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台灣正瘋Uniqlo 日本買氣卻慘跌

2010-10-25 TCW




正當日本優衣庫(Uniqlo) 十月七日在台開幕,吸引六千人蜂擁而至,隔日卻傳出日本銷售下滑的消息。優衣庫九月銷售額較去年衰退近二五%,降幅為七年來首見。下一個會計年度的營業額 預估可達八千五百六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二百億元),但營運獲利約為五百一十億日圓,較上一年大減一七%。

「錯誤的行銷策略是失敗的主因。為了追趕表面的流行,無法切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社長柳井正接受東京電視台採訪,不改平日的從容,表示業績上上下下,對優衣庫來說再平常不過。

然而,什麼才是消費者的需求?做為引領流行的先驅,優衣庫過去成功帶動緊身與彩色牛仔褲的潮流,每年賣出一千萬條,穩居日本銷售第一。今年二月推出新系列牛仔褲做為主力商品,未料卻以失敗收場。

選 擇太多,反而沒重心 「我們的魅力在於基本品項,五花八門的選擇,不代表能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優衣庫行銷部認為,行銷策略分散是這次失敗的關鍵。八十種顏色、形態、單價不 同的牛仔褲,使得顧客失去選擇的重心,無所適從。將商品聚焦在基本款,並鎖定同一個價格,便立即看出成效。

另外,分析過去熱門商品,優衣庫重新回歸「實用性」的訴求,推出重量如塑膠袋輕盈的羽絨外套,企圖以技術專利的高價商品,喚回日本本地的買氣。

日本在長期通貨緊縮之下,消費者精打細算,物超所值成為購物守則。《日經商業》線上專欄指出,受到優衣庫等平價商品的擠壓,二○○九年百貨公司的營業額整體減少一成,今年業績亦持續衰退。

消費者變了,只重實用 《優衣庫症候群》作者小島健輔卻感到憂心,他認為日本人不再追求時尚代表的夢想,消費的形態退化,只購買實用而樸素的服裝,對美的追求與感性消磨殆盡,長久下來也將耗損創新的能力。

這次優衣庫業績在日本的衰退,是行銷上一時失策,還是日本消費者逐漸對量販式的時尚感到厭煩?接下來優衣庫在日本的銷售趨勢,將有助回答這個疑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8

中石油称亏本买气 终端气价或攀升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11512.html

为了让国内用户在冬季尽量不缺气,今年我们公司亏了数亿元来进口液化天然气。”中石油集团一位管理层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这样说。

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在国内建设更多的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且境外天然气管道的不断增加,中国天然气终端价格也将攀升。

海外进口天然气现在有两种渠道,一是管道天然气,二是LNG。

管道天然气包括中哈管道以及中土管道(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新疆霍尔果斯),中俄西线(西西伯利亚—新疆)、中俄东线(东西伯利亚—萨哈林—黑龙江)、中缅管道(缅甸西海—中国南宁)等。今年12月,中土天然气管道有望通气,届时年输气规模将达到300亿立方米左右。

而据中石油江苏LNG项目管理层鸿先生说,我国已建成的LNG项目有中海油的福建、广东两处接收站,多方合资的上海LNG 接收站等,中石油的江苏LNG接收站,以及正在建设的中石油大连、唐山LNG接收站。其中中石油的江苏LNG接收站将在明年上半年引入商业气。

据了解,从海外引入的LNG运营其实处于亏本状态,其中中石油委托上海LNG接收站近期到港的一批(6船)天然气就要亏数亿元人民币。

此外,我国华东地区的储气库都处于在建阶段,如金坛盐穴以及刘庄油气藏储气库都要在2011年到2012年才能投产,所以储气能力不足。因而这几年,一到天然气需求较大的冬季,中石油都会采取海外临时购气的方式来补充国内气源。

不管是哪种方法,因全球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大以及原油价格的提升预期,海外进口天然气价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降低。

在原油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现阶段中外天然气价的谈判难度自然增加了不少。目前,中俄双方还在讨论中俄管道气价,据海外媒体称,双方的价格分歧大约为0.7元/立方米,但未得到中方的证实。

而目前,由于我国的终端天然气价并不高,使中石油也不能从海外管道气的销售上赚到钱。

我国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并在新疆霍尔果斯到岸的气价(西气东输二线,其沿线将经过江苏、上海及浙江)约在2元/立方米。中石油集团前述管理层的说法 是,从进入中国霍尔果斯,再到上海,整个管输费用至少要 1元/立方米。因而,西二线到江浙地区的门站成本价应是3元/立方米左右。

目前,湖州、杭州、绍兴和宁波、嘉兴的终端价(门站价+市内管输费用+其他成本等)约在每立方米2.7元~2.8元,比现有的西二线门站成本价要 低。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地方的气价可能会继续上升。但现阶段,中石油因有700亿立方米本地产天然气供给国内,所以这部分天然气的获利,使其海外气还能亏 得起。但未来,如果中国对海外气的依赖程度过大,那么国内终端气价上涨的速度将迅速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0

粉絲團人氣 未必換得買氣


2011-8-29  TCW




Q:很多店家因網路人氣高才跟著 有名,我們也在臉書(Facebook)上經營粉絲團,網路人氣頗高, 但為何不等於買氣和來店率呢? (靈感咖啡法蘭店長問)

A:店家在 網路上做行銷,和網路社群的口碑效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預期達到廣告效果的商業操作,後者則是建立在真誠分享的自發行為,兩者招徠人氣的動機和方 式不同,可動員的力量亦難相提並論。

經營者經營臉書,屬網路上做行銷,如同花錢請部落客撰文推薦,也和播電視廣告或登報打知名度沒兩樣,只 是在不同平台廣告,效果回到行銷基本邏輯,若是產品或服務沒到位,廣告做越大負面效果也越大,對品牌資源累積帶來的是乘除效果。

正因為是廣 告操作,人氣並非消費者因東西好吃或被服務感動,上網主動分享的結果,而是砸錢或靠行銷資源堆疊出來,如同商品猛打廣告,並不會理所當然轉換成買氣。就像 總統候選人為選戰造勢成立臉書粉絲團,但人氣高不保證選票一定多。

科技應用進入服務業,已是不可逆的趨勢,更是所有經營者都要面對的議題。 對於零售業領域,科技運用在消費者身上可概分為:提升營運效率的功能導向,如透過網路或智慧型手機訂餐;強化行銷傳播效果,如結合行動通訊發送即時促銷訊 息;以及透過網路與消費者進行雙向溝通,強化顧客和品牌經驗的深度連結等。以上三個層次,又以達成與顧客深度連結最為困難。

原因在於,網路 社群經營非單向自我宣傳,網友登錄臉書,期待得到的是個人化的回應與對待,網站經營者對於如何分辨、並即時回應大量湧入的網友訊息,必須具備良好管理技術 和經營能力。無法做到這點,就難真正和網友搏感情,亦不能產生主導效果,網友很容易看出你是在虛應故事。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成立粉絲團。

經 營者內心一定很清楚,網路上的粉絲團人氣,有多少比例是靠投入行銷資源換來的,不是說這麼做不可行,例如在臉書溝通公益形象,也是替品牌加分的可行做法, 關鍵在於,要能清楚分辨網路行為手段,與所欲達成的目的是否直接相關。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5

政府三怪招護盤 凍結台股買氣

2011-12-26  TCW




台股變冷凍櫃,成交量萎縮至五百 億至六百億元,政府積極作多,但在金融界眼中,金管會頻出招卻顯得幫倒忙,越護盤、成交量越低。

十二月九日下午,證交所找了國內十多家大型券商到台北一○一「溝通」,只見各券商高階主管坐了一排,聆聽證交所宣示「救市」政策,讓他們帶回去研究、實 施。其中一項政策即鼓勵券商對淨買超量大的客戶適度調降手續費、回饋投資人,目的是提升股市成交量。

要求降手續費本來就打折,誘因不夠看

金管會為了提振股市買氣,祭出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是其中三招護盤救市,在證券業者眼中,卻是台股成交量越護越低的背後原因之一。

護盤第一招,調降交易手續費。證交所透過調降券商繳給證交所的經手費,希望券商轉而調降投資人的交易手續費。

這次證交所調降券商須繳的經手費,從原有的萬分之零點五七二,調降為萬分之零點五二。舉例來說,當投資人買進一百萬元股票,券商可少繳五元的經手費,如果 投資人買進一億元股票,券商可少繳五百元,根本稱不上誘因。

況且,目前手續費僅千分之一.四二五,加上券商早已打到三折至五折,再調降的空間也不大。主管機關鼓勵調降交易手續費,不但難以提高買氣,反而變相帶頭殺 手續費。

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股票只要一根跌停板就賠上七%,就算免手續費,股價跌仍會賠錢,對散戶而言,眼看股票越買越賠,乾脆退場觀望。至於交易量 大、財力雄厚的中實戶,券商本來就會給予相當優渥的手續費退佣,加上行情不好,再降手續費也無法激起他們加碼的誘因。

限制期貨放空不利避險,外資反跑更快

護盤第二招是限制期貨放空。期交所於十二月十二日起調降期貨部位限制,包括限制單一外資法人的期貨部位(多空)不能超過一.二萬口,此舉反把外資嚇跑。

對法人來說,「買現股、空期貨」是一套避險套利策略,如果沒辦法避險,他們就乾脆不買現股,成交量就更加低迷。一旦期貨市場不能提供足夠的避險部位,外資 甚至會直接出脫持股來規避風險,如此一來,限制期貨放空反而造成股市買氣更加低落,並助長市場盤跌的時間。

勸阻投信和自營商賣股股東、投資人虧錢誰負責

護盤第三招是勸阻投信和自營商賣股。金管會指示證交所清查十大自營商持股部位,並登門關切降低部位的自營商,鼓勵他們買進,同時,也請投信投顧公會協調各 家投信,股票型基金盡量不要淨賣超。

一位證券業人士抱怨說,市場最大的賣壓來自外資,主管機關管不住外資,只能指揮銀彈最少的自營商去當炮灰,但自營商是上市櫃的公司,必須向股東和投資人負 責,「政府要搞清楚官民之別,怎麼可能要我們(自營商)來護盤?」

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指出,真正的護盤是站在買方,主管機關應透過八大行庫及委外代操基金帶頭進場,而不只是口水護盤。「當股市大跌,有人敢買股 票,確立這裡是低點,民間投資人才會起而效法。」國安基金扮演穩定市場的角色,如果連政府都不敢買,卻期待投信和自營商進場護盤,不但無助於提振市場信 心,反而導致投資人退場觀望,股市成交量更加低迷。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一家券商董事長直指,主管機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套健全的遊戲規則,並且維持公平、透明的自由交易市場,而這一次,政 府當局帶頭殺手續費且不尊重自由市場機制,非但無法提高台股的成交量,反而可能成為買盤縮手的背後原因。

【延伸閱讀】新股大增,卻一掛牌就急凍

今年台股上市櫃家數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結果許多新股一掛牌就被打入冷凍櫃。今年以來,新上市股票有八三.三%跌破承銷價,上櫃股票也有六六.七%讓投 資人賠錢,雖然可選擇的標的大幅增加,但對台灣投資人根本沒好處。

自二○○九年八月上任以來,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陳樹積極推動上櫃和興櫃業務,新掛牌家數呈倍數成長,今年上櫃新股五十檔、興櫃股票更達七十三檔。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也卯足勁衝業績,今年有四十五家公司(含上櫃轉上市)上市,即使行情不好,十二月十個交易日內,也有八家公司掛牌上市。

未來一年,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宣示力拚上市櫃家數,讓台灣扮演亞太籌資中心的角色。然而,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一味拚業績,包括開發TDR或回台第一上市,卻只 有帶來「量」的增加,缺乏市場買盤進駐,有的新股甚至零成交量,被套牢的投資人想賣也賣不掉。

面對成交量萎縮,證交所和櫃買當務之急,並非交出更好的新掛牌業績,而是增加流動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市場規模。

東京和大阪證交所最近也因為成交量下滑,開始大力吸引海外投資人來衝刺成交量,台股到底要如何跟全球資本市場競爭、吸引更多資金青睞,恐怕才是提升台股成 交量的癥結所在。

【延伸閱讀】今年逾7成新股跌破承銷價

跌破承銷價 家數/總家數上市:30/36上櫃:32/48總計:62/84

跌破承銷價 家數比重(%)上市:83.3上櫃:66.7總計:73.8

新掛牌股票 平均跌幅(%)上市:-22.9上櫃:-2.9總計:-11.5

註:統計至2011/12/13,上市總家數不含上櫃轉上市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7

苦日子更要過節 耶誕樹買氣旺到爆

2012-12-31  TCW
 
 

 

西方世界深陷經濟復甦緩慢的困境,有一個「季節性」產品卻異常穩定成長,那就是耶誕樹。

在丹麥,耶誕樹訂單的成長旺,推升整體的木品出口額,十五年飆漲了三倍;在美國,耶誕樹供應商全方位農場(Omni Farm)喜迎第四十年的成長。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引述業者考普曼(Poul Copman):「人們寧可負債,也不願意過一個沒有耶誕樹、彩燈和亮晶晶飾品的耶誕節。」正是這種期待讓這一行掙脫農產品價格混亂的命運,擊敗經濟衰退、全球暖化等強大的邪惡力量,奮力成長。

天災人禍,真樹供不應求

丹麥是歐洲最大的耶誕樹出口國之一,境內有三千五百家種植商、出口超過一千萬棵樹,樹影遍布英、德等歐洲大國;甚至也在遙遠的香港與新加坡都看得到蹤跡。不過,檢視出口額結構,其實數量並無劇烈成長,而是價格攀高許多。

且根據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調查,近兩年的天災人禍頻繁,兩年前冰島火山爆發、去年與今年格外炎熱乾旱,灼傷了最受歡迎的樹種諾德曼冷杉(Nordmann fir),還爆發了當地人稱為「紅針病」的災害,導致其他樹種也供不應求,價格一翻再翻。

而全方位農場的情況也類似。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今年產樹大州科羅拉多州整體可供應六萬五千株耶誕樹,但優質樹種比率卻比往年少,全方位農場的兩萬棵額度甚至被迫提前幾個月就停止接單,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環保意識,假樹銷量看漲

真樹越來越難求,使得塑膠耶誕樹的銷量一路看俏,特別是因為中國製造商「造樹」的技巧越來越熟練,而且環保意識日益高漲。此外,各種材質的人工耶誕樹花樣百出,例如:《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加拿大精品公司曾推出一種儲存空間小、無須保養維護的再生紙板耶誕樹,除了和真樹大小一樣,還可應顧客要求,彩繪耶誕老人、雪山和雪花等節日特色圖案。

而比利時設計公司穆茲(Mooz)今年則是在哈瑟特市(Hasselt)廣場展示鑲嵌著杯、盤瓷器的白色耶誕樹。根據設計團隊表示,這棵樹高九公尺、直徑六公尺,一共用上五千件瓷器,被形容為「資本的味道」。

耶誕節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節日,許多零售商全年一半的收入就靠這天衍生的周邊商機,耶誕樹商更堅信年年都會是好年,因為正如《經濟學人》所言,不管生活多苦,大家還是會湊筆錢買棵耶誕樹好過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3

從拎LV包到扛奶粉 陸客赴港買氣急凍 北京降稅拚內需 香港零售業吹冷風

2012-12-31  TWM
 
 

 

當中國經濟降溫,香港也感受到寒意,儘管二○一二年造訪香港的陸客人數成長,平均消費金額卻下滑。加上中國自一三年起降低七百多項商品進口稅率,以刺激內需,香港零售業將逐漸受到波及,後續效應值得台灣觀察。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十七日,中國財政部發布消息,將自二○一三年元旦起降低七八四種商品進口稅率。在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擴大內需」是新領導團隊上台後首要任務,這時執行減稅,自然是中國當局為刺激民眾買氣開出的政策藥方;但尚未浮現的影響是長期吞服這則藥方,固然有益中國經濟,無形中也可能壓抑香港的經濟表現,副作用有多強,還得持續觀察。

攤開長達十六頁的減稅產品清單,在生活用品方面,醬油、嬰兒食品、護膚產品、隱形眼鏡一一入列,其他還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鋰電池等工業用產品。這一份洋洋灑灑的清單,和香港經濟有何關聯?重點在其中一行文字:「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暫定稅率由二○%降為五%」。

奶粉降稅 中國政策風向球故事,要從深圳的羅湖口岸說起。這個全中國人流數量最大的陸上口岸,兩端連接香港新界北區和中國本土,每日迎接無數從香港返國的旅客。如果站在海關櫃枱檢視這些旅客,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過去,他們在香港購買名牌精品;如今,他們幾乎人人拖著一捆紙箱,裡頭裝的東西,正是奶粉。

近年來,無論大陸旅客參加自由行或團體旅遊,只要目的地是香港,當他們北返故鄉,奶粉是必定攜回的「特產」。因為受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中國家長對國內銷售的奶粉嚴重缺乏信心,即使價格較貴,只要號稱是「香港來的」奶粉,仍十分受歡迎。

正因如此,這次中國將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稅率從二○%降至五%,便隱然具有更深涵義,因為食用特殊配方奶粉者畢竟占少數,一旦日後北京當局將一般嬰幼兒奶粉也納入減稅範圍,大陸消費者不必託人跑一趟香港,也能買到比以往價格更低廉的進口奶粉,香港零售業的買氣豈不遭遇更大衝擊?

其實,中國經濟颳起的寒風,早已令經營消費通路的香港業者感到涼意。在「十一黃金周」這個大陸民眾出遊的傳統旺季,今年香港期間整體零售金額成長僅約七%,是自由行開放後增幅最低的一次。

香港困境 值得台灣借鏡以人數而言,今年一至十月造訪香港的大陸旅客達一八七七萬人,幾乎是香港人口的三倍之多,這個數字固然比二○一一全年還高,但在經濟軟著陸下,以購物闊綽著名的大陸客,今年也縮手了。

以金額區分,過去大陸民眾到香港旅行一趟,平均每人花費金額約八千港幣(約三○四○○新台幣),到了今年,則下降至六千港幣(約二二八○○新台幣)。「旅客從拎LV到扛奶粉」,不僅是中國經濟調整的跡象,更是香港支柱產業的警訊。「(今年)平均客單消費有下降趨勢,估計對高端品牌的影響大一些。」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

從港島銅鑼灣到九龍廣東道,大陸遊客是撐起香港名牌精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當陸客不再砸重金血拼,將令零售業銷售下滑,香港高不可攀的店面房價,勢必也將受到波及。因為在香港物價持續上揚同時,歐元匯率正在貶值,大陸頂級消費者到歐洲旅行一趟的開銷,只比前往香港略高,這些豪客自然會選擇歐洲。

從奶粉聯想到名牌,中國逐步降低進口稅率對香港衍生的影響,更令當地業者心驚膽戰。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指出,中國購買奢侈品比重從○八年占全球總額的一四%,至一二年達二七%,幾乎成長一倍,然而中國對珠寶、名錶、化妝品和高級菸酒等產品仍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中國商務部一再表態,指出將降低奢侈品關稅,引發國內熱切討論。如果中國真的降低奢侈品稅,對香港市況的打擊勢必遠大於奶粉。

在香港大嶼山的貝澳露營區,今年就上演從未出現的場景:好幾個來自中國的旅行團、總共上百位陸客,拎著帳篷、裝備進駐營地,將整個營區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有一家五口,在香港旅行期間只造訪觀光景點,既沒購物也未投宿飯店,七天行程下來,僅僅花費約二千港幣(約七六○○新台幣)。

中國自○三年七月開放港澳自由行迄今,已有九九三一萬人次造訪香港,這股人流強力拉動香港經濟;當造訪香港的大陸觀光客人數開始見頂,入境香港後不再「買東西、吃東西」,高度仰賴陸客的香港經濟該如何轉型?香港零售、觀光業者今日面對的困境,值得正在力拚「陸客商機」的台灣好好設想。

中國降稅拚內需

2013年主要降稅品項

商品名稱最惠國

稅率(%)2013年暫定稅率(%)

醬油2815

其他健身及康復器材126

隱形眼鏡106

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205 零售包裝嬰兒食品155 汽車生產線機器人105

護膚產品6.55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3

全球頂尖CEO爭奪330兆減碳大生意 巴黎峰會現場》從蘋果到台達電都在學:「夠綠,才有買氣」

2015-12-21  TCW

十二月十二日,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最重要協議終於完成。

「《巴黎協議》對人類和我們的地球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勝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法國外交部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站在一起,舉手歡呼著說。

十二月的巴黎,香榭大道兩排林蔭下,掛著閃閃發亮的燈飾,上百攤市集賣著紅酒、烤香腸、可麗餅,店員忙著歡迎準備過耶誕節的市民和遊客,若沒注意到一旁拿著槍、四處巡邏的警察,如此歡樂氣氛,實在讓人難以想像,不到一個月前,這裡才剛發生過恐怖攻擊。

二○一五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也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國大會,就在微妙氛圍下,在巴黎展開了。

十一月三十日的開幕式上,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Obama)、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各國元首相繼發表演說。接著,全球一百九十五國代表齊聚一堂,展開為期兩週的多方談判。終於,在十二月十二日晚問七點半,完成長達三十九頁的最終協議,至少達成三點共識:第一,二十一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上升不超過攝氏兩度,並朝攝氏一.五度的目標邁進。

第二,協議於二〇二〇年後生效,簽署並通過協議的國家,須訂定減碳目標,二〇一三年開始,每五年重新檢討、精進。

第三,已開發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氣候資金」,幫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化。

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首份要求所有國家減少碳排放量、對抗氣候變化的協議,比起一九九七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來得更有效力。此協議出爐,未來使用煤、石油驅動的商業模式,將逐漸式微。

比起先前協議,為什麼這次的《巴黎協議》會成功?

首先,是人類比起過去更直接慼受到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威脅。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估計,若政府、企業不採取任何減排措施,到了二〇五〇年,全球平均氣溫即將上升攝氏兩度,屆時地球上兩億人居住的地方、台灣北部淡水河沿岸一半區域,都將泡在水裡。

微軟》揪團成立「能源聯盟」偕臉書、阿里巴巴大舉投資新創團隊

事實上,過去一百年內,台灣都會區氣溫已上升攝氏一.四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今年,跨國保險組織勞合社倫敦總部和英國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調查全球三百零一個城市,高居危險指數第一名的竟然是台北市,未來十年,因為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金額,更高達一千八百一十二億美元!我們所受的衝擊,其實比想像還大。

再來,是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讓企業不得不加緊面對。

IPCC研究指出,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一度,全球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會下降八.五%,每個人的荷包越來越扁,企業的營運支出也將大於收入。相反的,如果你把危機化為轉機,未來十五年,這至少是十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兆元)以上的商機。

因此,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找來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等二十八位企業、投資界大老,成立「突破能源聯盟」,投資各種新創團隊、實驗室,運用商業力量找出解決辦法。

蘋果》聯手鴻海建太陽能廠未來你的iPhone,靠太陽能發電製造

不只蓋茲揪團,二〇〇九年起,蘋果每年都會針對自身的碳排放量進行調查。

其結果顯示,由供應鏈產生的碳排放量,高達總量的七成,因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決定聯手鴻海,在中國河南興建太陽能電廠,目標產出超過六億瓦電力,未來你買的每一支日iPhone手機,很可能都是用太陽能發電所製造出來的!

當蘋果一個動作瞄準供應鏈,準備減少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這牽動的可是台灣三十多家供應商。

「今天不做,搞不好明天就被踢出供應商名單,」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指出,國際企業推節能,台灣業者卻沒有迫切感,但從蘋果大力鼓吹綠能就知道,這是既定趨勢,未來蘋果若對供應商一聲號令,沒有人敢不遵從,台廠反應太慢,訂單恐被搶走。

除了影響訂單,企業夠不夠「綠」,甚至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

二〇一 一年,非營利組織Carbon TrustStandard己針對一千名英國消費者進行調查,其中六六%傾向購買有環保名聲的品牌,甚至有五六%的消費者對這些品牌具有忠誠度。

上述因素,都讓企業看待節能減碳,不再只是一門好生意,而是必備競爭力。

這一次,全球五百大企業也來到巴黎,參與周邊會議和展覽,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實際作為,增加「綠色競爭力」。

走進位於香榭大道旁的大皇宮,這裡是氣候峰會主會場外最大的展覽區域,關心的主題正是:企業因應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參展企業近七十家,包括國際電力大廠ABB,網通設備廠思科(Cisco)、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以及消費性品牌可口可樂、萊雅等。以綠建築為主題參展的台達電、電動機車廠Gogoro更是唯二來自台灣企業界的代表。

台達電》蓋節能綠建築貢獻營收不大,卻獲非、義官員談合作

五年前,台達電決定轉型,從原先專注在電源供應器的四十多年大廠,朝提供客戶整套電源管理方案邁進。但台達電要如何讓客戶相信,老字號的它也懂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科技,可以用一支手機管整座工廠的電源系統?

「這時候我們所做的實際案例就非常重要,」台達電品牌長郭珊珊說。因此,二〇〇六年開始台達電和建築師合作,先用自己的工廠當示範,蓋起節能效果三成到五成的綠建築,接著再到偏鄉蓋教室和住宅,即便目前所做的二十一棟綠建築中,半數都是公益性質,對營收貢獻還不大,卻成為宣傳新事業的活招牌。

像這次在聯合國主要展區設展,其太陽能建築就吸引不少非洲國家官員注意,連義大利政府都上門談合作,打開國際大門。也因此,台達電在能源管理業務上的營收,從二〇二年占總營收逾一成,增加到今年的三成,顯示轉型初步成績。當綠色競爭力逐漸成為顯學,做不到的企業,又會怎樣?

近來最慘烈例子莫過於福斯(Volkswagen)。十年前,美國提高柴油車排氣標準,福斯於是藉由在廢氣排放軟體動手腳,美化廢氣排放量。但今年九月中旬被美國政府發現,廢氣排放量數字造假,實際排放量遠超過法定標準三十倍。

消息公布後,福斯汽車股價狂瀉超過三成,信用評等被從A級調降到BBB+級,可能在美國面臨高達一百八十億美元罰款,在美國單月銷售量年減達二五%,不只打壞名聲,也影響獲利。

其實,綠色競爭力高的企業,也更容易得到資本市場青睞,有助於吸金。

綠色產業》票房毒藥變綠金 英國海港城變「綠」,成了創新中心

過去,投資綠色概念產業,好比捐錢做公益。英國愛丁堡大學針對一千四百檔基金研究顯示,「綠色」基金有如票房毒藥,由於產業不大,往往只有中小型股、新興公司可投資,波動與風險皆大,表現遠不如投資石化燃料業的「黑色」基金,績效也落後一般基金平均值。

但隨著更多企業投入綠色產業,綠色基金表現在二〇三一年起大為改善,超前黑色基金,與一般基金平均值在伯仲之間。

新世代的綠色投資不應只看所謂的綠色概念股,在所有產業中,綠化、節能、減碳做得最好的公司,股價、獲利表現平均皆能比競爭對手突出。

貝萊德(BlackRock)今年十月發表的氣候變遷對投資組合影響報告中發現,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成分股中,每單位營收碳排放量減少最多的前二〇%公司,這三年來股價表現較MSCI全球股票指數高出六%;減碳表現最差的二〇%公司,股價走勢落後指數也約達六%。如今,在大趨勢推動下,包括國際上的永續性指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以及新興的整合性報告書,也透過投資市場,在在增加對企業綠化的壓力。

由此可見,當《巴黎協議》出爐,未來節能減碳對企業來說已經不是「Yes」或「No」的加分選項,而是為了經營,必須找出解方的一門課題。

而我們在巴黎氣候峰會現場也發現,連城市都可以因為變得更「綠」,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

例如,獲得今年歐盟「綠色首都」獎的英國城布里斯托(Bristol),其商業繁榮程度不及倫敦,卻從二〇〇五年開始確定以「永續生活」做為定位,陸續投資超過五億英鎊,改善能源和交通建設,並成立數百萬英鎊不等的基金,吸引從事環保與科技相關的新創團隊進駐。

十年下來,布里斯托已經從一個海港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眼中的「創新中心」,也是英國最適合從事新創事業的城市,勝過牛津、劍橋,一個只有四十四萬人的二線城市,因此創造了近萬名綠能相關產業工作人口。

「行動不是一個選項,而是我們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布里斯托市長弗格森(George Ferguson)在這次氣候峰會的永續創新論壇上說。

巴黎峰會結束,企業對抗氣候變化腳步正要快速展開。未來,面對各國政府更嚴格的減排規定,以及投資人、客戶環保意識日益覺醒,過去一支皮箱走遍全世界做生意的台灣企業,還能置身於外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8

強調保本的類全委,為何今年買氣急凍? 最熱賣投資型保單 8成虧損的秘密

2016-03-28  TCW

過去火紅的類全委保單,今年客戶糾紛為何特別多?

最大問題,可能是在進場投資前沒搞清楚四件事。

去年最火紅、為壽險者的營收挹注活水多年的類全委保單,如今買氣卻急凍,拖累今年元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僅近一百四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五六•六%。

過去火紅的類全委,發生了什麼事?

近期,對於不少銀行來說,由類全委保單衍生的客訴,有增多的跡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憂心指出,某些銀行的分行經理,為了平息顧客的不滿,甚至自掏腰包,貼補顧客部分損失。「在我看來,現在的類全委,已經演變得有點像二○○八年的連動債風暴,是隱藏在台灣社會的『不定時炸彈』。」郝充仁眼裡的不定時炸彈,就是類全委保單,恐將成為下一個金融機構與投資人之間,糾紛最大的理財商品。問題,就出在許多投資人可能搞不清楚類全委商品的特質與風險。

類全委保單,屬於投資型保單的一種,金管會的定義是「委託投信公司代為運用與管理專設帳簿資產之投資型保單。」簡言之,其機制是保戶將資金委託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再委託投信全權操盤,亦即俗稱的「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

「與其說是類全委保單,還不如稱之為『複全委』更貼切。」知名理財作家李柏鋒打比方說,類全委就跟投資海外股票的「複委託」的概念相近。複委託是投資人先委託台灣的券商下單,台灣券商再委託海外券商下單;類全委則是保戶先委託壽險業者,壽險業者再委託投信來操盤。

類全委保單另一項特色是:多數附有「資產撥回」功能,壽險公司每年提供四%到七%的「撥回率」,也就是所謂「配息率」,這正是讓一向迷戀配息的台灣投資人對類全委趨之若鶩的主因。

多熱?去年就發行65檔

類全委究竟多熱門?根據統計,在二○一二年以前,國內類全委保單的總數都在十五檔以下,但自一三年以來,幾乎年年發行超過四十檔,去年更達到顛峰,來到六十五檔。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一月底,類全委商品規模已達到四千二百二十億元,超過境內固定收益基金總規模的兩倍。

多慘?81%保單皆虧損

其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黑天鵝」四處亂飛,全球市場表現都不好,打開各壽險公司的類全委績效表,幾乎一片紅字。

根據本刊實際調查,十七家壽險業者發行的一百九十多檔類全委商品中,超過八一%的最新淨值(編按:多數統計至三月十七日,部分至三月十六、十八日)皆已跌破十元。當保單淨值低於十元,代表投資虧損,而且保戶拿到的「配息(撥回)」金額,基本上都來自本金。至於剩下不到兩成,多數是因為淨值未公開而無法計算,僅一小部分是淨值在十元以上。

儘管今年類全委買氣雖下滑,但一位投信公司總經理坦言,他的公司仍著手規畫與壽險和銀行業者發行類全委商品,「沒辦法,其他基金商品,銷量根本出不來,包裝成保險還是最好賣。」因為穿著保險糖衣的類全委保單,讓許多投資人以為是最安全的商品,但類全委的熱銷背後,投資人應該了解其四個理專沒告訴你的秘密。

秘密一:關於保本

投資人得身故了才有用

類全委保單熱賣的關鍵是強調保本,一般人的觀念是,保險屬於「保障」,基金是「投資」,虧錢機率高。

郝充仁指出,最近市場波動劇烈,多數類全委保單都賠錢,無法著墨於投報率這塊,故業者只好強調「保障」的部分,「他們會告訴客人,雖然績效不好,但最起碼你本金領得回來,其實就是多給你一張死亡保單而已,而且(該權益)也是來自你繳的保費。」類全委保單主要可分為變額年金險、躉繳型和分期繳費型變額壽險,變額壽險屬於「死亡保單」性質。但業者不會講明的是:既是「死亡保單」,基本上就是身故後才「保本」,生前繳保費期間,非但不保本,仍要承受市場下跌的風險,更遑論若提前解約,不但要負擔解約費用,也沒人能保證解約時你的報酬率如何。

秘密二:關於抽佣

潛藏費用比一般商品高

類全委還有項理專沒透露的秘密,就是由於類全委是保險業者發行、委託投信操盤、由銀行通路販售。簡言之,這是保險、銀行、投信三方都可「獲利」的商品,所以潛藏費用比基金和一般投資型保單還高。

「基本上,平均最少會多收(該帳戶淨值)一•五%的經理費。」彰銀財富管理策略分析師李育泰表示,倘若又屬於後收型,費用就更可觀。

除了保費本身和經理費外,類全委保單的相關費用還包括「管理費」,以及進入投資階段的費用,包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還有後置費用,例如解約費(見六十七頁表)。

秘密三:關於盈虧

投信代操不知何時爆雷

類全委保單雖名為保單,但性質更接近投資商品,而且強調有專家代操,但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盈虧仍然由保戶自行負責。

投信公司目前為類全委保單投資的商品,包羅萬象,有的是ETF(指數型基金)、高成長股票或固定收益型的REITs,景氣向上時,類全委投資人有可能取得好成效,但景氣反轉向下時,類全委又形同保單中的連動債,你可能不知投信公司為你規畫的商品中,你不知何時哪一種地雷會「爆」開。

對投資人更不利的,還有另一種可能情況:負責代操的投信公司,挑選自己公司所發行的基金和產品,從基金的管理費再賺一筆,但如此一來,投信公司不見得能為投資人挑選到最優質或績效最好的標的。

秘密四:關於撥回率

「不等於」帳戶報酬率

許多投資人沒建立的觀念是:類全委保單的撥回率「不等於」帳戶報酬率,帳戶淨值會隨市場波動,當投資虧損、淨值走低,淨值就可能會低於剛成立的十元,代表該筆投資已虧損(報酬率為負值)。

目前市面上的類全委保單,標榜的撥回率普遍在四%到六%左右。但一旦淨值低於十元,投資人領到的配息,極可能是投資人的本金所支付,或是保單的投資標的已虧損,所以該保單的實際報酬率就是虧損,對投資人而言,撥回率並不是投資人獲利的保證。

現階段市場如此詭譎難測,投資人更該意識到一件事:過去,你買的保險,靠保險公司投資固定收益商品賺取穩定報酬。但如今利率低檔,甚至是負利率,壽險業者為追求更高報酬以回饋投資人,必須透過布局股市等更多風險性資產。

但,高報酬等於高風險,追求高報酬,代表保單績效不可能再像過去穩健,現在買類全委保單的投資人,很可能是構築在沙灘上的城堡,看似有保障,其實稍不留意就會崩塌。

所以,投資人該不該買類全委保單?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投保前,釐清自己的需求和不同商品間的屬性、費率,才是避開「黑洞」、持盈保泰的關鍵所在。

【延伸閱讀】分紅又保本,類全委的隱形成本最高!─類全委保單、一般投資型保單、共同基金費用比較

●商品:類全委保單

保險業者:

˙行政管理費:多為每月100元˙轉換費:約1.5%至5%˙解約費:前5年解約,通常為提領金額2%至5%銀行:約帳戶淨值0.04%至0.1%保管費代操(投信)業者:經理費約帳戶淨值1.5%

總計隱形成本:

1.行政管理費:每年1,200元2.其他費用:占帳戶淨值3%以上;若解約至多可逾6%(三個機構各扒投資人一層皮)

●商品:一般投資型保單

保險業者:

˙行政管理費:每月數十到100元不等˙轉換費:看業者設定,一定次數內轉換,通常免手續費˙解約費:後收型若提早解約需收1%到5%銀行:約帳戶淨值0.04%至0.1%保管費

代操(投信)業者:無

總計隱形成本:

1.行政管理費:年約1,200元2.其他費用:占帳戶淨值約1%到5%

●商品:共同基金

保險業者:無

銀行:申購滿1至2年後開始收取0.2%至0.4%以上信託管理費

代操(投信)業者:

1.申購手續費:1%~3%2.無解約費,可立即贖回總計隱形成本:約1.2%∼3.5%(整體費用最單純、變現最容易!但須隨時注意市場變化)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36

連金箔都入陷,鳳梨酥買氣回不來了?

2016-06-20  TCW

糕餅代工廠、超口叩企業負責人王柏翔感受到鳳梨酥銷售觸頂回檔趨勢,業者與學者指出,鳳梨酥銷售大不如前。三個理由,讓其短期想再創高峰困難重重。

第一、連金箔都包進去了,話題越來越疲乏。

鳳梨酥行業走了約十年,各家不斷改良創新。在材料上,從土鳳梨、冬瓜餡、水果餡到最後靈芝、金箔都加入餡料,在話題上,首屆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吳寶春、鼎泰豐等名人、名店都加入戰局,能操作的議題全用盡,缺乏新刺激。促使商家必須開出其他產品線,維持營收。

第二,基期高到不像話的台灣「奇蹟」。

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

會理事長吳宮德指出,台灣

烘焙業一年產值約一千億

元,單鳳梨酥一年的產值就達三百億元之高。在台灣糕餅類伴手禮數十年的歷史中,單 品項糕餅如牛軋糖,年產值能逼近十億元的產品已是相當不容易,有辦法突破百億元規模的奇蹟產品,王今也只有鳳梨酥。

禮的三要件:大眾口味,稀有性(如含鳳梨等台灣特產水果),具有文化背景。只是目前基期過高,成長有限。

第三,陸客消失了。

鳳梨酥經濟的最大支撐是

陸客,但政黨輪替讓陸客減量的情況日益嚴重。吳官德指出,專攻陸客的鳳梨酥門市業績少了三成,兼營陸客的店家生意也掉一.五成到兩成,是鳳梨酥的一大隱憂。

(文.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63

連鎖餐廳、優衣庫,只能靠降價吸買氣 安倍拖延加稅 也救不了消費力

2016-06-27  TCW

日本消費稅提高至一〇%的時程,再次延宕,安倍雖力求脫離通縮,但統計數據提示「還差得遠」,若無法根除民眾對未來的不安,活絡消費難上加難。

六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晉

三公布消費稅增加到一〇%的預定時程,將延後至二〇一九年十月才開始實施。

「有關再次廷後消費稅加稅時程的這項決定,是我『全新的判斷』,和之前與民眾的約定不同,如果有人批評我違反選舉政見,我也會虛心接受。」安倍說。

原本預定於二〇一五年十月實施的加稅措施,安倍第一次宣布延後到二〇一七年四月時,他曾經斷言「絕對不會再次延期」,之後也不斷在各種場合中表示:「只要不再發生像雷曼風暴,或東日本大地震等級的災害,就會照預定時程加稅。」

然而今年五月底在日本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伊勢志摩高峰會期間,安倍力主「以新興國家為首,全球經濟正面臨巨大的危機,」似乎試圖替他將再度推遲加稅時程,提供一個合理的理由。

政府說就快擺脫通縮

但餐飲、零售業不敢漲價

本次的再次延期發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力求不和過去的發言互相矛盾的各種說明。六月一日公布再延期後,當天東京股市的日經股價指數下跌二百七十九.二五點,以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五.七三點作收;隔天六月二日的收盤價,則再下跌三百九十三.一八點。加稅再次延期的題材,早已提前反映在股市中,這兩天的日股下跌只反映出對日圓持續升值的擔憂,幾乎沒有人認為消費稅再次推遲加稅時程,可以活化略顯疲弱的消費力道。

根據日本總務省公布的四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扣除價格波動劇烈的生鮮食品後,綜合指數為一〇二.九(以二〇一〇年為基期一百),比起去年同期下跌〇.三%,為連續兩個月下跌。安倍宣布再次延期加稅時,雖然強調「就快擺脫通縮了」,但是消費第一線仍陸續祭出應付通縮的營業策略。

日本最大連鎖家庭餐廳集團雲雀集團(Skylark),旗下的主力餐廳「Gusto」本月將大幅調整菜單,調整方式是價位相同但增加分量等,實質上就等於降價。這是因為今年三月起,該餐廳連續三個月的來客數和營業額表現,都比去年差,所以希望經由增加低價位品項等,爭取更多的客層,避免顧客繼續流失。零售業也一樣.今年四月起,優衣庫(Uniqlo)開始修正以前的漲價路線,針對部分長銷商品的降價措施奏效,五月在日本國內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七.六%。

三越伊勢丹控股公司、高島屋、大丸百貨母公司J.FrontRetailing、Sogo西武等日本四大百貨公司所公布的二〇一六年五月份營業額,也同步衰退,連續三個月減少,原因之一就是高價位口凹項的銷路開始出現隱憂。

消費者對價格敏感

車市、房市需求不振

德意志證券資深分析師風早隆弘指出:「二〇一五年秋冬以來,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了。」顧客對於拍賣或促銷的反應極大,「不便宜就不買」的消費行為越發明顯。

需求不振所帶來的通縮陰影,也籠罩在其他業界。

因為日本政府推遲加稅時程,野村證券將二〇一六年度的日本國內汽車需求量預測值下修二十萬輛,至四百九十萬輛:二〇一七年度則上調十五萬輛至五百一十萬輛。這是因為原本預測加稅前會出現的搶購潮消失,再加上連續十七個月輕型汽車(排氣量六百六十c.c.以下)的需求減少,所以將兩年合計的需求預測值下修五萬輛。

房屋市場也不再熱絡。不動產調查公司東京Kantei巾場調查部主任研究員高橋雅之表示:「從去年入秋開始,(房地產)銷路就呈現疲軟,現在又喪失了消費稅加稅的賣方題材,市場上的供給調整,甚至是降價求售的動向將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在銷售第一線,已經看得到這種趨勢。

某大型不動產公司的業務員就說:「因為不能直接降價,所以就透過附贈家具等方法來促銷,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以前就算一次要銷售超過一百戶,當天搶購一空也很常見,現在只能減少每一次的銷售戶數,以創造當天搶購一空的假象。」

實質薪資連五年減少

民眾對未來不安,縮緊荷包

消費力道無法提升的原因,顯而易見。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二〇一五年度實質薪資指數,比前一年度減少〇.一%,已經連續五年減少.安倍經濟學雖然提升了企業業績,但影響尚未及於個人。

再加上對未來的不安,讓消費者更是看緊錢包,不敢消費。

三越伊勢丹控股公司社長大西洋就對推遲加稅的效果存疑:「原本預計明年四月實施的消費稅加稅雖延後了,但站在確保社會保險制度的穩定財源,以及健全財政的觀點來看,最終還是不得不提高消費稅。除了社會保險的負擔增加外,對將來的不安也造成民眾消費意願低落。」

擔任財政制度等審議會(財務大臣的諮詢機構)會長,同時也是立正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的吉川洋就擔心:「提高消費稅是充實社會保險的必要代價,政府延後實施實在令人遺憾。如果連處於完全就業狀態的現在,都無法如期加稅的話,那可能就永遠都加不了稅了。」

自從二〇一四年四月日本消費稅率由五%提高到八%後,原本看漲的民間消費力道就開始停滯不前。加稅會影響消費,因此政府對於再次加稅,表現得猶豫不決,或許也就不難理解了。

提高消費稅率的目的,是要充實社會保險,消除民眾對於未來的不安。現在推遲加稅時程,或許可以暫時解決眼前民間消費不振的問題,但是國民對於將來的不安,也因此跟著延長,消費者只好選擇勒緊荷包以為因應。

由此看來,當局延後加稅時程的決策,也不一定是最佳解決方案。

(Nikkei Business (c) 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