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門當戶對?no,基因決定我愛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585

“門當戶對”並不科學?男女在某些基因上的差異越大,越容易相互吸引,這可能是進化途徑中悄然形成的一種基因策略。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在愛情或婚姻中,啥決定了我愛你?

貫穿整個猴年春節的“上海女逃飯門”事件以被證明是假新聞告終。所謂的“上海女”只是上海周邊某省的一個有夫之婦,杜撰這麽一個故事只是因為與丈夫吵架發泄情緒,而之後回應的所謂男友,不過是接著炒作的“路人甲”。

據江西省委宣傳部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該帖文及其衍生出的話題、文章在各個媒體平臺的點擊量達到1.1億次。雖然網帖被證偽,但“上海女”鬧劇為何如此受關註呢?網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門當戶對。那麽,門當戶對在愛情或者婚姻中到底有多重要?

長輩們總勸導年輕人在擇偶時要“門當戶對”,意指男女雙方要在教育、社會地位、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方面相似。社會學家的研究也證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比較接近或者相似的男女婚姻更和諧穩定。這樣看來,社會屬性越相似的男女越易結良緣。不過,生物學家的研究卻表明,男女在某些基因上的差異越大,越容易相互吸引並結為夫妻。

1976年,日本的科學家首次發現,雄老鼠更願意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不同的雌老鼠交配。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組編碼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控制著免疫排斥反應。MHC基因還與體味、面部特征有關。日本的研究小組還發現,老鼠通過辨別異性的尿液氣味,來選擇MHC基因差異大的配偶。

這一發現引起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很快關註MHC基因差異與人類的擇偶行為之間的關系。

1995年,瑞士的科學家讓一組男大學生連續兩晚穿上指定的汗衫,然後讓另一組年齡相仿的女學生們聞這些汗衫的味道,並標出令她們最愉悅的汗衫。結果研究者發現,這些年輕女孩更鐘情於MHC基因與她們不同的男生。

有趣的是,研究者還發現,正在服用避孕藥的女生卻恰恰相反,她們選擇了MHC基因與自己相似的男生。科學家推測,由於口服避孕藥改變了女生體內的激素水平,模擬女性懷孕期的生理狀態,這時的女性更傾向於選擇男性血緣親屬(比如兄弟、父親)共同照顧幼兒,而MHC基因相似則意味著他們更可能是有共同遠祖的親屬。

後來其他研究者的實驗也相繼表明,無論男人或者女人,似乎更喜歡MHC基因差異大的異性。不過這些證據仍是基於研究者的實驗結果,那麽在人類實際的婚姻中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1997年,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檢測和分析了400多對哈特萊特人夫妻的MHC基因,發現哈特萊特人在擇偶時,趨向於避免與MHC基因相同的人結婚。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也發現,歐裔美國人夫妻之間的MHC基因差異要顯著大於隨機配對的男女。

不僅是老鼠與人,鳥類、蜥蜴、鮭魚等動物也更願與MHC基因不同的異性交配,表明這一擇偶機制廣泛存在於不同物種之間。

科學家推測,動物和人類趨向於選擇MHC基因差異大的異性,可能是為了增大後代免疫系統基因的多樣性,增強後代抵禦病原體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還有研究表明,在老鼠、短尾猴和人類中,MHC基因相似的夫妻在生育孩子時更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或者延長生育的間隔期。因此,避免選擇MHC基因與自己相似的配偶,也可能是避免同系繁殖帶來的不良後果。從進化上來說,基因的多樣性有利於降低有害突變的積累,增強後代適應環境的變化能力,從而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所以,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來更愛基因相異的異性,很有可能是進化途徑中悄然形成的一種基因策略。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