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零首付”曇花一現 沈陽:老工業基地“去庫存”之痛 “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219

2016年3月19日,遼寧省沈陽市,2016沈陽萬科春季房交會開幕。(CFP/圖)

在巨量庫存壓頂的沈陽,開發商為購房者墊資支付房貸首付款的現象其實早已有之。作為老工業基地,沈陽城市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但居民的投資能力卻難以跟上。

2016年3月28日下午,沈陽市政府發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下稱《意見》),22條舉措中,此前最為引人註目的“大學生零首付”政策被刪除。

與上海、深圳出臺房地產限購措施相反,這次沈陽的樓市新政,目的是化解房地產庫存。其刺激政策包括二手房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先征後補;居民互換住房實行“零稅費”政策;加大公積金貸款額度支持等。

近一個月前的3月1日,《意見》初稿規定,對畢業未超過5年的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沈購買商品住房的,首付比例實行“零首付”。這一政策實屬史無前例,一時引來全國網民“圍觀”。

在輿論對“零首付”政策熱議幾個小時之後,3月1日夜里,沈陽市委宣傳部官微連夜發布消息,稱“零首付”政策還處於前期調研論證階段,暫不具備出臺條件。

3月23日,沈陽市長潘利國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大學生零首付”購房政策“是個誤會”,“該政策目的是把更多的大學生年輕人留在沈陽,而不是去庫存。有關零首付開發商有意願出臺,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議,現在還在論證”。

沈陽為何會曇花一現“零首付”政策,這一老工業基地面臨著怎樣的去庫存壓力,南方周末記者近日赴沈陽進行了調查。

墊資湊首付

開發商為購房者墊資支付房貸首付的行為,在沈陽房地產界以不同形式存在,這一做法距離“零首付”只一步之遙。

2016年3月13日,沈陽市渾南區白塔河路地鐵站出口處,路人剛剛探出頭,十幾張樓盤宣傳單便塞到眼前,派送員們的嘴里嘟嘟囔囔:“看看我們的(樓)盤,免費接送,可以墊首付。”

當地人把這些受雇於開發商的傳單派送員稱為“小蜜蜂”,他們遍布渾南區地鐵、有軌電車站。遇到有買房意向的潛在買家,“小蜜蜂”們會蜂擁而上極力爭奪,獲勝的直接用專車將其接送至自家樓盤。

為了賣房子,沈陽的開發商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什麽辦法都用上了,‘零首付’都推出了,還有啥沒想過?”沈陽地產圈一位資深開發商劉超如是說。

“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借錢給您付首付。”置業顧問楊忠孝所在的樓盤,距離白塔河地鐵站、有軌電車站都不遠。面對“小蜜蜂”千辛萬苦拉來的看房者,他來不及介紹樓盤情況,就迫不及待地亮出墊資湊首付的底牌。

楊忠孝給出的墊資方案十分誘人。購房者只需支付首付款的20%,剩余款項可由開發商先行墊付,墊付款項不收利息,可在4年期限內分8次償還。舉例來說,總價50萬的房子,20%的首付是10萬元,客戶只需拿出2萬,再向開發商借8萬,就可以去銀行貸款買房了。

不過在借款還清之前,開發商要扣押購房合同。楊忠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墊首付的營銷方式在沈陽房地產行業極為普遍。

沈陽有軌電車2號線國際軟件園站附近的一處樓盤,由當地一家民營房企開發,其置業顧問張文婷提供的優惠套餐與楊忠孝有所區別。購房者同樣可以獲得首付款20%的墊資,但要支付每年9.6%的利息。“現在辦這個的人挺多,都是年輕人。”張文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辦理有利息的首付墊資業務,與銀行房貸業務並不沖突。

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的沈陽樓盤中,有的開發商還推出了團購項目,在首付之外支付1萬—2萬元的“團購費”,可以享受總房款3萬元—4萬元的減免優惠。這一團購業務與首付墊資並行不悖。

一般而言,購房者正是因為湊不夠首付款,才會選擇向開發商借錢墊資,但開發商仍然開出降總價的團購優惠條件。“這兩個不矛盾,開發商是想回籠資金,能回多少算多少。”劉超解釋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營銷手法時說,購房者湊夠首付後,可以從銀行貸到房款,這筆資金讓開發商極為解渴。

劉超在沈陽房地產界耕耘多年,早在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商品房銷量驟降之時,他就嘗試借錢給消費者貸款買房。當時敢於如此操作的開發商鳳毛麟角,劉超介紹,當時有一部分借款為開發商直接提供現金,也有一部分為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借貸。

由於墊資風險巨大,劉超等開發商摸索出按照職業、地域、年齡等特征擬定的六條“風控”標準,對借款的購房者進行嚴格篩選,符合標準的才給辦理墊資業務。

六條標準中,其中一條為觀察購房者的現場反應。“說話的速度,表情什麽的,是不是真心想買能看得出來。”劉超介紹,其他五條標準由售樓小姐控制即可,但這一條需要有經驗的經理親自把關。

直到現在,開發商墊資步驟簡化了許多,楊忠孝介紹,如若購房者有墊資意向,直接與開發商簽署墊資協議即可。而劉文婷所在的開發商,可以選擇與第三方簽署借款協議。

雖然開發商墊資方案、途徑各有差異,但相較於8年前劉超小心翼翼的“探索”,沈陽地產界逐漸形成了墊資首付的行業潛規則。

“想做‘零首付’其實什麽時候都能做,不用政府號召也能做,不用大驚小怪的。”劉超認為,開發商為購房者墊資支付房貸首付的行為,在沈陽房地產界以不同形式存在,這一做法距離“零首付”只一步之遙。

庫存壓力下的利益綁定

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開發商、銀行、政府的利益已經深度綁定,都是為了撬開消費者的錢包。

“以前的墊首付都是開發商自己墊,但這次不一樣,這次是開發商想讓政府出面解決去庫存問題。”在沈陽從事房地產策劃、營銷工作的張文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房地產業是沈陽財稅的主力之一。2015年度,沈陽全市納稅百強單位名單中,有24家房地產及建築業企業,實現全口徑稅收32.4億元。

劉超坦陳,無論開發商自救式的墊資首付營銷手法,還是政府層面推出的“零首付”政策,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庫存量太大,房子太難賣所致,“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這麽做”。

2014年,沈陽樓市商品房待售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沈陽市統計局數據),也是在這一年下半年,沈陽房價進入下行周期,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大幅減少。

“零首付”的風險不言而喻。“開發商找人做擔保的,客戶不還錢,開發商得還。”劉超解釋道,“一不小心借錯了人,

就會賠錢。”

據騰訊財經“棱鏡”報道,2014年10月,沈陽當地一家名為瀚博地產的開發商推出“零首付”購房項目,結果銷售出去的300余套商品住宅,有60套房子出現了斷供違約。

銀行是心里最為矛盾的一方。張文婷認為,一方面銀行出於風險厭惡,並不歡迎“零首付”政策的出臺。但另一方面,由於銀行業務與房地產深度綁定,業務增長又離不開房地產公司業績的支撐。

當地銀行一度對房貸審核極為嚴格。劉超介紹說,除了各種必要的資質證明、信譽調查以外,最嚴苛的一步是要求出具購房者向開發商支付款項的“進賬單”。

“錢本來就是開發商借給購房者的,現在又要證明這個錢購房者已經還給了開發商。”

楊忠孝與張文婷一再強調,簽署墊資協議,並不影響購房者到銀行辦理貸款業務。“開發商借錢給購房者,銀行肯定知道,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張文婷分析,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各方利益已經深度綁定,都是為了撬開消費者的錢包。

瀚博地產樓盤出現違約現象的客戶大部分為異地務工的農民工。這導致政府後來的“零首付”政策把目標鎖定在了大學生身上。

張文婷認為,“墊首付”與“零首付”之間的區別已經十分微弱,即便“零首付”政策沒有被叫停,最多也只能起到營銷噱頭的作用,對市場刺激作用有限。

作為東北三省區域中心的沈陽市,商品房銷量並不算低。沈陽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張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9月份至2016年2月份的6個月當中,沈陽平均每月能賣掉157萬平方米的商品房。

但相較於銷售數據,沈陽樓市的庫存量仍然驚人。易居中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沈陽房地產市場新建商品房庫存接近3000萬平方米,在其當時納入統計的39個城市中居首,在全國也排名靠前。

沈陽房地產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沈陽在售商品住宅庫存大約是2520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有在建的工程項目8000萬平方米,以及1000萬平方米的待開發土地。

“買個小房就算改善了”

沈陽現有住房中,6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占到38%,90平方米以下占60%。

在沈陽讀書的邱紹珺,老家位於沈陽郊縣新民市,2011年從遼寧大學畢業後,在沈陽渾南區購置了一套90平的三居室。邱紹珺的妻子張旭晨當時還未與其相識,也是通過父母幫襯在鐵西區買了房子。

在張旭晨心目中,住房是一道抹不去的兒時記憶。小時候,她與父母一家三口居住在鐵西區偏遠的郊區,二層平房,沒有獨立衛生間、廚房。每當下雨,家門口的土路泥濘不堪。“比電影《鋼的琴》里邊男主角住的紅磚樓還要差。”她說。

2002年,她們居住的片區迎來舊城改造。當時給出的回遷條件為,到更為偏遠的地方置換一套大房,或者原地補償一套新房,但是要補差價。正值中學階段的張旭晨還未滿18歲,一家三口只有父母兩人可以享受補償指標,所以如果選擇原地補償的話,只能分到一套40平米的小房子。

經過反複商量,張旭晨家爭取到了姥姥的20平米指標,得以享受60平米的補償指標。最後,父母又“咬了咬牙”,以每平米600元的差價作為補償,爭取到了一套75平米的三居室。

張旭晨說,直到現在這處住所都不算太過時,她的父母仍在其中生活。

沈陽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張祥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作為老工業基地,在改革開放前,沈陽人均住房面積僅有7.6平方米。1998年之後的全國商品房改革,沈陽一直都在償還歷史欠賬。

計劃經濟時代的住房印跡,影響到了沈陽人的商品房消費習慣。沈陽現有住房中,6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占到38%,90平方米以下占60%。“老百姓又不是很富裕,買個小房就算改善了。”張祥說,沈陽每年棚戶區改造2萬戶,加上一些改善性需求,房地產市場需求強勁。

出於償還歷史欠賬、老城區改造的需要,新世紀以後沈陽的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2000年,沈陽建成市區面積238平方公里。2014年,達到430平方公里。老牌重工業基地鐵西區,多年來大規模企業搬遷,獲得“2008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

大量庫存背後折射的是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迫切的城市更新願望。

邱紹珺與張旭晨結婚時,兩人選擇用鐵西區購置的房產作為婚房。一方面,方便以後張旭晨上下班,另一方面,邱紹珺購入的那套房子生活太不方便。原本規劃的四期項目,只完成了一期的一半便爛尾,規劃當中的小學至今是一塊平地,商場只剩下一處栽著半截鋼筋柱子的大坑。

“太不方便了,買個菜要走半個小時,買包煙都沒地方。”邱紹珺抱怨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超”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