度本來就會愈來愈高。」但這是虛張聲勢,還是真有確切自信才說的?有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