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力煤價連漲背後:成本倒掛致企業停產 產品暫短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40.html

動力煤價連漲背後:成本倒掛致企業停產 產品暫短缺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3-13 15:16:00

從今年1月13日到3月8日的近三個月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連續七個報告期上漲,累計上漲了17元/噸。而漲價的背後折射的是煤炭市場近一段時間以來的不景氣。

3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國家煤炭工業網上獲悉,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具體指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下稱“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388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3月2日至3月8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3元/噸。值得關註的是,從今年1月13日到本報告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七個報告期上漲,累計上漲了17元/噸。

對此,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等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盡管下遊需求確實不佳,但由於成本倒掛致不少煤企節後仍未複產,產地、港口以及下遊用戶的煤炭庫存又均處於絕對低位,市場供應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短期缺口,使得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出現了上漲局面。

拖欠工資現象較為嚴重

遲遲不能走出寒冬的煤企,虧損已經成為常態,且裁員降薪、緩發工資、拖欠借款等問題有逐步蔓延之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就曾表示,從調研的趨勢來看,有50%以上的企業出現了減發、欠發、緩發職工工資的現象。就連東北最大的煤炭集團即龍煤集團也未能“幸免於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官方網站上獲悉,3月12日下午,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在北京主持召開龍煤集團脫困發展工作專題會議,強調龍煤集團要按照工作部署和工作情況報告的那樣,不拖欠正在運行的煤礦井下職工工資,同時盡力集中調度資金,解決地面職工工資拖欠問題。

導演上述“悲劇”發生的直接罪魁就是一直“擡不起頭”的煤價,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跌至370元/噸,但2015年初則是525元/噸。

正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所言,這還是一個逐步下跌的過程,直到2015年10月以後,煤價才掉到380元/噸直至370元/噸。“但如果煤價繼續下跌,或者維持370元/噸這個水平,我們認為2016年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問題。”他稱。

實際上,由於價格還沒有成本高,不少煤企被迫停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主任陳養才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測算後發現,2015年全年噸煤平均價格是425元/噸,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少量的企業能夠盈利,但是如果按照現在370元/噸的價格,維持一年的話,煤炭板塊肯定是虧損的。”

鄧舜也在調研中發現,正是由於煤價連續多年大幅下跌,已跌破多數煤炭企業的成本線,在2015年10月~11月,神華等大礦大幅下調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至374元/噸的時候,產地與港口價格倒掛30元/噸以上,很多煤炭企業扛不住虧損而選擇停產。

“後來慢慢反映出來的就是從2015年12月開始,秦皇島港等主要煤炭港口的庫存量持續處於絕對低位,庫存一直都補不起來。”鄧舜如上表示。

據安迅思調研了解,鄂爾多斯北部主要生產4500大卡~5000大卡左右的煤企,由於這部分煤種價格與港口價格倒掛,目前這些煤企的複產意願不高;鄂爾多斯南部生產5000大卡以上高熱值煤種的部分大型煤企,現在開工率比較高,開工率達到80%以上;而神木地區方面,由於受“1.06”礦難影響,現時榆林地區90多家煤企,只有不到20家在生產,其中在產的基本都是產量較大的煤企,而其他未複產的煤企,多數是要通過當地安監部門的檢查審批才能夠複產。

現時除了部分實力較強的煤炭企業如神華、兗煤之外,其余的企業更多的是在觀望市場和政策的走向。

鄧舜等市場人士向記者坦言,節後煤炭企業基本是以銷定產為主,煤炭庫存不高,而主要煤炭發運站的庫存也是處於低位,短期內國內動力煤價格仍有小幅上漲的空間;因為礦區整體複產仍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在3月中旬“兩會”過後,產地複產才會加快。

整體供需情況並未改善

雖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罕見地上演了“七連漲”的一幕,但並不意味著煤老板的苦日子就要到頭了,因為煤炭行業整體供需情況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西山煤電(000983.SZ)內部人士就對媒體表示,新年過後,很多民營企業沒有開工,市場出現短期缺口,這可能是煤炭價格上漲的原因;但從發電量和需求量上看,煤炭整體需求並沒有太大變化,因為整個產業供給太大了,政府雖然在調控,但這麽多年來還是審批了很多新增產能,產能反而越來越大。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華煒也直言,造成當前煤炭產業困境的直接原因在於供需失衡導致的價格跌跌不休,而從根本上講則是由於產能過剩。

對於煤價中長期走勢,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從中長期看,國內煤價仍取決於國內去產能以及經濟形勢的走向,而目前煤炭行業仍是供大於求,只有等到產能全部出清之後,國內煤價才可能穩定複蘇。

煤炭行業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3月5日下午,馬凱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山西去煤炭產能,首先要帶頭堅決壓產減量;二要率先推進轉型升級;三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通過改革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兼並重組,盤活資產,培育大企業集團,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提高活力;四要著力營造良好環境。用好用足國家政策,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千方百計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幫助煤炭企業度過嚴冬,促進煤炭行業脫胎換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李小鵬表示,山西會突出抓好以煤炭革命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的思路和暫停新出讓資源、暫停新上項目等措施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同時大力推進煤炭管理革命、煤炭國企改革、煤基科技創新和以煤會友開放合作等工作,加快實現黑色煤炭綠色發展、高碳資源低碳利用,使寶貴的煤炭資源繼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貢獻。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