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腐是持久戰 大明王朝虎頭蛇尾遭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61.html

近期以來,決策層在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方面持續出臺相關政策和發聲,相對而言,反腐敗工作比之此前一段時間出鏡率有所偏低,此時,“反腐一陣風”、“反腐封頂論”的觀點有擡頭之勢。

昨日,中紀委網站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首先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的重大成效,同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以及積極探索強化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

中紀委網站刊登習近平講話,是對“反腐一陣風”和“反腐封頂論”觀點無聲的駁斥。實際上,反腐敗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正如習近平所言,當前腐敗問題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僥幸,搞迂回戰術,賣官帽、批土地、搶項目、收紅包,變著花樣收錢斂財,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數以億計;有的欺瞞組織、對抗組織,藏匿贓款贓物,與相關人員訂立攻守同盟,企圖逃避黨紀國法懲處。而這些問題,皆為關系黨和國家政治安全的大問題。

實質上,反腐並非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期的任務,而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長期使命,而執政黨的腐敗實際上就是吏治腐敗,吏治腐敗則是最危險的腐敗。

縱觀中國歷史,因吏治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勝枚舉。明初朱元璋大力反腐,強調“治亂世須用重典”,雖然腐敗問題沒能徹底解決,但一定程度上對於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嚴嵩、魏忠賢等貪官汙吏屹立朝廷數十年不倒,直至將大明王朝的根基侵蝕殆盡,到了崇禎時期,雖多次力主反腐,但狂瀾既倒、大廈將傾,最終無力回天。李自成攻占北京後,不少明朝的貪官汙吏現出原形,而這些人,不少曾經是崇禎身邊且被委以重任者。

腐敗不僅存在於中國,美歐等發達國家亦不例外。據美國司法部公布,過去20年內共有2萬多人因腐敗被判有罪。歐盟的腐敗程度同樣驚人,有調查報告顯示,歐盟成員國因腐敗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1200億歐元。近年來,各國領導人因涉腐被立案調查或被判入獄也不乏其人,如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巴西前總統盧拉等。

與此同時,對於反腐敗力度加大,可能造成的“懶官懶政”現象,亦需警惕。因為反腐減少了利益尋租空間,令不少官員“油水”沒了,幹事熱情也隨之消減,甚至滋生了“寧可不幹事,確保不出事”的思想。

對此,習近平亦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從自身做起,給下級帶個好頭。中華民族歷來都有珍惜名節、註重操守、幹凈為官的傳統,歷來都講“為政以德”、“守土有責”,領導幹部要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遵紀守法的模範,同時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把好幹部選出來、用起來,促進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的確,反腐是一場持久的戰役,因為無論是短期還是長遠,對於經濟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正面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