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間不足,請原諒筆者先寫個短短的資料,如有時間定必把長篇寫出一篇。
今天蘋果日報股榮「尋找TVB的故事」一文中,該文章的理據實在太粗疏且站不住腳。由於時間所限,筆者不對他文章的理據一一反駁,只僅對其提及「TVB聲稱經濟轉差,廣告收入降,但本業利潤由前年賺12億變蝕428萬,這個倒退幅度,肯定並非經濟不景解釋得到。」
雖然,根據業績公告,公司表面上是虧損428萬,但實際上綜合2015年8月4日的公告及2015年全年業績公告,有以下各項虧損產生:
(1) 無線網絡電視減值虧損
根據2015年8月4日發表的公告,公司稱,「在其透過聯營公司-無綫網絡電視有限公司經營之香港收費電視業務所持有之淨利益的帳面值之初步評估,該利益之減值虧損約港幣654百萬元(相當於本公司在無綫網絡電視之淨利益(包含投資成本,貸款及貿易應收款減去虧損金額)之全部金額)。」,該等虧損已在上半年入帳。下半年又再增加減值虧損至695百萬元。
(2) 匯兌虧損
以下各項包括
1. 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匯兌虧損為港幣42百萬元。
2. 因美元兌多種外幣升值,導致匯兌多種外幣如馬幣、人民幣貶值及一項新台幣貸款升值,導致產生匯兌虧損港幣85百萬。
(3) 其他一次性減值
以下各項包括:
1. 停止興建位於將軍澳工業邨鄰近電視廣播城的新地盤的製作錄影廠和相關設施。因此,已確認減值虧損淨額港幣88百萬元。
2. 有關終止企業重組的一次性專業費用總共港幣39百萬元。
3. 貿易應收款作出減值撥備港幣36百萬元。
由於(3)2. 及(3)3. 兩項未於公告列明實際數字,故以約數計算,考慮各項因素,最約以下各項導致一次性虧損約9.85億,實際公司仍賺約9.81億,並不是股榮所言的400多萬。
另外,個人認為他們一次性減值的原因,只是換了新的管理層,所以對舊管理層所作所為作一次嚴厲的檢視,這就對以為數字上經營轉好,埋下伏筆。
股榮作為一個香港大報的財經編輯,竟以這麼不嚴謹的態度對待資料,並舞弄資料作出譁眾取寵的行為,稱「在不斷顛覆的時代,沒有競爭挑戰下的獨市生意及慣性收視,反而是最危險。以為沒有新台迎戰,只會死得更快、死得更慘。」,實在是過份誇張的言辭。
如果是這樣,請考慮貴公司的情況,貴公司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已經陷入虧損邊緣,如果你自己有能力的話,應該分析自己的公司業績,才能得出較中肯的評論,是否真的在沒有競爭之下,是否真的會死得更快,死得更慘? 一家快沒錢賺的機構,竟然和一家只是短暫減值導致虧損的機構說他會快點死,實在是非常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